青岛正规男科三甲医院:净空法师:塑造佛像要用恭敬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23:55

进入佛寺大殿应注意哪些礼仪?
 
 发布:学佛网编辑甲 []   日期:2011-1-12 10:08:00     1.沿左右两侧而入,不可行走正中央,以示恭敬。若靠门左侧行,则先以左脚入,右侧行则右脚先入。  2.除佛经、佛像及供物之外,其余不可带入。  3.唯有诵经、礼佛、打扫、添油香时方可进入,不可以佛殿为信道,任意穿梭游走。  4.进殿之前当先净身心,洗净双手,进入时不可东张西望、到处观览,礼拜后方能瞻仰圣容,默念偈云:“若得见佛,当愿众生,得无碍眼,见一切佛。”  5.于佛殿内只能右绕,不可左旋,以示正道。大众共修绕佛时,注意转角处,不须住脚问讯,只要向上齐眉即可。  6.于殿内不可谈世俗言语,更不可大声喧哗,除听经闻法,全体禅坐外,不可坐于殿内,即使讨论佛法,亦不可高声言笑。  7.于佛殿内,不得支脚、倚壁、靠桌、托颚、叉腰站,更不可笠杖倚壁而立或涕唾污秽等,坐时不可箕坐。站立时应放掌或合掌站直,以示恭敬。  8.在大殿内勿打呵欠、吐唾液、放屁等,逼不得已时,应退出殿外。打呵欠时应以袖掩口,吐唾液时用卫生纸包好放于口袋内,勿进进出出影响大众。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48396.htm) -------------------------------------------------------------------------------------------------------------------- 净空法师:塑造佛像要用恭敬心
 
 发布:心源 []   日期:2011-6-15 19:29:00      
  出自净空法师《地藏经讲义》   这一段经文青莲法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提出几条很重要的参考资料。这里头最重要的,塑造佛菩萨像要用恭敬心,要用净财净物表虔诚恭敬,才能起感应道交。彩画,古时候的人,现在人已经很少了,画这一尊佛像,画佛像之前,一定净身、净手,洗得干干净净,穿上干净衣服,有能力的一定换上新衣服,没有能力的衣服一定洗得干干净净,表恭敬。所用的纸笔决不做其他用途,画佛像的笔就是画佛像的,决定不会拿去写其他东西,专用都是表一个恭敬。所需要的财物钱财是净财,是自己本分里面应该得的,决定不是用不净之财;不净,我不应该得的。不是我的钱,我用其他的方法把它骗过来,或者威胁,逼著他不能不送来,这种钱财叫不净财。清净心、清净之物来造像。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74725.htm) -------------------------------------------------------------------------------------------------------------------- 净空法师:净土宗历代祖师为何没有师承关系?
 发布:心源 []   日期:2011-6-15 19:19:00      
  摘自净空法师《阿弥陀经要解讲记》   第四尊“达磨佛”。这个意思就非常的重要,他是表师承。这个大法,师承自佛,从佛那边来的。特别是指净土宗,诸位要晓得,净土宗是直接由阿弥陀佛传下来的,阿弥陀佛等于说传给一切诸佛,这一切诸佛是直接传给我们的,这是比任何一个法门都要来得尊重。在中国净宗祖师当中,我们能够看出这个现象。各宗的祖师都是一代一代承传的,老师传给底下徒弟,徒弟再传徒孙,这样一代一代承传的,有这个关系。唯独净土宗没有,净土宗历代祖师怎么产生的?是这一位大德,当然都是出家的,出家大德一生当中专修专弘,底下一代的人推崇他,尊称他,某人是净土宗这一代的祖师。净土宗祖师是这么来的,不是一个老师传一个老师的,不是的;换句话说,他师承自佛。所以,他确实是不一样的,确实是不同的。净宗从慧远大师最初提倡专修专弘以来,到民国年间,在历史上被大家公认专修专弘的十三个人,末后是印光大师,近代人尊称他为第十三代祖,他不是一个老师一个老师接传的。   因此,净土宗的祖师,被人尊称为大师。诸位要晓得,大师是对佛的尊称,大士是对菩萨的尊称。称呼人,赞叹人,不能太过分,过分那等于骂人,名实不相符。所以历代祖师,唯有净土宗的祖师可以称为大师。什么原因?大师是佛。佛有能力教一切众生成佛,菩萨都没有能力教一切众生成佛。佛有能力教一切众生成佛,所以佛是大师。佛教一切众生成佛,用什么方法?信愿持名。净土宗这些法师,师承自佛,教导一切众生也用信愿持名,教他往生不退成佛。所以这个教法,跟阿弥陀佛、跟一切诸佛的教法没有两样,因同果也同。所以称他为大师,这个一点都不过分。菩萨称大士,没有称大师。我没有听说观音大师、普贤大师,没有听过,听过大士,观音大士、文殊大士、普贤大士、地藏大士,称大士,菩萨的敬称。今天,在家同修对出家人很尊敬,都称某某大师,这实在是错误的。我们学佛知道这些常识,不应该称大师,称大士就很尊敬了。菩萨里面,我们在经文里面看到称大士、开士、正士。《无量寿经》里面称菩萨为正士,都是指等觉菩萨。这些是尊称,无论在家、出家都可以,这是尊敬到极处;但是称大师,那就太过分一点,这个要知道。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74720.htm) -------------------------------------------------------------------------------------------------------------------- 妙祥法师:礼佛持咒时可以观想吗?
 
 发布:念佛人 []   日期:2011-9-1 8:43:00     
问题:礼佛持咒时可以观想吗?持大悲咒时可以观想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吗?这样摄心是不是好?我怕会着相!请老师父开示!    师父:应该专心致志,如果跑念可以观想,用观想把念头拉回来,在放下;不打妄想就是大悲咒.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86113.htm) -------------------------------------------------------------------------------------------------------------------- 佛家的语言礼仪
 
 发布:明华居士 []   日期:2010-11-19 2:02:00      走进寺院,会遇到一些出家人,怎样和他们打招呼?与他们交谈有哪些礼节?这可能使许多人不知道而且想了解的。 佛家在称呼上有一些特殊的名词,有特定的规矩。比如一寺的主持叫“方丈”,也叫“住持”。住持是“住于世而保持法统传承”的意思。一般人容易把“住持”写成“主持”,这不仅是文字错误,也是理解上的错误。”方丈“的原意,即一丈见方之室,又作方丈室、丈室。禅寺中住持的居室或客殿,也叫函丈、正堂、堂头。印度的僧房多以方一丈为制,进而用来指住持的居室,后来又转为对住持的尊称。 在住持下面,一般寺院则设有四大班首、八大执事。四大班首是指导禅堂或念佛堂修行的,八大执事是专管全寺各项事务的。四大班首分别叫做首座、西堂、后堂、堂主;八大执事则是监院(库房负责人)、知客(客堂负责人)、僧值(又教纠察)、维那(禅堂负责人)、典座(厨房、斋堂负责人)、寮元(云水堂负责人)、衣钵(方丈室负责人)、书记。其中,维那师负责寺中的法务,在做法事时,是领众的带头人,寺院中如有犯清规戒律的,也由维那执行处分之事,因此维那有维持纪纲的意思。 有一些称谓,往往是对某一僧人或居士的道德、学问表示尊敬。也是出于礼节性的自谦,下面简单介绍一下: “法师“是常修梵行,通晓佛法,而且能引导、教化众生修行的人。澄观《华严经大疏钞》卷三十八列举了法师必须具备善知法义、能广宣说、处众无畏、无断辩才、巧方便说、法随法行、威仪具足、勇猛精进、身心无卷、成就忍力十种德性。法师的种类,依据《法华经•法师品》的记载,可分为受持、读经、诵经、解说、书写五种,称为五种法师。现在法师已经成为汉地出家人的通称,遇见出家人,称其为某某法师,是完全可以的,它成为世俗人称呼出家人最常用的敬词。 “三藏法师”由称为三藏比丘、三藏圣师,或略称三藏,是对精通佛教圣典中之经、律、论三藏者的尊称。在中国,对从事佛经汉译的僧侣,常尊称为译经三藏或三藏法师,如鸠摩罗什、真谛、玄奘等人即有此称。小说《西游记》中,称玄奘为“唐三藏”、“唐僧”,三藏好像称谓玄奘的专有名词,这虽然没有什么大错,但“三藏”的名称其他人也可以用,并非专有名词。 “禅师”是一心坐禅,通晓禅定的比丘。在中国由于禅宗非常盛行,禅师的称呼并不限于禅宗一派,凡习禅的僧人都可称为禅师,如《续高僧传•习禅篇》所收,便有达摩禅师、道绰禅师、信行禅师等等,有些人并不属于禅宗。后来,朝廷也曾用“禅师”号赐予有名望的僧人,以唐代神秀获得“大通禅师”为最早,其后,禅宗六祖慧能于示寂余百年后,也获得“大鉴禅师”称号。至于生前及受赐号的僧人,以宋代宗杲受赐“大慧禅师”最为著名。 “律师”又称为持律师、律者,指专门研究、解释、读诵戒律的僧人。如北魏慧光、唐代道宣、怀素等皆称为律师,以娴熟《四分律》见称。后来则指通达佛教戒律的僧人。至于现代法律界称打官司时的辩护士为律师,则属于借用这个词,与佛家没有丝毫关系。不过就通达和记诵法律这一点来说,又有相通之处。 “长老”又称为上座、上首、首座、老宿、长宿等等,指年龄长、发蜡高(出家时间长)而智德俱优的大比丘。《集异门足论》卷四列举了三种上座(1)生年上座,指年龄较长的僧人;(2)法性上座,指受具足戒,通达戒法者,年虽二十或二十五也可以得受此尊;(3)世俗上座,指在家护法中有财势的长者。长老虽然是对年长者的尊称,但也未必是年老者,重要的还是看重其德行。佛经也称絮聒佛教大居士、大护法为长老,也是一种尊称。 此外,还有“大师”、“大德”等等称呼。佛经中将初果以上乃至诸佛菩萨等圣人,堪为中省地师范,称为大师或者大德。《本事经》卷七认为大师有如来、阿罗汉和有学的圣者三种;中国佛教则不用“大德”一词称佛菩萨,而是对高僧的敬称。这两种称呼不能用在一般僧人身上,必须是社会公认的佛家领袖人物才能称其为“大师”或“大德。 当我们要询问出家人的尊称法号时,一般可以这样问:“请问师父的德号上下?” “上下”是指法号中的两个字,比如一位出家人法号叫“慧普”,那么就是“上慧下普”。一般来说,千万不可问师父“您贵姓”,因为佛家规定,出家后皆依释迦的法脉相传,即出家人皆以“释”为姓,都只以法号相称。每一位出家人一般有两个法号,一个是内号,一个是外号。内号只是他的剃度师、受戒师、传法师可以称呼的,其他人不可称呼。在家弟子只可称呼其外号,称呼外号时也不可称某某,一般要称呼某某法师或某某师。这些规矩是我们与出家人接触时要注意的,也是一种语言上的尊敬和礼貌。 除了这些称呼之外,还有一些常用的说法也应该注意。比如“灵魂”一词,是其他宗教所用,佛家称做“神识”,而不使用“灵魂”这个概念。 作为时间概念的“礼拜”也是其他宗教所用,意指七天一次德教堂祈祷。对佛家要称“星期日”而不要叫“礼拜日”。佛教信众每日都做功课,也可说时时做课,不规定在周日,所以也没有“礼拜日”之说。  又如佛家淡“慈悲”,而不讲“爱”,因为在佛家看来,有“爱”就有占有欲,有占有欲就有我执,“爱”是苦的根源。而佛家讲的慈悲,悲指拔苦,慈指与乐,由此可见佛陀平等度世的情怀。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44874.htm)-------------------------------------------------------------------------------------------------------------------- [佛家礼仪]焚香
 发布:念佛人 []   日期:2011-5-19 14:19:00      
既然焚香如此重要,那么,如何焚香才算“如法”呢?有人也许会说,焚香谁不会?用火点燃香,插在香炉里不就行了。其实,焚香也是佛家一种修行方式,也有很多规矩。同时,焚香时也要伴随观想,这样焚香才“功不唐捐”。其方法是: 第一步是将三支香点燃; 第二步是用两手的中指和食指夹着香杆,大拇指顶着香的尾部; 第三步是把香放在胸前,香头平对佛菩萨像; 第四步是再举香齐眉,之后放下如第三步动作; 第五步开始用左手分插。     第一支香插中央,插时心中默念:“供养十方三世三宝。”     第二支香插右边,插时默念:“供养历生父母师长。”     第三支香插左边,插时默念:“供养十方法界一切众生。” 当然,具体的观想内容也可以自己定,比如第一支观想供养佛,第二支观想供养法,第三支观想供养僧等等,都可以。插完香后,应合掌心中默念“愿此香华云,直达诸佛所,恳求大慈悲,施与众生乐”。或唱诵《香赞》。 以上是上长香的方法,如果是上环香,就要以点燃之处向佛,两手与持长香的方式一样,举香时,口中默念“供养十方三世三宝。愿此香华云,直达诸佛所,恳求大慈悲,施与众生乐”即可。 民间流传所谓“香谱”,即根据三支香烧到一定程度时长短的不同形态,来判断吉祥或求得某事的预兆等,是把焚香与中国传统占卜术结合起来,并没有佛典依据,严格地说与佛教无关。 行香 佛家还有行香之说,这是焚香与经行结合的产物。行香的习俗也有佛典的依据:过去有一个贪婪的人,储藏了七瓶金子,埋在地下。这个人死后,变为毒蛇,但还是守着那些金瓶。经过漫长的岁月,这只毒蛇心生厌倦,呼喊一个行人,捐出一瓶金子,供养僧人。这个行人担着蛇来到寺院,按照蛇的嘱咐,点燃一支香,走到僧人前。僧人为蛇说法,那只蛇听后,生出欢喜之心,顿悟贪婪之非,又献出另外六瓶金子供养僧人,蛇不久命终,生到了忉利天上。由此可知,行香具有消除业障和供养获福的双重功能。据《贤愚经》等经记载,行香时,僧众须站立而受之,否则属于犯戒。 行香仪式在我国始于晋代,唐宋时期成为朝拜礼仪的一种。行香时,受香者须唱偈,偈词通常为:“戒定慧解知见香,遍十方界常芬馥,愿此香烟亦如是,无量无边作佛事。”或是:“如来妙色身,世间无与等,无比不思议,是故今敬礼。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一切法常住,是故我皈依。” 《红楼梦》第五十八回,贾宝玉对焚香有一段议论,可供参考:宝玉道:“以后断不可烧纸钱。这纸钱原是后人异端,不是孔子遗训。以后逢时按节,只备一个炉,到日随便焚香,一心诚虔,就可感格了。愚人原不知,无论神佛死人,必要分出等例,各式各例的。殊不知只一“诚心”二字为主。即值仓皇流离之日,虽连香亦无,随便有土有草,只以洁净,便可为祭,不独死者享祭,便是神鬼也来享的。你瞧瞧我那案上,只设一炉,不论日期,时常焚香。他们皆不知原故,我心里却各有所因。随便有清茶便供一盅茶,有新水便供一盏水,或有鲜花,或有鲜果……只要心诚意洁,便是佛也都可来享,所以说,只在敬不在虚名。 
(转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show1_71880.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