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悦湖山烂尾楼:铜仁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3:14:39
铜仁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总面积1513.61平方千米。2003年末总人34.08万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苗族、土家族、侗族等。铜仁市辖5个街道、5个镇、7个民族乡:河西街道、环北街道、谢桥街道、市中街道、灯塔街道、云场坪镇、川硐镇、坝黄镇、茶店镇、漾头镇、桐木坪侗族乡、鱼塘侗族苗族乡、大坪侗族土家族苗族乡、和平土家族侗族乡、滑石侗族苗族土家族乡、瓦屋侗族乡、六龙山侗族土家族乡。市人民政府驻环西路,邮编:554300。代码:522201。区号:0856。拼音:Tongren Shi。
目录
·                                 •铜仁概况
·                                 •历史沿革
·                                 •教育机构
·                                 •经济发展
·                                 •旅游资源
·•铜仁概况
·•历史沿革
·•教育机构
·•经济发展
·•旅游资源
·•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相关链接
·•参考资料
[显示全部]
铜仁市-铜仁概况

素有“黔东门户”之称的铜仁,位于贵州和湖南两省交界处。

铜仁市
这里地处武陵山脉主峰梵净山东南边缘,集山峦、溶洞、温泉、石林等风光于一体,峰峦叠翠,山水相连,风景名胜多达40多处。除了著名的梵净山,还有世所罕见的九龙洞,绝壁叠嶂的乌江山峡,碧波荡漾的锦江等。
铜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不少文物古迹和革命遗址。铜仁古城遗址建于公元1451年,幽静的巷道,斑驳的墙垣,走进它,就犹如走进了铜仁的历史。
铜仁还是多民族聚居地区,这里居住着苗、土家、侗、仡佬、满等少数民族。每年春节期间,花灯、茶灯、龙灯以及打金钱杆、踩高跷等民间舞蹈表演多姿多彩。
铜仁市位于贵州省东北角,地处武陵山脉中部,紧邻湖南、四川省。市境总面积1515平方公里,辖5镇7乡、4个办事处、150个自治村,是美丽富饶的宝地。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是铜仁地区行署所在地。
铜仁历史悠久。溯其渊源,元时有渔者没入水底,得铜人三尊,挽而出之,府之名以此。这里设置县已有1300多年。元置铜仁大小江等处军民长官司,隶思州安抚使。明永乐十一年置铜仁府。明万历二十六年置铜仁县。1949年11月铜仁解放仍置县。1958年10月铜仁、江口、玉屏三县并为铜仁县。1961年7月又按原建置三县分开。1987年8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

铜仁市
铜仁旅游资源独具特色,锦江沿岸8座大小桥梁分部凌空两岸,犹如8条彩虹。铜仁城一面倚山,三面临水,发源于梵净的两条江自西自北而来,汇于铜仁,称锦江;锦江绕城半周,然后东去流入湖南沅水。锦江沿岸有壮观雄奇的六龙山溶洞群。其中已开发的九龙洞为贵州十大风景名胜之一。铜仁是杰出的红军将领周逸群烈士故乡,辟有周逸群烈士故居一处,烈士塑像一座,往来瞻仰者络绎不绝。
铜仁土地广阔而富饶,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气候宜人。主产水稻、玉米、红薯、洋芋、大豆、油菜、花生、烤烟、西瓜、甘蔗等。滑石乡大米以其为米质优良、食味清香爽口而著名,明清时期曾被列为“贡米”。改革开放以来,铜仁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大抓农业综合开发,逐步形成了以粮食生产为基础,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新格局。在大抓农业综合开发的同时,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二、三产业蓬勃兴起,成为农村的重要支住。
改革开放强劲东风推动下,铜仁市决心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沿着“依托城市夯实基础,强工、重农、促商、科技教育兴市”的奋斗目标,充分利用资源丰富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尽快把铜仁建设成为农业、工业、商贸、旅游、文化等综合发展的现代化城市。
铜仁市-历史沿革

明置铜仁长官司、铜仁府、铜仁县。铜仁城南大小江合流处,有铜崖挺然耸立,相传渔人于河中得铜佛三尊,故

铜仁市
名“铜人”。“人”与“仁”谐音。
1949年11月解放,成立县人民政府,属铜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87年撤县改市。
2000年,铜仁市辖4个街道、5个镇、7个民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总人口308583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市中街道 24893 环北街道 48592 河西街道 45752 谢桥街道 18189 川洞镇 13402 坝黄镇 29502 云场坪镇 4185 漾头镇 8810 茶店镇 16582 桐木坪侗族乡 7997 滑石侗族苗族土家族乡 17191 和平土家族侗族乡 17161 瓦屋侗族乡 8928 六龙山侗族土家族乡 4012 大坪侗族土家族乡 20212 鱼塘侗族苗族乡 23175
2003年,铜仁市辖4个街道办事处、5个镇、7个民族乡,150个村委会、16个社区居委会、7个居委会。年末总人34.0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06万人;少数民族人口24.95万人。
2005年10月设立灯塔街道。
铜仁市-教育机构

全市现有中小学(教学点)174所,在校中小学生5.69万人。其中小学(教学点)150所,班级1042个,在校学生3.72万人,中学24所,班级322个,在校学生1.85万人,现有中小学教职工2854人,其中中小学专任教师1877人,初中专任教师977人。
铜仁市-经济发展

2008年以来,铜仁地区重点抓好以交通和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和服务环境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培育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特色产业,着力解决群众关注问题,加快全区经济发展步伐。

铜仁市
据悉,铜仁地区2008年要完成8条通乡油路和353条通村公路建设;完成覆盖12万亩旱地和10万亩烟地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启动火车站、机场改扩建工程;加快地、县级政务中心建设进程,进一步改善软环境。
在全力做大现有工业、积极研究新产业的同时,铜仁地区拟定电力、生态畜牧、“两烟”、锰系列等10个课题开展相关工作,并对102个拟开展推介招商项目、28个签约项目和29个在建项目全部进行责任分解,明确年度目标,实行目标量化管理。
着力抓好生态建设与保护、农副产品生产、物价监管、灾后重建、社会保障、城乡危房及低收入群体住房的调查和建设,突出抓好并全面完成无房户、房屋受灾损毁户改造,解决与群众利益紧密相关和群众关注的问题,保民生、促和谐。
一季度,铜仁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持续增长。全区预计实现生产总值32.08亿元,同比增长6.4%左右。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亿元,同比增长5.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76亿元,同比增长2.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32亿元,同比增长9.5%。财政总收入完成4.83亿元,同比增长25.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2.6亿元,同比增长60.3%。
铜仁市-旅游资源


铜仁市
铜仁,是一片古老神奇的热土,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佛教名山梵净山,通天一柱,伟岸挺拨,气贯寰宇,是铜仁的象征。这里有十多亿年前的古老地层,有冰川时期大自然留下的奇迹,有同纬度目前保存最完好、最典型的原始森林;有野生植物3000多种,珙桐、钟萼木、莲香、鹅掌揪等属国家重点保护树种;有野生动物400多种,黔金丝猴、华南虎、熊猴等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景色隽秀的乌江,气势磅礴,撼人心魄,风情万种的铜仁锦江,清澈透亮的石阡温泉,曲径幽幽的九龙洞更是让人心坦身舒,耳目清新。
神奇的山,秀美的水,温和的气候,充沛的雨量,润育了铜仁丰富的自然资源,全区境内有农作物品种60余种,以水稻、玉米为主的粮食总产量已突破140万吨,以猪、牛、羊为主的畜牧业,以烤烟、油菜、花生、中药材为主的经济作物,以桑、果、竹、茶为主的经济林木都已形成一定的规模,花生、油桐、油菜籽在全省占有重要地

东山楼阁
位。已开采的矿产资源40余种,其中储量较大的有煤。
东山楼阁
东山据一城之胜,林木苍蔚其巅。旧有大观楼、双峰阁诸胜。高凌霄汉,俯瞰江流,颇足供人游览。东山是铜仁城的最高处。山上林木苍劲茂密,覆盖山巅。旧时东山有大观楼、又峰阁等诸多景点。站在山上,高可凌霄汉,俯可观江流,非常值得人们游览。
旧时被誉为“铜江十二景”之冠。解放后,旧时楼阁、诸多巨树或毁于人,或毁于风。一九八五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拨款43万元进行修复。业已恢复建“大雄殿”、“雷祖展”、“真武观”、“川上亭”等旧有建筑。1990年,东山建全国首家“傩文化博物馆”,值抗战胜利50周年之际,铜仁地市数十家单位、个人共同集资,又在东山修建了一座风格别具的“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铜仁市-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乡镇名称
城镇
农村居民点
独立工矿
交   通
水   利
合   计
备注
总面积
耕  地
总面积
耕  地
总面积
耕  地
总面积
耕  地
总面积
耕  地
总面积
耕  地
环北办事处
75.33
52.84
34.84
12.62
5.34
2.87
249.72
54.45
365.23
122.78
河西办事处
41.33
29.74
23.17
8.51
13.34
83.24
9.21
161.08
56.04
谢桥办事处
33.33
24.58
23.91
9.28
1.34
106.71
17.63
165.29
52.46
漾 头 镇
7.27
2.57
14.91
5.27
3.33
152.60
23.78
178.11
32.48
云场坪镇
2.76
1.17
0.67
2.14
0.38
5.57
1.66
川硐镇
4.41
1.98
20.65
7.58
155.81
28.76
180.87
38.32.
坝黄镇
5.51
3.24
68.01
24.84
36.28
6.90
109.80
34.98
茶店镇
3.20
1.08
22.94
8.95
1.33
0.92
113.12
19.17
11.91
8.02
152.53
38.14
桐木坪乡
15.20
5.41
3.20
0.77
18.40
6.18
鱼塘乡
36.01
13.45
100.31
15.53
23.88
16.04
1690.20
45.02
大坪乡
37.14
13.43
41.62
5.75
23.88
16.05
102.64
35.23
和平乡
41.29
15.50
132.33
23.77
173.62
39.27
滑石乡
31.73
11.88
4.27
0.84
36.00
12.72
瓦屋乡
15.78
5.88
55.49
6.52
71.27
12.40
六龙山乡
9.52
3.20
50.16
2.45
59.68
5.65
合   计
173.14
117.20
395.10
145.80
25.35
14.31
1287.00
215.91
5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