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叉振动式密度计:用古籍拯救世道人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24:37

用古籍拯救世道人心

——洛布古典丛书百年

顾 钧 《 博览群书 》( 2011年06月07日)

    对于西方人来说,希腊、罗马的古代典籍无疑是一份无比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熟练阅读这些典籍在古代还是大有人在的,但近代以来随着各民族语言和文学的兴起,这样的人就越来越少,逐渐成为专家的绝技了。

    1911年,一个名叫詹姆斯·洛布(James Loeb)的美国人决心改变这种状况,出版一套希英或拉英对照的读本,让古奥的典籍不再让普通读者望而生畏。第二年,这套书籍首批的20本与读者见面,从此拉开了一个伟大的出版事业的序幕。书比人长寿,洛布于1933年去世,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这套丛书却一直生生不息,品种逐年增加,声望越来越高,今年终于迎来了百年华诞。

    洛布古典丛书(Loeb Classical Library)收入的作品种类繁多,几乎涵盖了所有希腊、罗马的典籍,时间跨度14个世纪,作者210多人,从公元前700年的荷马、赫西俄德到公元后700年的比德(Bede,著有《英吉利教会史》)。其中希腊文作品为绿色封面,拉丁文作品为红色封面。作为丛书第一种推出的是阿波罗尼奥斯·罗迪乌斯(Apollonius Rhodius)的《阿尔戈》(Argonautica)。2006年推出了第500种,是罗马演说家昆体良(Quintilian)的《小雄辩法》(Declamationes Minores)。此后又推出了十余种,目前市面上能买到的最新一种是第512种。

    作为一套丛书,能够出版到五百余种,可谓数量惊人,但如果除以一百,其实一年平均也就是五本,毫无惊人之处。我们现在在市面上能够看到不少丛书,刚推出时十本八本,很有气势,但往往虎头蛇尾,不要说延续百年,连十年都做不到。所以洛布丛书真正惊人的不在它的数量,而是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滴水穿石的力量。

    任何一项百年事业都不会一帆风顺。洛布丛书的历史固然辉煌,但也充满曲折,可以说从第一步开始就并不顺利。1911年,洛布首先与麦克米伦公司商谈出版事宜,结果遭到拒绝,出师不利,后来找到海涅曼公司才解决了出版社的问题。1914年,出版事业刚刚走上正轨,就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各方面的工作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更大的影响则来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英国本土遭到轰炸,大量库存毁于战火,导致美国市场供应短缺。同样是因为战争,1944年没有出版一本新书,成为洛布丛书百年历史上唯一一次零的记录。战争结束后,其他问题又出现了:洛布于1911年聘请的三位编辑(均为资深古典学者)有两位退休,后继乏人;海涅曼公司遭遇经济困难,导致丛书的管理不善,销售下降。直到1970年代以后,情况才逐渐好转。1989年海涅曼公司决定退出,将丛书的出版和发行交给了合作者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此后波澜不惊,最近20年各项事业发展平稳。人们有理由相信,即使以后再次面临困难,这套已经运行了百年的丛书也不会停止它坚韧的脚步。

    每当出现困难的时候,参与丛书工作的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创始人詹姆斯?洛布,从他那里汲取力量。洛布于1867年出生于纽约的一个巨商家庭,父亲是一位成功的银行家,母亲则醉心于音乐和学术,并从小就把这种爱好传给了自己的儿子。洛布于1884年进入哈佛大学,专攻希腊和罗马文学,1888年毕业时他获得了去欧洲研究埃及学的机会。但家庭背景不允许他走学术的道路,他被迫放弃了这样的机会,返回纽约并开始接手父亲的银行业务。商务活动繁忙而枯燥,常常使洛布应接不暇,深感疲倦,十年间他两次因为过度劳累而病倒。1902年洛布决定退出商界,隐居乡间,并于1905年移居德国,在那里从事自己喜欢的学术研究,直至1933年去世。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西方资本主义高歌猛进的时代,人们的物质欲望不断膨胀,而精神追求则日益萎缩。这样的状况让洛布深感忧虑,如何才能拯救世道人心呢?从商业漩涡中急流勇退的洛布转入深思,并很快找到了答案——古代典籍,其中蕴含的智慧与经验不应该被束之高阁。在丛书最初一版的序言中,洛布这样写道:“自中世纪以来,可能没有哪个时代像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一样忽视人文学术和教育。当人们越来越沉迷于实际的物质利益时,维护伟大的文化遗产就不能只停留在口头呼吁上,不管这种呼吁多么的言辞凿凿。必须采取行动,让这份遗产能够为所有人所继承和使用,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更美好的东西。”为了满足普及的需要,洛布丛书除了采用双语版式(左边希腊拉丁原文,右边英语译文)之外,还采用袖珍开本,“以便能够放进绅士的口袋”,方便随时随地打开来阅读。这套具有时代意义的丛书不仅很快得到了普通读者的承认,而且因为方便了学者,也获得了学界的赞誉。1925年剑桥大学授予洛布名誉博士学位,称赞他“为学者和一般读者提供了编辑精良、翻译优美的希腊和拉丁文学读本,从而把天堂带回了人间”。

    到1933年洛布去世时,丛书已经初具规模,声誉日隆。为了使自己开创的事业能够坚持下去,洛布在遗嘱中将自己财产中的30万美元捐赠给母校哈佛大学,成立洛布古典丛书基金会(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 Foundation),由该会负责丛书的相关工作。基金会成立后,决定继续由海涅曼公司负责丛书在英国的出版和发行,而由哈佛大学出版社负责在美国的相应工作。1989年海涅曼公司宣布退出后,哈佛大学出版社成为丛书全球唯一的出版和销售商。哈佛出版社在全面接手后,除不断翻印之外,也对原有的版本进行修订,甚至是重新翻译。如《奥德修记》最初一版是用仿照钦定版《圣经》(1616)的英语来翻译的,这种虽然古雅但过于陈旧的英语显然已经无法满足21世纪读者的需要,必须另起炉灶。修订则是各式各样的,其中比较有趣的是对所谓“猥亵”字句的处理。古代作品中不乏色情和同性恋的描写,最初的版本在遇到这些描写时一般用模糊的方式处理,或者翻译成其他文字(如意大利文),现在的修订则尽量还原其本来面目。举一个简短的例子。罗马诗人卡图卢斯(Catullus)的诗集中有这样一句话,按照原文字面翻译应该是:“我害怕你,你和你的阴茎随时准备骚扰男孩子,不管他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这句话在20世纪初的译者看来显然过于刺眼,于是将其柔化成——“我害怕你,你和你的激情将给年轻人带来致命的伤害,不管他品质优良还是道德败坏。”从这些修改不难看出时代的变迁和人们观念的变化。可以说,洛布丛书不仅有收藏价值,也有研究价值,无论是从翻译史,还是文化史的角度都大有文章可做。

    如今洛布丛书已经成为哈佛大学出版社的金字招牌,不仅为其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效益。学术出版并非都是赔钱买卖,只要坚持,一定会有收获。从英语世界的范围来看,洛布丛书已经成为影响最大的古典丛书,其影响力远超英国的牛津古典文献丛书(Oxford Classical Texts)。牛津丛书开始的时间比洛布丛书早,其设定的读者对象是专业学者,所以只收希腊、拉丁原文,虽然附有注释,但注释全用拉丁文撰写,令一般读者望而却步。其实,即使是专业学者——特别是英语世界以外的——在研究和翻译古代西方经典时,也常常会选用洛布丛书。如国内商务印刷馆刊行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中的不少卷就是以洛布丛书为底本的。

    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洛布丛书早已越出英语世界的范围,而成为全世界人民的财富。就已经出版的500多本来说,翻译成中文的毕竟还是少数,希望今后有更多的中文译本出现。今天国人物欲膨胀、人心浮躁的情况可能不亚于百年前的英国人、美国人。我们的精神世界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古典作品的滋养。或许有人会认为古希腊、罗马的文字是老古董,早已过时,那就大错特错了。在古希腊文学翻译大家周作人看来,“翻二千年前芦叶卷子所书,反觉得比现今从上海滩的排字房里拿出来的东西还要摩登。”(《希腊拟曲·译序》)当年洛布如果听到这句话,一定会感到夫子之言于我心有戚戚焉吧。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汉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