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图书馆 延吉路:中国历史纪年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6:39:14
 中国历史纪年表    

旧石器时代~五帝

史纪时代
(王朝国号 帝王 庙号)
年代年号 附注 旧石器时代 170万年前—1万年前 约170万年前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一带。
约80万年前蓝田人生活在陕西蓝田一带。
约50万年前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约5万年前--前3万5千年有古人类出土文物。

从约170万年前到公元前21世纪。中国境内人的发展史包括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母系氏族、以及传说史。猿人包括云南的元谋人、陕西的蓝田人,后来的北京人的头结构又有了新的进步,北京人原始生活是使用粗制的石器。

母系氏族有一个共同的祖先,现在“姓”这个字就形象地体现了远古的母系氏族。母系氏族在全盛期之后逐渐衰落,过度到父系氏族。

父系氏族之后是英雄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人口聚居区,关中平原、河东盆地则形成了华夏部落群,炎帝、黄帝、蚩尤。

约五万年前,古人发展为新人(又称晚期智人)。在考古学上属于旧石器时代的晚期阶段。这时,人类体质形态上的原始性质完全消失,并因受居地环境的影响,逐渐分化为各色人种,现代人开始形成了。

新人遗迹主要的有河套人、柳江人、麒麟山人、峙峪人、山顶洞人等。

河套人:从1922年以来在内蒙古与陕北、宁夏、甘肃相连的河套地区,发现古人类遗址多处。经过多年研究,最后确定河套人为由古人向新人发展的过渡形态。

柳江人:1958年在广西柳江通天岩的岩洞中发现一个比较完整的头骨(缺下颔)、两段股骨和一些零碎的体骨化石。是年代较早的新人。

山顶洞人:1933年,在发现北京猿人化石的龙骨山山顶一个洞穴中,先后发现有分属于至少八个以上的不同个体的完整的头骨、上下腭骨、牙齿和体骨化石。约1万8千年前山顶洞人开始了氏族公社的生活。

此外,在台湾台南左镇、辽宁建平、山东新泰、四川资阳、吉林榆树、江苏泗洪下草湾等地也发现属于这一时期的新人遗迹。

新石器时代 1万年前—4千年前

约7000年前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约5000年前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4000年前--前3000 华北平原及黄河流域开始有村庄出土。
约3000年前--前2000 仰韶文化及龙山文化遗址出土。

老官台文化(公元前6,000年至3,000年)是目前陕西省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这时的先民们已经种植粟类作物,并饲养猪、狗等家畜,过着定居的聚落生活。当时的生产工具以磨制为主,但仍然有不少打制石器和细石器。制陶工艺比较原始,火候低、器类少,彩陶尚处于萌芽阶段。

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300年 - 前2500年)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父系氏族社会的文化典型。以泰山地区为中心,东起黄海之滨,西到鲁西平原东部,北至渤海南岸,南及今江苏淮北一带,安徽和河南省也有少部分这类遗存的发现。

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它的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今天在中国已发现上千处仰韶文化的遗址,其中以陕西省为最多,是仰韶文化的中心。仰韶文化的名称来源于其第一个发掘地—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的仰韶村遗址。

龙山文化(公元前2,900年至2,100年)最早因山东济南龙山镇城子崖遗址的发掘,被人们发现。龙山文化处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这个时期陕西地区的农业和畜牧业较仰韶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数量及种类均大为增长,快轮制陶技术比较普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占卜等巫术活动亦较为盛行。从社会形态看,当时已经进入了父权制社会,私有财产已经出现,开始跨入阶级社会门槛。

夏家店上层文化為中国重要文化遗址之一。该文化遗址因在内蒙古赤峰市夏家店发现,依照考古惯例,以发现处所為名。另外,此于1960年发现的遗跡,之所以命名為「上层文化」,乃是為了同样在夏家店垂直出现﹔年代稍早的夏家店上层文化相区隔。

夏家店下层文化為西元前8世纪-西元前3世纪之青铜文化,分布地点為内蒙古辽河一带。在特徵上,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陶器技巧已经明显纯熟,随葬戈、矛、短剑、 鏃、饰牌青铜器常常于幕葬品中发现,因此视為青铜时代的晚期。

三皇

伏羲氏,居三皇之一,列五帝之首,以木德王建 都于宛丘(河南淮阳)。太昊即是人们对伏羲的赞词。据说伏羲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是世界混沌初开,华胥氏踩了雷神的足印生出的儿子。春秋时已建伏羲陵墓。

女娲氏三皇之一,是抟土作人的人类始祖;传说女娲炼七彩石补天,并造就了人类。是母系社会神话的反映。

燧人氏三皇之一,传说中发明火的第一人,故人们把他称作“火祖”。 同时又传说燧人氏诞生于商丘,其一生多活动于商丘一带。

 

《史记·三皇本纪》

[索隐]小司马氏云:太史公作《史记》,古今君臣宜应上自开闢,下迄当代,以为一家之首尾。今阙三皇而以五帝为首者,正以《大戴礼》有《五帝德》篇,又《帝世》皆叙自黄帝以下,故因以五帝本纪为首。其实三皇以还,载籍罕备,然君臣之始,教化之先,既论古史,不合全阙。近代皇甫谧作《帝王代纪》,徐整作《三五历》,皆论三皇已来事,斯亦近古之一证。

五帝 黄帝轩辕氏 公元前2600—公元前2100 红铜时代,又称铜石并用时代、金石并用时代。是指介于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的过渡时期,以红铜的使用为标志。

红铜即天然铜,质地软,不适合制造工具,所以红铜时代的人类仍以使用石器为主。中国何时进入红铜时代,目前观点不一,有学者认为龙山文化属于红铜时代,也有学者认为中国没有经历红铜时代。

黄帝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根据记载,号轩辕氏、有熊氏,姬姓,一说姓公孙,姬姓部落首领,传说中上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的第一个。

《史记·五帝本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黄帝居于轩辕之丘”。中国古都学会认为轩辕之丘在今日河南省郑州市轩辕丘,古为有熊国都城,其父少典为有熊国国君。黄帝出生于中国西北黄土高原的沮源关降龙峡,农历二月初二(参见二月二)。在传说中黄帝的母亲是黄土高原上的一名少女,一天傍晚(也有说是夜晚)突然看见北极光,然后就怀孕、生下了黄帝。

根据中国史书的记载,他在炎帝之后,统一了中国各部落。建都在涿鹿。他推算历法;教导百姓播种五谷;发明指南车,造舟车弓矢;兴文字;作干支,制乐器,创医学。

今日在陕西省的桥山有黄帝陵,相传黄帝年老时铸鼎乘龙升天,臣子放箭阻拦,龙被射伤,飞过桥国时降下休息,黄帝被桥国人拉下一只靴子,埋葬于此。

黄帝与炎帝都視為華夏民族的始祖,故中国人有时自称“炎黄子孙”。

传说中黄帝的正妃是嫘祖,次妃为方雷氏,彤鱼氏和嫫母。

据《史记》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得其姓者十四人。”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

颛顼(拼音:zhuānxū),相传是黄帝子昌意的后裔,居帝邱(今河南省濮阳东南),号高阳氏。颛顼曾命重任南正之官,掌管祭祀天神;命黎任火正(一作北正)之官,掌管民事。颛顼又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被黄帝征服的九黎族,到颛顼时,仍信奉巫教,杂拜鬼神。颛顼禁绝巫教,强令他们顺从黄帝族的教化,促进了族与族之间的融合。传说楚王为其后裔,屈原在《离骚》中自称为帝颛顼之后,屈原与楚王为同族

帝喾,姬姓,名俊,号高辛氏,黄帝长子玄嚣之孙,颛顼是其伯父。

帝喾十五而佐颛顼,封于有辛(今河南商丘),实住帝丘(今濮阳),三十得颛顼帝位,都于亳(今河南偃师县西南),在位七十年,享寿百岁。葬于濮阳顿丘城南台阴野之秋山。许多古文献认为帝俊就是帝喾。《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帝俊有中容、晏龙、黑齿、季厘等子族,“生十日”,“生月十有二”。

传说帝喾元妃姜原生弃,即后稷,为周之始祖;次妃简狄生契,为商之始祖;次妃庆都生放勋;次妃常仪生挚。帝挚承喾的帝位,九年后禅让给放勋,也就是帝尧。

曹植作《帝喾赞》颂曰:“祖自轩辕,玄嚣之裔,生言其名。木德治世。抚宁天地,神圣灵宾,教讫四海,明并日明。”

,姓祁,或说姓伊、伊祁,名放勋,又称陶唐氏,唐尧,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帝喾有两个儿子—挚和放勋;帝喾死后传位于挚,就是帝挚;帝挚不善,而让位于放勋,也就是尧。尧在位时,他的仁德使百姓爱戴,万国敬服。尧的都城在山西南部。

《尚书·尧典》记载:尧命羲氏、和氏观察天象,授时于百姓;委派禹的父亲鲧治水,可惜不成功;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丹朱暴虐凶恶,没有传位给丹朱;后来因为舜的德行而传位与他。

然而《竹书纪年》中记载尧并非禅让于舜。舜将尧囚禁,阻止丹朱与尧相见,从而夺取了帝位。

周武王時,追思元聖,褒封堯裔二十三世名京。遷至平陽(今山西省臨汾縣西南)。其裔改姓堯。

西漢宣帝,因為漢宣帝說堯有犯諱:「具奏曰:「唐堯乃百聖至聖,五帝盛帝,今京兆尉堯濙,實其後裔!應合避諱」。」,故加食字改為饒。

,姓姚,名重華,號虞氏,史稱虞舜。舜是否有其人史学家们争论不清。一般认为舜的时代中华文明开始进入农耕的时代,并是道德观的开始。

傳說舜得到四方部落首領的推舉,於是堯委任其攝政。舜巡行四方,在堯去世後繼位。傳說他妻子娥皇、女英,是堯的女兒。舜繼位後,依照堯的做法,諮詢四方部落領袖,選拔治水有功的禹為繼承人,因此後世的人亦視他為理想的君主。

後來舜在南巡時,死於蒼梧之野(今廣西東南),葬於九嶷山(今湖南省宁远東南),娥皇、女英則在湘江自殺。後人為紀念他,建有舜廟、舜陵。

司马迁《史记》中说:“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又说:“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

神农,傳說神農尝百草,教人医疗,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一说神农氏即炎帝,與黃帝為兄弟。

傳說神農氏的樣貌很奇特,身材瘦削,身體除四肢和腦袋外,都是透明的,因此內臟清晰可見。神農氏嚐盡百草,只要藥草是有毒的,服下後他的內臟就會呈現黑色,因此甚麼藥草對於人體哪一個部位有影響就可以輕易地知道了。

神农氏是中国第一个部落联盟的名字。

炎帝,神农氏(有说為神农后人)部落首领的名称,姜姓,因以火德王,故称炎帝,今陕西、湖北一带姜氏族部落的共主,据传出生于烈山,所以炎帝之后又称烈山氏。

姜氏族為西戎一支,原為游牧民族,很早期便由西方进入中原。而当时在今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居住著以蚩尤為首的九黎族(有说独苗族),双方因部落发展而发生长期衝突,炎帝不敌而退至今河北省一带。
据说因「炎帝欲侵凌诸侯」,后又与轩辕氏族姬姓之黄帝进行三次激烈的战役,此次被认為是华夏民族第一场大规模的战争,称為阪泉之战 (阪泉,一说北京延庆境内的阪泉村)。面对著统领熊、羆、貔、貅、貙、虎為图腾部落的强大对手,炎帝终告不敌,与之结盟并归顺之,黄帝以胜利的姿态结束了这场战争。

炎黄联盟不断扩展,归顺之部落越来越多,但蚩尤始终不服,大战一场在所难免。蚩尤带领著九黎,与联盟大战于涿鹿(今河北省涿鹿村),是為传说时代的第二场战争,称為涿鹿之战。最后蚩尤被打败。从此姜氏族便与黄帝在中原安定下来了。「炎黄子孙」一词,则為人们对中华文明的始祖炎帝和黄帝的追溯和尊奉。

炎帝是中华民族公认的人文始祖之一,也称神农氏。传说中的古帝,姓姜,由于以火得王,所以称為炎帝。大概其执政时间早于黄帝,所以《史记》云『轩辕之时,神农氏衰。』但是所谓『氏衰』并非指神农本身,而是指他所在的部落。《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女,名女登;為少典妇,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有圣德,以火得王,故号炎帝。初都陈,又徒鲁。又曰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

少昊,亦作少嗥,古五帝之一,姓风,名摰(亦作质),相传是古代东夷族首领。东夷族以鸟为图腾,他曾以鸟作官名,并设有管理手工业和农业的官。活动于山东西南部一带,擅于治水与农耕。

传说少昊为史前五帝之首,是黄帝的儿子。姓已名挚,号金天氏,古代东夷族首领。因修太昊之法,故称少昊。少昊自穷桑登帝位,徙都在曲阜,以金德望天下,故号金天氏。少昊陵在曲阜县城东八里,旧县村的东北隅。

五帝另一種解釋為,東方青帝太昊,南方赤帝炎帝,西方白帝少昊,北方玄帝颛顼,中央黃帝轩辕。

中国神话时代的历史,留下了非常宝贵的资料。

古帝世系有巢氏之后,依次是燧人氏、华胥氏、庖牺氏和神农氏,就是非常真实的。在燧人氏之前,人类都是无名的,所谓有巢氏、燧人氏并不是他们的"自称",而是后人的"他称"。到了燧人氏时代末期,由于氏族的不断繁荣和分支,大家再没有名称就会相互混淆,必须创造氏姓以相互区分。因此,古人说"伏牺、燧人始名物虫鸟兽",便是与历史非常吻合的真实记录。从无氏姓的"有巢氏"与"燧人氏"到有氏姓的"华胥氏"与"庖牺氏",的确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进步。据《遁甲开山图》说:"女祸氏殁,大庭氏王,次有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凡十五代,皆袭包牺氏之号"。说得虽不一定准确,但却足够证明伏羲氏时代的种姓制已相当丰富,民族语言也相当发达,她的"子系统"各氏族,都已知道在"包牺氏"这一"母系统"之下,为自己的族群分别命名了。

颛顼高阳氏 帝喾高辛氏 唐尧 虞舜
 中国历史纪年表——夏~汉 

史纪时代(王朝国号 帝王 庙号) 年代年号 附注

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 青铜时代(或称青铜器时代或青铜文明)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

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因为颜色青灰,故名青铜。由于青铜的熔点比较低,约为800℃;硬度高,为铜或锡的2倍多,所以容易融化和铸造成型。
中国的青铜时代为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代。现存至今的司母戊大方鼎是世界上罕见的大型青铜器。

根据考古的发现,商朝前期,以郑州的二里岗为中心,辉县的琉璃阁、洛阳的东干沟等殷商时期的遗址属于这个时代;商朝的后期,以安阳的小屯村为中心,郑州公园区的上层、洛阳的泰山庙遗址和墓葬属这个时代;周朝前期(西周),主要代表遗址以西安市丰镐村地带、宝鸡西周时期的墓葬;春秋时期以洛阳涧滨(涧滨)为中心、上村岭虢墓、新郑郑墓、寿县蔡侯墓为这个时期的代表;战国时期,洛阳涧滨为中心,辉县琉璃阁、古围村,长沙和唐山的战国墓地属于这个时代。

根据最新的发掘成果,中国南方也在商朝前期进入了青铜时代。最有代表性的是湖北武汉的盘龙城遗址,湖南长沙的炭河里遗址,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等的出土青铜器,证实了长江流域也有发达的青铜文明。

 
太康 仲康 少康 不降 孔甲 癸(桀) 商前期 公元前1600—公元前1300 铁器时代是指人们开始使用铁来製造工具和武器的时代。其与之前时代的主要区别在于农业发展,宗教信仰与文化模式。这是在青铜时代之后的一个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

虽然各地区进铁器时代的时间不尽相同,亦难以以准确的年份标示,但铁器时代与之前时代的区别仍是十分明显的。铁器时代是指已经能运用很复杂的金属加工来生产铁器。铁的硬度,高熔点与铁矿的高蕴含量,使得铁相对青铜来说来得便宜及可在各方面运用,所以其需求很快便远超青铜。而各地区进入铁器时代的次序列举如下。






*盘庚迁都于殷后,商也称殷
太丁 外丙 仲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仲丁 外壬 和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 商后期 盘庚 公元前1300—公元前1046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廪辛 康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 (纣) 西周 武王(姬发) 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   成王(诵) 康王(钊) 昭王(瑕) 穆王(满) 共王(繄扈) 懿王(囏 孝王(辟方) 夷王(燮 厉王(胡)   共和 庚申前841 宣王(静) 甲戌前827 幽王(宫湦) 庚申前781 东周 平王(姬宜臼) 辛末前770 公元前770—前256   桓王(林) 壬戊前719 庄王(佗) 乙酉前696 釐王(胡齐) 庚子前681 惠王(阆) 乙巳前676 襄王(郑) 庚午前651 顷王(壬臣) 癸卯前618 匡王(班) 己酉前612 定王(瑜) 乙卯前606 简王(夷) 丙子前585 灵王(泄心) 庚寅前571 景王(贵) 丁巳前544 悼王(猛) 辛巳前520 敬王(匄) 壬午前519 元王(仁) 丙寅前475 贞定王(介) 癸酉前468 哀王(去疾) 庚子前441 思王(叔) 庚子前441 考王(嵬) 辛丑前440 威烈王(午) 丙辰前425 安王(骄) 庚辰前401 烈王(喜) 丙午前375 显王(扁) 癸丑前368 慎靓王(定) 辛丑前320 赧王(延) 丁未前314 春秋   公元前770—前476 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室东迁洛邑到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这一阶段的历史大体与孔子所修订的《春秋》年代(公元前722年~前481年)相当,所以历史上称作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有:鲁、齐(姜齐、田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越等国。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楚国苦县(今河南屁邑东)厉乡曲仁里人,春秋末期哲学家、思想家。曾任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后见周朝衰落,辞官西行,过函谷关(河南灵宝西南),关令尹喜请为著书,遂作《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经》)后,出关而去,莫知所终。

战国   公元前475—前221 战国是秦统一前的七雄征战时期,也是一个大混乱时期。

战国时期,七国仅是势力较大的七个国家,其他还有周、鲁、卫、郑等小国,以及北方的匈奴、东胡、南面的百越、西南的巴蜀等,这些小国逐渐被七国吞并。

战国分为三个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前338年商鞅被杀是第一时期,这时期各种变法活动很多,各国都想通过改革走向强盛,著名的如秦的商鞅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魏国的李悝变法,这一时期局势相对稳定。

前338年到前 288年齐秦相约共同称帝,和前284年六国合纵攻齐,是第二时期,各国军备竞赛加剧,战争频繁,大国兼并小国,最后形成了七雄,前288年秦和齐分别称西帝和东帝,斗争更趋激烈。

前284年到前221年,秦终于灭掉六国完成了大统一。

战国时期有:秦、齐、楚、燕、韩、赵、魏等国。

昭襄王(嬴则,又名稷) 乙卯前306 公元前221—前206

秦始皇叫“赢政”,“赢姓”是通古斯-女真系民族的姓氏。事实上,“民族”可分成“血族”和“语族”两个概念。人类之初,群体间的接触很少,部落中的血缘和语言都很单纯,血族就是语族。到了人类大规模迁徙和融合的时代,血缘和语言都变得非常混杂,所谓“汉族”、“蒙族”、“满族”、“突厥族”都是“语族”而已,它们的血缘则是“理还乱”了。从上述分析来看,秦部落的语言可能有较浓重的蒙古语特征。而说蒙古话的秦始皇,则可能是一个长脸的月氏-女真人。

周赧王59年乙巳(前256),秦灭周。自次年(秦昭襄王52年丙午,前255)起至秦王政25年己卯(前222),史家以秦王纪年。秦王政26年庚辰(前221)完成统一,称始皇帝。

孝文王(柱) 辛亥前250 庄襄王(子楚) 壬子前249 始皇帝(政) 乙卯前246 二世皇帝(胡亥) 壬辰前209 西汉 高帝(刘邦) 乙未前206 -- 公元前206—公元23 包括王莽建立的“新”朝(公元8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农民政权。公元23年,新王朝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

 

公元1年2月11日即农历西汉平帝元始1年1月1日

★ 历法体系:“中历”指中国的农历,也称夏历。“西历”指西方(特别是以罗马为中心的西方世界)实际施行的历法体系,即公元1582年10月罗马教皇格列高里改历前,以奥古斯都修订后的儒略历为准;

格列高里改历后,以现行的公历为准;同时采纳通行的关于公元4年罗马失闰说法,将公元4年视为平年。因此,“西历”没有公元4年2月29日,没有公元1582年10月5日~10月14日。

1582年前,每逢百年均为闰年,与现行公历不同,因此采用了陈垣先生在《二十史朔闰表》中的做法,以西方实际历法为准。此外,近代西方考古学对公元4年罗马失闰的问题也颇多质疑,但因尚未有定论,暂且取“失闰说”。

★ 中国历史上没有采用寅正的时间段共有4个,即:

新王莽以12月为正(丑正)
魏明帝景初1~3年以12月为正(丑正)
唐武后载初1年~久视1年以11月为正(子正)。
唐肃宗上元2年~宝应(代宗初即位时亦用此年号)1年中间,有7个月的时间以11月为正(子正),但无年号。

★ [新]朝的创立者王莽是利用西汉末年政治腐败,通过外戚专政来夺取皇位的。王莽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平帝时王政君以太皇太后临朝称制,王莽取得大司马大将军的职位,总揽朝政。平帝死后,王莽立年仅两岁的孺子婴为帝。不到三年,王莽便于公元9年废孺子婴,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新」。

[新]末民众起义。绿林军拥立刘玄为帝。刘秀在战斗中立了大功。地皇四年(23年)长安发生暴动,王莽被杀。新朝亡。不久,刘秀称帝于河北,建立了东汉王朝。

惠帝(盈) 丁未前194 -- 高后(吕雉) 甲寅前187 -- 文帝(刘恒) 壬戌前179 -- 戊寅前163 后元 景帝(启) 乙酉前156   壬辰前149 中元 戊戌前143 后元 武帝(彻) 辛丑前l40 建元 丁未前134 元光 癸丑前128 元朔 己未前122 元狩 乙丑前116 元鼎 辛未前110 元封 丁丑前104 太初 辛巳前100 天汉 乙酉前96 太始 己丑前92 征和 癸巳前88 后元 昭帝(弗陵) 乙未前86 始元 辛丑前80 元凤 丁未前74 元平 宣帝(询) 戊申前73 本始 壬子前69 地节 丙辰前65 元康 庚申前61 神爵 甲子前57 五凤 戊辰前53 甘露 壬申前49 黄龙 元帝(奭) 癸酉前48 初元 戊寅前43 永光 癸未前38 建昭 戊子前33 竟宁 成帝(骜) 己丑前32 建始 癸巳前28 河平 丁酉前24 阳朔 辛丑前20 鸿嘉 乙巳前16 永始 己酉前12 元延 癸丑前8 绥和 哀帝(刘欣) 乙卯前6 建平 己未前2 元寿 平帝(衍) 辛酉公元1年 元始 孺子婴(王莽摄政) 丙寅公元6 居摄 戊辰公元8 初始 [新]王莽始 己巳公元9 建国 甲戌公元14 天凤 庚辰公元20 地皇 更始帝(刘玄) 癸未公元23 更始 东汉 光武帝(刘秀) 乙酉公元25 建武 公元25—公元220 ★东汉末年,地方豪强势力迅速增强,凉州士族豪强董卓以诛宦官为名,进入洛阳,立汉献帝。另一士族豪强袁绍起兵讨董卓,各地豪强纷纷起兵割据自立,相互争夺,一时间全国又陷入内战混乱之中。后袁绍据有冀、青、幽、并四州,成为北方最大军阀。曹操初据有兖州,复收编了青州黄巾军三十万,势力渐强。他又将洛阳的献帝迎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得到了优势。建安五年(200),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展开决战,曹操大败袁绍,成为北方最强的军事集团。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又率军南下,占荆州,与在长江中下游的孙权对垒。此时正在流亡中的汉皇室后代刘备也起兵欲兴汉室,率荆州的残余势力与江东的孙权结合,形成孙刘联合抗曹的形势。刘备派军师诸葛亮到孙权处说孙出兵,孙、曹大军在赤壁会战。曹操大败,退回北方,刘备得以占据荆州,后入成都。从此,曹、孙、刘三大势力成鼎足之势。

曹操封魏公,迁都邺,后又进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操死,子曹丕取代汉献帝,建国号。次年,刘备也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一般称或蜀汉)。公元229年,吴王孙权在建业称帝,国号。三国分立时代正式开始。
丙辰公元56 建武中元 明帝(庄) 戊午公元58 永平 章帝(炟) 丙子公元76 建初 甲申公元84 元和 丁亥公元87 章和 和帝(肇) 己丑89 永元 乙巳105 元兴 殇帝(隆) 丙午106 延平 安帝(祜) 丁未107 永初 甲寅114 元初 庚申120 永宁 辛酉12l 建光 壬戌122 延光 顺帝(保) 丙寅126 永建 壬申132 阳嘉 丙子136 永和 壬午142 汉安 甲申144 建康 冲帝(炳) 乙酉145 永憙(嘉) 质帝(缵) 丙戌146 本初 桓帝(志) 丁亥147 建和 庚寅150 和平 辛卯151 元嘉 癸巳153 永兴 乙未155 永寿 戊戌158 延熹 丁未167 永康 灵帝(宏) 戊申168 建宁 壬子172 熹平 戊午178 光和 甲子184 中平 献帝(协) 庚午190 初平 甲戌194 兴平 丙子196 建安 庚子220 延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