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寿光果蔬交易市场:割裂的市场催热“政商中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2:46:56
处于舆论漩涡中的“卢美美”事件仍在发酵。新京报调查显示,华商会主席卢俊卿通过充当政商中介角色赚取报酬,是其发家真正秘诀。
在笔者看来,所谓的“政商中介”盈利模式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事实上,在中国并不缺乏热衷于做“政商中介”的“人才”,原因在于,国内一些政府部门及其官员仍具有很大的市场影响力。官员的身影可以成为某些商人或项目提升信用的砝码,很多企业家的办公室中摆放着与各类领导人的合影便是证明。但“身影”还只是表面,政商间的更大利益合谋则在现实的经济利益。其实,很多官员手中握有的资源审批权力,比如土地批租、重大建设项目招标许可等,一旦被企业获取,自然就意味着巨大的经济利益。正因此,各地的落马官员往往集中于房地产、道路交通等部门。
可见,所谓的“政商中介”其实是当下中国经济运行问题的一个缩影。“中介”还只是一个起点,对商人而言,结识官员就有可能获得收益;同样,一些行政官员结识企业家,就可能得到“或灰或黑”的收入。但这样的结合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政商”之间必须要有一个相互信赖的桥梁,而卢俊卿的个人优势恰恰就在于此。他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结识了很多政府高官;另一方面通过所谓“杰出华商协会”的平台,拥有众多企业家人脉,由此搭桥赚钱就自然成为题中应有之意了。
与一般“政商中介”大多只根据具体项目联络关系不同,华商会的模式更像是批发打包。很多企业家坦言,交高额会费加入华商会并不能拿到直接的盈利机会,而是看中结识官员的潜在机会。
为何在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多年之后,中国企业家依然集体看中行政资源,以至于要以与官员的“合影”来聊以自慰呢?显然,尽管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已基本成形,但核心领域的市场化改革远未到位,这才是“政商中介”出现的历史背景。可以这样说,全面开放的市场领域竞争非常激烈,而能谋取暴利的领域却远未开放。比如,土地资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能源产业等,这些领域的利润要远高于竞争市场,而市场效率却远低于公众预期。或许有人会说,这是稳定经济基础所需。但在海外市场中,这些行业也可以外包给私人公司直接运营,前提是相关部门要做好监管工作。而在中国,恰恰是割裂的市场格局,让行政部门的溢价空间提升,也才会让商人趋之若鹜地去巴结行政官员,华商会因此脱颖而出。(马红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