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储玉米收割机:卢俊卿发迹路调查:充当政商中介赚取报酬(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06:22:01

转播到腾讯微博

 

8月19日,北京会议中心,卢俊卿开发布会回应媒体。本报记者 薛珺 摄

女儿卢星宇(微博)以24岁掌管“15亿项目”成为微博红人,卢俊卿被从幕后拽到了前台。媒体在这个亿万富翁身上发现了诸多问号。

从老家四川广元起步,到成都搞学术经济初成规模,再到北京与官办协会合作会议,卢俊卿以从政历练打底,广积政商资源。左肩是政,右肩是商,充当政商中介角色,并从中赚取报酬。

他最鲜明的旗帜,是无数与政要名人的合影。他的生意中,“合影”也是重要内容。“合影经济”这个特色词汇,也由此得名。

四川广元市苍溪县张王乡金鹤村,一条崭新的水泥路盘山而上。尽头,一座占地数亩的庄园正在修建。

“卢主席说,工程做好了,奖励我3万。”8月23日,60多岁的农民卢赐明说。

他是卢俊卿的大伯,也是工程负责人。他与卢俊卿的父亲卢赐元是堂兄弟。

20多个工人在忙着赶工。他们听说“卢主席”要在国庆节携全家族40多口人从北京回老家度假。

附近一名老农努努嘴,“他几个叔叔的田都占完了,修这个庄园”。

卢赐明介绍,两层别墅有600多平方米,地下一层车库,可停20多台车。一座圆形水池已完工,工人说这是“钓鱼台”。花园中将建假山、凉亭。

巨大的银杏树有点萎靡不振,正在输植物营养液。树是从数百公里外的成都运进山的。

工人们说,别墅要花200万元,其他不愿多说。这些深山内的乡亲也看了电视,听说“卢主席”最近遇上麻烦。

卢俊卿的“麻烦”,因女儿卢星宇引出。

8月中旬,微博博友发现一个叫卢星宇的24岁女孩,身份是中非希望工程执行主席兼秘书长,称正着手在非洲捐资15亿元建100所希望小学。随后,她的“富爸爸”卢俊卿浮出水面。

48岁的卢俊卿拥有无数身份。其中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以下简称世华会)主席吸引了诸多媒体注意。记者调查发现,世华会并未在民政部注册登记。卢俊卿以与诸多政要名人合影吸引中小企业入会,并收取不菲的会费,被称作“合影经济”。

因这场风波,卢俊卿高度曝光,成为了舆论焦点人物。

广元初试身手

一名前同事认为,经过秘书工作锻炼,卢俊卿熟稔了官场规则。这为他后来打通政商关节等埋下了注脚

张王乡金鹤村,29年前19岁的卢俊卿考上大学离开时,家里老屋还是村里最破旧的草房。

卢俊卿原名卢吕东。苍溪元坝职中老教师何仕明是卢高中时候的老师,何记得卢口才不错,见人一脸笑,对老师也很尊敬。

何仕明说,卢家人多田少,卢俊卿高中时,家里温饱还成问题。卢俊卿父亲卢赐元教过几年书,他对让孩子读书决心很大,卖小菜攒得零钞供卢俊卿读书。

1981年卢俊卿高考落榜,到张王乡小学做了半年代课教师。后复读,第二年考取绵阳师专。

现任绵阳师范学院文学与对外汉语学学院院长的资建民,是卢俊卿当年的中文系老师。他说卢俊卿当时写诗,“人文气息重,成绩也较好”。

1985年,卢俊卿大专毕业,分到旺苍县政府当秘书。这期间认识了时任县物资局会计的李海宁。李的父亲李秀华当时是该县检察院检察长。不久,两人结婚。

时任广元市委副秘书长的汤文元曾是卢的上级,也是邻居。他记得,1990年卢俊卿调入广元市委办公室,任秘书二科副科长。

汤文元说,卢俊卿当时工作很积极,而且很会积攒人脉。他回忆,当时卢妻在旺苍开了火锅店,生意很好。1992年中央党校开了一个为期半年的经济管理培训班,各市推荐一人。“我们觉得卢俊卿家做了生意,他有经济头脑,就推荐他去”。

1992年邓小平南巡后,官员也掀起下海潮。汤文元说,当时广元有100多干部下海,市委办就有4个,卢为其一。

汤介绍,卢俊卿1993年下海,在广元开了一个“金点子”公司,请一些专家帮企业出点子。不过没做出名堂。期间,卢俊卿利用在市委办结识的企业关系,收每家企业几百元,帮他们在日历上印一些广告,然后再到市委市政府各单位推销日历。

汤文元说,卢俊卿当时也涉足“出版”,“主要是收集别人的东西,编一编,很厚”。卢俊卿曾送给汤文元几本书,他记得有《蚂蚁的故事》,《商务礼仪》等。

市委办下海的人后来陆续又回到政府。只有卢俊卿彻底放弃了公职身份。

1994年,卢俊卿夫妇去了成都。

一名卢的前同事认为,卢俊卿经过秘书工作锻炼,熟稔了官场规则。这些为他后来打通政商关节,包装高端会务,开拓“合影经济”等,埋下了注脚。

成都遇“贵人”相助

在成都,卢俊卿得到时任四川省社科院院长的大力支持,搞会议经济让他“捞到第一桶金”

在成都,卢俊卿遇到“贵人”刘茂才。

8月26日,78岁的四川省社科院前院长刘茂才评价当年的卢俊卿,“自尊心、自信心很强”。对于卢最近遭遇的风波,他说“他已经成熟了,我相信他能处理好”。

刘茂才介绍,1994年,通过一名教授引荐,他与卢俊卿第一次见面聊天。卢给他留下的印象是,健谈、脑子灵。

刘茂才说,当时卢俊卿提出了“会议经济”的创意,他觉得这个年轻人“很有想法”。当时学术界很活跃,卢先搞学术会议。刘茂才鼎力支持。

刘茂才从事经济、管理学研究,从1984起担任四川省社科院院长直到2001年。在四川学术界和政界人脉颇丰。

他指示四川省社科院科研组织处出面,帮助卢俊卿召集专家学者。自己也多次去卢组织的会议上发表主题演讲。

当时参会的有专家、政府官员和企业人员。

会议的运作,首先由刘茂才协助卢俊卿结合热点确定一个主题,然后组织专家参会演讲,交流论文。然后卢俊卿把论文结集出版。卢当时的四川三味文化公司作为承办方,卖论文集、收取企业参会费赚钱。

“社科院的号召力很强。”刘茂才说,通过近两年的运作,卢俊卿的公司在西南形成了影响力。每次发出会议邀请,总是应者云集。

8月21日,一名自称是卢俊卿公司老员工的人士报料称,卢当时在成都召开各类研讨会,组织评奖,收取企业会费。还收费帮客户发论文、出书,“这项业务一直很火”。

对此,刘茂才称,他当年不过问卢的经济问题,只协助办会。不过刘茂才也对媒体承认,办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相关部门还曾调查过此事,“没调查出问题。”

卢俊卿的三味文化公司,目前在当地工商部门已难查踪迹。

卢俊卿称,他当年所有业务均为正当业务,“如有人诽谤,将采取法律手段”。

在成都的会务经济让卢俊卿完成了原始积累。“会议的规模越办越大,规格也越来越高端。”刘茂才介绍,其中在西双版纳举办的一次会议参加人数超千人。“他在成都捞到第一桶金。”

入京初期一度受挫

卢俊卿说,到了2001年2月,“孵化”失败了12个企业,甚至连工人工资都发不出来

卢俊卿1997年决定将公司迁至北京。

“我当时告诫他,在北京站稳脚跟很难,要有思想准备。”刘茂才说。

卢在北京闯荡的初期并不顺利。

1997年2月,卢俊卿成立北京慧立达企业策划有限公司。这是他以自己名字在京注册的唯一公司。该公司2000年10月23日被吊销。今年8月30日,卢说,吊销是因他不喜欢这个名字。

在京最初三年内,卢用家人和朋友的名字,先后注册了天九智业策划公司,天九智通出版信息服务公司、天九智成会议公司、天九智业文化公司等。接下来的十多年里,“天九智业”系又改名为“天九伟业”、“天九儒商”。

卢俊卿说他喜欢“天九”这个名字,寓意“天长地久”。

一名曾在天九智通工作过的人士说,他们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编撰各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名录,业内叫做“大书”。据了解,当时公司员工不少是卢从四川带来的。

“关键在于卢俊卿有人脉,能拿到一些地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通讯录。”该人士说,自己的工作是每天向各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一百多封信,劝说交三五百块钱即可收入名录。

这名内部人士说,“大书”几乎不对外销售,根据收录人数确定印刷量,再“免费”送给入录人员,利润并不高。

2000年,卢俊卿开始尝试企业家孵化器,并自称“全球首创”。不过这个项目并不成功。今年8月27日,卢俊卿说,到了2001年2月,孵化失败了12个企业,甚至连工人工资都发不出来。

刘茂才记得,当时卢一度很沮丧,卖掉了房和车维持企业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