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tao家具: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历史规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7:59:09
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历史规律

作者:戴旭


  千年以降的中日关系,总体上是由中日双方的实力对比决定的。中国比日本强大,日本俯首称臣,则中日关系和平友好;中国与日本实力持平,日本则处心积虑寻机祸华取利,中日关系则在战争与和平的边缘徘徊;中国比日本弱小,则日本必发动战争侵略中国。当前中日国家总体实力处于伯仲之间,在此情况下,双方既无真正和平的基础,也无迫在眉睫的战争危险,有的只是对峙状态下不断的摩擦。
 
  小泉还没有下台,中国人就开始注意他的继任者会采取怎样的对华政策了。
 
  生为中国人,几乎就注定必须要关注日本。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大部分时间都在与这个东洋岛国做着惊心动魄的生死纠缠。因为日本入侵,中国融入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两度被中断;因为“鬼子来了”,亿万中国人的生活与命运,被悲惨地改变。最让中国人难以释怀的是,原本希望所有这一切噩梦,随着一场巨大的胜利而彻底结束,却不料随着岁月的演进,那个曾经折磨中国百多年的幽灵,似乎又借尸还魂地出现在眼前。
 
  日本驻中国大使阿惟南茂今年离任时,心情沉重地说:中日两国人民还存有很重的心结。两国政府的冷淡已有时日。当年同样与日本进行过血战的国家,早就翻开了新一页历史;同样有着百年恩仇的欧洲国家,厮杀过后也已经化干戈为玉帛,为什么中国与日本还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继往开来”?
 
  自古不足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不足谋万事者不能谋一时。思考中日关系,只有从宏观的角度打量,方能从历史中洞察未来的走向。
 
  中日之间战争与和平的历史规律
 
  千年以降的中日关系,总体上是由中日双方的实力对比决定,并由日本任意操弄的。中国比日本强大,日本俯首称臣,则中日关系呈现和平友好。明朝中期以前基本如此;中国与日本实力持平,日本则处心积虑寻机祸华取利,中日关系则在战争与和平的边缘徘徊。明朝后期清朝中期以前的历史如此;中国比日本弱小,则日本必发动战争侵略中国,晚清及民国时期的历史是也。
 
  这就是中日关系全部的历史,也是中日之间战争与和平的基本规律。
 
  为什么中国强大不征服日本,而日本强大一定要对中国发动战争?这是因为中国地大物博,自给自足,故农耕民族的中国,素无扩张意志。秦军威猛,而筑长城,明朝海军曾经天下无敌,但也只是用来进行友好访问。而日本地狭物贫,一直垂涎中国物产,始终有“登陆”的梦想;二是日本乃海洋民族,天生有扩张基因,好战意识,近代日本海、陆军的表现,中、俄、美都有血腥的体会。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和铃木正四合着的《日本近代历史》中说:“像这样没有间断地从战争走向战争的国家,近代世界历史上,除日本而外,找不到第二国”。两个美国学者在《下一次美日战争》中说:“日本从来不是令人信服的和平主义。作为一个国家,它从来言行不一”。中国重义,日本趋利,此为文化原因。
 
  美国人说近代日本采取的是捕食其他动物式的国策。以此延伸,可以将中国与日本简单地想像成一头牛和一匹狼的关系。牛吃草,狼吃肉;牛无意于狼,但狼始终瞩意着牛。牛壮狼幼,相安无事;牛病狼壮,则狼噬牛。这就是近代中日关系主动权始终在日本手里的原因。
 
  当今中日关系正处于脆弱的平衡期
 
  当前中日国家实力对比的总体态势是:日本在经济和科技方面,大幅度领先中国;借助日美同盟的战略捆绑,军事力量也略优于中国;中国则在政治方面、发展速度和潜力方面领先日本;如果再算上传统的国家实力要素——人口、幅员、地理、民族精神,总体衡量,中日应该处在基本实力相当的程度。
 
  根据中日关系的历史规律,在此情况下,既无真正和平的基础,也无迫在眉睫的战争危险,有的只是对峙状态下不断的摩擦和勾心斗角。这就是目前中日关系不战不和——即冷战或冷和平状态的基本解释。
 
  这是一种不稳定的哲学上的相对静止。历史上这一时期的出现,成为中日从和平转向战争的过渡阶段。但今天这一类似状态的出现,却不大可能重蹈历史的轨迹。原因在于,历史上这一阶段的出现是日本崛起、中国衰落相对运动中的一个短暂的平衡;今天这一形态的出现,则是中国追赶日本,将在总体上与日本并驾齐驱的“平衡”。历史上这一阶段的后续,是中国必然的迅速落后,从而导致日本对中国发动大举进攻;今天这一阶段的后续状态则意味着中国大有可能后来居上。
 
  这种否定之否定的貌似状态,不仅给中日双方也给世界的战略家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想像空间:当中日两强并立,将会是什么情形?当中国超越日本,中日关系又将如何?是会再现中日历史上和平共处的景象,还是呈现世界地缘政治中常见的一山不容二虎的景观?
 
  日本主流论调是担心强大的中国将向日本复仇,其实是多年来已经习惯了亚洲老大和世界列强的地位,不愿被改变。因此,无论日本学界、政府和民间,都有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那就是借助美国的力量,集中日本的力量,全力阻止中国超越日本,同时加速日本军事化的步伐,尽快成为一个国际政治大国,拉大与中国的距离。日本加强美日同盟;在能源、外交、文化等几乎所有领域对中国的阻挠、挑衅和杯葛;自卫队以中国为假想敌的露骨军演;破除和平宪法;拚命“入常”等等行为,全部的动机都在这里。一些日本右翼极端分子,甚至鼓噪要对中国发动战争,中断中国第三次现代化的进程。
 
  据不久前《朝日新闻》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一贯对中国十分强硬,被日本历史作家保阪正康类比为东条英机的小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第二受欢迎的首相;8月29日《朝日新闻》及《每日新闻》又爆料称,首相接班人安倍晋三背后的智囊,是清一色的超保守派右翼分子。他们已经建议安倍晋三在当上首相后,“以恢复以往首相在春秋两祭参拜靖国神社的惯例为基本,不用太计较参拜是否在「终战纪念日」(8月15日)”。报道认为他将超越小泉纯一郎,选择走超级保守化路线。据称,韩国目前已经做好心理准备,应对“超级鹰派”日本首相的诞生。
 
  安倍还没有上台,已多次宣称要修改宪法—这是比参拜靖国神社严重得多的实质问题。如果说小泉之前,日本一直在进行的是精神武装,安倍之后,日本将开始进行物质武装。种种迹象表明,日本已经选定了与中国对抗的路线。由此推断,今后中国面对的日本政府,将会一届比一届强硬。不是因为日本首相的个性,而是日本循着历史规律的惯性所表现出的整体国民心态,决定了这一点。
 
  但是,选择与中国对抗的国策会达到日本的目的吗?
 
  来源:凤凰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