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里海南岛最后:左丘明:文宗史祖葬肥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7:31:39
■齐鲁名士

左丘明:文宗史祖葬肥城

日期: 2011-09-01      作者: 本报记者 姜言明 戴玉亮  本报通讯员 宋杰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左丘明画像   邱氏族谱   “先儒之墓”牌坊   左丘明之墓   □ 本报记者 姜言明 戴玉亮
    本报通讯员 宋杰

  史书大典《左传》名垂千古,其作者左丘明被后人尊为文宗史祖。左丘明老先生的墓,就在泰安肥城市石横镇衡鱼村。
  衡鱼位于今肥城新城区西20公里处,由三个超大型的自然村组成,总人口1万余人,其中邱氏人口2000余人,都是丘明公的后裔。近日,记者来这里寻古问今,试图搜寻不为多数人所知的有关左丘明的故事。
    左丘明姓丘不姓左
  左丘明并不姓左,而是姓丘。当今散布于世界各地的邱姓人家,皆是左丘明后人。
  世代居住于衡鱼村的邱国夫,是丘明公第75世孙。邱国夫对记者说,因历史原因,山东丘(邱)氏迁出迁入者多,唯肥城丘明公一支丘氏两千多年来一直生于斯,长于斯,且历代都有家谱,明朝知县王维精来的时候,丘家就送给他一本家谱。这本家谱今存放于孔府档案馆,是国家一级文物。现在衡鱼村的家谱是根据元代的版本延续下来的,而元代之前的版本已遗失。邱国夫还向记者展示了他所珍藏的一本保存较好,但已不易多翻动的《邱氏族谱》。
  至于左丘明为何姓丘不姓左,目前主流的说法是:左丘明年轻时因楚国战乱,随父丘成公至鲁之肥城衡鱼村定居。其父为鲁左史官,丘明公世袭鲁左史官位。当时史官有左史、右史之分,职责不同:左史记言,右史记行。左史官丘明去官号即为丘明,姓丘字明。但也有后人望文生义,以《左氏春秋》说作者丘明公姓左,或姓左丘。
  对于左丘明的姓名来源,古人记述甚多。如晋代夏侯湛诗:“丘明达胜,致志春秋。”汉代刘向《别录》:“《春秋左氏》丘明所修,皆为旧书。”《后汉书·陈元传》载:“知丘明至贤”,“诵孔氏之正道,理丘明之宿冤”。袁宏《后汉纪·叙》载:“丘明之作,广大悉备。史迁剖判六家。”司马贞《史记索隐·序》载:“迁自以承五百之运,继《春秋》而纂上史,其褒贬核实颇亚于丘明之书。”南宋王应麟《玉海》称“词宗丘明”,陆德明《经典释义》曰“旧夫子之经与丘明之传各异”等等,皆记“丘明”,而从未尝加称之“左”字。
  要知道,古人在文字叙述中除自称(谦称)去姓外,对他人之称一定是要将姓和名连在一起的,直呼人名会被视为不恭。而孔子加称官职为左丘明是表示尊重,后世司马迁称左丘明亦为表示尊重。将官职作为尊称,古代常见。
    姜太公后人移居肥城
  后人研究认为,左丘明是大周姜太公二十一世、太公少子印(穆公)二十世裔孙,楚左史倚相之孙,鲁太史成之子。据清大学士俞正燮著《癸巳类稿》、清翰林院庶吉士徐继孺著《曹南文献录》、清马骕著《左丘明小传》载:左丘明,鲁人,楚左史倚相之后也。
  又据曲阜孔府文物档案馆珍存《左传精舍志》载:“左子先世系出姜姓,太公封于营丘,嫡子丁公伋立为诸侯。少子印以地为姓,印生啇,啇生尚亚,亚生啇,寀生娄嘉,嘉因率营丘之人袭攻杀胡公而立献公,恐后及难而奔楚,世为楚左史……至印公十八世孙(太公十九世)倚相为楚国良史国宝。周景王十六年(公元前529年)楚公子比弑其君于乾溪,倚相为避国乱适鲁,其子为鲁侯重用,孙丘明继任鲁国史官。”及“姜太公支子印公,裔传六世娄嘉,因参与杀胡公者,恐及祸奔楚,世为左史官。传至二十世成公始迁肥城衡鱼。”
  东汉应劭在《风俗通义·姓氏篇》中说:“丘氏,鲁左丘明之后,齐太公封于营丘,支孙以地为氏,世居扶风,丘俊持节江、淮,属王莽篡位,遂留江左。”应劭当时为泰山郡守,其肥城是所属之辖地,他对丘姓当然了如指掌。
  肥城市党史、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刘长水经研究证实了这种说法。刘长水认为,应劭生于官僚世家,祖孙五代皆为东汉重要官吏。应劭在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擢升为泰山太守(今山东泰安市)。应劭一生勤于著述,除《风俗通义》一书外,还撰有《汉官仪》、《礼仪故事》等十一种一百三十六篇。一方面应劭的著作态度严肃认真,另外,泰山郡离丘明故里仅百里之地,他对丘明姓氏及后裔应该是深有考证和了解后记载的。又何况东汉距春秋仅700年,而今距春秋2700年,由此可知《风俗通义》所言更为真实可信。
    先有银杏树 后有丘明墓
  左丘明之墓就在衡鱼村东。刚进到村边,记者就看到一个石牌坊,上写“先儒之墓”。过牌坊北行,就是一个圆形的用青砖砌成的大墓,墓顶青草萋萋。墓前有碑,上刻“鲁史左丘明墓”。
  邱国夫介绍说,现在的这个墓是2000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原样重建的,原墓已于上世纪60年代被毁。
  当地的左丘明文化研究专家王庆吉对记者说,“文革”中红卫兵还把墓挖开了,想看看里面有什么东西,结果什么也没有。衡鱼一带50岁以上的人对左丘明墓皆知,以前均称左丘明墓为“东牌坊”,因其墓前有一墓坊而得名。许多人都记得牌坊上书的“先儒之墓”等字。
  据了解,丘明公原墓形制规模宏大,占地60余亩,四周有围墙,墓前有明嘉靖皇帝敕建的牌坊,有落棺大厅,有车马停放场,石人石马列立两旁,古松古柏绿树成荫,牌坊上书“先儒之墓”和墓碑“鲁史左丘明墓”均为明知县王维精亲书。清嘉庆后,墓园渐渐荒芜。解放初,肥城县人民政府曾树牌“此系古墓,严禁破坏”以示保护。20世纪60年代初,地方政府为修建粮站将古墓平毁。“文化大革命”中,牌坊也被拆毁。
  对于左丘明桑梓地在肥城之说,当地有关的记述、传说和实物颇多。现肥城一带丘氏后人皆称,其先祖左丘明告老还乡时曾拉回两车竹简,并带回一颗银杏树和一捆桑苗。在左丘明墓东不远处,果真有一株两千多年的古银杏树,传为左丘明生前所植,称“老寿星”,当地人视其为神树,并流传着“先有银杏树,后有丘明墓”的说法。记者在现场看到,这棵巨大的银杏树,需要几个人才能将其合抱,树冠高达几十米,在夏日的微风中枝繁叶茂。
  前衡鱼村有左丘明桑园遗址。村内有一石碾,碾盘历经磨损凹进十余厘米,当地人称为左丘明碾。左丘明第69代孙丘涟故居有一石碓,槽深一尺有余,被丘家视为传家之宝,相传为先祖左丘明所留。
  王庆吉先生介绍说,上世纪90年代,衡鱼村修路取土时在地下4米深处发现了一块唐代墓碑,碑文为“德宗啇丘公之墓”。“啇丘公”为世袭封号,有如孔府的“衍圣公”之封号代代相沿。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敕封左丘明为“经师”、从祀文庙后,随封左丘明后裔负责祭祀者,职责相当于族长,但爵位是有品级的。啇字的解释是树根,同嫡亲的意思相近。
  衡鱼村还有一棵千年古槐,人称“谢封唐槐”。相传是唐太宗敕封左丘明为经师并从祀文庙时,丘明公后裔为感隆恩以植槐纪念(槐为怀的谐音,意为怀念)。如今唐槐历经风雨,树身已成空洞,但树冠仍大如伞。据了解,30年前,衡鱼村小学每一届毕业生都要在这棵老槐树下合影留念,作为对先祖丘明公的怀念。
  刘长水告诉记者,2000年9月2日至4日,肥城举办了全国首次左丘明文化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山东大学等院校的于希贤、安作璋等近40位专家、教授、学者以及海内外丘氏宗亲代表进行了学术交流。会议一致认为,根据目前掌握的材料认定,左丘明的墓地与故里均在今肥城石横镇衡鱼村,左丘明是现在丘(邱)氏的祖先。
  “从左丘明墓在肥城来分析,左丘明久为鲁国史官,死后葬于肥城,属于落叶归根,其故里在肥城合情合理。”刘长水称。(图片摄影 戴玉亮)


·相关链接·

左丘明与孔子

日期: 2011-09-01      作者: 戴玉亮       来源: 大众日报     【 查看PDF版】

  左丘明品德高尚,胸怀坦荡,深得鲁侯器重。现存于孔府文物档案馆的《左传精舍志·荐圣图》载:“赵师圣云:‘鲁侯欲以孔子为司徒,将召三桓议之,乃谓左丘明。’左丘明曰:‘孔丘其圣人欤,夫圣人在政,过者离位焉。君虽欲谋,其将弗合乎?’鲁侯曰:‘吾子奚已知之?’左丘明曰:‘周人有爱裘而好珍馐,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为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馐。言未卒,狐相与逃于重丘之下;羊相与藏于深林之中。故周人五年不制一裘,十年不足一牢。何者?周人之谋失矣。今君欲以孔丘为司徒,召三桓而议之,亦与狐谋裘与羊谋馐也。’”于是,鲁侯遂不与三桓谋,即召孔子为司徒。
  左丘明深得世人尊敬和爱戴,孔子视其为君子,尊称其左丘明,谓之与其共好恶。《肥城县志》(清康熙十一年本)载:“乐正子春曰:‘子适齐过肥。肥有君子也。’是以《史记》称左丘明为‘鲁君子’”,肥城亦因此而获‘君子之邑’之美称。”《论语·公冶长》载:“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孔子还与左丘明一起入周观史修《春秋》,《孔子家语·观周》载:“孔子将修《春秋》,与左丘明乘,入周,观书于周史。归而修《春秋》之经,丘明为之传,其为表里。”
  孔子逝世后,左丘明为使孔子所著《春秋》流传后世,遂作传释经。这就是史称的《左传》、《左氏传》或《左氏春秋传》、《春秋左氏传》等。《史记·十二侯年表·第二》载:“是以孔子明王道,于七十余君,莫能用,故西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治《春秋》,上记隐,下至哀之获麟,约其辞文,去其烦重,以制文法,玉道备,人事浃。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为有所剌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汉艺文志汉书·艺文志》载:“周室既微,载籍残缺,仲尼思存前圣之业,乃称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是则吾能征之矣。’以鲁国之国,礼文备物,史官有法,故与左丘明观其史记……口授弟子,弟子退而异言。丘明恐弟子各要其意,以失其真,故论本事以作传,明夫子不以空言说经也。”
  《左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为研究春秋以及此前政治、军事、经济,以及社会各个方面的历史,也为孔子研究提供了丰富而真实的材料。《山东通史·先秦卷·〈左传〉》载:“在经学史上,《左传》是古文学派的重要经典,因其以史事讲解《春秋》而著称,它不但比《春秋》多记载了17年的历史,而且叙事远比《春秋》详细、完整、生动,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历史文学价值。”《左传之武略》曰:“左氏文字,为百家之祖。国策、史汉、韩、柳、欧、苏,无不摹仿。其章法、句法、字法、遂卓然自成一家言。欲读古文而不精求于《左氏》,是溯流忘其源也。”
          (戴玉亮 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