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姆 琼斯 得分很强:湖屯镇2007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要点--中国肥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12:24:35
2006年,全镇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取得显著成效。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年。按照肥城市2007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要点,结合全镇实际,经党委、政府研究,特制定2007年新农村建设工作要点
2007年新农村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中央、省市一系列会议精神,围绕建设经济强镇、构建和谐湖屯这一总体目标,坚持量力而行、适度超前、以村为主、以奖代补的原则,突出乡镇财源、农民收入、村级经济、经营企业四个增收,以村容村貌整治为切入点,以文明创建为突破口,不断整合资源、培植特色,配套融合、整体推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努力使农民收入有新增长,乡村财源有新增加,镇村建设有新变化,农村环境有新改善,农民素质有新提高。
一、突出发展农村经济,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1、着力建设现代农业。以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为主线,多功能开发、多渠道建设,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重点突破、规模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南部种菜北部果,中间特色种养加”的总体布局,突出种菜、植树、整山、治水、对上争取干项目,加快有机菜、大棚蔬菜、设施果树、林下食用菌和桑园种植基地建设。年内,在南部平原的钱一、钱二、钱三、钱新等村,新发展有机菜2000亩以上。在中部塌陷区的沙庄、张店、北王、赵庄等村,新发展标准式蔬菜大棚100个;在国庄、桥头、东木河、张庄等村,开发水面养殖2000亩;在中王、董一、西湖西等村,新发展林下食用菌10万平方米;在东湖西、古庄等村,新发展桑园500亩,培植专业户50户。在北部的涧北、山阳铺等村,以经济林和设施果树为主攻方向,新发展经济林1400亩,设施果棚50个。同时加强农村应急性动物防疫队伍建设,高度重视禽流感、口蹄疫、狂犬病防疫,抓好“奶业富民工程”和“生猪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促进畜牧业加快发展。按照“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完成钱一村有机菜专业合作社、钱二村用水协会、国庄街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中王村林下食用菌协会、张店村旱地池藕专业合作社、涧北村林果协会和赵庄、北王、沙庄、白庄大棚蔬菜专业合作社建设,并力争引进1处农业加工龙头企业,培植壮大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形成“市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规模化发展格局。
2、加快发展二三产业。按照“三化”解“三农”的思路,加快发展二三产业,提高“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能力。突出招商引资、对上争取和大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繁荣商贸三产,全力打造“一个中心、五个次中心”的经济板块。“一个中心”,即以镇驻地为中心,借助泰聊铁路建设的机遇,突出工业项目建设和商流服务业,积极建设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培育壮大项目集中区和大型物流中心。“五个次中心”,即以五大煤矿为依托,本着资源互补、地企融合的原则,突出大户培植和商贸三产,打造国庄矿、陶阳矿、白庄矿和沙庄、钱庄五个商贸中心。年内,招商引资争取在园区建设的规模层次上、招商项目的质量档次上、落户企业对乡镇的财税贡献上实现“三个突破”。对上争取,在落实林板一体化贴息贷款、林菌间作、兴隆煤矿塌陷地治理等项目的同时,完成山区小流域治理、塌陷区生态环境保护、矿坑水环境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学校危房改造、陶山旅游开发、泰聊铁路物流中心等项目的策划论证和上报。全年引进过千万元的项目8个,实际到位资金突破2.2亿元,其中过亿元的项目1个,过5000万元的项目2个,过千万元的项目5个;确保新增规模企业3家,安排就业300人;对上争取力争到位无偿资金2000万元。并积极引进外来投资、吸引大户投资,加快陶山、小泰山特色旅游开发。
3、培育壮大镇村财源。高度重视和加强镇村财源建设,紧紧围绕增加财政收入、壮大村集体收入,夯实镇村财源增长基础。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发挥财政杠杆作用,积极拓宽增收渠道,增强生财、聚财和理财的能力;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积极化解村级债务。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发展规模经济和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大力培植蔬菜、林果、养殖、桑蚕、特色旅游、个体加工等专业村,年内新增各类专业村5个。镇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5%以上,村集体收入增长20%以上,50%以上的村集体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基本消除集体经营性收入“空壳村”。
4、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施好三期世行项目、生态综合治理、水系整治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加快塌陷地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和优质小麦基地建设。健全完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年内,完成山区治理开发4000亩。
二、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1、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提高农民种养收入水平;以肥城市被列为“全省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市”为契机,积极组织劳务输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储备式”培训,鼓励农民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取职业资格证书,逐步实现劳务输出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劳力型向技能型的转变;教育引导农民工与务工企业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营造“返乡创业”环境,鼓励和扶持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大力发展全民创业,拓宽就地转移就业渠道。
2、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措施。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落实“四补一免”政策,坚决将各项政策补贴直接兑现给农民;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农民减负长效机制,严肃查处加重农民负担的违法违纪行为;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3、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扎实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年”活动,切实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强化科技指导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推广新机制,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学技术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促进农业集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加大农机投入,扶持发展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和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结合现代远程教育等教育资源,扎实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强化农民农业科技和非农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年内,培训农业科技人员200人,落实农机具补贴政策,鼓励大户购置现代农业机械,推广节水灌溉、精准施肥、精量半精量播种、免耕播种、秸秆转化和高效生态养殖等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10项。分别在钱庄建设有机蔬菜、在中王村建设林下食用菌、在张店、白庄村建设池藕、在涧北村建设大棚设施杏、在赵庄、北王建设大棚蔬菜等科技示范基地。
三、搞好村庄建设和环境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1、认真搞好村镇建设规划。全面完成镇驻地和村庄建设总体规划的修编完善,重点做好曹庄、张店、东湖东、西湖东、中湖、前兴隆等村的新村规划调整,进一步完善城镇控制性、修建性详规和专项规划;“一书两证”落实率达到100%;加快城镇规划向村延伸,探索解决“空心村”的新路子,引导农民向中心村或新型农村社区集聚,稳步实施村庄整合。
2、加快镇村建设步伐。加大城镇开发建设力度,积极探索经营小城镇的路子,提高城镇产业集中、产品集散、人口集聚功能;加快镇中村、项目集中区村和压煤搬迁村建设改造步伐,完善水、电、路、气、供排水、有线电视等配套设施建设,建成2—3个农村新型社区示范点。
3、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以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为目标,下大气力搞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管区为单位开展集中整治活动,突出治理村内公共区域及主次干道“几大堆”和“几乱”现象。每个管区培植1-2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点。重点探索建立柴草集中堆放管理、垃圾“袋装化”处理、村庄卫生管理招标承包、农民义务轮值等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广泛动员农民群众自觉参与村庄环境整治,提高农村公共卫生管理水平,年内争取40%以上的村达到市级文明生态村标准。
4、提升农村道路建管水平。实行市场化运作,认真落实市乡路和村村通公路“五定、一包、三挂钩”管护责任制,确保农村公路“畅、洁、绿、美”;抓好乡村道路环接建设,推进“村村通”工程向自然村延伸,提高农村公路通达能力;加大村内主次干道建设,8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主干道硬化。积极对上争取,完成涧北、北王新村及后兴隆村村通道路建设。
5、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继续落实“大干五年、绿化肥城”规划,突出抓好荒山绿化、经济林开发、速生丰产林和村镇绿化等重点工程。重点是完成陶阳塌陷地项目片2000亩丰产林和3200亩林网的建设;汇河沿线的前兴隆、后兴隆、东湖东、东湖西等村9.2公里绿色通道建设;吕仙、涧北等山区村,新发展经济林1400亩,雨季造林1000亩。全镇完成植树110万株。加快发展循环农业,按照农民自愿、试点示范、适当扶持、严把质量的要求,积极扩大农村沼气建设,加快农村改灶、改厕、改圈步伐。鼓励支持规模饲养小区、养殖加工户建设大中型沼气池,年内新建沼气池600个,改厕3200户。加快天然气引进、建设力度,年内力争镇驻地部分住户使用上清洁、高效的天然气。
四、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文明乡村
1、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以“教育管理效益年”活动为载体,采取“考评、淘汰、诫勉、调整”八个字的措施,加强教育内部改革与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打好教育“翻身仗”。抓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和危房改造,整合境内教育资源,加快布局调整,实现平衡发展。年内,力争重点高中一榜上线率60%以上,辍学率严格控制在2%以内,高标准完成镇中心中学教学楼、宿舍楼和钱庄小学综合教学楼的建设,同时搞好1处高标准的中心小学和1处中心幼儿园的规划设计。
2、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入实施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加强农村定点卫生室建设,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普及率。年内新增合作医疗报销点7处,确保参合率保持在95%以上,逐步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看病不方便”的问题。
3、搞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推动农村养老保险,健全完善新型的社会救助体系,扩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支持有条件的村为农民办理养老保险进行补助。年内,完成保费收缴65万元,新增投保续保人数900人的任务目标;落实五保老人供养政策,改善镇敬老院供养条件,达到省二级以上水平,积极争创省一级敬老院,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基本实现“愿进全进”;建立慈善协会,各村成立慈善工作联络站,大力开展慈善救助活动,形成镇村上下衔接、左右相连的慈善组织网络;高度重视和关心困难群众、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解困、社会救助体系,加快构建覆盖全部农民群众的“社会保障网”。
4、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村和农业生产的信息、技术、良种、物资等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劳动就业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上下相连、供需对接的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推进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推行村级为民服务代理制,推动社会化服务体系向村延伸覆盖。
5、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文明生态村建设为抓手,认真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弘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搞好《肥城市新时期农民教育读本》的学习宣传,对广大农民群众开展一次社会主义新农村集中教育活动;扎实搞好“农村道德评议会”、“鲜花送文明”、“文明信用村、信用户评比”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以诚信文明、移风易俗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切实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开展和谐村镇、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风尚。
6、推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贯彻落实中央决定,严格执行现行生育政策,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进一步严格奖惩、落实责任,强力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确保完成年度人口责任目标。
7、繁荣乡村文体事业。狠抓农村文体阵地建设,发展村文体设施和文体活动场所,有条件的村建立业余文化演出队,大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加快实现农村文体活动由“节日化”转向“经常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年内,镇达到“一院、两场、五室、一校、一队”目标,40%以上的村达到“五有”目标。
8、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实施农村“信息化建设工程”,农户电话普及率达到90%以上;宽带网入村率达到100%;有线电视新通村13个,新装用户770户,使入村率达到80%以上,入户率达到30%以上。
五、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构建和谐农村
1、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深化农村党建“递进培养”工程,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健全完善各项工作机制,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大力培养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党性观念强的“三强型”干部队伍,建设“发展有方、治村有力、群众拥护”的村级领导班子;以提高农村干部履行岗位职责能力为基本要求,采取党校集中培训、到发达地区重点培训、“对口学习、现场参观”强化培训等形式,加大对农村干部的培训力度;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干部待遇保障、工作考核和奖励机制,为农村基层干部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2、提高农村民主管理水平。落实《肥城市村级规范化管理暂行规定》,进一步提高农村财务“双代管”工作水平,完善“一事一议”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健全落实《村规民约》,建立完善村民理事理财等各项制度,提高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水平。积极推广建立村级“新农村建设理事会”,严把各类工程建设质量,管好用好专项建设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加强“平安乡村”建设。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四五”依法治镇活动,全面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两抢一盗”等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邪教组织活动和霸头黑恶势力。完善农村内部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强化镇矛盾调处中心和村调委会建设,引导农民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高度重视农村安全生产,确保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平安村居实现率达到85%以上。
六、强化组织保障,确保新农村建设任务落实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完善落实各级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保障体系和工作推进体系,强化各相关部门的职责落实,建立“党政主导、农民主体、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机制。继续实行党政班子领导新农村建设联系点制度,深入开展部门、企业结对帮扶活动,拓宽帮扶领域,提高帮扶效果。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类型村的基础条件,因村而宜,分类推进,分步实施,不搞一刀切、一鞭赶。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利益最直接的问题入手,让群众看到变化、增强信心。经济条件好的村能快则快、能好则好,基础差一点的村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鼓励支持村与村之间以强带弱、以强帮弱,整合资源要素,“抱团”互动互助发展。尊重群众意愿,接受群众监督,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新农村建设成效的最高标准。
3、典型带动,体现特色。着力抓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典型引导,以点带面,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全力打造“5线20个示范点”,北线是镇驻地沿湖王路向北延伸,涉及中王、沙庄、山阳铺、小店四个示范点;西线是镇驻地沿中心街向西延伸,涉及中湖、国庄、桥头、小中泉四个示范点;南线是镇驻地沿湖王路向南延伸,涉及涧北、北王、李寨、钱一四个示范点;中线是镇驻地沿文化路向北延伸,涉及前兴隆、曹庄、董庄、赵庄四个示范点;东线是镇驻地沿友谊路向东延伸,涉及陶阳、董一、董五、东穆河四个示范点。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积极创造条件稳步推进。
4、尊重实践,鼓励创新。尊重实际,尊重实践,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引导和鼓励基层创新实践,积极探索不同类型、不同条件的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模式,及时总结推广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不断完善创新工作推进机制,善于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探索新办法、闯出新路子,以务实开拓的精神、改革创新的手段破解新农村建设中的难题矛盾。
5、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实行以奖代补政策,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扩大公共财政向农村覆盖,加大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农民在建设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中的主体作用,完善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对“一事一议”建设公益设施给予适当奖励补助,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力更生共建美好家园。坚持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相结合,严禁增加乡村债务,严禁增加农民负担。用足用好用活上级专项扶持政策,积极策划“三农”项目,加大新农村建设对上争取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争取更多资金投向农村、扶持农业、惠益农民。
6、强化调度,严格考核。完善对新农村建设的检查、调度、考核机制,定期调度工作进展情况、部门和企业结对帮村工作开展情况。建立科学、公正的考评机制,完善新农村建设工作考核意见,激励先进,促进工作,扎扎实实推动全镇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展开,确保取得新进展,收到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