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志.未删减.ep22:“脑”说的新进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5:57:57

“脑”说的新进展
http://www.sina.com.cn 2006/02/06 16:58  新浪教育
1为“大脑皮层机能分体定位说”提供证据的脑分割实验
(1)脑分割实验
1950年,美国的斯佩里和助手们将受试动物两半球大脑的连接体——胼胝体切断后,发现大脑两半球各具有独立的学习能力,可以分别接受训练,甚至可以在左、右脑的分别指
挥下,使两侧肢体做出相反的动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交叉支配”。
(2)人脑分割实验
1962年,国外一位高明的医生为一位患严重癫痫病又久治不愈者成功地做了断绝两半球大脑一切联系的手术——将连接左右脑的胼胝体(人的胼胝体 含有180万左右的神经纤维,在中线集中成一个紧密的束带)截断,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活着的裂脑人。手术后,患者的左右脑处于分割状态,癫痫病情得到缓 解。
此后,又有人对脑部长瘤或严重癫痫病的人做了隔裂脑手术——割裂联合大脑两半球的所有纤维(包括切断胼胝体、前联合及海马联合),并留意到术后病患的大脑两个半球各有各的意识范围——左半球具有指令言语的机能……
提供证据的脑电波观察
http://www.sina.com.cn 2006/02/06 16:58  新浪教育
2为“大脑皮层机能分体定位说”提供证据的脑电波观察
斯佩里在完成了首例动物脑分割实验后,又和奥恩斯坦教授一道,进行用脑电波探索人体分体机能的实验,并且获得了成功。
他们将特制的测量脑电波的头套戴在几个学生头上,要求他们完成各种不同的智力活
动。受试学生按要求去计算数字(加减运算)、书写公文、短文及书信,堆砌彩色积木,进行逻辑分析,以及毫无拘束地“胡思乱想”(做白日梦)等,脑电波显示,大脑两半球有截然不同的支配能力:
左半球 右半球
(1) 数学(数字、次序、序列) (1) 想像形象(态)
(2) 语言词汇 (2) 颜色
(3) 逻辑 (3) 音乐
(4) 分析 (4) 节奏 空间感 维度
(5) 书写(文字) (5) 无拘束地“胡思乱想”
(6) 其他类似的支配活动 (6) 其他类似的支配活动
——大脑两半球各司其职,不同的大脑半球统辖着不同的记忆内容。他们还发现:
●那些经常侧重运用一半球大脑的人在使用没进行过专门训练的另一半球大脑时,将相对地表现出无能。
●如果对弱势半球给予刺激,鼓励它同强势半球积极地配合,结果大脑的总的能力和效率经常提高数倍以上。
“双重密码”理论
http://www.sina.com.cn 2006/02/06 16:58  新浪教育
3“双重密码”理论
Allan Pnivio博士依据多方面的实验研究结果,提出了关于大脑分体记忆能力的“双重密码”理论:
如果你只透过语言文字来记忆资料或意念,那么你只用了大脑能力的一半;但如果同
样的资料或意念,不只透过语言文字记忆(用左脑储存起来),还透过图画或形象(用右脑储存起来),则你便在记忆中建立起一种强力配搭,以后有需要可随时取 出来——两者配合便相得益彰。这一理论是对“大脑分体记忆”假说的最新补充,为大脑两半球协同记忆法的提出奠定了基础,这一创见还引发了一场记忆方法的革 命。
有关“脑”说的其他论点
http://www.sina.com.cn 2006/02/06 16:58  新浪教育
4有关“脑”说的其他论点
(1)从协同学角度论记忆
有人从协同学的角度对争论不休的脑说中的“均势”假说与“定位”假说进行了评估,认为:记忆是脑内不同部位协同参与的联合行动,而脑的不同部位在其中各有着自己的特
殊功能。(2)巴甫洛夫的“再现抑制论”
巴甫洛夫(1849年—1936年)认为:遗忘并不等于信息消失。被称之为抑制的特殊神经活动在起作用,这时条件反射的中断不能说明条件反射的 消失。因为只要抑制不复存在,过不了多久,中断了的反射活动又会重新活跃起来。巴甫洛夫的这一假说被人们称作“再现抑制论”,它可以完满地解释下列百思不 得其解的事实:
①在让一位中学生读完一篇文学作品后,紧接着就要他列举出书中的人物,他讲出的人数比一、二天之后讲出的要少得许多。
②有一次,N·M·罗泽特竭力想回忆起歌剧《阿依达》进行曲,可是不知为什么,哼出的老是《浮士德》进行曲。约摸过了一个小时,《阿依达》进行曲又毫不费力地浮现在他的记忆里了。
③八个月的婴儿十几天看不见爸爸,就不认爸爸了,总是把头藏在母亲的背后,提心吊胆地偷偷看着他。可是,只要父亲像往常一样把孩子抱过来用手掌托着,孩子的脸上又露出了笑容——回忆起了自己的爸爸。在给予适当的刺激时,孩子就可重新回忆起被遗忘的父亲。
④适当的物理刺激如电刺激,可唤起人们对许多年前往事的回忆。
(3)突触生长说
澳大利亚神经生理学家艾克尔斯通过细胞水平上的实验研究发现:大脑中的记忆形成时,位于传递信息的两个神经细胞接触的部位——“突触”会生长起来,即外界的知识和(或)实践经验是通过突触的生长传递入脑中并形成记忆的。
(4)决定记忆力的是脑神经细胞间的相互联系
心理学家Pyotr Anokhin在细胞学水平上进行精细研究后,得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结论——古往今来均没有人充分利用脑子。
他还说,决定智力(记忆力是其中之一)的不是脑细胞的数目,而是脑细胞与脑细胞之间的相互联系。每个脑细胞触须上的结节,都可以和其他脑细胞的 结节联系起来;借助生化电作用,组成一个电路。整个大脑,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电路网络——大脑网络内的每条通道都可代表一项资料储存。
智力的高低,就是被这个网络的有效性所决定——高智力的人,有较丰富的网络,脑细胞与脑细胞之间的沟通较佳;低智力的人,网络较为贫乏,以至每个脑细胞只能独立地工作,思考当然也较为迟钝。
解剖实验学的有关研究也获得了相类似的结果:专家们发现了许多“脑”大但愚蠢的人,同时亦找出许多“脑”小却有超凡智力者。头大并非一定聪明, 头小并非愚蠢。这一有创见的发现表明,脑重并不绝对是衡量智力的参考标准,即脑重并不绝对与智力相关。促进记忆力的根本举措是增进脑细胞间相互联系的智力 环境,只要是促激脑细胞之间的联系就能增强记忆力。(5)“脑晶宫”上脑下脑各司其职
如果将人的大脑比喻为“脑晶宫”的话,那么,脑晶宫则是由上脑(大脑皮层)和下脑组成。其中,被称作显意识脑的上脑即大脑皮层又有左右两个半球;下脑被人们称作潜意识脑。它们各司其职,协同合作时可产生凸显的增值效应。
大脑的左右两个半球都负责支配异侧肢体的生理活动——举止行为,即人们常说的“交叉支配”。
大脑的左右两个半球都分管着不同的心理活动。
左半球大脑的生物电对语言的反应强烈,主司逻辑思维和语言,像个雄辩家一样分管逻辑、文字、数字、分析、次序、数列、说话、阅读等其他类似活动,但是缺乏丰富的情感,也不那么
幽默。
右半球大脑的生物电对音乐和艺术的反应强烈,主司形象直觉思维,像个艺术家分管着颜色、音乐、想像、韵律、发白日梦、空间、感觉、容貌、识别等其他类似活动,幽默、情感丰富。
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系鲁宾·格尔的研究表明:大脑右半球的功能更多地参与情感信息的处理,并且和空间知觉相联系。
下脑的存在则是掌握一些日常我们察觉不到的生理活动,如控制体温、血压、化学平衡、消化过程、情绪以及尚未知晓的事物。
各司其职的上脑与下脑之间也可能像左脑与右脑那样相互影响、相互促激、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揭开上下脑协同合作之谜,在本世纪有望取得新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