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大陆网游单机版:腰背肌筋膜炎的按摩治疗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2:16:00

腰背肌筋膜炎的按摩治疗
南通市盲人按摩诊所 陈松明

  
   腰背肌筋膜炎系指由寒冷、潮湿、急性和慢性劳损等原因引起腰背部筋膜、肌肉出现水肿、缺血、渗出及纤维性病变的一类疾病。该病是临床常见多发性病征之一,约占腰腿痛患者就诊率的20-30%。患者中年居多,年轻人也不少见。该病多发生于体力劳动者和长时间坐位工作者。笔者运用按摩手法治疗该病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也较满意。

   一、 病因
   1、部分患者有程度不等的急性外伤史,腰背肌肉、筋膜受损伤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留下隐患,迁延日久所致。
   2、不少患者虽没有明显急性外伤史,但因长时间"坐"班而少活动,或工作姿势不良,长期处于单一的特定姿势,或工作紧张,持续性负重,过度劳累,天长日久形成慢性劳损。
   3、寒冷潮湿是诱因,或盛夏贪凉,露卧当风,或剧烈活动后,迫不及待地吹风、冲淋,或长期从事水下,野外作业,或冒雨涉水,处所阴暗潮湿,或气候变化无常,冷热交错,不慎衣着等等,遭受风寒湿邪的侵袭,使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严重影响肌肉筋膜的营养和代谢,积年累月,引起肌纤维变性。
   4、与患者体弱,免疫功能不强有关,或腰骶椎先天变异(畸形)所致,也常与脊柱退行性疾病(骨质增生)交织在一起。

   二、 症状
   腰背肌筋膜炎易发于筋膜、腱鞘、韧带、骨膜、肌肉起止点等处。背部好发于背部菱形区域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的肌性组织及筋膜组织。腰部好发于腰背筋膜、棘上和棘间韧带、骶部及髂后上棘旁,髂嵴及横突尖端等肌筋膜附着处。
   该病疼痛有隐痛,或酸痛不舒,腰背板结,沉重、乏力。局部皮肤麻木、粗糙或僵硬,感觉较迟钝,并有广泛的压痛点。有的患者自己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有的不能明确地指出疼痛位置。疼痛有牵引性反射传导现象,有的背部疼痛反射前胸胸廓,有的反射到臀腿部。腰背肌长期紧张痉挛,病变部位按之较硬,并有颗粒型、条索样或块状等多形态的痛性结节。
   不少患者起病较突然,有的夜间翻身困难,凌晨3-4时疼痛加重,在变换体位,或按摩、捶击患部后,疼痛可减轻。有的晨起后疼痛加重,稍加活动,疼痛也能缓解。有的白天疼痛轻微,傍晚加重。有的参与劳动不受影响,过劳后症状加重。有的阴雨天病重,遇到温暖病情减轻,按摩后普遍感到轻松舒适。该病除过分劳累、疲劳外,抑郁、受惊及受挫折时病情也会加剧。
查体:除病情严重者外,直腿抬高试验多接近正常,腰部活动受限不明显。血液化验阴性,仅少部分人偶有血沉加快,抗"O"偏高。X线片仅提示腰骶椎先天变异或骨质增生,余无异常表现。

   三、治疗
   治则:疏筋活血,温经通络,解除挛缩,化瘀止痛。
   取穴:肾俞、肝俞、脾俞、腰阳关、足三里、膈俞、筋缩、夹脊、肩井、八髎以及病变局部压痛点(阿是穴)。
   手法:揉、压、拨、拿、搓、叩等。
   操作顺序:
1、患者俯卧,术者用掌或大小鱼际,以轻缓的力度在病变部位及周围,做揉、搓、推、摩等法,约五分钟,以加速局部血液循环,疏通经络。
2、用叠掌或掌根以稍强的力度,在病变部位及周围揉按约三分钟,使局部肌肉充分放松。
3、点按局部穴位压痛点(阿是穴),每穴约两分钟,以通畅气血,缓解疼痛。
4、用拇指或背关节,以较强的力度,在病变部位反复拨、按、推、捋约五分钟。对条索隆起,僵硬、增粗、结节硬块等阳性反应物,可作为重点施治,顺着肌筋的循环方向,左右拨动,来回按揉,上下推捋,以理顺肌筋,消除瘀滞。
5、双手拇、食、中三指提拿、弹拨肌筋三至五遍,可起到剥离粘连,缓解痉挛之效。
6、用掌摩、揉、搓,双空拳来回叩击病变部位约五分钟,以进一步疏通经络气血,缓解麻木,挛缩等症状。
以上治疗方法,临床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辩证加减,灵活运用。

   四、疗效
按摩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优势明显,辩证准确,以痛为俞,手法得宜,灵活运用,直达病所,突破重点,力度适宜,刚柔兼备,循序渐进,沉稳深透,疏筋活血,开闭行滞,化瘀止痛,见效快,疗效确切,远期疗效也令人满意。2000年以来,笔者收治250余例,一般仅需3-5次,便可告愈,治愈率达80%以上,一次治愈,很少复发。

   五、体会
1、腰背肌筋膜炎非骨质性病变,属软组织风湿性疾病,中医学称之为肌痹。腰背肌筋对人体动静态活动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担负着不同程度支持力学负荷,若无腰背肌筋的参与,脊椎不能维持其正常的功能。腰背肌筋膜是协助肌肉产生动力的结构,具有保护和辅助肌肉活动的作用。寒冷、潮湿和劳损所引起的肌筋长期紧张痉挛,血供不足,营养和代谢障碍,肌纤维性变、增厚、挛缩,这是腰背肌筋膜炎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中医学认为该病是由正气偏虚,腠理空疏,或素体虚弱,劳逸不当,卫外不固,外邪乘虚侵袭,使经络闭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因此,抓住病变本质和病机发展的关键,采用针对性更强的治疗手法,才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2、腰背肌筋膜炎属无菌性炎症,根据经络学说经筋理论,它属筋病,病在经筋。经筋相当于现代解剖学中的肌肉、肌腱、韧带、筋膜等组织结构。经筋病征多表现为肌肉、肌腱、筋膜、关节、韧带等组织在感觉、运动方面的机能失常。《灵枢﹒经筋》篇说:"经筋之病,寒则筋急……"临床所见,腰背肌筋膜炎的疼痛症状便是寒则筋急的表现。《素问o 皮部论》说:"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脏腑也。"该病传变途径是先皮毛、腠理,后络脉、经脉,即外邪从表浅的皮部和经脉之间,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进入体内。如果皮部卫外功能坚实,外邪就不能得逞。外因是条件,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正如《内经》所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o 血气形志》篇说:"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因此,首选按摩治疗该病是无可置疑的。 3、以痛为俞和相宜的手法是取得疗效的关键。两千多年前的《灵枢o 经筋》篇对经筋病征就提出了"以知为数,以痛为俞"的治疗方法。"以痛为俞",即泛指病变之所在,又包含局部取穴的意思。换句话说,哪里疼痛,就在哪里取穴,痛点即病位,病位即穴位。所取之穴,称为"阿是穴"。压痛点是在皮肤上按压反应出来的痛觉或过敏感应,它的周围有神经、血管、肌肉等组织结构。菱形肌由肩胛背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4、5颈神经组成。竖背肌由脊神经后支的肌支支配。血管壁遍布大量植物神经。在病理变化方面,疼痛与神经、血管、肌肉有密切关系。在选穴方面,除以阿是穴为主外,还结合十二经筋的循行分布,适当选择其他一些穴位配合治疗。现代医学认为,按摩疗法作用于神经末稍和毛细血管,在于改善体表循环,促进血液、淋巴液的循环以及组织间的代谢功能。中医学认为按摩主要是在病位循经按压经穴,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除阻滞,缓解挛结,剥离粘连,化瘀止痛。手法得宜,也是取得疗效的重要环节。应因人、因时、因病制宜。中医用药之秘,在于量。按摩之巧,在于力度,要恰到好处。对病史短、病情轻、疼痛明显、体质弱者,力度需适当轻柔缓和些;对病史长、病情重,患部麻木不仁,身体较健者,力度需加强,直达病所,力求深透,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扳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不同时期的应用探讨
北京按摩医院按摩一科 黄曼博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由于颈部的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引起颈痛和其他综合症状。近年来,颈椎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以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率最高,50-60%颈椎病患者可能伴有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临床表现由神经根受压所致。主要表现为:(1)多数患者在30岁以上发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作。(2)颈、肩部疼痛,可向前臂放射。手指呈神经根性分布的麻木及疼痛。症状多为单侧。可伴有头痛、头晕、视物模糊、耳鸣等症状。(3)颈部僵直,活动受限。棘突、棘突旁或沿肩胛骨内缘有压痛点。(4)影像学检查:X线正位片可见颈椎侧弯,钩椎关节不对称、增生,棘突侧偏,椎间隙狭窄。侧位片可见颈椎生理曲线变直、中断、成角、反张。CT、MRI检查有助于了解神经根受压的程度。

   旋转定位扳法是治疗颈椎病的一个重要手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不同时期使用扳法疗效不一。其中,扳法对急性期疗效显著,而对慢性期,扳法可起一定疗效,但起效慢,易复发。 一、 治疗方法
旋转定位扳法:
颈椎适当施以按摩手法后,采用旋转定位扳法,患者坐位,颈前屈20-30度,医者站其后,用一肘部托起下颌部,用手扶住其枕部,另一手拇指按住患处,先得颈项部向上牵引,同时把患者头部作被动向患侧旋转至最大限度,两手同时相反方向用力。一般可听到"咔"的响声。

   二、 典型病历
   刘某某,女,45岁,炊事员,初诊日期:2002年2月11日,一月前渐感颈项部疼痛,伴左肩至肘部麻木不适,三日前因受寒病情加重。项背部疼痛难忍,入夜尤甚,眠差,颈部活动受限,左臂沿尺神经放射痛,小指麻木。检查:颈椎生理曲度稍变直,C7棘突轻度左偏,棘旁压痛,疼痛向左上肢放射。臂丛牵拉试验(+),椎间孔压缩试验(+)。X线示:颈椎生理曲度直,序列可,C5-7椎体后缘轻度骨质增生,椎间孔不窄。诊断:颈椎病,神经根型。治疗方法:颈椎病常规手法配合旋转定位扳法。治疗一次后,疼痛大减,手指麻木消失,睡眠改善。经手法治疗5次后诸症消失,临床痊愈,随访3月未复发。

   三、讨 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从病程上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是推拿门诊的常见病。旋转定位扳法是治疗颈椎病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法。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不同时期均可使用。
急性期又分两种情况1、颈部受外伤或动作不当,引起颈部小关节错位或滑膜嵌顿,压迫或刺激神经根而引发疼痛、放射痛。2、因椎间盘蜕变,使后关节松弛,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松弛、脊柱稳定性下降,关节面易磨损而发生增生,增生物对周围软组织过度刺激而致局部的炎症、水肿,而间接压迫神经根。由于风、寒、湿等外邪的侵犯,引发急性的神经根压迫症状。急性期的临床表现为颈肩痛,灼痛,伴有针刺或电击样放射痛,重者可为阵发性剧痛,或伴有痛觉过敏。颈部后伸、咳嗽时疼痛加剧,触诊可见颈肩部肌肉痉挛,扣击有明显放射痛。臂丛牵拉试验(+),椎间孔压缩试验(+),肌腱反射亢进,霍夫曼(-),颈部活动轻、中度受限。此期扳法对其疗效显著。行定位扳法后,疼痛常明显减轻,活动受限明显改善。扳法可纠正关节的错位,改变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位置关系,从而解除神经根的压迫症状。所以见效快,效果稳定。

   神经根型颈椎病慢性期以麻木为主,是感觉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慢性期临床表现为疼痛减轻,麻木加重,肘臂冷痛,上肢无力,甚至肌肉萎缩。触诊可见,颈肩部肌肉紧张僵硬,椎旁无明显压痛,扣击痛(-),臂丛牵拉试验(+),椎间孔压缩试验(+),肌腱反射减弱,颈部活动轻度或无明显受限。扳法作为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法即刻疗效较差,但多次使用扳法也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1、由于神经根长期受压迫,影响了神经纤维的运输功能,其运输的是维持结构与生长的物质。速度极慢(0.5-1),所以压迫的初期对远端的神经无明显影响,而解除压迫后也不会立刻改善远端神经。2血供的改变 根动脉多在神经的前方,较神经先受压,因它可提供后根神经节的血液供应,所以长时间的压迫可影响后根神经节的功能,造成感觉障碍。其物理结构也受损伤,即使解除压迫也不能立即恢复。3、神经根因长期的炎症、水肿刺激,继发变性,不同程度的破坏了神经纤维的结构。故其传导速度改变,虽解除压迫后,变性组织需要时间恢复,或为不可逆变性,故有时效果不佳。

   综上所述,神经根型颈椎病在急性期时属于单纯压迫症状,解除压迫则疼痛即可缓解。故扳法对其疗效明显。慢性期时,除压迫症状以外,尚有一些因压迫产生的其他病理变化,不会因压迫解除或位置改变而缓解,故行扳法后,疗效不会立刻显示。因此在临床上,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应尽量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