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战霸刀小次郎怎么卡:腰肌筋膜炎和腰肌劳损是怎么回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5 21:23:50

腰肌筋膜炎和腰肌劳损是怎么回事?

作者:张立 博士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 副主任医师

腰肌筋膜炎是指腰部肌肉和筋膜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可以急性发作,也可以慢性发病,可以引起腰部的急慢性疼痛。腰部的肌肉、韧带、关节囊的急性或慢性的损伤、劳损等是本病的基本病因,也可能和椎间盘退化变性有关,还有可能与椎间小关节不稳、骨刺形成、骨性关节炎等因素有关。

当机体受到风寒侵袭、疲劳、外伤或睡眠位置不当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时,可以诱发腰肌筋膜炎的的急性发作,或者时原有的腰肌筋膜炎加重,导致腰部的急慢性疼痛。腰部疼痛可在早晨起床时发病;也有因为睡觉时床垫不平或者过软,还有因为睡行军床或者软的沙发后诱发发病;还可能在腰部扭伤后逐渐或突然发生腰痛。

有些人平常腰部疏于锻炼,肌肉力量不是很强,在偶尔进行的体育锻炼时,或者在偶尔弯腰抱小孩时,或者在搬煤气罐时,或者在给饮水机换水时,甚至正全神贯注弯腰工作、别人一叫猛一回腰时,就可以一不留神就扭了腰,引起腰痛。

急性腰肌筋膜炎病人可以有剧烈的腰部肌肉疼痛,腰部僵直、活动明显受限的症状。病人坐卧不宁,腰部不能活动或者活动明显受限,或者歪着腰,或者走路时用手扶着腰。如果未经治疗,在发病的前几天内可以出现症状越来越重的趋势。医生检查时,可以发现腰部向各方向的活动明显受限,腰部僵直,稍稍活动则引起疼痛明显加重;受到影响的肌肉有明显的痉挛,腰后方可以有广泛的压痛。

急性腰肌筋膜炎可以有自然缓解和反复发作的倾向,卧床休息可以减轻,劳累和受寒可以加重。经卧床休息、腰部制动、消炎止痛药物以及理疗等治疗,大多病人疼痛能够迅速缓解,通常二三天症状可以明显减轻,1~2周内症状消失,不留后遗症。但本病可以反复发作,给病人造成一定的痛苦,影响了患者的学习工作与生活。

由于在急性期没有得到彻底的治疗而转入慢性;或者由于病人受到反复的劳损、风寒等不良刺激,可以反复出现持续或者间断的慢性腰背部肌肉疼痛、酸软无力等症状。这在临床上又被称为慢性腰肌筋膜炎或者慢性下腰部劳损或者慢性腰肌劳损。慢性期病人的症状没有急性期那么严重,但是长期反复发作的腰部酸痛,可以给病人的学习工作及生活带来明显的不良影响,导致病人工作效率下降,严重者病人难以坚持正常工作。

这些症状在腰部受伤、劳累及受凉后可以加重,适当的休息、自己稍稍柔一柔腰部的肌肉,或者做做热敷,甚至自己或让旁人锤锤腰部,可以感到腰部非常舒服,症状可以有一定程度的缓解;

还有许多人,他们抱怨经常有腰背部隐隐作痛,早晨起床后就可以开始疼痛,甚至在早晨快起床时,由于腰背部疼痛而不得不从睡梦中醒来;起床后活动活动后疼痛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减轻,在一个姿势下持续工作一段时间后,就有会开始出现逐渐加重的腰痛,而不得不停止工作;不少人在持续坐着看书,写字,在电脑前工作或者打游戏时间过长,开车时间过长,或者长期坐着打麻将,在厨房择菜、做饭、洗碗,或者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腰背部酸痛无力,而不得不停下来休息一会儿。究其原因,有些人是由于睡觉的床不合适而导致的,有的就是由于腰部持续受力时间过长,使腰肌过分疲劳而诱发慢性腰肌劳损。

慢性腰肌劳损是很常见的疾病,在青少年到老年人都可以发病。前面我们提到的分了新房睡软床的小孙,还有害怕自己腰椎骨刺癌变的吴大妈都被骨科医生诊断为慢性腰肌劳损。

医生在检查慢性腰肌劳损的病人时,可以发现腰部的活动没有明显影响,也可以没有明显的肌肉痉挛,腰部可以有广泛的压痛,也可以毫无压痛。

慢性期病人的治疗以适当的休息,口服及外用消炎止痛药物以及肌松镇静药物,使用活血化淤的中药、适当的肌肉放松按摩为主。

在腰肌劳损的腰背部酸痛症状缓解以后,应当积极加强腰背部肌肉的锻炼,调整工作生活节奏,加强腰部的保健,防止腰部受到风寒、外伤、劳损等不良因素的刺激,应当睡硬板床或者比较硬的席梦思床垫,避免睡行军床或者软的沙发,起床后要适当做一些腰部运动。否则,慢性腰肌劳损的症状可能非常容易反复发作。

分了新房睡软床的小孙和害怕自己腰椎骨刺癌变的吴大妈,在听从了骨科医生的建议后,积极治疗,适当休息,口服及外用消炎止痛药物,使用活血化淤的中药,很快症状就消失了。再以后,都加强了腰背肌的锻炼,注意腰部的保护,注意保暖,防止过度疲劳,腰背酸痛无力的症状就再也没有复发。

病人如果反复发作腰肌劳损或腰肌筋膜炎,容易加速腰椎的退变,天长日久,可能容易引起较为严重的腰间盘突出症或者腰椎管狭窄症。

在临床上,腰肌劳损、下腰部劳损、慢性腰肌筋膜炎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大多数时候,不同的骨科医生可能根据自己不同的习惯,可以将同一个病人诊断为腰肌劳损或者腰肌筋膜炎、甚至下腰部劳损,但是他们选择的治疗方式都是一样,对于病情的估计也是一样的。所以如果这类病人在不同的医生那里得到了不同的诊断,完全没有必要因此而感到大惊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