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气英文单词:祝允明书法大全, [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30:42
祝允明(1460-1526)
《小楷临黄庭经》
字希哲、晞喆。因右手多生一指,故自号支指生、枝指生、枝指山人、枝山、枝山居士、枝山樵人等。世称“祝京兆”。长洲(今江苏吴县)人,自幼就聪慧过人,五岁时能写一尺见方的大字,九岁会作诗,以后博览群书,诗文有奇气。弘治五年(1429)中举,以后便久试不第, 正德九年(1514),他被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在岭南五年,后升任为应天(今南京)府通判,正德十四年(1519)年称病还乡。他的仕途与他的祖辈和儿子来说,都相差甚远,实际上他是一个不得意的文人。他和唐寅等人意气相投,玩世狂放。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为 “吴中四才子”。晚年,他喜独居作诗文,崇尚魏晋风流和禅宗,生活更加放浪形骸而不乐拘检,甚至玩世不恭,在吴门派中,他算最具有文人特质的一位。
祝允明父为徐有贞女婿,自己又是李应祯之婿,祖父祝颢为进士,曾官至山西布政司右参政,相信在这样的环境里,他受到多方面的熏染。《明史.文苑传》称其“能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
他的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頫,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其书《出师表》谨严浑朴。晚年,临写《黄庭经》不注重点画的形似,而结构疏密,转运遒逸,神韵益足。嘉靖末的书法家王樨登说:“古今临《黄庭经》者,不下十数家,然皆泥于点画形似钩环戈磔之间而已,......枝山公独能于矩绳约度中而具豪纵奔逸意气。”他的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熳。人称:“枝山草书天下无,妙酒岂独雄三吴!” 清代朱和羹《临池心解》认为:“祝京兆大草深得右军神理,而时露伧气;小草则顿宕纯和,行间茂密,亦复丰致萧远,庶几媲美褚(遂良)公。”
代表作有《草书贾至大明宫早朝诗轴》,《箜篌引(即草书曹植诗手卷)》和《赤壁赋》等,流利洒脱,奔放不羁。《名山藏》说:“允明书出入晋魏,晚益奇纵,为国朝第一。”撰稿:刘有林
致元和手札 印花笺纸本 27X45c 首尾共九行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致元和手札》又名《晚间帖》。这幅作品自然流畅、大小错落、富于变化。其笔法和点画的结构显示出祝允明对黄庭坚书法的精心研习,不仅得其形,而且得其神。

祝允明《草书手卷曹植诗四首》
是卷草书魏曹植乐府四首,点画狼藉,纵横烂漫,为晚年狂草登峰造极之作。 释文:
箜篌引
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美 女 篇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飖,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胡瞄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在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名都篇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宝剑直千金,被服丽且鲜。
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驰骋未能半,双兔过我前。
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
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
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脍鲤隽胎鰕,炮鳖炙熊蹯。
鸣俦啸匹侣,列坐竟长筵。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
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
点击右键逐页下载[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

草书手卷闲居秋日 纸本 30.8 x 396.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祝允明草书有三大特色,一是能作数家体,二是同一作品中用笔结字富于变化,三是同時期作品兼有不同面貌,此卷落笔迅疾,字间更多连贯,行间更多穿插,多处有密不透风的效果,笔势左右开展,中有两三字成行,或行间自由错列,或疏密处形成强烈对比,这些都与黄庭坚草书有关,而允明草书似乎更为豪放狂逸,洒脱不拘,具有鲜明个人风格。款识云:“乙酉(一五二五)秋日丛桂堂酒次书,枝山道人”为六十六岁时作。
草书李白蜀道难 纸本。 纵29.4 厘米,横510.6厘米。(可嘉提供)日本大阪藏

草书云江记 纸本,纵26.6厘米,横265.5厘米。   此记是枝山35岁时作,末署“弘治八年秋日,长洲枝山祝允明书”,并钤“允明之印”和“希哲”二印。他的草书包括行草、小草和三草三类,此卷属巅逸狂放的大草一路,以硬毫小笔书就。起首标题字字连属,三字仅两笔书就。起首标题字字连属,三字仅两笔即告完成,接着便洋洋洒洒,一泻而下。
请分页浏览高清晰图片 可嘉扫描[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草书罗浮诗卷
祝允明《草书滕王阁序并诗》 纸本 纵32.9cm 横842.6cm 苏州博物馆藏
感谢书法江湖缘木居士提供点击右键逐页下载[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附录原书说明:明祝允明草书《滕王阁序并诗》卷
作者:唐建初   祝允明(1 4 6 0—1 5 2 6),宁希哲,号枝山,因子有六指,故自号枝指生。明长洲(今苏州)人。弘治五年(1492)举人,正德九年(1514)授广东惠州府兴宁县知县。嘉靖元午(1522)转任南京应天府通判,因有“祝京兆”之称。天资卓越,五岁能作径尺大字:九岁能诗,写文章有奇气,且才思敏捷,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号称“吴中四才子”。书法造诣尤其深厚,兼重各体,融会贯通,声名蜚噪,与文徵明、王宠并称“三大家”。  文徵明在跋祝允明草书《月赋》卷中云:“吾乡前辈书家称武功伯徐公(徐有贞),次为太仆少卿李公 (李应祯)。李楷法师欧、颜,而徐公草书出于颠(癫) 素。枝山先生,武功外孙,太仆之婿也,早岁楷笔精谨,实师妇翁;而草法奔放,出于外大父。盖兼二父之美,而自成一家者也。”这是从家庭环境、早期教育方面,指出了祝允明得天独厚的书法基因优势,而事实上,祝允明在书法上的成功,主要还是广泛深入学习前辈名家,熟谙历代名家书体,博采晋、唐各家之长,转益多师,集古之大成于一炉的结果。对于这一点,人们都是望尘莫及,钦佩不已的,诚如欧大任所云:“历代书家擅名者,诚未能兼备各体者也。国初以来多以章草师授,不复规模晋法,小楷式类钟而浑成不及矣。枝指生独妙兼诸家,诚为我朝第一。”文徵明也夸赞说:“余尝谓书法不同,有如人面。希哲独不然,晋唐则晋唐矣,宋元则宋元矣,彼其资力俱深,故能得心应手。”  大体说来,祝允明的书法,早年潜心研习晋、唐以来名家之作,善行、楷法,精谨严整,以功力胜;晚年融各家之长,草书奔放雄健,自成风格,以姿态胜。他的性格是豪侠放荡,淡于名利,追求个性解放,充满叛逆思想的,而草书似乎是最能借以抒发郁勃与散逸的情怀的书体,所以他在草书领域中游心尤多,达到了很高的境地,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将明代的草书推向了顶峰。  一般认为祝允明的草书受宋黄庭坚的影响较多,的确,“宋人尚意”,宋人写意书风的独抒性灵,遣兴游戏的书法理念与祝允明的性情是最为吻合的,米芾的“要之皆一戏,不当问工拙。意足我自己,放笔一戏空”句,是何等的超迈洒脱!但同时,他亦力戒片面强调个性而不尊重晋、唐传统的做法,即使在研习黄庭坚草书的时候,他亦时时不忘透过黄书而追踪晋韵,这在他的一篇题跋中有所表白:“双井(黄庭坚) 之学,大抵韵胜,文章、诗学、书画皆然。姑沦其书:积功固深,所得固别,要之得晋人之韵,故虽形貌若悬而神爽冥会欤。此卷驰骤藏真(怀素),殆有夺胎之妙,非有若像孔子之类也,其故乃是与素同得晋韵然耳。”祝允明主张“沿晋游唐,守而勿失”,要既以晋韵、唐法为根本,又表现自己的个性神貌,追求功性并存的境界。  祝允明草书《滕王阁序并诗》卷,纸本,纵32. 9厘米,横842.6厘米,藏于苏州博物馆,是其56岁时的杰作。高头长卷,洋洋洒洒近千字,“奔蛇走虺,骤雨旋风”,意到笔随,一气呵成,有行风行水上之势,变幻无穷。祝允明的书法面目多变,每卷有每卷的情致风规,如这卷草书,用小笔硬毫,笔画瘦劲而婉约,纵横挥洒,满纸云烟,偏多怀素遗意。全卷前段尚有拘矜之态,愈后则愈解脱自在,最后渐入化境,超妙自得。全卷草书多用连笔连字,以至兴到之时,笔势自生,大小相参, 上下左右,起止映带,都能达到神妙的意境。张凤翼在跋祝允明的一卷草书时曾引黄勉之歌云:“枝山草书天下无,妙洒岂独雄三吴。”诚然,自祝允明后,吴门书风为之一变,开创了最有代表性的新局面。吴门书派也从此涌现出—大批知名书家,成为当时全国最大也最有影响力的地方流派。释文:
滕王阁序并诗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綮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住。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惟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情,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虹销雨霁,彩彻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呜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奉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子]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中)
正德丙子春日枝山老人允明书。
祝允明《草书千字文》 纸本 纵31.1cm 横372.9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点击右键逐页下载[1][2][3][4][5][6][7][8][9][10][11][12][13][14][15][16]

小楷千字文
请分页浏览高清晰图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吴湖帆跋]
祝允明楷书《燕喜亭等四记》卷(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来自《中国书法》2007.8附录:顾盼生情神采飞扬 祝允明《燕喜亭记》浅析
(www.lztour.com 摘自《闽南日报》作者 蔡汉长)
祝允明于明英宗天顺四年生于苏州府长洲县(今苏州市)名门,字日希哲,又作晞哲,晞喆,号支指生,枝指生,又号支指山人,枝指山人,枝山,枝山道人。
祝允明以其草书的磅礴气势鼎立于明代书坛,他五岁能作径尺大字,九岁能作诗,稍长,博览群集,文章有才气,当筵疾书,思若泉涌,尤工书法,此卷自署书於成化二十三年。纸本,小行楷书四篇,凡一百十三行,计一千六百三十七字。长卷现藏故宫博物院。为祝氏二十八岁所书,是其传世墨迹中最早的作品之一,也是其传世作品中不可多得的小楷作品。帖后有文征明,王榖祥,周天球、彭年阁,文逸等题跋。文征明晚年在此卷后跋云:“支山先生文章名世,尤工书法,此四文成化丁未岁作,于时专法晋唐,无一俗笔,非若晚年大草烂漫,人可学也。王榖祥亦跋云:“支山逝矣,其字迹流布海内,若草书大笔,往往而是。至于真行小字,未可多得。此卷亦谨见耳。当是其佳品也已。”
从风格上讲,此作中流动着王书的精神,流淌着王书的血液。
从技法上来讲,此时的祝允明技巧已纯熟,情感的跃动比较均匀,持恒,没有大起大落或脱节,犹如一个蓄水池,其水流潺潺缓缓,绵绵不绝没有牵强,每一个字都闪动着情感的光泽,有着活生生的神采。
从用笔上来讲,以巧为主,许多横画切笔直入,有的甚至没有切笔就露锋直入,因而显得率真又有精神气,其后期的草书作品也常用此法,而收笔多回锋且力送笔端,每一笔的起讫乃至游丝都勾勒得十分清晰,其游丝更显示其用笔的功夫。整卷用笔以中锋为主,用了许多弧形线,大圆小圆大转小转熟练之至,恰到好处,尤其是使转多圆线条不滞不糙,更显示其用笔的精妙。
从章法上来看,纵有列而横无列,字时大时小,有长有扁,字的结构以左低右高为主,偶有左高右低,如第三行“斩”字,因势取形,不拘于常法,上下呼应,在既定的形中,看到活泼泼地来往不定的势,从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明人“尚态”由此可见一斑。
古人所谓:“字高巧处在用笔,犹在用墨。”此作品用墨以润为主,通篇一气呵成,简直看不出到底是什么地方重新沾墨,一路潇洒而去,毫无焦渴,滞涩之感,使线条富有弹性和张力,这与其后来草书用笔苍茫,时见刷笔用墨方法大相径庭。作品最后下了四行半题记,盖了两个白文印:一是祝氏枝山,另一枚是祝氏允明印。
祝允明此时正处在雄心勃勃地追求功名之时,楷法以晋唐法帖为主,也是此间打下的娴熟技巧和文化修养,才有后期天真烂漫的草书佳作。 (www.lztour.com 摘自《闽南日报》作者 蔡汉长)释 文 :
燕喜亭记
太原王弘中在连州,与学佛之人景常元慧者游,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上高而望,得异处焉。斩茅而嘉树列,发石而清泉激,辇粪壤,焚翳,却立而视之:出者突然成丘陷者呀然成谷;洼者为池,而缺者为洞;若有鬼神异物阴来相之。自是弘中与二人者晨往而夕忘归焉,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
既成,愈请名之。其丘曰“俟(下缺:……)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余见前辈手录古文百数,盖谓亲书一过,尝得其大略也。映窗展册,足以兴起,后人允明,有志未逮,偶得佳纸,乃录四家文各一篇,聊以自适,安得拟前辈好学之勤哉?成化二十三年秋七月朔日枝指祝允明。
小楷毛珵妻韩夫人墓志铭(点击放大)局部
祝允明《小楷前后出师表》 彩笺本,纵22.0厘米 横102.5厘米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高岛菊次郎氏寄赠)
祝允明《小楷关公庙碑》纸本 26.7×49.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请浏览局部图片[1] [2]
祝允明(1460-1526)   立轴

草书贾至大明宫早朝诗轴 纸本 纵173.8厘米,横4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件草书气度不凡,极具节奏感的用笔以及蕴含其中的无尽的激情,笔势雄健,情浓势足,风骨烂漫。
释文: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锁 ,百啭流莺绕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共沐恩波凤里(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枝山
草书杜甫秋兴诗轴 106.5 X37 cm辽宁博物馆藏释文: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波飘菰米 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枝山
草书访友诗轴   释文:风物幽妍上郭宽,访朋因得一回看。家家黄土墙三尺,处处清潭竹数竿。欲雨欲晴云半密,如秋如夏汗微干。苦吟应得山人句,却笑笼头少鶡冠。岩访友一首书幽仪轴子 枝山

草书轴 纸本。 纵158厘米、横41.5厘米。
转自中华博物网
草书摸鱼儿词一首 纸本 纵72.2厘米 横26.3厘米
来自中国嘉德2005秋季拍卖会 估价:300,000—400,000 成交价RMB:825,000钤印:枝指道人、祝允明印
鉴藏印:湖帆审定
题识:摸鱼儿。枝山。
谢稚柳(1910-1997)书签:祝枝山书摸鱼儿词。稚柳题。
释文:
并轻舟,与君商话。且收掌中钩钓。天空水阔风光美,摸得鱼儿多少。却堪笑,痴呆老,得鱼又向波中倒。钓还有道,在不浅非深,莫迟休息,更要收纶早。还闻说,此处越兵来到,亡吴踪迹堪吊。只今淡水清如玉,还是越池吴沼。君且道:人间世,功名争似安闲好。且开怀抱,便鲜煮肥鲈,满倾香酒,万事醉都了。 摸鱼儿。枝山。
按语:此轴为祝允明自作《咏苏台八景小词八阙》之一,这是典型的祝枝山草书。纵横逸宕,不计工拙,然在左揖右让,墨花满纸之中,点划依旧蕴藉,节奏依旧舒展; 密不见其质塞,疾不见其浮滑。其功力其境界其心绪,在信笔直扫中直泻於纸面。文嘉评他的草书曰“点划狼藉,使转精神,得张颠之雄壮,藏真之飞动”。当时人更推他为“国朝第一”,都不算过誉。
近代著名收藏家蒋风白旧藏,钤有吴湖帆糵定印记,并由谢稚柳题签。
声明:以上资料转自嘉德在线网站仅供学习参考,本站并不能保证作品的真实性。
行书秋轩赋轴 上海博物馆藏   纸本 纵91.5厘米,横27.7厘米 此件作品为祝允明二十七岁时所作,因此书风近松雪道人。
祝允明《乐志论草书轴》 纵111.2厘米 横29.3厘米 苏州博物馆藏
图片来自《中国书法》2007.8释文: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匝,竹木周布,场圃筑前,果园树后。舟车足以代步涉之难,使令足以息四体之役。养亲有兼珍之膳,妻孥无苦身之劳。良朋萃止,则陈酒肴以娱之;嘉时吉日,则烹羔豚以奉之。蹰躇畦苑,游戏平林,濯清水,追凉风,钓游鲤,弋高鸿。风乎舞雩之下,咏归高堂之上。安神闺房,思老氏之玄虚;呼吸精和,求至人之仿佛。与达者数子,论道讲书,俯仰二仪,错综人物。弹《南风》之操,发清高之妙曲。逍遥一世之上,睥睨天地之间;不受当时之责,永保性命之期。如是则可以凌霄汉,出宇宙之外矣。岂羡志入帝王之门哉!右书乐志论。枝山祝允明。  此为苏州博物馆藏“联璧奇珍”之一,即集明代吴中书画大家沈周、文徵明、祝允明、唐寅沈周《行书五律诗轴》、文徵明《草书七绝诗轴》、祝允明《乐志论草书轴》、唐寅《行书七律诗轴》四大家书法字轴成一堂。书画鉴藏家钱镛藏有祝允明晚年草书《乐志论》轴,后其妻舅吴湖帆又陆续赠与尺幅相近的文徵明草书轴及沈周行书轴,遂倡议再配以唐寅字幅,则集明代吴中书画大家字轴成一堂。沈字轴固以难求,更何况唐字轴,遑论尺幅相匹!所幸《过云楼书画记》著录有唐寅行书轴。钱经与过云楼后人顾公硕商议,各出所藏,合成一堂,以为完璧,捐献苏州博物馆,遂有此联璧奇珍。
祝允明《饭苓赋》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祝允明 草书五代谭用之《赠索处士七律诗轴》释文:不将桂子种诸天,长得寻君水石边。玄豹夜寒和雾隐,骊龙春暖抱珠眠。山中宰相陶弘景,洞里真人葛稚川。一度相思一惆怅,水寒烟澹落花前。
草书杜甫秋兴诗轴 资料不详释文: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秋兴八首之一 漫书于世思堂 祝允明
祝允明《草书杜甫诗轴》绢本 73×32cm 山西省博物馆藏

祝允明《行草归田赋》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转自中国书法网 )
请分页浏览高清晰图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归田赋》为行草书,凡十四开,每开纵26.5厘米,横28.9厘米,满页3行,共计79行。册分前后两段:前一段行书,抄录的是东汉张衡《归田赋》和仲长统《乐志论》二文,款署"枝山散客书",后一段草书,所书内容为三国魏人嵇康五言诗《酒会》一首,款署"枝山"。两段均五年款和作者印记,惟见册尾钤有一"雀山华密"白文鉴藏印,似为明人印记。"据袁永之之跋记,可知原物当为长卷,今成册页者,乃经后人割裱而成。所书用纸虽有"金粟山藏经纸"印记,也当为北宋名纸的明代仿制品。  本册因无年款,故鉴赏者据其书风未臻晚年豪放不拘之境界,多定为祝允明中年之作。本册行书一段,风格中蕴涵了苏、黄、米、赵,尤其以赵子昂的影响为最多,但又不是全仿。草书一段,仍是规矩有度,而未放任挥洒。两段用纸相同,应为同一时期所书。从某种意义上说,本册应该是祝允明尝试着将宋、元意趣融入晋、唐法度时期的作品。因此,可视为祝允明中年时期的书法精品。

祝允明草书赤壁赋 纸本,纵31.1厘米,横1001.7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请分页浏览《前赤壁赋》影印图片(扫描自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历代名家墨迹精粹——明.祝枝山》)[标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此卷书宋苏轼前后《赤壁赋》,为明代中期狂草书法的经典之作。笔势雄强,纵而不散,逸而能收;笔法刚健,蕴涵丰润,取法诸家。既有“二王”的遒爽,怀素、张旭的豪纵,又有“宋四家”的潇洒和劲峭,更多自己的面貌跃然纸上。系用金粟山藏经纸书写。时值弘治十五年(1502),作者年四十三。卷后有近人李瑞清题签,明黄省曾、文徵明、文嘉、文从简、文震亨,近人罗振玉等题跋。曾为明汪西山、虞卿收藏。
祝允明有多本草书《赤壁赋》流传于世,吾幸而睹其三本,一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本二玄印社之复制品,初为其震慑;二为2006年初广东美术馆展出的广东吴南生憨斋之藏本,此本较小,亦甚精彩,后跋也颇有意趣,余数次前去观摩,屡有收益;三即为此本,2006年春,得于上海亲临观赏,印象深刻,全卷气势雄强,挥挥洒洒,得意洋洋,然展厅只能展示前半截,并未能窥全貌,为一憾也。(有林补记)
○前赤壁赋○
壬戌之秋,
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少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
扣舷而歌之。
歌曰:
“桂棹兮兰桨,
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于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萧者,
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
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
正襟危坐,
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客曰: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
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其破荆州,
下江陵,
顺流而东也,
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
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糜鹿,
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
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而天地曾不能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
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
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
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
○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
步自雪堂,
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
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
仰见明月,
顾而乐之,
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
“有客无酒,
有酒无肴,
月白风清,
如此良夜何?”
客曰:
“今者薄暮,
举网得鱼,
巨口细鳞,
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得酒乎?”
归而谋诸妇。
妇曰:
“我有斗酒,
藏之久矣,
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
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
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
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
履巉岩,
披蒙茸,
踞虎豹,
登虬龙,
攀栖鹘之危巢,
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
草木震动,
山鸣谷应,
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
肃然而恐,
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
放乎中流,
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
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
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
玄裳缟衣,
戛然长鸣,
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
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
羽衣蹁跹,
过临皋之下,
揖予而言曰:
“赤壁之游乐乎?”
问其姓名,
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
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
飞鸣而过我者,
非子也耶?”
道士顾笑,
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
不见其处。




祝允明《牡丹赋》纵30.6厘米,横529.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感谢书友king_wgx提供
请分页浏览高清晰图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
此卷行草书《牡丹赋》,有自题云:“甲申岁春三月望日,过汤氏西园观牡丹盛开,廷用酒次出纸索书舒元舆牡丹赋,遂书以归之。允明”,并钤“晞哲”、“包山真意”二印。可知该卷是应友人所请,书唐舒元舆所撰文学名篇《牡丹赋》,时在嘉靖甲申(一五二四年)三月十五日,祝氏六十五岁。此卷由故宫博物院收藏,纵30.6厘米,横529.6厘米。钤有“昌伯所得”藏印一方。
释文:牡丹赋  古人言花者,牡丹未尝与焉。盖遁乎深山,自幽而著。以为贵重所知,花则何遇焉?天后之乡,西河也,精舍下有牡丹,特异,天后叹上苑之有阙,因命移植焉。由此,京国牡丹日月渐盛。今则自禁闼洎官署,外延庶士之家,弥漫如四渎之流,不知其止息之地。每暮春之月,遨游之士 ,亦上国繁华之一事也。近代文士为歌诗以咏其形容,未有能赋之者。余独赋之,以极其美。或曰:子常以丈夫功业自许,今则肆情于一花,无乃犹有儿女之心乎?余应之曰:吾子独不见张荆州之为人乎?斯人信丈夫也。然吾观其文集之首,有《荔枝赋。焉。荔枝信美矣,然亦不出一果尔,与牡丹何异哉?但问其所赋之旨何如,吾赋牡丹何伤焉,或者不能对,余遂赋以示之。
圆玄瑞精,有星而景,有云而卿。其光下垂,遇物流形。草木得之,发为红英。英之甚红,钟乎牡丹。拔类迈伦,国香欺兰。我研物情,次第而观。暮春气极,绿苞如珠。清露宵偃。韶光晓驱。动荡支节,如解凝结,百脉融畅,气不可遏。兀然盛怒,如将愤泄。淑色披开,照曜酷烈。美肤腻体,万状皆绝。赤者如日,白者如月。淡者如赫,殷者如血。向者如迎,背者如诀。坼者如语,含者如咽。俯者如愁,仰者如悦。袅者如舞,侧者如跌。亚者如醉,曲者如折。密者如织,疏者如缺。鲜者如濯,惨者如别。初胧胧而下上,次鳞鳞而重叠。锦衾相覆,绣帐连接。晴笼昼熏,宿露宵袌。或灼灼腾秀,或亭亭露奇。或飐然如招,或俨然如思,或希风如吟,或泫露如悲。或重然如缒,或烂然如披。或迎日拥砌,或照影临池。或山鸡已驯,或威凤将飞。其态万万,胡可立辩?不窥天府,孰得而见?乍遇孙武,来此教战。教战谓何?摇摇纤柯。玉烂风满,流霞成波,历阶重台,万朵千棵。西子南威,洛神湘娥。或倚或扶,朱颜色酡。各衒红缸,争颦翠娥。灼灼夭夭,逶逶迤迤。汉宫三千,艳列星河,我见其少,孰云其多。弄彩呈妍,压景骈肩。席发银烛,炉升绛烟。洞府真人,会于群仙。晶荧往来,金缸列钱。凝睇相看,曾不晤言。未及行雨,先惊旱莲。公室侯家,列之如麻。咳唾万金,买此繁华。遑恤终日,一言相夸。列幄庭中,步障开霞。曲庑重梁,松篁交加。如贮深闺,似隔窗纱,仿佛息妫,依稀馆娃。我来观之,如乘仙槎。脉脉不语,迟迟日斜。九衢游人,骏马香车。有酒如渑,万坐笙歌。一醉是竞,孰知其他。我按花品,此花第一。脱落群类,独占春日。其大盈尺,其香满室。叶如翠羽,拥抱栉比。蕊如金屑,妆饰淑质。玫瑰羞死,芍药自失。夭桃敛迹,秾李惭出。踯躅宵溃,木兰潜逸。朱槿灰心,紫薇屈膝,皆让其先,敢怀愤嫉?焕乎!美乎!后土之产物也。使其花如此而伟乎,何前代寂寞而不闻?今则昌然而大来。曷草木之命,亦有时而塞,亦有时而开?吾欲问汝,曷为而生哉?汝且不言,徒留玩以徘徊。
甲申岁春三月望日,过汤氏西园观牡丹盛开,廷用酒次出纸索书舒元舆《牡丹赋》,遂书以归之。允明。
祝允明《行楷洛神赋》卷,绢本,纵20.1cm 横 161cm上海朵云轩藏附录:力可扛鼎的祝允明书法
孙稼阜   真放在精微,这是草书的至高境界。书史上 的巨匠大家们,无不恪守着这条规则,无论是王 羲之,还是张旭、黄山谷、祝允明、王铎、傅山, 他们都堪称草书圣手,而且皆楷法精熟。草贵龙 跳、楷贵虎卧,这是书体的表面特征;至如草能 虎卧,楷能龙跳,则是由书体间的外在特征对比 向书体内在规律的探求。这就如武术中的长拳与 太极一般,表面看长拳主动,太极主静,但长拳、 太极自身内在的收放变化是武道之精髓。节奏出 自于动静之变化,书法最讲究节奏变化,越是精 彩的作品,越含有丰富的节奏起伏。
记得金庸《天龙八部》里有一个少林老僧向 两个痴心武学的绝顶高手讲,越高深的绝技,越 需要更高一级的佛理去统摄,否则便会走火入 魔。这是讲技与道、实与虚的关系的,书法中亦 是同理,纯熟的技法若没有书写者的思想、人格、 气宇等內在修养的冲和,便会直落『匠』气,不 能升华。
在人们反复探求着书法艺术如何向前发展的 今天,各种论调此起彼伏,无论是强调其本体书 写之『艺术书法』,还是着眼视觉效果之『裁贴 组合』,都似乎在追求『新鲜』的同时离书法真 谛越来越远。温故知新,如果迷茫于前路,那我 们可从历史上的成功探索者那里得到经验,这是 书史上那些杰出大家们于这个时代的现实意义。 祝允明书法是一个伟大的未成品。比起王羲 之、黄山谷们他似乎过于『实』,但这『实』却 正是我们这个有些混乱无序的书写时代的一剂良药。回顾、研究、学习他和他的书法能使人产生『力量』,这『力』是我们学习书法者欲自强、自立所急需的。
祝允明(1460——1526)明代重要书家,字希哲,号枝山。生而枝指,又号枝指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与徐祯卿、唐寅、文徵明号称吴中四才子。以举人授兴宁令,稍迁应天府通判,未几乞归。书法受外祖父徐有贞和岳父李应祯指点,上自张芝、钟繇、二王、索靖、智永,下迄唐宋元之虞世南、欧阳询、张旭、怀素、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等无不用心。其书法无论真、草,法度森严,全以力胜。其真行以元常、王羲之为宗,借鉴于赵孟頫,写得古厚蕴藉;草书法乳于二王,犹得力于山谷,其点画长戈大戟,生辣厚重,力量更在山谷之上。祝允明草书名世,为二王、旭素、山谷后最重要的草书家,一是草法纯正,二是有鲜明个性特征。读他的草书大作,奔腾如虬蛇的点画,汹涌如大河的气势促人振奋,有很强的感招力。这种情形是斤斤于艺事,追求优雅闲适的书家所难以梦见的境界。草贵气势,祝允明草书正以气势胜,但他草中之点画分明,毫无苟且之处,犹如作真。他是一位杰出的入古以出新者,他在《奴书订》中说:『觚筦士有「奴书」之论,亦自昔兴,吾独不解此。艺家一道,庸讵缪执至是,人间事理,至处有二乎哉?为圆不从规,拟方不按矩,得乎?自粗归精,既据妙地,少自翔异,可也。必也革其故而新是图,将不故之并亡,而第新也与。故尝谓自卯金当涂,底于典午,音容少殊,神骨一也。沿晋游唐,守而勿失。今人但见永兴匀圆,率更劲瘠,郎邪雄沉,诚悬强毅,与会稽分镳,而不察其为祖宗本貌自粲如也(帖间固存)。迩后皆然,未暇遑计。赵室四子,莆田恒守惟肖,襄阳不违典刑;眉、豫二豪,啮羁蹋靮,顾盼自得。观者昧其所宗:子瞻骨干平原,股肱北海,被服大令,以成完躯。鲁直白云得长沙三昧。诸师无常而具在,安得谓果非陪臣门舍耶?而后人泥习耳聆,未尝神访,无怪执其言而失其旨也。遂使今士举为秘谈,走也狂简,良不合契,且即肤近。为君谋之,绘日月者,心规圆而烜丽,方而黔之,可乎?啖必谷,舍谷而草,曰谷者「奴餐」,可乎?学为贤人必法渊赐;晞圣者必师孔。违洙泗之衺曲,而曰为孔、顏者「奴贤」、「奴圣」者也,可乎?』反映了他这一思想。
之所以说祝允明书法是一个伟大的未成品,是因为他的书法仍以『实』称,虚境未全现,而由实入虚、虚实相生是书道之至境。今人徒务虚而涉谈境界者,常会轻视他的重于法度,直如只欲得花,而不知花本生于根与枝叶也.
这里所刊《祝允明行楷洛神赋》卷,绢本,长 161厘米,高20.1厘米,为朵云轩藏本。跋者断为祝四十岁左右师古之作,有一定道理。观其点画、结体,《兰亭》意味极浓,又有钟法存乎其间,淳厚典雅,参以赵孟頫,然变化多致;其行笔从容不迫,笔笔到位,一派君子之风。此类前贤师古之作对我们今天学书法者极有借鉴价值。点击右键逐页下载[1][2][3][4][5][6][7][8][9][10][11]
祝允明《草书洛神赋》点击右键逐页下载[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
祝允明《草书杜甫秋兴八首》点击右键逐页下载[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










祝允明草书唐诗二首 扫描自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历代名家墨迹精粹——明.祝枝山》

草书嵇康《酒会诗》(转自中国书法网 )
请分页浏览高清晰图片[1][2][3][4][5]
释文: 乐哉苑中游,周览无穷已。百卉吐芳华,崇台邈高峙。林木纷交错,玄池戏鲂鲤。轻丸毙翔禽,纤纶出鳞鲔。坐中发美赞,异气同音轨。临川献清酤,微歌发皓齿。素琴挥雅操,清声随风起。斯会岂不乐,恨无东野子。酒中念幽人,守故弥终始。但当体七弦,寄心在知己。
祖允晖庆诞记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为贺友人祖允晖三十诞辰作。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作品楷书之中带有行书的笔意,笔致轻松自如,有圆润秀逸的韵致。
草书扇面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点击放大)
祝允明年表(1460-1526)
《明史文苑传》:
祝允明,字希哲,长洲人。祖灏,正统四年进士。内侍传旨试能文者四人,灏与焉,入掖门,知欲令教小内竖也,不试而出。由给事中历山西参政。并有声。允明以弘治五年(1492年时33岁)举于乡,久之不第,授广东兴宁知县(55岁)。捕戮盗魁三十余,邑以无警。稍迁应天通判,谢病归。嘉靖五年卒。
允明生而枝指,故自号枝山,又号枝指生。五岁作径尺字,九岁能诗,稍长,博览群集,文章有奇气,当筵疾书,思若涌泉。尤工书法,名动海内。好酒色六博,善新声,求文及书者踵至,多贿妓掩得之。恶礼法士,亦不问生产,有所入,辄召客豪饮,费尽乃已,或分与持去,不留一钱。晚益困,每出,追呼索逋者相随于后,允明益自喜。所著有诗文集六十卷,他杂著百余卷。子续,正德中进士,仕至广西左布政使。
陆粲《祝先生墓志铭》:
先生諱允明,字希哲。蘇之長洲人也,其先出古太祝,以官氏,或曰黄帝之後封於祝,以國氏云。七世祖碧山勝國時,由松江来守郡,後卒官。一子留於蘇,遂為蘇人。祖灏,皇正統己未進士,終山西布政司右參政。父瓛,母徐氏大學士武功公女。先生少頴敏,五嵗作徑尺字,讀書一目數行下,九嵗能詩,有竒語。既天賦殊特,加内外二祖咸當代魁□,目擩耳染,不離典訓。稍長,遂貫綜群籍,稗官襍家幽遐嵬之言,皆入記覽,發為文章,崇深鉅麗,横從開闔,茹涵古今,無所不有,或當廣坐,詼笑雜遝,援毫疾書,思若泉湧,一時名聲大譟。嵗壬子舉於鄉,故相王文恪公主試事,手其巻不置曰:必祝某也,既而果得。先生文恪益自喜曰:吾不謬知人自是。連試禮部不第,當道竒其才,?修史,將名薦之弗果。初,仕興寧令,地介嶺海,民尚譁訐,惑於禨祥。先生示之禮,簡進秀異,授以經學,親為講解,遂一變其俗。群盜竄處山谷,時出焚敓,為設方畧,一旦捕得三十餘輩,邑以無警。稍遷通判應天府,亡何乞歸,又五年卒,春秋六十有七。夫人李氏鄉先生太僕少卿應禎之女。子男二,長續進士,入翰林,累遷陜西按察副使。次側出幼未名。女,嫁潮州府經歴王穀禎先生。簡易高曠,不樂拘撿,在衆若無能者,然黙而好深湛之思,時獨居,著書解衣槃礴,游心?間。賔客来者,叩户呼之,若弗聞也。性善書,出入魏晉諸家,晩益竒縱,或購得之,輒藏去。為榮喜奬掖後進,終身不言人過,其為家,未嘗問有無得?俸禄及四方餉遺,輒召所善客,與醵飲歌呼,費盡乃已。或分與持去,不遺一錢,故其没也幾無以斂云。先生少有意用世,既濩落不試,一發於文,雖聲實閎振,猶非其志也。所著書合詩文集為數百巻,藏于家。陸粲曰:斯文之用與天地準,由漢氏來。纘言之士,臻于斯極者,亦僅可數已。明興百年,士猶膠守章句,未覩其恢然者也。乃憲孝之際,始彬彬矣,祝先生由諸生起,覃精發藻,横逸踔厲,超追古昔,盛哉!若其湛浮自得,龍變不羈,大觀逍遥,廓然離俗矣。夏侯湛贊東方生云:明濟開豁,包含?大,拔乎其萃,游方之外者,殆先生哉,殆先生哉!先生没以嘉靖丙戌冬十有二月二十七日,又明年戊子冬閏十月十六日葬横山丹霞塢。太原王寵撰次其事行,粲為之銘。
銘曰:維聖有文,自天啓之。其卒敝刓,孰振起之。猗嗟先生,發天之明,達聖之經,播為渾鍠,舉世震驚。維時弗逢,食貧以終,獨昌其辭,以燭群?。横山之原,崇四尺者,先生之墳,後勿壞傷,視此銘文。
王宠《祝公行状》
藤原有仁《祝允明年谱》
本年谱是在葛鸿祯所编的《祝允明年表》基础上征订而成。
明英宗天顺四年庚辰(1460年)一岁
腊月初六,生于长洲县(今江苏苏州)。
明英宗天顺五年辛巳(1461年)二岁
英宗诏赐徐武功(有贞)章服闲居,自后日与老人耆老徜徉湖山之间,饮酒赋诗相娱乐。允明始得虽外祖父游。
明英宗天顺八年甲申(1464年)五岁
能作径尺大字。陆粲《祝先生墓志铭》称:“先生少頴敏,五嵗作徑尺字。”
明宪宗成化元年乙酉(1465年)六岁
李应贞以善书授中书舍人。
明宪宗成化二年丙戌(1466年)七岁
沈周四十岁。沈周与徐有贞为姻亲,为“明四家”之首,后与祝允明交友。
允明年七八岁时,其大父参政公一日适为文成请客书之,予时亦在坐,见生侍案旁,嘿然竟日,窃异之。因指文中难字以问,无弗识者,益奇之,且料其他日必能事此也(《家藏集》卷五十一《跋祝生文稿》)。
明宪宗成化四年戊子(1468年)九岁
允明能诗。陆粲《祝先生墓志铭》称:先生少頴敏,……九嵗能詩,有竒語。
九岁出胎疡,……命起,就外传。经籍之外,因稗专诵杨伯谦《唐音》。渐旁观诸诗法,雌黄满眼,性情为之移。虽未能抉择,然久而流通淬融矣(《清歗阁藏帖•祝枝山与谢元和论诗书》)。陈麦青《祝允明年谱》第19页
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1470年)十一岁
三月初(阴历二月初四),唐寅生于苏州吴趋里。十二月初六,文征明生于长洲。
明宪宗成化七年辛卯(1471年)十二岁
沈周修葺有竹居,有《葺竹居诗五古》。夏,沈周作徐天全(有贞)先生夜过诗。
明宪宗成化八年壬辰(1472年)十三岁
徐有贞没(1407—   ),年六十六岁。吴宽会试、廷试皆第一,受修撰。
明宪宗成化十年甲午(1474年)十五岁
王鏊乡试第一。七月望,沈周奉亲泛舟玩月,题刘珏《清白轩图》。
明宪宗成化十一年乙未(1475年)十六岁
王鏊会试第一,廷试第三,授编修(允明系王鏊门生)。
明宪宗成化十五年己亥(1479年)二十岁
徐祯卿生于吴县。
入学为生员,长于古文辞写作。“初在郡学,御史山阴司马至按直隶,檄郡学又博学能为古文辞者,免课书,更殊理遇。郡以允明当。至按吴,允明从诸生中握行相见礼。侍郎徐公贯尝读允明所为文,数加存问。由是延遇两都,知与不知,莫不曰允明天下士也”(《吴郡二科志•文苑•祝允明》)。待考
明宪宗成化十七年辛丑(1481年)二十二岁
唐寅十二岁,闭户读书,与祝允明交。
明宪宗成化十九年癸卯(1483年)二十四岁
七月,父獻殁。
十二月戊子灏殁(1405—   ),年七十九岁。
是年,陈淳生。
祝允明两年中作诗赋、杂文六十三首,文征明题希哲手稿云:“有应天府祝希哲手稿一轴,诗赋杂文共六十三首,甲辰岁作,于时君年甫二十有四。同时有都君元敬者,与君并以古文名吴中,其年相若,声名亦略相上下,而祝君尤古邃奇奥,为时所重。又后数年,某与唐君伯虎已追逐期间,文酒唱酬,不问时日。……”(《甫田集》卷二十三)。
明宪宗成化二十年甲辰(1484年)二十五岁
三月十九日,允明奉祖父灏葬于吴县横山丹霞坞。属李应祯为之铭。唐寅于文征明交友。沈周(五十八岁)始号“白石翁”。
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乙巳(1485年)二十六岁
允明与文、唐、都等同乡文人交游。
是年,著《读书笔记》一卷。唐寅为苏州府学生员,与张灵交。
明宪宗成化二十二年丙午(1486年)二十七岁
五月,作《林酒诗卷》。六月十七日,临王羲之书《黄庭经》(现藏日本澄怀堂文库)。
仲夏,作《小酒仙诗卷》(《古缘萃录》卷五),又作小楷《南华经内七篇卷》(现藏苏州博物馆)。仲夏后二日,作《临帖》(《石渠宝笈》第三一〇页)
是年,作《浮物》。待考
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丁未(1487年)而二十八岁
秋七月朔日,作小行楷《唐四家文卷》(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允明与唐寅、罗玘、白钺、涂瑞、刘机等题沈周画。
腊月初六,允明作《丁未年生日序》,年盖四七(二十八)矣。
代母舅作《颢妣武功伯父人蔡氏袝葬志》:“惟有明成化二十三年岁次丁未冬十二月庚寅,不孝子世良……葬于吴县贞山之茔……”(《祝枝山全集》卷三十五)。又作《王府君妻祝氏硕人墓志》(王彦刚妻,允明祖姑):“丁未十月十九日乙酉,柩葬焉,……”(《祝枝山全集》卷十五)。
明孝宗弘治元年戊申(1488年)二十九岁
正月上日,作古诗体《笃初》。七月二日,汤浜殁,允明为撰《汤君墓志铭》:“……其年十二月庚寅朔,奉君柩葬,……”(《祝允明全集》卷十七)。跋魏钟繇《荐季直表》。此年,诏中外诸司,集撰苏州人物志,祝允明被选为编辑员,借此机会著《苏材小纂》六卷。
明孝宗弘治二年己酉(1489年)三十岁
允明与都穆、唐寅倡为古文辞。二月,作行书《明吴中诸贤江南春副卷》(《辛丑消夏记》卷五)。为周琇(山人)撰写墓志铭:“弘治戊申十二月某日,……而卒,享年六十有九。明年月日,三子镛、锺、铎葬君李县益地乡新穴。”(《祝枝山全集》卷十七)秋,允明赴南京受试,住岳父李应祯家。九月二十日,赋《哭周院判原己》。
明孝宗弘治三年庚戌(1490年)三十一岁
五月十八日雨夜,允明闻谯楼鼓声,因作《谯楼鼓声记》。
秋八月晦日,作行书《离骚经卷》(现藏日本澄怀堂文库)。
六月十九日,允明撰《祖允晖庆诞记一轴》(《石渠宝笈》1093页)。
唐寅写《对竹图》并自题诗于其上。
允明作《重刊王著作文集序》。
明孝宗弘治四年辛亥(1491年)三十二岁
正月九日,陈绅(用章)卒,允明为撰墓志。
前一年十二月十一日戊午,吴儒贺先生殁,是年葬,允明为撰《贺先生诔》(《祝允明全集》卷十五)。
八月一日,撰《容庵集序》(《吴都文粹续集》卷五十六)。待考吴宽亦有《容庵集序》(《家藏集》卷四十三)。
又撰《督帅郭公葬部人陈颐之碑》(《祝允明全集》卷十四)。
是年,李应祯升南京太仆寺少卿,在太仆甫两日,以贺万寿圣节诣阙下,遂力陈致仕,还长洲。
九月四日,撰《动静记》(《怀星堂集》卷二十一)
明孝宗弘治五年壬子(1492年)三十三岁
举乡试。时王鏊主持礼部进士考试,允明得志。
十一月三日,外祖陈绅落葬,允明为撰《外祖迪功郎江西福县县丞陈公志铭》,又作《徐君(旸)墓志铭》(《祝允明全集》卷十五)。
明孝宗弘治六年癸丑(1493年)三十四岁
正月二十四日,允明作《慕萱记》配沈石田《慕萱图并题诗赋卷》(《壮陶阁书画录》卷九)。
仲春,允明作《词稿杨柳花》。
夏,作《李太白诗册》。又作楷书《诗词册》(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七月九日,岳父李应祯死(1431—   ),年六十三岁。
允明撰《徐府君妻孺人高氏袝墓志铭》:“纩时弘治癸丑五月某日,春秋八十二矣……。”又撰《文林郎南京光禄寺署丞李公夫妇和袝志铭(李浩)》:“……乃癸丑十八日,瑄奉太学生翁君状,来求铭,……。”又撰《故处士颜公墓志(颜昌)》:“……卒弘治庚戌十月七日,年七十五,葬癸丑十二月壬申……”(均见《祝枝山全集》卷十六)。
明孝宗弘治七年甲寅(1494年)三十五岁
春,允明书《苏州府城隍庙新井碑》抄成,始于癸丑之秋。是年,此碑刻成。
六月二十日,作《游福昌寺入佛殿后记》;两日后,再游福昌寺,作《再游福昌談卧記》;二十四日,又游游雍熙,作《游雍熙寺雜記》(《祝枝山全集》卷二十二、《怀星堂集》卷二十二)。
中秋,允明书《仿古册》(《退庵题跋》卷八)。
十月六日,李应祯葬于吴县荐福山九龙坞之原。
某日,允明冒寒访沈石田,沈周作《写祝希哲诗卷》。
明孝宗弘治八年乙卯(1495年)三十六岁
七月六日,祝允明为尧民孝廉书《千文册》(《故宫书画录》卷三)。
九月九日,祝允明撰书《行书在山记》(《汪氏珊瑚网法书题跋》卷十六),作《书款鹤文并赞一卷》,又临赵松雪楷书《过秦论》(《石渠宝笈》)。
秋日,书《雪江记》(《梦园书画记》卷十)。
明孝宗弘治九年丙辰(1496年)三十七岁
唐寅与邻居张灵纵酒好游,祝允明规劝之,唐寅乃专事读书。
五月,祝允明书《三畅咏》。作《行书五言古诗(诗翰之中第一幅)》(《石渠宝笈》第937页,《故宫书画录》卷一)。
九月草书《离骚首篇一卷》于新堂(《石渠宝笈》)。
祝允明撰《江氏墓志铭(吴张凤之妻)》(《祝枝山全集》卷二十)。又撰《薛先生墓志铭(薛英)》(《祝枝山全集》卷十六)。
允明草书《跋沈周仿王蒙山水画卷》。
沈周七十岁,作《七十喜言诗》。
明孝宗弘治十年丁巳(1497年)三十八岁
允明作《枝山文选跋书后》,门人张灵时侍笔砚。杨循吉跋之,后徐祯卿观,唐寅批玩。
祝允明常与文征明、唐寅、蔡羽、都穆、黄云、朱凯、张灵等相从谈艺。苏人时称祝、唐、文、徐为“吴中四才子”。
文征明长子文彭生。
是年,作《太倉州儒學記》:“初,兵部尚書徐公晞言,天下武衞無有司可附者,得輒立學官,便詔従之……”
是年,制《重修苏州府开元禅寺之碑》。宋版《文选》后跋书。祝允明撰《潘公诚夫妇合袝之碑(潘谏)》(《祝枝山全集》卷十七)、《明故文正书院主奉范公墓志(范从规)》(《祝枝山全集》卷十六)、《汤永之妻徐氏袝墓志》(《祝枝山全集》卷十五)。
明孝宗弘治十一年戊午(1498年)三十九岁
冬闰月,祝允明与沈周、杨循吉、文征明、唐寅、蔡羽、徐祯卿等追和倪瓒《江南春》。
唐寅举乡试第一,刊印“南京解元”。
祝允明撰《登仕佐郎鸿胪寺序班汤府君墓志(汤瑄)》(《祝枝山全集》卷十五)、《明故南京太仆少卿李府君室恭人王氏墓志》(同上)。
明孝宗弘治十二年己未(1499年)四十岁
祝允明作《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并书。
冬十月,书《宜轩记等文卷》(《古缘萃录》卷五)。
明孝宗弘治十三年庚申(1500年)四十一岁
正月上日,作《重刻鄂州小集后序》。
二十七日,书《黄庭经》(《穰梨馆过眼录》卷十九)。
八月既望,允明著《仰山堂铭》并书一轴(《石渠宝笈》)。
是年,唐寅系科场案下狱,经吴宽乞情获释。
明孝宗弘治十四年辛酉(1501年)四十二岁
二月望日,观方岳顾君所藏,并跋《藏真千文》。
朔旦,撰并小楷书《蜀前将军关公庙碑》(现藏故宫博物院)。
八月既望,做小楷《诗文卷》,记云:“有事于嘉禾,舟中岑寂,偶箧中有素纸,遂漫兴书此,小舟摇荡无足取也。”(《古缘萃录》卷五)。又撰《痴云子葬铭(朱大经)》(《祝枝山全集》卷五)。
明孝宗弘治十五年壬戌(1502年)四十三岁
七月,允明撰并书《吴邑邝侯遗爱碑》。
八月一日,在秦淮东院撰书《偕美赋并序》(《汪氏珊瑚网法书题跋》卷十六)。
是年,又撰《昭武将军上轻车都府锦衣卫指挥史徐公碑(徐世良)》(《祝枝山全集》卷十五)。
明孝宗弘治十六年癸亥(1503年)四十四岁
祝允明跋《米黼草书九帖》(《大观录》)。
撰《孺人王氏墓志铭》(《祝枝山全集》卷十五)。
三月下旬,唐寅题吴伟《李奴奴歌舞图》,后数月,祝允明题七绝诗于此图上。
“九月辛卯夜,夢中文思騰發,對人隨口成此語,来思方涌,觸響而寤”,作《梦述》(《怀星堂集》卷二十一)
明孝宗弘治十七年甲子(1504年)四十五岁
六月,祝允明访文征明。七月,吴宽殁(1435—   ),年七十岁。
秋,祝允明书《咏苏台八景小词》。
是年,撰《张翁墓志(张宗学)》(《祝枝山全集》卷十九),又撰《王烈母江氏寿穴铭》(《祝枝山全集》卷十五)。
明孝宗弘治十八年乙丑(1505年)四十六岁
唐寅于桃花坞筑桃花庵,祝允明与沈周、黄云、唐寅诸君集桃花庵赋诗。
秋,祝允明与文征明和王鏊《白莲花诗》。
是年,允明书王鏊撰《射圃记》。作楷书《招凤辞》附于唐寅画《南游图》后(现藏美国华盛顿特区弗利尔美术馆)。
撰《承事郎卢君墓志(卢棡)》、《王宗肃墓志(王镛)》(《祝枝山全集》卷十九)、《方承事墓志铭(方祥)》(《祝枝山全集》卷十八)。
明武宗正德元年丙寅(1506年)四十七岁
允明行草书《乐府二章》并识云:“丙寅春半初晴,过辨之,几上笔墨之便,写作此旧作一二。”(《石渠宝笈》第937页)
四月,允明与杜启、浦应祥、文征明、蔡羽、朱存理、邢参同修《姑苏志》,主编王鏊。
唐寅为王鏊写《出山图卷》,祝允明、徐祯卿题其上。
秋,祝允明与文征明会于城南,作诗,征明次之,别后又有酬和。
是年,允明撰《侃斋徐公墓志铭(徐怀宁)》(《祝枝山全集》卷十六)
明武宗正德二年丁卯(1507年)四十八岁
正月十日,允明作《上阁老座主太原相公书》献于端揆恩门先生。
孟春二十日,允明作《自书诗轴》(《艺苑遗珍法书》二辑)。
春仲,祝允明偶于庆云真率斋玩,桃花盛开,兴致勃然,以小楷随录《宋玉诗赋》一过于侧,以明笔意。又作草书《宋玉钓赋》卷,(卷册均为美国小约翰•克劳福德藏)。
春三月,允明跋《仇英画松阴老子图》(《秘殿珠林》第205页)。
夏,祝允明作行书《七言绝句一首》与沈辨之。
仲夏,做行书《唐寅山水歌》条幅。
六月二十日,作《行书七绝二首》(《石渠宝笈》)。
是月,书《刘基两鬼诗》(《三希堂法帖》),小楷《刘基诗册》(《石渠宝笈》)
秋日,作《行书五言律诗》并识云:“复寓金陵,辨之亦至,客窗写此图,一破颜。(《石渠宝笈》)
重九日,祝允明登吴山,归舟中有客索书,草书漫录七律诗一首(现藏杜甫纪念馆)。
腊月,作《丁卯年生日记》(《祝枝山全集》卷二十一)。
作《行书七言古诗》(《石渠宝笈》)。
是年,又作《盛志刚墓志铭(盛健)》、《承事郎钦君墓志铭〈钦允言〉》、《程文林诔》(《祝枝山全集》卷十九)、《处士丁君墓志铭(丁森)》、《刘介翁墓志(讳某)》(《祝枝山全集》卷十八)。
明武宗正德三年戊辰(1508年)四十九岁
三月,祝允明跋《王羲之七月帖》(《大观录》)。
秋日,作《严先生祠堂记》(《壮陶阁书画记》卷八《明十家书卷》之内)。
中秋吉旦,吴中明贤近三十六人于垂虹桥畔饯别戴昭,均有诗相赠,祝允明与文征明、沈周、唐寅、邢参等均在其中。戴冠作《诸明贤垂虹桥别意诗叙》,祝允明题《垂虹别意》引首,又作行书《垂虹别意诗》,唐伯虎作《垂虹别意图》并另有诗(近三十人所作合为一卷,现为美国小约翰•克劳福特藏)。
是年,祝允明曾赴南京,并作《骚赋•思儿子歌戊辰续在南京》(《怀星堂集》卷二)。又作楷书《语怪录》(由上下册签俱项子京题,《汪氏珊瑚网法书题跋》卷十六)。
是年,祝允明?試下第,朝廷纂脩孝宗皇帝實録,元相欲薦允明,入中書執事筆札,允明自審力辭不就。(《怀星堂集》卷十三《上巡按陳公辭召修廣省通志状》)。
作组诗《述行言情诗》,考察诗中所言“五往五见黜”当在1508年会试落第后作该组诗,不知具体时间,姑且系于此年。
明武宗正德四年己巳(1509年)五十岁
正月二日,赵时宪葬于陈湾村原,祝允明为撰墓表(《祝枝山全集》卷十九)。
春二月,祝允明撰《会道观修建记》。又撰《从一堂记》。
允明过款鹤(名观,王榖祥之父)亲家山亭,亲家出纸命书,允明因录《雕赋并序》(后刻于《经训堂帖》)。
三月一日,允明为王存菊做小楷《存菊解》(附文征明《存菊图》后。存菊名闻,字达卿,禄之(王榖祥)吏部从兄,以医名吴中,善谈名理,洒落不羁,有晋人风)。
端午日,中丞孙勋出示《雪夜联句》请祝枝山观赏,枝山观后题跋。
初夏,祝允明跋《褚摹兰亭序》(《滋惠堂法帖》)。
闰九月十三夜,梦中为游山诗,允明作《乐府》(《祝枝山全集》卷三)。
是年某月,祝允明把《宋欧阳修付书局帖》(《石渠宝笈》)。沈周殁(1426—   ),年八十三岁。黄姬水生。
明武宗正德五年庚午(1510年)五十一岁
四月,祝允明小楷书《洛神赋》(《三希堂法帖续》)。
春之望,祝允明作《梦草记》(《壮陶阁书画录》卷九,现后真斋藏)。
夏五月望前,允明作草书《闲居秋日卷》(现藏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
阴历六月,祝允明作行书《梨谷记》卷(后真赏斋藏)。六月丁未立秋,其夕顿凉,不俟一叶,感淮南之论,允明因作《知秋赋》(《怀星堂集》卷二)。
中元,允明临米南宫《龙真行卷》于畅阁(过云楼藏)。
八月二日,临《黄庭经》册,后章草款。某日,作行草《陶渊明田居诗卷》。
仲秋八月既望后一日,祝允明书《义虎传》于逍遥亭中,附周东村《义虎图》后,某日,吴仲仁持石田《杂花》一卷,属祝允明题,允明因录旧稿数篇于上(行草书,此卷现藏苏州博物馆)。
陈吴越间民瘼,允明作《乐府•九愍九首》(《祝枝山全集》卷三,《过云楼书画记》第134页)。
九月望日,祝允明重题成化丙午六月十七日所临《黄庭经》曰:“允明少好学书,于书无所不学,至此不觉羞涩尽露,米老所谓气骨虽清,体骨疲甚矣。”
十一月三日,允明跋《重勒宋太学陈公少阳草书石刻》。
是年,祝允明又作《苏轼五札跋》(大观录)、《陈子中室李氏墓志铭》(陈中子即陈秀宁),《吴罗公寿藏之铭(罗绎)》、《处士金君墓碣(金仪)》(《祝枝山全集》卷十九、十八、十七)。
明武宗正德六年辛未(1511年)五十二岁
八月既望,允明作《九朝野记》笔完,在家作序。
某日,跋《侍御成公行集》。
冬日,杨循吉宅宴集,会者朱存理、朱凯、祝允明、邢参、陈道复、文征明等,分韵赋诗(《甫田集》卷二)。
是年,允明撰《吴安墓志铭》,由吴奕书并篆盖。
徐祯卿殁(1479—  ),年三十三岁。
明武宗正德七年壬申(1512年)五十三岁
闰五月二十六日,祝允明作《壬申闰五二六晓记怀》七律诗、晚纪怀五律诗。
夏夜,又作五绝《泪》二首、《壬申夏夜不寐》等。季夏十七日,又作五律《醉》并识云:“断酒两年,偶复一醉为此。”(《祝枝山全集》卷六)。
是年,祝允明楷书王鏊撰《尧峰山佛殿记》。又撰《陆德芳室谢氏孺人墓志》、《故袁天禄妻王氏令人墓志》、《刘时制墓志》、《淮晋氏先德碑铭》等(《祝枝山全集》卷二十、十九、十四)。
唐寅行书《饯彦九郎还日本诗》(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藏)。
閏五月二十六日,作《上俞都憲論備賊事宜狀》“葢聞事有本未善議者先其本耳豈遂置其末哉兵以謀為本然無驍毅之衆……”此时允明当在南京,见倭寇事甚急,上俞都宪言防备之略以自荐;亦可见其对时事只关注,献策良谋,用心亦苦。
明武宗正德八年癸酉(1513年)五十四岁
二月,花朝日,允明录唐言六首《临帖(小楷十二则)》(《石渠宝笈》310页)。
六月一日,祝允明作《江淮平乱事狱》(全集卷二十二)。
七月,允明《跋宋营邱夏景晴岚卷》(《壮陶阁书画录》卷二)。
八月,楷书《东坡记游卷》(《式古堂书画汇考》)。
明武宗正德九年甲戌(1514年)五十五岁
四月,小楷《前后出师表》(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某日,祝允明与刘麟、顾麟、唐寅关于文征明画扇,皆有题。
又作行楷书《题陈淳画湖石花卉诗》扇面(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某日,无锡华中甫(夏)过吴访允明,出示赵荣禄所画武侯图,强其作小楷《前后出师表》卷(原藏华氏真赏斋,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是年,允明谒选始授广东惠州府兴宁知县,因作《五十服官效白公》(全集卷四)。
允明作《贤妇吕王氏墓志(吴中吕禹年之妻王氏)》。
宁王慕唐寅名,重金聘请,唐寅应聘。不久,唐寅觉察宁王又异志,佯狂求归,宁王不能堪,明年遣回。宁王亦重金聘文征明,征明不应。
盖本年,允明作《怀遇赋》,其序曰:“允明知命後,始調興寜長,憂虞不堪。大方伯吳公?異幽側……”
祝允明岭南赴任途中,作《自京師南赴嶺表仲冬在道中》,其中言“秉?志渥丹,牽絲及班艾。拜寵北闕下,寄命南嶠外……”(《怀星堂集》卷四)
祝允明作《余侍御?靈巖賦》。其前小序:“侍御桐城余君,正徳九年銜勅按山東。允明自京師,道天津遇之。君道昨六月有二?之勝,先靈巖院、次泰岱。咸有詩記,乃出巻,燈下疾讀,信語可以張大麗竒。君謂余能賦之,懼非目得,兼樸鄙,當不稱謝,而君不可因,稍獵文内次第,排比一二,為賦靈巖。《讀余侍御?泰山記詠其間二三處》亦当作于同时。 (《怀星堂集》卷二、卷四)
明武宗正德十年乙亥(1515年)五十六岁
三月,唐寅自宁王邸归吴,皈依佛乘,自号“六如居士”,筑室桃花坞。
暮春四月,祝允明作《杭州夏日以文會諸君従聘宅序》:“凡士居以學展策馮几,或受教聖賢,辨難英傑,閉户終日,恐一塵客撓也……”
五月,祝允明小楷《前后赤壁赋》(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又作《乙亥五月五日王佥宪文明邀宴庐陵螺川驿楼观竞渡(七律)》(全集卷六)。
是年秋,允明府兴宁县任。
明武宗正德十一年丙子(1516年)五十七岁
五月二日,祝允明偶在县署之念慈斋畏暑独坐,检得旧作《拟诗外传》数篇,遂书之素卷(楷书)。
八月,草书《米元章论书卷》,书法米南宫(《墨缘汇观》)。
秋,书《待漏院记》(《澄怀堂书画目录》)。又作《陶渊明饮酒诗》(《岳雪楼法帖》)。
秋,作《越台诸游序》:“顧公丙子秋,来僉廣東提刑按察事,至旬日即往潮州督捕漳州賊……”(《怀星堂集》卷二十一)
九月九日,祝允明作《丙子重九戏题》。
十二月二十日,祝允明与兴宁县斋《墨林藻海》一卷(《石渠宝笈》541页)。
冬暮入广,上司因允明拙于催科秋税,后停给俸米,文移在县,而允明在广,作《归与(七律)》(全集卷六)。
冬,祝允明应命修兴宁县志。十二月二十九日,做《正德兴宁县志序》,自谓:“冬,承台省檄治通志。辞不获。将自县趋召,因以意授弟子员刘天赐、王希贤、李庠、张天赋,使以殷书为本,征扣见闻,补漏匡误,迄于当时事为编以归,允明于舟中稍为芟除比联,以成书四卷。题曰:‘正德兴宁县志’。”
明武宗正德十二年丁丑(1517年)五十八岁
春日,祝允明过漕湖讲堂望鸿斋,偶见宋纸精美,作行书《古诗十九首》册并跋。
某日,又作行书《连昌宫辞》等诗稿(七开)册(现藏北京荣宝斋)。
六月二十七日,祝允明书《越台诸游序》(《古缘萃录》卷五)。
秋七月既望,祝允明行书《杨太真外传》(《红豆树馆书画记》卷二)。
允明赴广东任三年中,表弟赵某前往看望两次,饯别是允明作《广州别表弟赵二》相赠。
九月,允明还兴宁,二十七日夜渡头舟中作《将归行》,时其母在吴、妻在广、儿在燕(《怀星堂集》卷五歌行)。
允明在兴宁任上,作《上巡按陳公辭召修廣省通志状》据文中所言,则文当作于“正德兴宁县志”修讫之后,在正德十二年(1517年)到离任之前(《怀星堂集》卷十三)。
允明在兴宁县任上,作《題黄山人詩巻》,考察诗中“三年雾眯目”,当作于此年。
明武宗正德十三年戊寅(1518年)五十九岁
四月十九日,祝允明在潮州独往谒文公(韩)庙,步浮梁百步方半,当用舟渡,风雨横厉,江水汹涌,素舟不可济,退俟桥尾,风色转厉,乃望拜而返,寄言楚声,因作《望韩》(全集卷二)。
七月廿三日,记叙《游浮罗记》:“至李村,村叟黄老為覔小舠,同泛入沙河,夜到徐老門泊。明日徐老供飯後,同登陸須,叟便過梅花村……”(《怀星堂集》卷二十一)。
明武宗正德十四年己卯(1519年)六十岁
祝允明《己卯春日偶作韩致光体(七律一首)》(全集卷六)。
明武宗正德十五年庚申(1520年)六十一岁
春日,祝允明临王羲之《黄庭经》一册,磁青笺本,泥金书(《秘殿珠林》166页)。
二月二十七日,作《庚辰二月二十七日晓官窑中口号》(全集卷六)》。
三月,作《庚辰三月归,至保昌馆李君士元家,适士元车马有行色,二十四日解携,各北南临,岐占为赠(七绝)》(全集卷六)。
某日,祝允明在谢云庄通家新居小楼览元人《寿星图》并题于其上。
某日,孙七峰与唐寅、祝允明、杨邃庵、陈石亭、张石川诸君修禊于石壁之下,题名岩表,镌之纪胜游(《韵石斋笔谈》)。
明武宗正德十六年辛巳(1521年)六十二岁
六月一日,允明在天津官舟雨中,戏用山谷草法应酬知友索书,并题于后。
秋日,作草书《赞辞》附于文伯仁画《杨季静小像》后(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十一月三日,祝允明作小章草《闲情赋》,自识云:“冬日,拥炉于小闾,过云庄至,除素纸索书钟繇张草,勉为呵冻手书之。”
十二月,祝允明作《张长史四诗帖跋》(《大观录》)。
是年,以当道刻荐,阶应天府通判,专督财赋。公悉力经总,民不扰而事集。居无何,乞身归,筑室吴城日华里”(《雅宜山人集》卷十《明故承直郎应天府通判祝公行状》)。时间又误差,待考
明世宗嘉靖元年壬午(1522年)六十三岁
是年,祝允明任应天府通判,故称祝京兆。在南京近一年,后因摒迄归里。
春二月望前三日,允明过武林寓昭庆寺,访灵梵上人,得览赵文敏所书《圆觉经》明处心斋戒,见行箧中偶佳櫡,乃闭关月余,敬书《圆觉经》一卷(《秘殿珠林》93页)。
春三月,允明作草书卷于从一堂,现藏于广州美术馆。
三月朔旦,允明过则山亲家庄,置盛馔相款,领至日衔西岫,尚未觉,酣,则山命冢嗣设纸笔索书字式不同者六首,再辞不允,乘酒兴为书《六体诗赋卷》(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五月五日,允明行书《庄子逍遥游》于寒绿堂(《清河书画舫》)。
是年,允明〈读嘉靖改元诏书并阅邸臣敬作古调一首〉(全集卷四)。
作草书《荔枝赋》(现广东商承祚先生藏)于春野堂中。又作草书《前后赤壁赋》卷(现藏北京工艺美院)。
明世宗嘉靖二年癸未(1523年)六十四岁
正月初七,作〈鹤章〉其序曰:“癸未嵗人日,余家搆新堂成肅延北山老師醮陳感佑之諶當奏章時仙騏三輩旋导燎臺奏升而駕亦逝衆目瞻竦敬賦一章銘志玄賜兼謝周師精髙之效書奉并望和篇。”
归里后居外祖父徐有贞日华里旧宅,正月八日,筑怀星堂。
三月,作《苏台八咏小词》。
四月,文征明至京师,授翰林待诏,允明有诗见赠。
闰四月望后,祝允明过云庄楼酒次,出经纸索书千文,为草书(《石渠宝笈》936页)。二十五日,祝允明作草书《自书诗卷》(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又作草书《太白酒楼诗卷》(现藏北京中国文物商店总店)。草书《柳宗元梓人传轴》(现藏北京文物商店)。
十二月初二日,唐寅殁(1470—  )年五十四岁。应唐寅地神(字子重)之请,祝允明撰《唐伯虎墓志并铭》,王宠书。允明曾作《哭子畏二首》及《在挽子畏》(全集卷七)。
是年,允明又作《赵姑夫启殡祭》(全集卷二十)、《李硕人墓志(李柔)》(全集卷十九)、《史在野(史臣)》(全集卷十五)、《古调尚书内相毛文简公挽辞(毛宪)》(全集卷四)。
明世宗嘉靖三年甲申(1524年)六十五岁
三月既望,祝允明《所事儒教鬼神解》(全集卷二十一)。
秋夜,宴于陈氏山亭,灯下草书《赤壁卷》(《古缘萃编》卷五)。
秋八月望夜,小宴中庭,月色如画,另仆篝灯,漫书苏长公赤壁二赋,以归文贵孙子缘(《前后赤壁赋》见《墨迹大成》卷四)。
某日,又作《前后赤壁赋册》(现藏北京荣宝斋)。
是年,王鏊殁(1450—   )年七十五岁。十一月辛酉朔二十日庚辰,祝允明作《祭王文恪公文》(全集卷二十)。
是年,又作《张文声妻左氏墓志铭》(全集卷十八)、《苏州府学政科盛公墓志铭》(全集卷十八)、《守斋处士汤君闻守生圹志》(全集卷十七)、《先妣陈夫人墓志》(全集卷十五)。其母陈夫人于冬十一月二十日,葬于横山丹霞坞先茔之右,年七十有六。
明世宗嘉靖四年乙酉(1525年)六十六岁
二月,祝允明楷书《离骚经》。
初夏,草书《夏后氏之圭帖》(《宝翰斋帖》)。
七月,为九畴作草书《月赋》卷(《郁氏书画题跋记》等)。又作草书《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澄怀堂书画目录》)。
秋日,作草书《七律九首帖一卷》(故宫书画录)卷一)。又作草书《闲居秋日诗》卷(台北故宫博物院)。又作草书《七言绝句》卷(现藏北京首都博物馆)。
阴历九月,允明访文嘉,嘉悉祝氏手都拮据,设茧丝纸及上好笔墨,引起祝允明豪兴,挥写行草《古诗十九首》,嘉付以酬金。此卷后刻于文征明《停云馆帖》。
同月,祝允明曾用二文羊毫作行草应酬,并题于后。某日,为顾璘书写《千字文、长清静经》卷。又作《志谢可节墓志铭》(全集卷十九)。
是年,都穆殁(1459—  ),年六十七岁。
明世宗嘉靖五年丙戌(1526年)六十七岁
正月既望,允明作《太仓州新志序》(《吴郡文编》)。
二月,文征明跋祝允明去年所书《古诗十九首》。
九月朔越七日,作《祝文》。
十月,昆山魏诚甫远谒祝允明,乞书《黄庭经》,允明抱病临书(《清河书画舫》)。又作小章草《书述》(《停云馆帖》、《过云楼藏帖》)。
仲冬,祝允明作章草《后赤壁赋》于文征明《赤壁图》后。
是年,作组诗《怀知诗》,缅怀平生知己一十八人,共一十九首。具体时间待考
是年,又作《怀星堂记》。十二月二十七日,祝允明殁。又明年戊子冬闰十月十六日葬于横山丹霞坞附于祖颢墓旁。太原王宠撰次其事行,陆粲为之撰墓志铭。陆粲,字子余,长洲人,本年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