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纹长袍哪里学:佛山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05:31

目录

·                                 • 地理位置优越城市

·                                 •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 经济快速发展城市

·                                 • 著名的制造业城市

·                                 • 基础设施完善城市

[显示全部]

佛山市-地理位置优越城市

 

佛山市位于中国广东省中南部,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南邻港澳,地理位置优越。佛山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四季如春,自古就是富饶的鱼米之乡。珠江水系中的西江、北江及其支流贯穿全境,冲积出这片丰饶的大地。

佛山市现辖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和三水区。全市总面积3848.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7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55万人。佛山是著名侨乡,祖籍佛山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达130多万人,其中港澳同胞60多万人。

佛山市位于亚太经济发展活跃的东亚和东南亚的交汇处,与广州地缘相连、历史相承、文化同源,同处在中国最具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之一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部,共同构建“广佛经济圈”。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使佛山能充分接受广州的辐射和带动,与广州共享基础设施、交通网络、金融资本、人才教育、科技信息和市场服务等资源,实现联系紧密、产业联动和功能互补,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化进程。佛山市中心区距广州三大交通枢纽(广州新白云机场、广州南沙港、广州火车站)车程均在1小时之内。佛山毗邻港澳,与香港、澳门分别相距231公里和143公里,车程均在2小时左右,使佛山能够充分利用港澳的市场优势和国际性大都市的地位,推动佛山广泛参与世界经济,走向国际化。

佛山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佛山原名季华乡,“肇迹于晋,得名于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据考证,佛山的人类历史起源于现禅城区澜石街道区域,距今约4500-5500年前,百越先民沿西江、北江而来在这里繁衍生息,以渔耕和制陶开创原始文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因在城内塔坡岗上挖掘出三尊佛像,认为此地是佛家之地,遂立石榜改季华乡为“佛山”,又称“禅城”。

唐宋年间,佛山的手工业、商业和文化已十分繁荣。明清时,更是发展成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天下“四大聚”,陶瓷、纺织、铸造、医药四大行业鼎盛南国。清末,佛山得风气之先,成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先后诞生了中国第一家新式缫丝厂和第一家火柴厂,并建立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竹嘴厂”。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独具魅力的岭南传统文化。佛山素有陶艺之乡、粤剧之乡、武术之乡、广纱中心、岭南成药之乡、南方铸造中心、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

佛山是“南国陶都”,制陶艺术源远流长,有700多年历史,自古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的南风古灶,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柴烧龙窑,薪火相传至今400多年,被誉为“陶瓷活化石”。2005年,佛山荣获“中国陶瓷名都”称号。

佛山是“南国红豆”粤剧的发源地。诞生了粤剧艺人的代称——“红船子弟”和粤剧最早的戏行组织——琼花会馆。民间自发组织的粤剧演唱“私伙局”是佛山文化的一大特色,至今长盛不衰。每年一度举办的琼花粤剧艺术节,使佛山呈现“红船泊晚沙,万人看琼花”的盛况。

佛山是“岭南成药之乡”。古方正药的历史有400余年,其产品种类齐全,大约分为膏、丹、丸、散、茶、油、酒等七大类,是工匠、居家、旅行必备的中成药,涌现出了“黄祥华”如意油、“冯了性”药酒、“源吉林”甘和茶等一批老字号名药。

佛山的铸造业始于2000多年前。宋代时佛山所铸鼎、锅、钟、塔等闻名全国。到明代佛山的铸造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成为南中国冶炼中心。鸦片战争期间,佛山所铸大炮为抗击外来入侵发挥了重要作用。

佛山是珠江三角洲民间艺术的摇篮,孕育并保留了秋色、醒狮、舞龙、龙舟说唱、龙舟竞渡等大量体现岭南文化精髓的民间艺术及民俗事象;秋色、剪纸、木刻年画、陶塑、灰塑、砖雕等手工传统技艺精湛,独树一帜。2005年底,佛山参与申报的狮舞、粤剧、龙舟说唱、佛山木版年画、广东剪纸、石湾陶塑技艺等6个项目,进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名单。

佛山自古人文荟萃,才俊辈出。唐宋以来广东出过九个状元,佛山占其五。明清时为“气标两广的人文之邦”。近代以来,孕育了维新运动领袖康有为,政治活动家张荫桓、戴鸿慈、谭平山、何香凝、罗登贤、邓培,民族实业家陈启沅、简照南、简玉阶,科学家詹天佑、邹伯奇,文学家吴趼人,粤剧名伶薛觉先、马师曾,武术名家梁赞、黄飞鸿、李小龙,名医李广海,能工巧匠黄炳、陈渭岩、刘传,第一位华人牧师梁发等杰出人物。

近年来,佛山围绕建设文化名城目标,推动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相互融合,塑造开放、兼容和创新的佛山文化形象,全力打造“文化名城”品牌。成功承办亚洲文化部长论坛暨第七届亚洲艺术节、第六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举办广东国际音乐夏令营等在国内外有着重大影响的文艺活动。各类文化设施建设均处于全省、全国先进水平,多层次配套发展的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广东粤剧艺术大剧院和广东粤剧博物馆落户佛山,中国美术家协会国际艺术交流中心落户顺德。佛山市民间艺术研究社、佛山市孔雀廊影音电器有限公司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禅城区石湾镇街道被评为“中国魅力名镇”,三水区大旗头村、顺德区碧江社区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佛山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佛山祖庙、西樵山、南风古灶、清晖园、皂幕山、南国桃园、陈村花卉世界、三水荷花世界被评为“佛山新八景”。其中,佛山祖庙融古代陶瓷、木雕、铸造、建筑艺术于一体,被誉为“东方艺术之宫”;西樵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南粤名山数二樵”之美誉;顺德清晖园与佛山梁园是清代广东四大名园;高明皂幕山是佛山最高峰;陈村花卉世界是中国南方最大的花卉生产交易基地和花卉文化主题公园;三水荷花世界是目前世界上规模大、品种资源丰富的荷花生态专类园。还有东华里、康有为故居、宝林寺、芦苞祖庙、黄飞鸿纪念馆、李小龙纪念馆可让游客领略独特的岭南文化。目前,佛山以历史文化、南国武术、商务会展、产业观光、休闲度假、购物美食、美化家居等为主题的特色旅游方兴未艾。
佛山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珠三角“美食之乡”。佛山是粤菜发源地之一,素有“食在广东,师出佛山”的美誉。一直以来,佛山以其民间食谱丰富、茶楼食肆林立、烹饪技艺精良而蜚声海内外。2004年,顺德被中国烹饪协会命名为“中国厨师之乡”。为弘扬佛山美食文化,每年“十一”期间举办的“佛山美食欢乐节”,已成为集美食、旅游、文化艺术为一体的盛大旅游节庆活动。

佛山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佛山以先行一步、敢为人先的气魄,充分发挥邻近港澳的人缘、地缘等有利条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努力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地级市前列。1978-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52.6倍,年均增长16.6%。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2379.80亿元,占全省九分之一和全国八十分之一强;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达41031元;全市税收总额369.6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0.85亿元。据2005年5月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佛山的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居第11位。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佛山就确立了加速发展民营经济的方针,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呈现集约化发展趋势,成为推动佛山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2005年底,全市共有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1.51万家,民营企业生产总值1273亿元,增长23%,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3.5%;在全市生产总值增长的19.2个百分点中,民营经济拉动了12个百分点,贡献率为62.1%。民营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有16家企业进入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行列。

外源型经济发展迅猛。佛山是中国历史上较早对外开放的商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成为中国较早的商品出口基地之一,产品远销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佛山已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近年来,佛山通过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出台优惠政策,降低营商成本,吸引外来投资,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2005年,全市合同利用外资15.4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29亿美元,分别增长33.59%和34.32%;进出口总值257.1亿美元,其中出口总值170.8亿美元,分别增长18.6%和23.5%。世界500强中的美国杜邦、泰科、科勒,加拿大北电,德国西门子、博世、克虏伯、赫司特,法国阿塞洛、道达尔,荷兰壳牌,日本丰田、爱信精机、松下、东芝、三洋、住友、本田、伊藤忠、双日、日立、三菱商事,韩国三星、浦项,中国宝钢等34家企业在佛山投资了57个项目;法国汤姆逊、意大利比亚乔、美国雅来、瑞典利乐、日本帝人、加拿大北电、台湾普立尔、香港溢达等跨国公司也在佛山兴办、合办了规模较大的企业。TCL、中海石油等一批国内大企业也纷纷到佛山投资发展。目前佛山共有外商投资企业6500多家,投资超过163亿美元。

佛山广泛参与区域交流与合作。积极融入广佛经济圈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不断加强与粤港澳及全国其它地区的经贸合作。先后与吉林延边、广西贺州、宁夏吴忠、云南红河洲建立经贸合作关系。地方政府间和民间的对外友好交往活跃,先后与日本伊丹市、毛里求斯路易港市、美国斯托克顿市、法国留尼汪省波赛雄市结为友好城市。

佛山市-著名的制造业城市

 

通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佛山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佛山制造”享誉海内外。

产业集群集约发展。近年来,佛山按照建设产业强市的目标,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园区、专业镇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提升。目前,佛山有六大重点科技工业园区,进园企业2829家,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2300亿元,增长32.8%。南海区西樵镇纺织产业是国家级集群升级示范区,禅城区陶瓷产业、顺德区家电产业、南海区西樵镇纺织产业、南海区大沥镇有色金属产业是广东省集群升级示范区。
佛山市重点园区简介表


区、镇(街)及园区是佛山产业发展主战场。近年来,佛山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专业镇和特色产业基地产业集聚的载体作用,推动区域镇级经济做大做强。截至2005年,全市共有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26个,占全市镇(街)的64%,占全省的1/4强。依托专业镇,培育和打造出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区域品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目前,在佛山的工业经济总量中,约有60-70%来源于各主要产业集群。

佛山市特色产业镇(名镇、名都)情况表


佛山市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园)一览表


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步伐加快。逐步建立起以都市农业为发展方向、以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为主体、产业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农业新格局,形成了蔬菜、花卉、水产、畜禽等一批优势农产品基地。全市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4家,建立省(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7个,广东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88个。顺德陈村花卉世界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5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63.94亿元。

第二产业是佛山的主体产业。2005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5464.05亿元,增长24.9%。产业呈现适度重型化、高级化趋势,轻重工业比例为1∶0.97。目前已形成以家用电器、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及装备制造、陶瓷及其它建材、纺织服装、金属材料加工与制品、塑料制品、化工及医药、食品饮料、家居用品制造等十大优势行业为主体的发展格局。十大行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80%以上。
高新技术产业迅速成长。初步形成以电子信息、数码光学、环保家电和设备、生物工程、新材料等行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截至2005年底,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357家,其中全国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5家,建立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5个,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127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23.2%。

佛山是享誉全国的品牌城市。通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创新和发展,涌现出美的电器、佛山照明、普立华照相机、海天调味品、华新包装、新中源陶瓷、东鹏陶瓷、科龙电器、格兰仕电器、万家乐热水器、志高空调、健力宝饮料、联塑非金属管道、溢达纺织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著名企业和商标。全市现有中国驰名商标10件、中国名牌产品40个、国家免检产品118个、广东省著名商标151件、广东省名牌产品135个。2005年,佛山被评为“中国品牌经济城市”。

佛山市“中国驰名商标”名单
序号 企业名称 产品名称 注册商标
1 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 饮料 健力宝
2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冰箱 容声
3 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 美的
4 广东万家乐股份有限公司 燃气具 万家乐
5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 科龙
6 广东格兰仕企业(集团)公司 微波炉 格兰仕
7 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有限公司 酱油 海天
8 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非金属管道 联塑L&S
9 广东新中源陶瓷有限公司 瓷质墙地砖 新中源
10 广东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建筑砖瓦 东鹏

佛山市“中国名牌产品”名单
序号 企业名称 产品类别
1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家用分体空调
2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冰箱
3 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家用分体空调
4 广东格兰仕企业(集团)公司 微波炉
5 顺德万和电器有限公司 燃气热水器
6 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 燃气热水器
7 佛山普立华科技有限公司 照相机
8 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有限公司 酱油
9 佛山钻石陶瓷有限公司 建筑陶瓷
10 广东新中源陶瓷有限公司 建筑陶瓷
11 佛山石湾鹰牌陶瓷有限公司 建筑陶瓷
12 广东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建筑陶瓷
13 广东蒙娜丽莎陶瓷有限公司 建筑陶瓷
14 广东新明珠陶瓷有限公司 建筑陶瓷
15 南海金舵陶瓷有限公司 建筑陶瓷
16 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微波炉
17 广东志高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家用分体空调
18 广东坚美铝型材厂有限公司 铝合金建筑型材
19 广东亚洲铝厂有限公司 铝合金建筑型材
20 广亚铝业有限公司 铝合金建筑型材
21 广东兴发集团有限公司 铝合金建筑型材
22 广东电缆厂有限公司 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
23 广东中联电缆有限公司 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
24 佛山市顺德区盈彬木业有限公司 实木复合地板
25 佛山市南海中南铝合金轮毂有限公司 铝合金车轮
26 佛山市工艺总厂有限公司 黄金首饰
27 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 家用燃气灶具
28 佛山市盛发电器有限公司 电饭锅
29 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饭锅
30 佛山塑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农用聚乙烯大棚膜
31 佛山市奥丽侬内衣有限公司 文胸
32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家用电风扇
33 广东康宝电器有限公司 消毒碗柜
34 广东万和集团有限公司 消毒碗柜
35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色织布
36 广东申菱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螺杆式制冷空调机组
37 顺特电气有限公司 干式变压器
38 广东华润涂料有限公司 建筑涂料
39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热水器
40 广东万和集团有限公司 电热水器

佛山产品在全国、甚至全球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家用电器产量占广东省的60%,电冰箱年产量占广东省的80%,空调器年产量占广东省的50%,微波炉年产量占全国的48.6%,居全球第一位,照相机年产量占全球产量的15%,建筑陶瓷年产量占全国的60%,铝合金、不锈钢建材产量占广东省的60%、全国的40%。

佛山产业体系配套完善。围绕主导产业和规模骨干企业,聚集大批配套的中小企业,形成了大批上下游集群产业。近年来,丰田、日产、本田三大日本汽车企业落户广州,佛山以其独特位置、便捷交通、雄厚工业基础,大力发展汽配产业,形成了南海、顺德、禅城、三水等四大较完善的汽配产业链,目前全市约有汽车零部件及配套用品生产企业200多家。

以物流业、会展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佛山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重要的商贸中心之一。成功举办佛山(国际)物流合作洽谈会,建成一批投资规模大、辐射能力强的物流交易配送中心。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发展步伐加快,沃尔玛、吉之岛等国内外著名品牌连锁企业在佛山设点,推动了第三产业发展。2005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858.58亿元,增长10.9%;物流业增加值400.95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6.7%。商贸流通市场畅旺,食品、汽车、石油及制品等消费持续升温,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4.47亿元,增长17.0%。

佛山市-基础设施完善城市

 

佛山城乡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水陆空立体交通四通八达。公路、铁道和河运衔接配套的现代化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4025.5公里,公路密度104.6公里/百平方公里。广珠、广湛、广肇公路和广佛、佛开、广三高速公路贯穿本市,广湛铁路通过本市与全国铁路网联结,客运火车从佛山直通香港九龙。佛山市有对外口岸17个,其中客运口岸4个(顺德港、南海港、高明港和佛山火车站),集装箱码头11个。目前,佛山正在加快建设“五纵九横二环”主干公路交通网络,21项工程有8项已建成通车,2006年将竣工的佛山“一环”城际快速干线,全长99.2公里,环内面积达到600多平方公里,幅射范围超过1000平方公里,将成为沟通佛山各区以及密切佛山与广州联系的重要通道。珠江三角洲环形高速公路、珠江三角洲外环高速公路、广珠高速公路西线等也将成为连接佛山与珠江三角洲各地的重要通道。2006年总投资达240亿元、途经佛山约270公里的9条(俗称“7+2”)高速公路项目将开工建设,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佛山的高速公路网络。另外,中国首个城际轨道交通工程——珠江三角洲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至佛山段项目正在建设中。按照《佛山市水运发展规划》,计划用15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以“两纵三横”航道为骨架,8个重要港区为骨干,连接内陆、江海直达、四通八达的水运体系。佛山能源供应充足,2005年全市供电量308.64亿千瓦•时,一批电网和电源建设项目也正在建设中。佛山规划建设天然气网络(LNG工程),计划于2010年在全市开通。

                      


城市资源实现整合,人民生活日益便捷。佛山行政区划调整后,按照“同城生活,同城便利”要求,对城市公共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整合了路桥收费站、城市公交、邮政、电信、旅游、教育和传媒资源。特别是利用信息网络和结算系统比较完善的优势,在五区推广电子钱包“佛山通”,并将与“羊城通”兼容,逐步实现全市一卡通和广佛互通。

佛山市是“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和“广东省信息化建设试点市”。2005年全市信息化综合指数达80.5%。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电话通讯网、计算机数据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基础网络覆盖全市城乡。信息技术应用不断向政府管理、企业经营和社会服务领域推进。佛山和南海两级政府被列为“中国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程”试点,顺德区被列为全国城市信息网络体系建设试点区,三水区被列为省信息化建设试点区。信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佛山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佛山市-体育蓬勃发展城市

 

佛山是闻名的“武术之乡”,是中国南派武术的主要发源地。明初,佛山武术已相当普及。清末民初,佛山武术流派纷呈,涌现出一批有国际影响的武术家和武术组织,并通过各种途径走向世界,现在世界上广泛流行的蔡李佛拳、洪拳、咏春拳等不少拳种和流派其根都在佛山,著名武术大师黄飞鸿、武打明星李小龙等祖籍及师承亦在佛山。2004年,佛山被授予“武术之城”称号。

佛山是“狮艺之乡”,是南狮的发源地。龙狮起舞既是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体育竞技活动,更是佛山武术重要项目之一,每年的“狮王争霸赛”吸引了国内外广大武术爱好者参与。禅城区是“中国龙狮运动之乡”,南海区西樵镇是全国惟一“中国龙狮名镇”。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佛山的体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先后被国家和广东省命名为“田径之乡”、“长跑之市”。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参加体育健身的人数日益增多。目前,全市体育人口由1977年的29%发展到2005年的45%。顺德、南海、高明、三水四市全部进入全国体育先进县(市)行列,全市有9个镇获得“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28个单位获得“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4个街道获得“全国体育先进社区”荣誉称号。龙舟、水球、保龄球等群众体育项目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顺德区是“全国龙舟之乡”和全国首个“中国水球之乡”,禅城区是广东省“保龄球之乡”。佛山市先后承办了第一届世界女子足球赛、第六届乒乓球世界杯赛、1989年和1991年中国羽毛球公开赛、第六和第九届全运会乒乓球、曲棍球、女子篮球等比赛及省大学生运动会、省中学生运动会等。近年来,佛山市为省和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何灼强、罗建明、姚志华、雷伟成、麦国强、霍连珠、余志诚、蔡珊、蔡盛六、黄启江、杜锋、劳剑锋、钟杏平等优秀运动员。佛山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屡获殊荣,截止2005年,共获20多项(次)世界冠军,30多项(次)亚洲冠军,打破10项(次)世界纪录,平2项世界纪录,打破18项亚洲纪录。在2005年举行的第十届全运会上,佛山运动员夺得3金6银11铜,为广东代表团夺取总分第二名作出了贡献。目前,佛山市正加快推进岭南明珠体育馆、世纪莲体育中心等新场馆的建设和旧场馆的改造,将以一流的场馆设施承办好第十二届省运会。

佛山市-社会和谐文明城市

 

佛山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专利工作试点城市”。全市已初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科研机构为依托,产学研联动的技术创新体系。目前全市拥有各级工程中心177家,其中省级38家。建立各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8个、高校研究院12所、高校办事处18家、院士工作室6个,产学研合作项目超过400项。2005年,佛山专利申请量达14500多件,均居全省前列。

佛山是“广东省教育强市”。目前,全市共有教育强镇29个,5个区已全部建成教育强区。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基础教育事业各项主要指标均居全省前列。全市有省一级中小学校168所,市一级中小学校241所;省一级幼儿园28所,市一级幼儿园80所。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的优质学位分别达到69.5%、86.1%和100%;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有国家级重点学校15所,省级重点学校5所,全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基本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现有地方性综合大学佛山科技学院以及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等本地高教资源,华南师范大学、东北大学、广东商学院等高等院校在佛山设有分校,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6.6%。

佛山积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努力构筑人才高地。1995年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建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全市现有博士后工作站11个。在全国较早创办了留学生创业园等科研开发和人才培育基地。目前,全市人才总数达55万人。

佛山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形成覆盖全市的公共卫生三级网络。疾病预防控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不断增强,城市社区和农村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卫生保健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初步建立起药品、食品、农产品卫生安全监管机制。全市现有各类卫生医疗机构1315家,卫生机构床位1.73万张,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92万人。

佛山是“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单位”和“全国科技强警示范城市”。初步建立起“五网络一中心”的社会安全网络(即社会保障和救济网络、社会治安防控网络、社会公共安全网络、抗击自然灾害网络、防范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网络,以及以110为平台的公共安全应急处置中心),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明显提高。此外,在全国地级市率先实现110、119、120、122“四台合一”,大大提升快速反应和协调全局的能力。

人民群众安居乐业。2005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569元,增长6.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00元,增长8.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19.52亿元。市、区、镇(街)三级一体化就业服务网络初步建立,2005年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13%。多险种、广覆盖、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建立健全农村特困居民和低保家庭子女教育救助和扶贫助学专项资金制度;健全企业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完成政府拖欠工程款清理工作,切实维护外来工合法权益。

加快社会主义新村镇建设。佛山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探索用“三化”统筹解决“三农”问题,出台《关于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和九个相关配套文件。从2004年7月1日起,佛山统一全市户籍管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初步建立起城乡互动、良性循环、共同发展的一元化体制。目前,佛山正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村镇建设,加快实现“农民变市民、农村变城市、农村经济社会形态变城市经济社会形态”的历史性转变。

推进环境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佛山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面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通过国家园林城市评审为契机,全面改善人居环境。截止目前,全市建成污水处理厂16座,污水处理能力达70万吨/日;推行固体废物规范化管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0%。全市工业污染源基本实现达标排放,饮用水源水质全面达标,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和优于国家Ⅱ级标准的天数为349天,占全年总天数的96%。全市共创建国家级卫生镇(街)11个、省级卫生镇(街)21个、省级卫生村332个、省级生态示范区(镇、园、村)35个。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逐步提高,全市建成区绿地面积3899万平方米,绿地率达30.66%。

佛山是“广东省文明城市”。全面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市民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逐步提高。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深入开展,全市有全国文明单位13个,省级文明单位167个。佛山五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佛山市-政务环境优良城市

 

近年来,佛山围绕“高效行政、依法行政、廉洁行政、透明行政、规范行政、服务行政”的目标,大力营造更加优良的亲商、便商、安商、扶商、富商的营商环境。

行政服务环境不断优化。佛山于1998年7月推进政府审批制度改革,共清理各市直部门和部分中央、省驻禅单位的行政审批事项1112项,减少行政审批、核准事项839项,减幅达75.45%。同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大简政放权力度。2003年起,市本级分四批向市辖各区下放了322项行政管理事项,各区也同时向镇(街)一级下放管理权限。2005年,推进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各种审批事项1400项,其中取消157项。统一规范和公示全市审批事项的办事程序,建立健全行政审批管理监督制度。市和各区都设立了行政服务中心或投资服务中心,实行“并联式”审批,“一站式”服务,并初步建立“一市五区”行政服务互通机制,形成了高效、优质、简便、快捷的服务环境。

                            

基层政府管理效力得到提升。近年来,佛山市各区从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城市建设的实际出发,积极推进镇(街)行政区划调整。目前,全市镇(街)已由原来的59个整合为36个,镇(街)撤并率达38.98%,进一步优化了资源配置,实现了政府运作的高效便捷。

政务公开不断推进。“九五”期间佛山市已把信息化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并启动政府上网工程,实现“五网互联”;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建立方便快捷、面向全社会的信息披露、查询、征询和投诉制度,对涉及面广的重大行政决定,还实行了听证制度和事前公示制度,公开征询各方面意见。目前,规范、廉洁、透明的政务环境在佛山初步形成。

佛山市-合力发展活力城市]

 

2002年12月,佛山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使佛山各区原有的“活力”和调整赋予的新“合力”得到充分发挥,形成了“两‘虎’争先、五‘虎’生威”的经济发展新局面,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呈现出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城市竞争力不断得到提升。

                               

禅城区:位于市域中部,是佛山市人民政府驻地,全区面积154.02平方公里,人口58.58万人,下辖9镇(街)。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454.80亿元,增长20.9%。禅城区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陶瓷生产基地,也是重要的陶瓷展销、研发、物流信息中心和陶瓷艺术、陶瓷文化旅游中心,拥有鹰牌、东鹏、新中源、新明珠、钻石、金舵、上元等一批领先全国的大型陶瓷企业和著名陶瓷品牌,中国陶瓷城、华夏陶瓷博览城集散能力居全国前列。机械、电子、塑料制品、针织、童装、有色金属等支柱产业发展迅速。

南海区:位于市域中部,全区面积1074.05平方公里,人口111.71万人,下辖8个镇(街)。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771.88亿元,增长21.7%。南海区在2005年全国百强县(市、区)中位居第6位。南海区是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南海软件科技园是广东省重点扶持的四大软件园之一。主导产业为有色金属加工、纺织服装、装饰板材、五金、制鞋制革、玩具等。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是全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顺德区:位于市域南部,全区面积806.55平方公里,人口116.3万人,下辖10个镇(街)。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849.62亿元,增长20.2%。顺德区在2005年全国百强县(市、区)中位居第2位。顺德区工业基础雄厚,是全国重要的家用电器、涂料、家具生产基地,逐步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家电电器、机械制造、信息电子电讯、建材家具等轻工制造业为支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拥有6个中国驰名商标,18个中国名牌产品和一大批省级著名商标及名牌产品。顺德区还是重要的花卉种植、博览中心。

高明区:位于市域西部,全区面积939.64平方公里,人口29.2万人。现辖4个镇(街)。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158.61亿元,增长29.0%。高明区在2004年全国百强县(市、区)中位居第41位。高明农业综合开发程度较高,拥有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工业以广东溢达为龙头,形成了以纺织、化工、塑料、建材、家用电器、金属制品等为主的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高明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50%,佛山地区最高峰皂幕山就位于其境内,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珠江三角洲不可多得的“山林水都”。

三水区:位于市域北部,全区面积874.22平方公里,人口38.68万人,下辖5镇(街)1经济区。2005年全区生产总值198.08亿元,增长24.3%。三水区在2004年全国百强县(市、区)中位居第25位。三水区是全国科教兴农与可持续发展综合示范点和全国土地综合开发示范点,拥有不少饮誉省港澳的名牌农副产品,建立了一批“三高”农业生产基地。工业以国际名牌饮料健力宝为龙头,形成了以饮料、包装、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电子电器、化工等为骨干的主导产业群。

佛山市-建设现代化大城市

 

 2002年行政区划调整后,佛山提出了建设产业强市、文化名城、现代化大城市与富裕和谐佛山的奋斗目标。根据现代化大城市的发展规律和佛山城镇建设的历史现状,确定了建设组团式现代化大城市的发展模式,即建设2个100万人口以上、5个30-50万人口的新城区(简称“2+5”城市组团,即中心组团和大良容桂组团;狮山组团、西南组团、西江组团、大沥组团和九江龙江组团。中心组团新城区位于中心组团东南部,跨越禅城、南海、顺德三个区,总用地面积504.17平方公里,总规划用地面积43.3平方公里。)的发展目标,各组团城区之间以现代化的快速干线交通网和高速信息传输网拉近距离,形成紧密联系。按照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佛山已全面启动总投资达1929亿元,包括交通干线路网工程、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工程、生态环保工程、能源工程、水利工程、现代化组团式城市建设工程、工业园区工程、信息化工程、省运会工程和科教文卫工程等在内的十大建设工程,构建现代化大城市框架和雏形。力争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最终把佛山建设成为城市功能完善、产业重点突出、生态环境良好、组团联系紧密、水乡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大城市。

                                            

2006-2010年是“十一五”发展时期。《佛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加快发展、和谐发展为主线,以建设产业强市、文化名城、现代化大城市与富裕和谐佛山为总目标,立足以人为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发挥整体优势,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把我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奋斗目标是: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到2010年实现全市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初步建成产业布局合理、先进发达的制造业基地;“2+5”组团城市基础设施基本成型,生态环境改善明显,文化名城特色鲜明;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各项事业繁荣发展,城乡和谐稳定,人民富裕安康,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实现“十一五”时期发展目标,佛山要全力实施“四大战略”、做到“五个更加注重”。“四大战略”是:产业集聚优化创新战略;生态组团城市发展战略;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城乡一元和谐发展战略。“五个更加注重”即:一是更加注重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二是更加注重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三是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发展;四是更加注重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五是更加注重构建和谐社会。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是继续推进建设产业强市、文化名城、现代化大城市与富裕和谐佛山取得重要成效的关键一年。在新的一年里,佛山市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乘势发展、集聚发展、创新发展”的要求,不断开创佛山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新局面。

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上年降低4.5%;环境综合指标达88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出口总值增长1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升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9‰以下。

顺德区

  佛山市顺德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靠近广州、江门等大中城市,毗邻港澳,距香港64海里、澳门80公里,面积806平方公里,建县于明景泰三年(1452年),1992年3月撤县建市,2003年1月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撤市建区。全区现有10个镇(街道),109个行政村,88个居民区,常住人口110.96万人,流动人口60万人,旅居港澳台的乡亲及国外华侨40多万人。境内绝大部分是江河冲积的平原,河涌交错,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常春。

高明区

  高明历史悠久。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建县,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解放后曾与鹤山县合并,称高鹤县。1981年12月恢复建制。高明文化历史光辉灿烂,曾有过"文风甲端郡"、"彦硕辈出"的美誉,涌现了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如明代的"岭南诗人"区大相,清代的版刻家、中国第一个华人牧师 梁发,现代的象牙微雕刻大师冯公侠,武术家、外科专家夏汉雄,教育家、数学家何衍璇等。高明有优良的革命传统,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高明人民在爱国主义革命先驱谭平山、谭天度、谭植棠"三谭"的影响和带领下,进行了可歌可泣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因而成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佛山市 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全 佛山市达德自学考试辅导学校 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政府网 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办事处 1963年佛山市簡圖 佛山市卫生监督所服务内容 《养马人的投资策略》 作者:广东省佛山市/李明远 2007.5.5 佛山市高明区职业技术学校电光源与照明专业简介 佛山市政协原副主席吴志强涉严重违纪被调查 原佛山市政协副主席吴志强涉案被调查 佛山市南海区“中枢两翼,核心带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梁益彬与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爱国村民委员会租赁合同纠纷案(职教参考) 佛山市邮政局张槎支局玉带代办所负责人冯如兴犯挪用公款罪一案 2009年广东佛山市禅城区教师招聘试卷 - 中华教育学习网 急,请问小儿发烧可以用青霉素和阿莫西林吗?[佛山市一健康论坛] 广东通报十大反贪案例 佛山市政协原副秘书长涉嫌受贿115万 佛山市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社会保险费征收标准一览 郭锦坤与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绀现村绀村股份合作社农业承包合同纠纷上诉案 广东试水“省直管县”确定佛山市顺德区为首个试点 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提高随军家属一次性安置补助金的通知 佛山人的骄傲 全国首个成功当选的独立参选人 佛山市农民郭伙佳 1-10月份顺德城镇居民收支平稳增长 顺德区人民政府网--佛山市顺德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