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雨浩收女记2:镇原丧葬礼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2:55:21
 镇原丧葬礼俗         镇原县丧葬习俗,境内大同小异。除非正常死亡者外,一般五至七天葬埋。仪式按年龄划分,老者葬礼比较隆重,壮亡少殇者简葬。古称年逾五十为夭寿,凡五十以上死者称老丧,七十以上称高寿,未逾而立之年则称“殇”,幼婴死亡称“撂”,用谷草卷之弃于荒郊不掩埋。未婚而亡者,不做棺木,用席卷尸埋于僻静之处,坟堆甚小。故有“老殁”、“壮亡”、“少殇”、“幼撂”之称。
  凡老丧者,其丧仪复杂,礼节繁冗,从死者寿终到孝子除服,须经下列各项程序:
  一、小殓(停床)。死者病危之际,儿孙守护床前,为其洗脚、修剪指甲。如系男性,则为其剃头、修饰胡须,咽气前穿好寿衣,死后,立即用木板在主窑(房)支起停尸床,将死者移置其上,称“停床”。不能继续躺在生前的卧床上,为“寿终正寝”,用麻绑双脚,并为其整容、定相,白纸覆面,身盖红布苫单,设灵牌。书写灵牌也有讲究,最后一个字要求落在生老病死苦五个字的“生”或“老”字上。从即日起直至殡葬,孝子早晚焚香,恸哭致哀。
  二、择期(定发引日期)。死者殁后次日,即请阴阳选择茔地,根据死者生辰八字和寿终时辰,确定葬埋日期和落葬时辰。根据地形,确定墓穴风水方位,山甲字间。墓地划定后,即请效劳人修墓,即打墓抗。葬期定,即向己亲(女婿外甥)报丧,并派族人请“大客”(男舅家、女娘家)前来吊丧。一般死后第三天即开吊,吊丧仪式在解放前颇盛行,灵堂撰书挽联,门外悬挂纸幡,吊者多为己亲、近邻,仪式大体有瞻容尚飨,沉哀告别等。吊丧时只用汤饭招待,点纸后即辞去。
  三、出门告(讣告)。阴阳风水先生将死者生卒年月日时、落葬时辰及五服以内之兄弟、子、侄、孙、曾孙等按服规开列详明,张于门前,以告亲朋。同时,须在入殓后第三日在门外悬挂筒纸,俗称“出纸”。
  四、大殓。俗称入殓,即将死者尸体入棺盛殓。一般须大客(娘舅家)在场,如系老丧,娘舅家则向死者告别,瞻仰遗容。如系壮亡者,还要检查尸体,看死因是否正常,再看衣着、寿器,认为操办合理时,方可盖棺封闭。
  五、变服。凡死者九族之中五服之内的有服规者在丧期须穿戴白色丧服,也称孝服。穿丧服即变服。变服后,均须披麻戴孝,头上长孝遮面容,身穿縗服不饰身,手持丧杖,俗称“丧棍”,丧杖材质为父竹母桐,即取竹或桐枝二尺许,外用白纸剪牙缠绕。古人称父之节在外,故杖取乎竹,母之节在内,故杖取乎桐。服孝者须坐草守灵,寝苫枕块,通宵达旦,不离丧茨。五服以内其他服规者均须头戴孝帽,鞋鞔素布,鞔鞋深浅,按服规之轻重而定。孝子在父或母未归窀之前,均有背服,即用白纸一方,上书“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我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用麻线逢在孝衣背上。与死者亲近的其他亲属也有背背服的,但书辞不同。孝服一般分五等,谓之“五服”。即:(一)斩衰服。是用最粗的麻布制成的行李服装,服期三年,是五服中最重的服。是儿子为父母、承重孙(子已死、长子的长子承接斩衰服)为祖父母、妻为夫的服规。旧时门告只许儿子上门告,父母亡故,儿子自称孤哀子,故一等服在门告上一般不书斩衰服以孤哀子代替。今时男女平等,女儿也可上门告,妻也可上门告。(二)齐衰服,服期一年,一年期服也称期服。是孙为祖父母、夫为妻的服规。(三)大功服。加过工的比齐衰服细的孝服为功服。分大功与小功,大功服比小功服略粗。服期九个月。凡为堂兄弟、未婚的堂姊妹、已婚的姑、姊妹、已嫁女为伯父、叔父、兄弟等的丧服。叔祖父母、堂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堂姑、已嫁姊妹、兄弟妻、从堂兄弟及未嫁从堂姊妹之丧服。(四)小功服。服期五个月,凡本族的曾玄孙、伯叔祖父母、堂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堂姑、已嫁妻姊妹、兄弟妻等人的服规。(五)缌麻服、服期三个月。是用细麻布制成的孝服,是五服中最轻的服,凡本宗为高祖父母、曾伯叔祖父母、族伯叔父母、族兄弟及未嫁族姊妹的丧服。
  六、发引。即亲友哀悼、祭奠、殡葬之意。事主须于葬期前二日请总管一至二人,召请家们(本家族的人们)、邻居聚集在一起筹划丧事仪程,把这个商议帮助事主办理好丧事的小会议称作“襄事”,襄事即成事之举。襄事时须选定丧主、助丧各一人。丧主专管丧事过程之礼仪,助丧则主管灵前来客、祭奠事宜,请邻居义务帮忙的人称效劳人。效劳人皆有分子,分别操办内务、修造墓穴、陈设丧棚、布置灵堂,搭盖宾棚,并拟定执事榜,明确分工,以应待客之事。与此同时,事主须聘请礼宾四至六人,其中包括主官、祭官,以司撰写墓志、祭文、鸿题点主、祀后土、家祭行礼之职,并请乐手献祭迎宾。正祭之日,即殡葬前一天来客之日,还有祭墓志之仪式,近年此俗流行较普遍,即将死者生平事迹及直系血亲之配偶所生子女等,由宾所撰写成文,名曰行状,用朱笔书之于砖或刻之于石,置于门前大木(棺椁之垫底木)之上,行礼致祭并供宾客观看。同时,五服以内的孝子,凡到场者,须身穿孝服,手持丧杖,跪守灵旁,恸哭致哀,亲朋负饼及献祭礼品,前来祭奠。亲朋献祭之礼品,以牌、幛、匾较多见,屏、轴则次之,文辞多为死者歌功颂德。也有以纸活为主祭献品,即筒纸、灵亭、美男美女、仙鹤、车马俑等火葬品。凡属大型祭品均设仪式,鼓乐相迎,孝子跪拜,以示死者寿终德存。
  七、宴宾。酬谢亲朋,此俗镇原各地基本相同,一般均为二天事,即第一天请客,第二天谢客。请客日,祭奠后素菜馒头,随到随吃,俗称便饭。贵客(指大客)则设偏席(全桌碟子,四道小菜,四个碗子)待之。便饭后开席宴宾。开席前,对贵客和来宾中的长者,一般都有安坐之礼节,过去叫说唱安坐,还有一套说唱词,明时较盛行,但此礼套路繁复,近年多以递“官杯”代之。入席、安坐,都以“大客”为主席。席类名目繁多,常见者有“八跨五”、“十全”、“十二楼”、“十三花”。富裕之家还上名贵菜肴和带四饼(饼过去由事主专制,近年多用糕点代之),借以称名夸富。酒筵程序均是先酒后餐,酒过三巡,即上菜饭,席间共上四回馒头,在上第一回菜时,孝子则到席前跪菜叩头,以示劝酒致敬。丧事宴席不允许猜拳行令。
  八、家祭。其内容为:奠酒、供饭、申文、行礼。葬期前一日,即请客之日的下午或晚上,五服以内之亲属,逐层向死者灵堂行礼祭奠,故称行家祭礼。祭礼以孤哀子为主,须行三献礼(初献、亚献、终献),其名有家祭十拜、三跪九叩首等礼仪。正祭之后,其他亲属则依次分别献礼,均为一献。每行一礼,必有祭文,文辞按祭者与死者的关系,颂扬死者对祭者的养育之恩及其生前的嘉言懿行,以示孝意。家祭中给死者供馔,在镇原有讲究,名曰:金鸡玉兔银项圈,三件摆在桌面前,左方右肘陈两旁,鸭子浮水在中间,左肋右绺,尾巴在后,燕窝尤鱼,鱼肚海参(多用面做,象征性的),丁角在后。五碟五色撒子:东方甲乙木(绿色),南方丙丁火(红色),西方庚辛金(白色),北方壬癸水(黑色),中央戊已土(黄色)。四碟菜、四碗汤,两碟馒头摆两边,全桌碟子在前面。酒肉饭菜俱全,以供死者尚飨。”
  九、归窀。长眠地下之意,俗称埋人。一般老丧归窀时间均在家祭之次日早晨寅卯时,太阳未出之前,凡参加葬仪者,不能空腹去,须食搅团饭后起柩,将棺木抬至大门外,停放片刻,举行起柩礼仪,申文以告死者丧礼已成,毋须盘桓,早归乐土之意。有的还有祭方弼方相文,意即出葬开道,护送灵柩。申文毕,孝子哭送,然后由多人抬起灵柩前往陵墓。王寨乡等地曾有“扯灵”之俗规,牵绋杖而前引,即用白布数丈,一端系灵柩之首,孝子执一端拉扯前行,其俗今已不多见。灵柩行进中,须有一人执引路幡等物走在柩前,亲朋掇送各种祭品,乐手奏“祭灵”等哀乐,以示引路。灵柩进入茔地,左右各转三圈,落放正中,下葬时辰一到,即行安葬。墓穴分明坑,深七尺,前宽三尺五寸,后宽三尺;穿堂深九尺,高四尺,宽三尺五寸。下柩后,由阴阳先生拿出刻有八卦和天干地支方位的指南针罗盘,俗称罗经,搭针定位正字,核准坟墓山甲风水方位。灵柩安妥后,墓堂内置油灯碗一盏,有墓志者即立于柩侧;用新苕帚扫净脚印,撒五谷粮食少许,然后用土坯或草把封固放置棺枢的窑口,再用土掩埋起冢。葬后,即祀后土,由祭官率祭主行礼,申文以祈祷土德星君,泽惠亡灵,福佑子孙,为趋吉避凶之意。有衬棺底的木板叫大木,在家祭之日,还有祭大木礼,祷告木德星君,保护尸灵,蚁鼠难侵。葬后三日,孝子备纸钱香烛及泮汤等祭品,到坟茔烧纸,泼洒泮汤一一“撒福”,将坟冢添上三锨土,名为“全三”又称“福三”。“全三”后孝子孝孙即可外出,女儿即可返家。
  十、点主。亦称鸿题。即将死者讳字以神牌形式书于“影图”、”家谱”或木主上;择宗族及亲朋中有学位或有官衔者请“主官”,由礼宾行点主礼,主官用朱笔点之。其义有二,一是表示死者形归窀穸,神归庙堂,按伦正位,永享蒸尝;二是借朱笔鸿题,取文光射斗,后辈则有文人蔚起之兆。点主,即在“家谱”、“影图”或木制灵牌的“主”字上用铢砂猩红红笔重复一点,在“神”字上,重复一竖,叫“点主通神”,在“显”字上用红笔一点,叫“点显”,在死者生卒年月日时上一点,叫“点生卒”,在书写死者坟茔的方位上一点,叫“点山甲”,在叩祀的“祀”上用红笔一划,叫“勾祀”。点主前,有秉笔、食红、凝神、想象、受生气等程序,以示亡者,神主安位。
  十一、领羊。在送葬前一晚间举行。事主提前准备三只羊。大客一只,众亲戚一只,本家一只。由领羊主持人把羊牵到灵堂前,孝子及大客、亲戚围拢跪在灵前,说出死者牵挂未尽之言,若羊摆耳抖全身,即为应领。若不领,人们要多次求告,或给羊用水擦脸,脊背倒水,求得应领。若抖毛大领,孝子悲声痛哭。一般先领大客的,再领亲戚及本家的。领羊,人们认为是死者借口传言牵挂儿孙的一种应验。
  十二、搭蘸。即请阴阳设醮场、神位、法坛、经堂诵经,以超度亡魂。此俗多为久病和非正常死亡者设之。
  十三、祀祭。从寿终之日起,逢七致祭,子女、孙等须承服赴坟茔烧纸祭奠。七七四十九天为尽七,百日为“百期”。在家设灵位重祭,女婿、外甥等内亲都来祭奠。此后,三年内每逢死者寿终之日即为“周年”。头周年、二周年只设家祭不来客,三周年为谭祭,又称谭祀,即孝子哀思益哀,除服之意,此祭较为隆重,在家设灵位献供祭,有时还酬客,孝子赴坟茔烧纸,斩衰服期已满,除去孝服。以后除逢年过节去坟茔烧纸扫祭外,在家不再设祭。
  此外,民间丧葬还有许多禁忌:孝子在“三七”以内,不进别人家门;不论男女老幼,死在外者,不能入宅,须在户外搭棚停放。如需进宅、须破墙而入,未婚死或幼年死者,不做棺木,不设灵堂,用芦席卷埋。亡妇若身怀有孕,必须破腹取婴,然后从简埋葬。厝柩寄埋,死者因犯忌日、重丧诸多原因而不能及时埋葬者,即在窑内用土坯封固灵柩,或在室外选地停放,少则几日,多至数年,然后卜筮吉日行礼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