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隐白:优秀主管的成长之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2:54:44

优秀主管的成长之道(领导篇)

高端阅读 2009-11-05 08:56:08 阅读2 评论0 字号:大中


在《道德经》中,老子曰:”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意思是说,最好的统治者,人们不知道有他的存在;其次一等,人民亲近并赞美他;再次一等,人民害怕他;最次一等,人民轻侮他统治者如果诚信不足,那人民就不会信任他。统治者应该悠闲自如,不要随意发号施令。这样才能功业成功、事情顺遂,百姓们都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啊。”
第三篇 领导篇
管理学中,领导是指指挥、带领、指导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过程。领导必须有以下3个要素:(1)领导者必须有下属或者追随者;(2)领导者必须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这种能力或力量包括正式的权力,也包括个人所拥有的影响力;(3)领导者实施领导的惟一目标就是达到组织的目标。
在指挥、带领、指导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的过程中,领导者必须要有指挥、协调、激励等3个方面的作用。
由于现代社会急速地发展,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上述的简单概念已经无法解释各个方面的问题,因此,理论界就创立和发展了领导学。
领导学是一门研究领导活动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客观规律其有效运用的综合性科学。
现代领导学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现代科学发展的结果。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发展,因素越来越复杂,变化越来越迅速,整个社会越来越走向综合化,任何一个方面要想求得发展,都必须同时顾及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而且也只有在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中,才能真正获得自力的发展。牵一发而动全身”,领导工作中的成功或失败,都可能通过各个方面的联系,引起一连串连锁反应。 
任何一个领导者单靠个人的经验和智慧已难以驾驶这台“社会机器”,无法作出完善、正确的决策。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领导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即必须把领导方法、领导艺术上升为科学。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领导科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科学技术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传统关系,两大科学门类之间长期存在的堡垒正在被打破。 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这样一些模断学科迅速发展,自然科学中一些重要方法正在向社会科学迅速移植,技术科学的革命使数学在各门科学、尤其在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都给领导科学的建立提供了宽广的基础理论和严密的数学工具。政治学、经济学、科学学、社会学、管理学、人才学、未来学、情报 学、预测学、决策学以及行为科学等都为领导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科学依据。 领导学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应运而生的。
具体而言,当代的领导者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修炼呢?根据自己的体会和实践,我认为,从以下九个方面进行修炼。
一、聚人
在《 庄子·徐无鬼 》中,庄子曰:“夫民,不难聚也。爱之则亲,利之则至,誉之则劝,致其所恶则散。” 意思是说,人民是不难聚集的。爱他,他就亲近你;有利于他,他就来到;称赞他,他就会听从劝导;给他所厌恶的,他就会离散。 
中国的古训:“财聚人散,财散人聚。” 凝聚人心、经营人心,使集体焕发团结向上的干劲,能够克服任何困难。
案例:阿里巴巴的股份分配
马云对阿里巴巴B2B业务的持股少于5%,平均每名员工持有9.05万股,阿里巴巴B2B上市造就了堪称中国最大的富翁群。
马云给员工分钱非常大手笔,“财散聚人”能力非常强。“财散聚人,财聚人散”是马云的经典名言,他有很出色的分享能力,但是,他打造了一支执行力非常强的团队,造就了一个马云帝国。
二、环境氛围
在《 周易· 兑 》中,曰:“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说之大,民劝矣哉。”意思是说,以快乐来引导民众,民众会忘掉他们的辛劳。以快乐来向艰难进军,民 众就会忘记死亡的恐惧快乐原则的博大精深,是在于可以勉励民众。这是领导艺术中一条重要的原则,让下属在工作中感到快乐。如果下属在精神上愉快了,他们才会忘记工作的辛苦和困难,努力创造自己的业绩。
三、用人
用人之长则世上无无用之人,用人之短则世上无有用之人。
案例:盲人洗相
  某照相馆老板在 招用暗房职员时,有意招聘了几名盲人。大伙对此迷惑不解。然而,一段时间后,盲人员工超出一般暗室员工近三成的工作业绩,证明了相馆老板的过人之处。后来,老板对人解释说:“盲人,在亮光下与在暗光下的感觉是一样的,在熟练了工作程序后,不会因为暗室看不清而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眼睛看不清东西可谓是他们的‘短’,但在此我把他们的‘短’转化成了提高工作效率的‘长’。”
  《盲人洗相》给领导者的启示是: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有诗曰: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无多苛求。”由此可见,人之所长与所短是相对而言的,只是划分标准不同罢了。领导者只有了解、熟悉每位下属的性格、能力、特长、爱好,并针对他们不的个性、情况安排工作,才能使下属迅速“对号入座”,愉快进入角色,竭尽全力,心甘情愿地为本单位或部门及整个社会做出贡献。领导者会用人、用活人,人之所“短”就会转化为人之所“长”,就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
四、宽容
在 《 荀子·非相君 》中,荀子曰“子之度己则以绳,接人则用抴。度己以绳,故足以为天下法则矣;接人用抴,故能宽容,因求以成天下之大事矣。 意思是说,君子要用严格的标准来约束自己,而对别人则应该引导。严格要求自己则能成为天下的榜样;对人引导,就能宽容人,因此能得到人们的帮助而成就天下大事。
故事:慈善之“凳”
传说在仙崖禅师的禅院中,有一个贪玩的学僧,耐不住寺院的寂寞,常常在晚上偷偷溜到后院的高墙下,架起高脚凳翻墙出去玩耍。仙崖禅师在一次巡查时发现了此事,他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是顺手将凳子搬到一边,自己坐在墙下,等那学僧归来。夜深人静,年轻学僧游玩回来,不知墙内的凳子已般走,便依旧从墙上翻下,却感到脚下的凳子变软了,下来一看,原来自己是踩在禅师的肩上,吓的魂飞魄散,跪在地上不敢言语。禅师把他扶起安慰到:“夜深露重,小心着凉,快回寮房休息去吧。 学僧回房后,心中一直忐忑不安,夜不能寐,担心禅师会当着所有学僧的面惩罚自己。但事情一天天过去了,禅师从不提此事,更无人知晓。学僧深感惭愧,从此再没夜间外出过,而是专心致志,潜心研练。若干年后,终成一代名僧。
  《慈善之“凳”》 给领导者的启示是:学会宽容,处处时时以宽厚之 心待人、宽宏之量容人。宽容,是个人修养的至高境界,也是实施有效管理的一种方法, 它能化冲突为祥和,化干戈为玉帛,犹如冬日正午的阳光,可以让冰冷的心墙渐渐融化。学会宽容,对于领导者来说尤为重要。现实生活中,领导与下属之间难免有 些磕磕碰碰,出现一些伤害和误会,这时领导者应该表现出一种豁达,该原谅的原谅,该忘掉的忘掉,千万不可心胸狭窄,小肚鸡肠,以至耿耿于怀,念念不忘。领导者只有具备了宽容的美德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才能赢得下属更多的信任和爱戴,才能在无形之中形成巨大的人格魅力,才能真正担当起识人、用人、育人的重要职责。
五、团队
在 《 韩非子·八经 》中,韩非子曰:“力不敌众,智不尽物,与其用一人,不如用一国。故智力敌而群物胜,揣中则私劳,不中则在过。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 智。 意思是说,个人的力量胜不了众人,个人的才智无法尽知万物,与其使用一个人的才智,不如使用一国人的才智。所以个人与众人斗智,必定众者胜,即使猜对也是一人劳累,猜错了则会失误。下等的管理者只用自己的能力,中等的管理者竭尽众人的力量,上等的管理者则充分发挥众人的智慧
很多专家认为,现在的公司大致可分为几种团队。 一种是螃蟹团队,蟹被关在竹篓里,如果有一只想爬上去,下面的螃蟹就拼命拉住,结果谁也上不去。另一种是野牛团队,领头牛的方向正确了,跟着的牛也就正确了,但是,领头牛的方向是错误的,整个牛团队将遭到灭顶之灾。还有一种是大雁团队,这种团队可以随时调整队型,任何一只大雁都可以根据天气状况和自身能力 被推荐为头雁。这三种团队中最好的当属大雁团队。 
大雁的团队精神  
大雁是有名的候鸟,它们的老家是在北方西伯利亚一带,因为北方的夏季日照时间长,食物丰富,敌害不多,非常适合哺育幼雏,所以,它们总是回故乡繁殖后代。 到了冬季,北方一片冰天雪地,什么昆虫,蠕虫和植物种子都不见了,大雁找不到食物吃,便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向比较温暖的南方。
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每当秋冬季节,它们就从老家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我国的南方过冬。第二年春天,它们经过长途旅行,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大雁的飞行速度很快,每小时能飞68~90公里,几千公里的漫长旅途得飞上一两个月。
为什么大雁往南飞时排成"人"或"一"字形?  
大雁飞行是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是因为它们整天的飞,单靠一只雁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互相帮助,才能飞得快飞得远。有劲的大雁在扑翅膀飞的时候,翅膀尖扇起一阵风,从下面往上面送,就把小雁轻轻地抬起来,长途跋涉的小雁就不会掉队。 
    一般靠前面的大雁是很有力量和经验的,由于领头雁扇动翅膀的作用,带动气流,若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飞行,后面的大雁飞起来会很轻松,就不必休息很多次。领头雁在飞行的过程中,其身后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紧跟其后的大雁飞行时就可以利用这个低气压区减少空气的阻力。这样,有利于整个团队的持续飞行能力。
另外,大雁排成整齐的人字形或一字形,也是一种集群本能的表现。因为这样有利于防御敌害。雁群总是由有经验的老雁当“队长”,飞在队伍的前面。在飞行中,带队的大雁体力消耗得很厉害,因而它常与别的大雁交换位置。幼鸟和体弱的鸟,大都插在队伍的中间。停歇在水边找食水草时,总由一只有经验的老雁担 任哨兵。如果孤雁南飞,就有被敌害吃掉的危险。
    在长途旅行中,雁群的队伍组织得十分严密,它们常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它们一边飞着,还不断发出“嘎、嘎”的叫声。大雁的这种叫声起到互相照顾、呼唤、起飞和停歇等的信号作用。 
    科学家在研究大雁团队后,得出以下五点结论:
  1. 大雁会共同“拍动翅膀”拍翅膀是大雁的本能,但只要排成人字队形,就可以提高飞行效率。
  2. 所有的大雁都愿意接受团体的飞行队形,而且都实际协助队形的建立。如果有一只大雁落在队形外面,它很快就会感到自己越来越落后,便会立即回到雁群中。 
  3. 大雁的领导工作是由群体共同分担的。虽然有领头雁出来整队,但是当它疲倦时,便会自动退到队伍之中,另一只大雁马上替补领头的位置。 
  4. 队形后边的大雁不断发出鸣叫,目的是为了给前方的伙伴打气激励。 
  5. 如果一只大雁生病或被猎人击伤,雁群中就会有两只大雁脱离队形,靠近这只遇到困难的同伴,协助它降落在地面上,直至它能够重回群体,或是不幸死亡。 
  通过分析大雁的合作行为,我们的团队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1. 每个人都要忠诚于自己的团队,忠诚于自己的事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如果你不拍翅膀,他不拍翅膀,这个团体还会存在吗? 
  2. 如果我们与大雁一样聪明的话,我们就会留在与自己的事业目标一致的队伍里,而且乐意接受他人的协助,也愿意协助他人。 
  3. 我们必须确定从背后传来的是鼓励的叫声,而不是其他声音。想要在职业生涯中生存和发展,需要把工作伙伴变成啦啦队,一队快乐的工作伙伴是成功最好的助手。你的工作伙伴散播的有利消息远比你个人所有的努力更有助于你职业生涯的发展。 
所以,每个员工都要打造大雁团队,永远不要忘记:“你是大雁团队中的一员!”
影响力
From CMMO.cn 
《 淮南子·说林训 》 善举事者,若乘舟而悲歌,一人唱而千人和。善于办事的人,就像乘船而放声悲歌,一人唱就有千人相和。生活中往往有两类领导者:一类威严而不可一世,另一类则平静随和,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前者易远离民众,后者又易缺乏威信。优秀的领导者应该让百姓敬而爱之,既愿意服从他的指挥,又愿意为他出谋画策。这样的领导方能一呼百应,指挥自如。
六、教练
教练是一个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别人掌握某种技术或动作的人或方法。管理者以帮助下属成长作为首要任务的管理方式就叫教练式管理;以运用教练技术帮助下属通过学习获得成长作为首要任务的管理者就是教练型管理者。当教练型管理者产生时,传统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转变成新型的“教练”与“学员”的关系。
教练起源
教练(Coaching)起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的美国,是从日常生活和对话、运动心理学及教育学等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兴的、有效的管理技术,能使被教练者洞察自我,发挥个人的潜能,有效地激发团队并发挥整体的力量,从而提升企业的生产力。教练通过一系列有方向性、有策略性的过程,洞察被教练者的心智模式,向内挖掘潜能、向外发现可能性,令被教练者有效达到目标。 
国际教练联合会(International Coach Federation)的定义:教练(Coaching)是教练(Coach)与自愿被教练者(Coachee)在人格深层次的信念、价值观和愿景方面相互联结的一种协作伙伴关系。通过一个持续的流程,“挖掘、目标设定、明确行动步骤”,实现卓越的成果。教练也是知识的载体,是“专注于发展人的潜能”的 一种技术和形式。教练是教练与被教练者彼此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教练实际上是一种在教练(Coach)和被教练者(Coachee)之间进行有效的对话,这种对话是一种发现性的对话,令被教练者发现问题,发现疏漏,发现答案;这种对话是一种扩展性的对话,令被教练者看到更多机会,更多选择;这种对话也是一种动力对话,激发教练与被教练者朝向预期的目标,并不断挑战自己, 提高业绩,力争创造非凡的表现。 
教练是一门通过完善心智模式来发挥潜能、提升效率的管理技术。教练通过一系列有方向性、有策略性的过程,洞察被教练者的心智模式,向内挖掘潜能、向外发现可能性,令被教练者有效达到目标。
教练是通过与被教练者建立一个相互信任的关系,这种关系包含相互尊重、安全、有挑战性和负责任的环境。这种关系激励被教练者,在工作业绩和日常生活中都力争最佳,并获得非凡成就。
“教练是提出问题的总结者,提供行为反馈的人,鼓舞人心的人,模范的改革家,解决问题的合作者。教练常常也是一个系统管理者。”
七、管理
管理是集中人的脑力和体力达到预期目的的活动。管理不仅表现在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调整上,也决定如何运用自己的体力和脑力上,比如早晨起来锻炼身体,然后去上班,还比如工作先干什么,后干什么,采取何种手段。无论干什么,都需要集中自己的脑力和体力,否则就无法完成目的。
故事:七人分粥
七个人分一桶粥,遇到了下面几种情况:一是轮流分,但人有私心,每个人都只是在自己分的时候吃得最好。二是推选一位好人分,一开始比较公正,但时间久了大家纷纷贿赂这个好人,结果是大家都感到了不公平。三是组成3人一组的分粥委员会和4人一组的监督委员会,这样保证了分粥的公平性,但分到口的粥往往都是凉的,因为争论需要时间。四是还是轮流分,但增加一个规则,那就是分粥的人最后去取剩下的那一碗。这样,为了自己能喝上最好的粥,分粥者必须首先公平分,其次是快速分完,因为他既不知道别人到底取哪一碗,也要保证自己不能喝凉粥。所以最后的结果是每一碗都一样,大家喝到口的都是热腾腾的粥。这个故事原本是制度经济学派关于制度重要性的一个分析文本,但笔者拟从政治哲学的视角来分析其潜在意义。 
不难看出,故事中的前三种方案和情形实际上隐喻了人类历史上几种典型的政治规则设计。第一种方案,指向原始的民主规则,因为人人都有私心,所以 这种规则的初衷很好但结果糟糕。第二种方案,喻指贤人政治的规则安排,再深层一点则是德治为表象的人治体制。当然,贤人是可以解决一时的问题的,但最终往往是不理想的甚至非常糟糕的。第三种方案,隐喻的是现代民主体制,由于这一规则的核心是权力制衡,因此它可以解决公正问题,但同时也会带来效率的危机。换言之,这种规则并不理想。而第四种方案,既不同于现代民主体制,也不同于原始的民主规则,而是对二者的扬弃与整合,即它用民主原则保证了公正,用制衡原则促进了效率,最终实现了公正与效率的有机结合。显而易见,这种规则设计是最优的。
其优点主要集中在两点: 一是民主认同的机制安排;二是利益秩序置后的规则设计。民主认同,即机制安排是建立于其成员普遍认同之基础上的。利益秩序置后,也就是分粥者或者执掌公权者的利益获取排在众人之后,这样就使得分粥者(执掌公权者)对自身利益的得失进行理性的计算,而只有全体的公平才是获得自身利益的最佳和唯一途径。所以,第四种方案一方面通过公权执掌者自身的理性算计实现了对其私欲的限制,另一方面又用内在利益秩序的“需求性制衡”取代了外在的权力边界的“博弈性制衡”。当然,这种规则设计的效力要以民主认同为基础和保障,否则就仅仅是一种形式而已。
八、领导作用
领导在企业活动中的作用我们可以从3个大方面来认识:
1.在过程中起指向和决断的作用。一个组织在其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不但需要一个明确的目标,而且还需要选择通往这个目标的道路,所以对组织来说一致性是非常关键的。如果大家的目标不一致,或者说虽然大家的目标一致,但是每个人努力的方式、方法都互相冲突,这样的组织就没法存在和发展。所以任何一个组织都需要有人能够深谋远虑、高瞻远瞩,为组织指明方向。管理者首要的任务也就在于此。不过一个人的力量还是有限的,所以一个企业关于目标和道路的决策,经常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领导者自己是居于这个智慧群体的核心位置的。当有多个方案可以选择、有各种声音争论的时候,领导者就要出面决定到底该选哪一个,并且为这个决定负全责。
    2. 在体系中起到权衡和调动的作用。组织的资源从来都是不均衡分布的。有重点才能有成果,到底哪些资源该用在这儿,哪些资源该用在那儿,孰轻孰重,这就需要领导者去权衡,在权衡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调度和安排。企业有5大资源:人、财、物、信息、时间,对这些资源的数量、质量,领导者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领导者自己未必是能者、智者,但一定是贤者,凡事未必自己动手,但一定要善于调动有专门才能的人去动手,在各个领域内都能调动专家的领导者才是好领导。
    3. 在组织行为方面发挥的是激励与协调的作用。在组织的各个部门开始运转、广大员工都开始行动以后,领导者要对这些行为进行主动的追踪和监控。首先,就是实施协调。所谓协调就是使企业的一切工作都互相配合,以便组织运转能够顺利进行。协调的工作主要包括3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投入的比例,这个需要进行协调;二是作业进行的先后,哪项工作首先做,哪项工作紧跟着做,哪项工作同时做,哪项工作最后做,必须通过协调加以解决;三是职责权限的主次,也就是说哪项工作由谁来负责,以谁为主,谁是主要受益者,谁是次要受益者,谁是主要付出者,谁是次要付出者,这也是协调的主要内容。在协调的同时还要激励,就是使用物质上的、精神上的奖励或是惩罚的手段来引导、鼓励员工为企业目标做出贡献。
    九、领导力
领导力是一种有关前瞻与规划、沟通与协调、真诚与均衡的艺术。1954年,管理学之父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是这样描述经理人的基本任务的:
    1. 决定目标分配工作——经理人需要决定目标应该是什么,分析达成目标所需的活动、决策和关系,将工作分门别类,并分割为可以管理的职务,然后将这些单位和职务组织成适当的结构,选择合适的人来管理这些单位以及需要完成的工作。
    2. 分层管理,制定衡量标准——经理人必须保证组织中每个人都有适用的衡量标准,衡量标准既把重心放在整个组织的绩效,也关注个人的工作绩效,并协助个人达到绩效目标。同时,经理人需要与部属和上司沟通这些衡量标准的意义和结果
    3. 评估员工,奖罚分明——经理人透过管理,透过与部属的关系,透过奖惩措施和升迁政策,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同时,经理人透过管理方式,激发他们的潜能,强化他们的操守,训练部属以正直负责的精神完成任务。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最高级的是“不知有之”在这种类型的领导者带领下,大家会意识到事情有条不紊,每件事都像是顺理成章,但并不感觉到领导者的刻意经营,甚至他们的存在。在这环境工作,人们获得自由的空间,发挥所长,给自身、机构和社会带来最大的好处。
次一等的是“亲而誉之”。因为他的贡献,大家会给这一类的领导者美好的赞誉,并希望和他们多多亲近。这是达到双向沟通的基本条件。有效的沟通能让大家不停的改进,并向更高的理想迈进。
再次一等的是“畏之”下级对这类管理层十分害怕。因此人们只会按本子办事,听从“领导”的吩咐。结果下情不能上达、政令不能下传。大家只是原地踏步,最终被社会所淘汰。
最低等级的是“侮之”这种领导者经常受到下级的讥笑谩骂,人们毫不尊重他的讲话和作为,这样不停加深茅盾,加剧内耗。结果君臣不睦、下情不达、政令不传,最后只有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