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汉主演的电视剧:(明)文伯仁绘画作品欣赏【精品珍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9:31:10

(明)文伯仁绘画作品欣赏

        文伯仁(1502-1575),明代画家,字德承,号五峰、摄山长、葆生、摄山老农、五峰山人、五峰樵客,汉族,湖广衡山人,系籍长州(今江苏苏州)。文徵明侄子。性暴躁,好使气骂座,少年时曾与叔徵明相讼,一度系狱。工画山水,效王蒙,学“三赵”(令穰、伯驹、孟頫),笔力清劲,岩峦郁茂,布景奇兀,时以巧思发之,名在文徵明之下。横披大幅颇负出蓝之誉,唯构图时有塞实之感。善画人物,亦能诗。其山水画有简、繁两种面貌。简者效文徵明细笔山水,景色疏朗,笔墨细秀,多抒情意趣;繁者出自王蒙,山林层叠,构图饱满,皴点繁密,境界郁茂。卒年七十四。      


【名称】明 文伯仁 溪仙馆图
【年代】明代 
【简介】纸本,设色,纵:71厘米,横:39厘米。广州美术馆藏。
此图为文伯仁晚年佳作,绘溪山胜境。图中峰峦重叠,溪水澈流,树木郁茂,山路曲折,浓荫丛中,馆舍隐露,亭阁水榭临溪,木桥上人物停步顾应,意态悠然。笔墨工细精致,清劲流畅,绵密高雅。设色清淡,工丽拙雅,不脱文派风貌。
观文伯仁的《溪仙馆图》,可以看出他确实已经参透王蒙的画法,但又具新意。总之,文伯仁是一个善于向前人学习的画家,其艺术功力深厚,山水画笔力清劲,岩峦郁茂。雄关高岭,道路两旁斜坡夹峙,成行的树木泛青,城背山峦高耸,写出行客登程跋行的情景。画家在这幅图中着意渲染金陵城仲春二月宜人的春色,草木葳蕤,柳色青青,从而传达出友人顾元祥“风烟迷故国,回首不胜情”的眷恋心绪。

【名称】明 文伯仁 樵谷图
【年代】明代 
【简介】立轴,纸本,设色,纵79.2厘米,横46.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画中树木葱绿,曲溪淙淙,山谷幽深,意境深远。溪畔院落茅舍,山头草木回春,烟气苍茫。有山村生活气息。笔墨细润、松秀,构图自然,毫无矫揉造作而得野趣。  

文伯仁《秋山游览图》 

 

 

 

 【名称】明 文伯仁 秋山游览图
【年代】明代
【简介】纸本设色,纵27.9、横 280.3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文伯仁此图为长卷。青山高耸,俯临秋水,草木茂密,掩映楼阁。中景柳林婆娑,有一木桥似可望远。远处群峦起伏,云雾迷濛;有归帆两艘遥遥驶来,似欲傍岸。桥上水畔游人闲行,颇得清秋游山观水之乐。此图兼工带写,构图严密。署“嘉靖丙寅七月,五峰文伯仁写。”是年画家六十五岁。钤“五峰”、“文伯仁”二朱文方印。

 


【名称】明 文伯仁 松风高士图
【年代】明代 
【简介】设色纸本,98.7××27.6cm。辽宁省博物馆藏。
远山用淡色晕染,近山则以渴墨皴擦;山脊草树稀疏,或点染,或草草钩勒。近树着力特大,树干挺拔,枝叶繁密。用笔清秀爽利,墨色浓郁苍润。

文伯仁作品

 

明 文伯仁 山水图扇 18×51.5cm

 

 文伯仁 1556年作 山水 册页(十开选四)

 

 文伯仁(款) 松山论古 立轴  文伯仁  秋浦送别图  文伯仁  山水人家  

【名称】明 文伯仁 万壑松风图

【年代】明代

【简介】纸本设色,纵104.7、横25.8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以全景式构图,画草木华滋、峰峦重叠之山景。山下松竹茅舍,山腰白云缭绕,山顶峰回路转,曲径通幽。山峦用繁密的披麻和牛毛皴。树木勾染工细,墨色变化丰富。画法都出自王蒙,但秀中寓拙,构图饱满,反映了他的繁体山水画面貌,具有代表性。本幅自识“万壑松风。五峰山人文伯仁写”。钤“五峰”、“文伯仁”二印。右下角又钤“德承”、“画隐”二印。

 

 

文伯仁 山水  文伯仁 听松   文伯仁(1502-1575)?溪山访友   

文伯仁 骊山吊古图轴

纸本。设色。图中骊山耸秀,清溪流玉。在苍松掩映中,殿阁峥嵘,长廊复道逶迤,中有宫人活动。近处宫阙旁有人小憩,似在侯驾。此图章法严谨,景物安排繁而有序,用笔细腻。 图片描述:文伯仁?山水图轴
设色绢本?立轴 
款识:仿赵承旨学士笔意?五峰居士文伯仁作 
钤印:文伯仁印(白文)?五峰(朱文)? 文伯仁  溪山僊馆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531年作

款识:_溪山僊馆。嘉靖辛卯春日,五峰文伯仁写。
钤印:_文伯仁(朱) 五峰(朱) 破屋三间木榻一枕焚香煮茗弹琴而咏先王之风(朱)
签条:_文五峰溪山僊馆真迹无上神品。天韵楼秘藏,莫厘山人德甫署。钤印:德父(朱)
鉴藏印:_虚静斋书画记(朱) 长洲王时新月轩氏藏(朱)
著录:《改订历代流传绘画编年表》P94,徐邦达编,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简介:_文伯仁,字德承,号五峰、摄山长、葆生、摄山老农、五峰山人、五峰樵客,长洲人。文征明侄儿。工画,山水效王蒙,学三赵,笔力清劲,巌峦茂密。亦善画人物,能诗。
藏家简介:_孙祖同(1894 1937),字伯绳,斋名虚静斋,祖籍绍兴,后迁江苏常熟。少年即能诗,王謇与祖同同学东吴大学时,已赫赫有名,寓上海又斥书画购善本,得宋刻本《花间集》。有《虚静斋宋元明清书目》。 

文伯仁(款) 山水 立轴  文伯仁 姑蘇十景冊 

鄧尉觀梅(明 文伯仁 姑蘇十景冊 第5開)

乘在轎子上的遊客,像是浮在梅花海中,愉悅地享受鄧尉山的美景。

 

 滄浪清夏(明 文伯仁 姑蘇十景冊 第3開)

庭園中茂生的草木、點綴好幾種花窗的圍牆、兀立的奇石等繽紛的景像,讓獨對滄浪亭讀書的文士一點也不顯得寂寞。

 

胥江競渡(明 文伯仁 姑蘇十景冊 第4開)

載著貨物與乘客的船隻,或左或右地穿梭來往於廣闊的江面,近景坡岸上,好多人或坐或站地等待渡船到來,此圖充分表現當時胥江上繁忙興旺的景象。

 

 支硎春曉(明 文伯仁 姑蘇十景冊 第6開)

報恩寺的美景必定吸引了許多遊客,圖中騎馬乘轎而來者絡繹不絕,熱鬧異常。

 

寶塔獻瑞(明 文伯仁 姑蘇十景冊 第8開)

前景山門前的僧人背著手、抬著頭,硬是邀你一起欣賞頂到畫面最高處的寶俶塔。

 

 靈巖雪霽(明 文伯仁 姑蘇十景冊 第10開)

本圖一片雪景,寒氣逼人,但是山腳下的小店裡,似乎還有探勝的遊客。

 

       此冊原有十幅,分別描繪不同季節的蘇州勝景,此次選展五幅。〈支硎春曉〉中報恩寺的美景吸引許多遊客,騎馬乘轎而來者絡繹不絕。〈滄浪清夏〉可見背臨蓮花池的文士,面對滄浪亭讀書;庭園圍牆還裝上好幾種花窗。〈胥江競渡〉廣闊的江面上,載著貨物與乘客的船隻或左或右地穿梭來往,近景坡岸人們揹著貨物等待渡船到來。〈寶塔獻瑞〉前景山門前的僧人背著手,仰望頂到畫面最高處的寶俶塔。〈靈巖雪霽〉雖然一片雪景,寒氣逼人,但是山腳下的小店裡,似乎還有探勝的遊客。這套冊頁不僅意在描繪美景,也透過活潑的點景人物,暗示這些名勝都像發生著有趣的故事,洋溢著朝氣與活力。畫中物像仍未脫文徵明影響,用筆亦較謹細,應屬文伯仁早期的作品。

 

 

 文伯仁 蜀道秋风 立轴

 

 文伯仁 戊申(1548年)作 萧林秋水 立轴

款识:诵罢黄庭经,洗砚试新墨。不必惜如金,藉此消尘俗。戊申长至后二日,五峰文伯仁。

 山水图 轴 设色纸本  文伯仁 山水册 册页 (八开) 纸本   规格:25×21cm×8  

款识:1.文伯仁。2.天启四年,文伯仁。3.文伯仁写。4.天启四年,秋文伯仁写。5.文伯仁。6.文伯仁写。7.文伯仁写。8.天启四年八月,文伯仁写。
       印鉴:1.伯、仁。2.五峰。3.文伯仁。4.五峰山人。5.伯仁。6.五峰山人。7.德承。8.五峰。
       鉴藏印:行有恒堂审定真迹、□□子麐。

 

 文伯仁 秋江钓舟 扇面 设色金笺

 

 文伯仁 溪樵泛舟扇面设色金笺

 

文伯仁 山水 立轴 设色纸本

 

 

 

 文伯仁 山水 四屏

 文伯仁 山水 立轴 绢本  文伯仁 山光积翠 立轴   文伯仁 辛未(1569年)作 竹楼清远图 轴 文伯仁 攝山白鹿泉菴圖

約自嘉靖三十四年(1555)起,蘇州受到倭寇攻擊,文伯仁舉家避走南京,寓居於攝山白鹿泉菴附近。當時菴中僧人福懋,本為蘇州竹堂寺住持,亦屬文徵明交遊圈之一員,兩人與友朋常在菴中文讌詩會,稱盛一時。這幅畫或許便是為福懋所作。

文伯仁對於畫中景物視點的安排饒富趣味,以俯視描繪長江上數點風帆與南京城郊屋舍,與大名鼎鼎的棲霞寺,又以平視的角度描繪群山環抱的白鹿泉菴,巧妙地利用視角安排遠近景物,營造遠離塵俗、高逸不群的白鹿泉菴。

 

文伯仁 五月江深圖

此幅畫題出自杜甫詩句:「百年地僻柴門迥,五月江深草閣寒」。畫面以對角線構圖,一邊佈置葱鬱的山林,一邊則為浩瀚的江天;山林中隱蔽數間屋舍,有一人獨倚欄杆遠眺江景,傳達出僻地幽居的情景。

畫上題識指出此作寫於「停雲館」;停雲館為文伯仁叔父文徵明的齋室。文伯仁早年應常有機會於停雲館活動,但據說叔姪後來涉訟,關係生變。因此學者將此作視為文伯仁與文徵明關係良好時,在停雲館所畫的早期作品。

 

文伯仁 松岡竹塢圖

畫中前景有戴笠僧人拄杖前行,將進入林間寺院;中景有一渡橋文士,或許即為「放浪谿山已有年」的文伯仁;遠景宛若隨著雲霧浮現,凜立天際的秀峻山頭,應是令作者追求神往的盛景。此畫原作於嘉靖甲子年(1564),六年後文伯仁又在畫面右上方題詩。畫題「松岡竹塢」,就是出自詩中的文句。這件作品用筆雖較粗放,但仍維持文伯仁喜愛布置畫中細節的特色,與本次展出的《李愿歸盤谷圖》扇面類似,均屬於文伯仁的晚期採王蒙風格的佳作。

 

 

文伯仁 溪山秋霽

文徵明長軸畫作喜好層疊山石,結構出精嚴聳峙的山體。文伯仁的〈溪山秋霽〉雖然狹長,但畫中的溪山林木卻不重在顯示高聳,而利用俯視的角度表現深度。策杖高士跨過具有長方形橋柱基座的弧狀石橋,再沿著鋸齒狀的沿溪小徑,行至正憩於床榻上隱士的草廬邊。繼續深入則可站在兩株高聳的松樹旁,眺望平靜池面、對岸柱狀山石,以及聳立於厚實雲氣上的遠山。此圖作於嘉靖丁未年(1547),雖屬文伯仁早期作品,但已是發展出自己面目的傑作。

 

文伯仁 圓嶠書屋圖

畫中島嶼有著巨大的圓形平頂,前方三角狀青綠山體夾峙著紅色道觀建築群,山間點綴各式林木,這是傳說中的道教海上仙山圓嶠山。但真正的主角應該是畫面底部主客展卷對談、僮僕準備迎客的屋舍。此畫為當時流行的齋室圖,是針對「圓嶠書屋」這個齋室名特別設計的山水畫作。此作成於嘉靖庚戌年(1550),應是文伯仁傳世最早的一件青綠山水畫作。畫中山石樹木的造型與設色方式,皆為承自文徵明的圖式,不過文伯仁靈活地重組出古意盎然的奇幻妙境。

 

 文伯仁 新水晴巒圖

這件作品亦作於嘉靖庚午年(1570),屬於文伯仁晚期的作品。前景臨流高士望著溪石上的一對立鶴,似乎要與友人一同行向山間。畫面最上方幾可觸及雲海之處,除了寺觀之外,還有數間茅屋,屋外兩人立於柴橋上俯視溪流,或許正期待著山下的友人到來。此處山色淺澹如玉,坡崖及太湖石上攀附著鮮碧小草與苔點,澗水平緩潺湲,煙雲如湧。文伯仁將此處描繪得有若仙境,像是對家鄉林泉的謳歌與禮讚。

 

文伯仁 畫天池石壁

天池山在蘇州西方十五公里處,山中奇石壁立,並有元代興建的寂鑒寺。文伯仁巧妙地採用巨然的風格描繪此一蘇州勝景;他以長披麻皴界分山體,山坡邊緣佈置層層樹列,並於山脊加上礬頭等小石塊,讓天池山看來繁密雄厚。而自近景右方崖壁下的小道,一路曲折地將觀者帶向位於大片石壁旁雄立的寺廟前。寺廟後方的山徑上,另有行人往來,左方還安置一處圍著籬笆的屋舍。這件1558年的畫作,兼具氣勢與豐富細節,實為文伯仁中年佳作,也可以看到他在王蒙風格以外的探索與表現。

 

文伯仁  西洞庭山圖

這件作品與上幅的題跋,原為冊頁的左右幅,後改裝為小軸。此作雖未紀年,但由謝時臣1559年的題跋,可推測此畫約作於1550年代中期以前。太湖中的西洞庭山,多古蹟名勝,為蘇州著名的景點。根據題詩第一句「薄雲籠月夜微茫」,此畫表現的是薄暮時分月暈下的西山景致。畫法精細,點景人物約0.5公分高,但各具姿態;許多葉片和石頭皴線則不到0.05公分,表現出文伯仁細筆畫的功力。

 

文伯仁 山水

 畫中林木種類繁多,許多葉片使用赭紅色描繪,似乎暗示著時序已入秋季,但並無秋末木葉落盡的蕭索。乍看荒禿的中景老樹,樹身佈置的點苔反而展現蓬勃生機。整幅山水甚具草木華滋之感。此幅描繪山石林木的用筆較為粗放,但仍保持文伯仁作品一貫豐富的細節,此畫應亦為晚期之作。前景於葦草旁停憩小船的高士,或許正為悠遊於家鄉林泉風光的文伯仁自況。

 

 文伯仁 李愿歸盤谷圖

作於1570年,是文伯仁晚年的作品。李愿是唐朝人,因當時官場險惡而退隱於盤谷。根據記述,盤谷為兩山夾峙,路途幽深曲折,但腹地寬闊、泉甘土肥、草木叢茂,為幽居佳處。文伯仁以高潔的李愿比喻回鄉隱居的友人季重,並以理想的隱居地盤谷比喻其居所。畫中山石蜷曲的皴線與輪廓處灑落的濃重苔點,可看出文伯仁運用的是元代王蒙(1308-1385)的風格。畫面雖小,但物像紛呈,洵為佳構。

 

 文伯仁 青溪放棹

畫中人物閒適地蕩舟於平靜溪流上,四周美景環繞。遠山近嶺浮沈於瀰漫的雲氣間,兩岸坡陀平緩地伸入水中,交組出蜿蜒曲折的溪面,一路逕向白雲深處。此作以文派風格重新詮釋米氏雲山圖,畫中施以一般稱為「米點」的濕潤橫向短皴,交疊出林木蓊鬱之感。不過文伯仁的筆畫較為精細,並將原本米家風格葉片較為茂密的林木,調整成較富姿態且修長的品種,描繪出可與米家相埒的秀雅雲山美景。

  

 


 

        文伯仁传世画作有:嘉靖三十年(1551)作《万山飞雪图》轴,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四十一年(1562)作《都门柳色图》轴、四十五年(1566)作《秋山游览图》卷藏上海博物馆;嘉靖四十三年(1564)作《溪山仙馆图》轴藏广州美术馆;《天目山图》轴、隆庆四年(1570)作《松风高士图》轴藏辽宁省博物馆;《石湖草堂图》卷藏苏州市博物馆;《春山白云图》轴、嘉靖三十九年(1560)作《樵谷图》轴、《雪景山水图》轴藏故宫博物院;《松径石矶图》轴藏南京博物院;《园林十五景图》卷藏得港虚白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