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东君金晨在一起了吗:弯腰的哲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29:00

弯腰的哲学

  

注塑、模具,尽在鸣钰。上海鸣钰精密模具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注塑模具制造、塑料制品加工、电镀、喷漆、印刷等业务。联系人:雷会峰,手机:13816215821,直线:021-59782359,传真:021-59782359,业务QQ:17751792,邮箱:leihuifeng@163.com.地址:上海市青浦区重固镇姚奚路286号。欢迎新老客户前来垂询参观。我们将以优惠的价格、一流的质量为您提供周到的服务!

  据说,孟买佛学院靠一个看似十分简单的细节,而赢得了在印度乃至世界的盛名。这个细节就是在孟买佛学院正门一侧又开了一个小门,这个小门只有一米五高,四十厘米宽,一个成年人要想过去就必须弯腰侧身,不然就只能碰壁。这让所有进入佛学院的人感到了纳闷。那么大的佛学院,作为印度最著名的佛学院之一,有着这么悠久的历史,辉煌的建筑,培养出这么多的著名学者,大门应该是那么的巍峨壮观,完全可以堂而皇之的出入,为什么偏偏开这个小门呢。

    其实,这正是孟买佛学院给来到该学院就读的学生上的第一堂课。所有新来人,教师都会引导他到这个小门旁,让他进出一次。很显然,所有的人都必须弯腰、侧身才可进出,当然,这有失礼貌和风度,但却达到了目的,何况失却礼仪和风度只是暂时的。教师则说,大门当然出入方便,而且更多时候,我们要出入的地方并不都是有着壮观的大门的,或者有大门也不是随便可以出入的。

据说,凡是在这里深造的人,在走出这个佛学院时,都会主动的从小门弯腰侧身走出,以此来显示自己在该院学到了真正的佛理,并能应付自如的处理社会生活以及林林总总各方面的事情。这正如我国少林寺一样,凡来这里习武的人,走时必须经过“铜人阵”,靠一路“打”出去。一是检验你学的功夫;再是看你在这里的修为。从正门走出去证明了你的修为过关。

    事情本该如此,无论在任何时候,只有学会了弯腰和侧身的人,只有随时能够放下尊贵和体面,不怕失却礼仪和风度的人才能真正在社会这随时都会掀起惊涛骇浪的地方站住脚,并能顽强地生活下去,否则,你只会被挡在人生这门学问的院墙阻隔之外。

又据说,有一种蒲公英,生长在地中海沿岸的沙漠之中,它不是按季节来舒展自己的生命的,如果没有雨,它们一生一世都不开花,但是只要有一场小雨,不论这场雨在什么时候落下,它都会施展出自己在千百年延绎进化中学得的本领---迅速推出自己的花朵,并在雨水被蒸发干之前,做完授粉、开花、结果、传播等所有的事情,并能留下自己的种子,这样看来,这个蒲公英确实适应了它生存的环境。

    但愿我也能如经过印度佛学院门前哪弯腰的人和非洲沙漠中的蒲公英,适应生活,适应人生。

 弯腰的哲学作者:魅力PK权力
腰是身体的一部分,弯直与否皆因需要。猫狗相斗时猫要绷腿弓腰,蛇在盘行时要昂首曲腰,无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试想猫在紧张时仍漫步直腰,蛇在行进时仍挺身阔步(呜呼,蛇既无足又如何去阔步?),那可就感觉奇怪而且难以理解了。假设姚明因故要到山村支教,他首先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学校简陋的教室和宿舍因为太过矮小而不方便进入。试问他要不要弯腰?
腰就是腰,本身并无高低贵贱之分,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腰的意思进一步引申,当“腰”与“气节”挂上钩后,弯腰与否就与是否有“骨气”、“志气”等相联系了。这也就是“弯不弯腰的价值观”。
弯不弯腰的价值观
“气节”是因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概念,后来便与 “屈膝、弯腰、低头”等形象化地联系了起来。流传经年的陶渊明不为斗米折腰,正是古代“有气节”的代表。伯夷、叔齐宁死不食周粟,也是宁死不屈“有气节”的典型。更有文天祥“天地有正气”这一呼,不弯腰便“是气所磅礴,凛然万古存”了。再经政治统治者的大力推扬,文人墨客的热情讴歌,“不弯腰”便成为了一个高大的形象,而弯腰低眉便成为众所不齿的话题,所以袁承焕受污为奸佞时就被“满城百姓争先恐后的涌上前,巴不得生吞活剥之”。直到后来沉冤得雪,方才还其不屈的英雄形象,以至与岳武穆齐名,同为天下人敬仰。然而另一历史人物洪承畴却是颇有争议的了,因为他抗清时是民族英雄,(注:洪承畴松山兵败后,举朝大震,都以为其必死无疑,崇祯皇帝极为痛悼,辍朝三日,以王侯规格“予祭十六坛”,还御制“悼洪经略文”明昭天下。)但他降清时就成了民族败类,然而对于清王朝而言他却是开国功臣,在清朝的政治宣传中他亦是正面的形象。所以,洪承畴向清王朝投降的行为本身到底是对是错,诸多评价无不是因为形势、因为立场的不同而不同。故对弯腰与否的评价,是基于评价者本身价值观的判断准绳之上的;而当事人的弯腰与否,也是由其自身的价值观决定的。若陶渊明喜欢喧嚣名利,那他就会出山为官了吧;若伯夷、叔齐想要为广大人民服务,那么也会去食周粟而活下去再贡献自己的力量吧;若文天祥是视外族同为己出的,是否会想要去大力促进和平和各民族和谐相处呢?当然那时的时势是不会允许这种情况发生的。个人的行为最终还是由个人的价值观决定了的,而价值观也是时势造就的,所以那些“不弯腰”故事的主角最后的结果也多是宁死不屈清史留名了。其实无论弯不弯腰,它本身是不存在对错的,因为弯不弯腰是价值观的产物,就其本质而言,弯腰只是手段,是实现目标(价值)的方法。这也就是“弯不弯腰的方法论”。
弯不弯腰的方法论
猫要弯腰,因为这样能在争斗中更加灵活机敏;蛇要曲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前行。这只是要实现固定的目标而使用的手段,若能有其它更合适的方法,相信猫、蛇等物类也会采用吧。既然要实现的目标或者说是要实现的价值决定了所要采用的方法,那么所采用的方法也自然就体现了当事人的价值观。话说工厂要分房子了,机电车间的员工一个个都是非常高兴,但是这天从车间主任那里却传来消息称,此次分房因为名额限制,不可能所有的员工都分得到,这事在每个人心里都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就在这时候张三站了出来,他号召车间里面所有的人团结起来,大家一起向厂方提出要求,以便争取到每个人都能得到房子。这一号召立即得到了大家的响应,李四、王二等纷纷加入进来,大家很快就达成了统一行动的决定。但是到了晚上,李四拎着一篮鸡蛋来到车间主任家门前刚要敲门时,门开了,车间主任正送张三出门,张三李四两个人站在那里面面相觑。(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纯属巧合^_^)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张三在号召大家统一行动时是要采用“不肯弯腰”的斗争方法,但后来去送礼时却又使用了“弯腰”的“曲折”方法。其实无论张三还是李四,无论是之前的统一行动共同争取还是之后的拎包扛担送鸡送蛋,无不因为目标是唯一的,即“我要得到房子”。因为价值观决定了行动,所以无论是大庭广众下的慷慨激昂(或称之为“不弯腰”)还是私底下人背后的“走后门”(称之为“弯腰”)都是为了实现目标(即价值)而采用的方法而已。但如前文所述的,因为大众价值判断上对“弯腰”这种价值形象的“不齿”,所以这“弯腰”的方法就逐渐变成偷偷摸摸的地下行为了。但实际上历史上是有很多 “光明正大”的使用“弯腰”的方法而实现目标的事例,例如韩信忍受“胯下之辱”的典故正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弯腰”,而他的这种弯腰不是因为没有“气节”,而恰是因为他有着无比清晰的目标,因为他有着高远的“志向”。楚汉争霸过程中刘邦可谓多次“弯腰”了,从攻入咸阳后的“约法三章”和“鸿门宴”到后来的屈当“汉王”和“火烧栈道”无不是处处都在“弯腰”,可最后得到天下的正是“肯弯腰”的刘邦而不是“不肯弯腰”的项羽。可见弯腰与否只是手段,是为了实现目标(即价值)而采用的方法。
只要不与价值判断直接联系,采用何种方法达到目标实在不需要过多地去考虑,如姚明要进教室,只要弯弯腰低下头进去就是了,自然而然的事情。若不想弯腰,那就变通一下,坐在小车或轮椅上(当然还得特制的了^_^)也可以进去,这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当定义了对贫困山区支教是一种“高尚行为”,那么要姚明弯腰进教室就成了一个特殊人物的“伟大”行动,是新闻报道的主题,若姚明不弯腰却坐着轮椅进教室,那就成了娱乐新闻头条了。
这就是弯腰的哲学,价值观决定了方法论,方法论中体现着价值观。个人的价值观即使不同于大众主流的价值判断也会直接受其影响而在思考采用何种方法时有所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