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饮狂刀怎么断的:中国可向印度学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1:09:58

2010年10月19日,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抵达坦桑尼亚,接待坦桑尼亚患者到船上就诊。
编者按 印度似乎在非洲运用“巧实力”。典型事例是,中国在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建了一座拥有200个床位的医院,而印度“见缝插针”,为坦桑尼亚培养专业医生。两种不同的方式引人深思。中国在非洲拓展事务的同时,不妨借鉴印度的一些做法和思路。
美媒:印中在非投资模式大不同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5月25日报道说,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国是中国,该报对印度和中国的投资模式进行一番比较:
中国对非业务主要是在大型基础建设项目,并且还主要由中国劳工来完成,中国搞基建的目的是获得非洲的原材料;印度则花钱培训非洲人,让他们能为非洲发展做贡献。
印度当下通过三个层面来拓展与非洲的关系:双边关系、区域关系以及泛非关系。印度宣称,印度与非洲的互动是一种咨询性的过程。印度政府对只是简单模仿中国对非模式非常警惕,表示中国模式是加强基础建设,以便今后获得石油和其他资源。
印度和非盟联合挑选参加印度-非洲峰会的15个国家;而中非峰会则有40多个国家参加。
就在中国和其他外国的矿业公司通常从非洲引进矿物原料时,赞比亚希望印度公司就在当地加工矿物原料。中国在历史上和赞比亚渊源颇深,可追溯到连接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的坦赞铁路的建设时期。另外,赞比亚政府和中国也走得比较近。但《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称,中国商人经常在赞比亚被指责封闭,有时候还“剥削当地人”。
经济学家:印度更具文化优势
南非经济学家阿扎·詹明表示,在投资方面,印度和中国相比似乎是侏儒,但印度拥有很强的文化力量,在历史上,印度和非洲的关系也密切,这使得印度成为非洲的贸易伙伴显得更自然。
在詹明看来,“印度人和中国人在各个领域都可以提供大量优惠(给非洲),但印度人相比较而言尤为占优势,因为他们说英语,中国人则不说。两国在非洲的差异中,语言扮演了重要角色。非洲人内心对中国在非洲的存在感到有敌意,其原因是中国经常带自己本国的劳工到非洲。与此相反,印度人则倾向于雇用当地人,这是因为印度人说英语,而东非和南非的很多人也说英语。如此一来,将技术转移给非洲人,印度具有更大的可能性。”
印度在农业和电信方面的投资,更是对非洲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产生直接的经济影响。在非洲,大约70%的人从事不同形式的农业活动。另外,非洲人中,至少30%的人拥有一部手机。2010年,印度电信巨头巴帝电信以90亿美元收购科威特电信公司Zain在非洲的业务。
在非印度公司多为私有
2007年,中国在赞比亚获得了投资地带,宣布计划建造一个新足球场,并宣布要在铜矿方面投资8亿美元。对于这一点,生于孟买的赞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温卡特什·塞萨梅尼感慨万千,“这是印度的伤痕,因为,印度和非洲的关系有一个世纪了。但中国已远远将印度甩在后面。印度人已错过了这趟车。”不过,在《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看来,这样比较印度和中国不完全公平,部分原因是两国经济模式不同。赞比亚前土地部部长布拉福德·马基亚认为,“来自印度的投资和来自中国的投资,主要不同是,中国的实体最终都是国有。”马基亚认为,“印度政府则没有为印度公司所作所为进行担保。”
世界银行非洲事务顾问哈里·布罗德曼认为,中国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及中国经济的强势,使得没有哪个国家能在非洲投资方面超越中国。“中国人拥有雄厚的财力。他们有能力通过削价来和竞争者抢生意,能赢得任何一个合同,不光印度不是对手,连美国和欧盟都不是对手。”
但布罗德曼指出,印度公司更加多元化,印度传统的私营部门的创造力也许就是印度的力量。《基督教科学箴言报》2008年报道说,在印度海德拉巴长大的瓦苏·雷迪做梦也没有想到最终他会落脚非洲。10多年前,雷迪以矿业工程师的身份来到赞比亚,现在,他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和妻子开了个小型宝石加工和售卖店。从2007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在他的商店外啜饮着咖啡,这些人大多数是印度人。雷迪在非洲的生意拓展,就是印度政府所强调的与中国不同的一个缩影。
在塞内加尔的一名印度商人说,印度政府不像中国政府那样支持本国公司,这样一来,“由于缺乏来自政府的金融支持,印度都被排除在大型合同之外。”
但自2008年4月的印非峰会以来,印度政府开始大力帮助向非洲拓展业务的印度公司。布罗德曼认为,“印度对非洲大陆的宏观经济结构渗透得更为深入,而中国在非洲大陆的运行更像是飞地。”印度公司已开始售卖各种各样的产品,如公共汽车、卡车、家电产品以及化妆品。但除了塔塔汽车或印度移动运营商巴帝电信,别的在非洲的印度公司都没什么名气。
塞萨梅尼教授认为,中国似乎喜欢豪赌,印度人常担心非洲潜在的风险。这在历史上也曾有过,1972年,乌干达执政的阿明政府大规模驱逐了印度人。位于新德里的印度工商业联合会的副秘书长拉贾恩·科利认为,在印度改变非洲状况的同时,印度还需重点关注其私营企业家,并强调印度并不是为了劫掠非洲大陆。“如果你试图效仿中国,就不会取得成功。他们有更多的资源来给非洲,并且,(作为民主国家)我们的决策非常缓慢。我们必须发挥我们的优势。”
印度官员:中印在非洲角色互补
印度亚洲通讯社表示,印度多次声称,中印在非洲所扮演的角色具有互补性。印度官员认为,在与非洲打交道方面,两国在方式上有根本的差异。一名印度高官表示,“在非洲大陆,中国主要集中于基础建设、原材料以及采掘业。中国在那里的商业也很集中。而我们则拥有遍布整个非洲的小型企业。”
《德干先驱报》5月23日说,近些年来,印度在对非洲的经济投入方面突飞猛进,但仍远远落后于中国。中国与非洲的贸易额超过1000亿美元,而印度与非洲的双边贸易则只有460亿美元,还不到中国的一半。与中国主要集中于烃类工业、采矿业不同,印度颇为自得地宣称,它与非洲的交往主要集中于能力建设和培训方面。实际上,贸易、技术转让以及培训是印度在非洲的多重投入的三大支柱。
印度也有中国模式痕迹
不过,直到最近,印度有时也效仿中国模式的做法。印度也致力于获得非洲的石油和矿业资源,并也从事可观的基础建设项目。印度在赞比亚的投资越来越多,在整个非洲也是如此。印度矿业巨头韦丹塔资源公司经营着赞比亚最大的铜矿。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称,印度和中国都指出,他们痛恨欧洲式的殖民主义,他们和非洲一道,支持非洲的自由运动。不过,印度人和印度裔非洲人也被指责剥削非洲人,并且,也遭到当地人的仇视。就在2006年赞比亚总统选举前,反对党领导人就猛烈抨击中国投资者对当地人的剥削,还威胁驱逐印度投资者和黎巴嫩投资者。
《印度瞭望》杂志则称,印度的新模式并不是利他主义,只是更精明的战略而已。印度扩展在非洲的足迹,是因为它需要能源和其他矿业资源,也需要非洲的市场,以便其售卖货物和技术。
相较而言,印度的模式似乎更受好评。它同时加强自身的力量,尤其在知识产业,它考虑到这会带来商业利益,或者应当赢得非洲人民的好感。例如,印度除了要向非洲人提供2.2万份奖学金外,还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建立一个“泛非e网络项目”,确保参加课程的学生能够在印度顶尖的大学获得课程,也便利远程医学,在复杂的手术过程中,可以在非洲和印度医生中进行咨询。在53个非洲国家中,已有47个国家参加这个“泛非e网络项目”,报名登记的学生有望在未来几年从现在的4500名达到10万名。印度政府还决定为非洲建立虚拟大学,方便有兴趣进行研究生学习的学生。印度还为非洲建立英语语言培训中心以及信息技术中心,这在非洲已很普遍。
有关中国模式效用的争议仍在继续,但美国大学教授、《中国龙的礼物:中国在非洲的真实故事》一书的作者布劳提根认为,西方媒体有关中国在非洲活动的负面评价,是反抗中国在非洲大陆所扮演的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她表示,中国已经在修正政策,但媒体却很少进行相关报道。
“印中相争,非洲得利”
毋庸置疑的是,中国、印度和巴西在非洲的存在,确保了非洲国家不完全依赖于西方。
印度亚洲通讯社5月24日发表题为《外交官称,印中相争,非洲得利》的文章。该文称,印度和中国日益激烈的竞争,有助于非洲诸国获得高质量的技术。乌干达驻印度高级专员公署的一名参赞乐不可支地说,“为了获得非洲市场,印度和中国之间发生激烈竞争,我们对此感到很高兴。这些国家打算在非洲各国进行巨额投资,而且还不附加任何条件。它们显然对美国和欧洲国家构成极大竞争。我确信在未来,世界银行就会显得落后于时代了。世界银行提供给我们资金,但却附加了很多条件。我们不希望附加什么条件。我们希望资金,我们希望能够互相受益的投资。”
加纳前总统库福尔就表示,“即使到现在,最有活力的非洲企业也很难从西方的大银行中贷款100万美元。”
一名塞内加尔记者说,“只要我们的基础设施建立起来了,创造了就业岗位,至于是来自印度、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都无关紧要。”
《印度瞭望》称,不论印度政府采取何种与中国不同的政策,只有能够给非洲创造财富,减缓贫困,印度才能成为胜利者。
[链接]
中印在非洲
中国方面:2010年,与非洲的贸易额超过1200亿美元;总投资超过320亿美元;给在非洲的中国公司提供大约50亿美元的资金;中国的基础建设项目:两条铁路线——从赞比亚到刚果(金),从赞比亚到坦桑尼亚;100个风力发电项目;52个体育馆,其中有6个在马里,有2个在加纳,有4个在安哥拉;在埃塞俄比亚有15亿美元的电信项目;在苏丹、埃塞俄比亚、加蓬、加纳、尼日利亚和刚果(布)有水电站项目;还打算建立3个经济特区。
印度方面:2010年,与非洲总的贸易额为460亿美元。总投资额为110亿美元;提供在非洲各个项目的57亿美元的信贷额度;印度项目工程:吉布提铁路线(3亿美元);“泛非e网络项目”,为非洲人提供2.2万份奖学金,训练项目;建立虚拟大学;生命和地区科学的大学;农业和农村发展研究所。帮助食品加工和气象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