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假发:中国向印度学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3/29 09:42:37


黄亚生:中国向印度学什么

发布时间:2011-09-10 01:45 作者:黄亚生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1188次


  在讨论中国模式或者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时,需要拿这种模式和另一种模式做比较。如果不做比较,模式就没有意义。所以讨论中国模式时一定要牵扯到另外一些模式,比如印度模式。


  中国经济的最大挑战是国内消费占GDP的比例太低。1980年代,这个数字在50%左右,90年代开始下降,90年代中期稍微有所恢复,到2000年以后再次下降,最近两年虽然下降的趋势停止,但也没有回升。中国消费占到GDP比例是35%左右,在全世界比较大型的经济体里是最低的。美国的消费占GDP 70%以上,日本和韩国也高于50%。


  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用于经济刺激计划的资金是4万亿,但央行承认实际不止这个数字,有人说达到了10万亿,此外,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也融资近10万亿。这意味着无论是相对值还是绝对值,中国经济刺激计划的规模都超过了美国。而美国才是金融危机的重灾区。这不是很奇怪吗? 印度的国内消费在GDP中的占比非常高,所以金融危机对印度基本没有影响。印度没有推出经济刺激计划,而GDP照样增长。由于国内消费在GDP中的占比太低,中国要维持GDP增长,只能做两件事:增加出口或增加投资。由于美国和欧洲经济不好,出口肯定有问题,所以就只能增加投资。这也是过去30年中国推动GDP增长的一贯做法,其后果是造成银行坏账和周期性过剩。


  有人认为中国已经走出了消费低谷,但我不这样认为。从电力消费里就可以看出来,中国大部分电力被用于工业,而不是居民生活用电。居民用电在总用电量中的比例在2000年达到高峰,大概是14%,现在下降到了12%。美国正好反过来,居民电力消费占整个电力消费近80%,剩下才是企业用电。要拉动中国消费,靠郭美美去买LV包是没用的,如果穷人不消费,不管中国富翁消费多少拉菲酒、茅台酒,也根本没有用。


  有人认为中国居民消费率低,是因为居民储蓄率太高,也就是说,中国人不是没钱,但都存在银行里,不拿出来消费。家电下乡就是这个思路的产物。但我的调查证实,中国人不消费,是因为他们根本没钱。


  再来看印度,印度GDP平均增长率一度为6.2%,在全球新兴的发展中国家里排名第四,现在已经超过8%,有人预测到明后年印度的增长速度会超过中国,或者跟中国拉平。印度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和产出都不如中国,地理位置也处于劣势。印度是热带国家。热带国家的经济非常难发展,到现在为止,位于热带的发达国家只有新加坡。印度的储蓄率低,外资规模只相当于中国的10%,另外还有各式各样的民族问题、种姓问题,加之劳动管理非常死板,所以中国官员到了印度,都会说印度真差。


  我的问题是,印度有这么多问题,为什么GDP还能够保持如此高的增长率?


  印度劣势都摆在你面前,一下飞机就知道,这个国家的公路不行,孟买的机场外就是最大的贫民区,但印度的优势要做很多研究才知道。印度的金融非常开放,股票市场培养了大批杰出的民营企业。印度金融体制非常支持民营企业,而中国虽然进行了30年经济改革,但金融体制却严重落后。这些优势是很难一眼看出来的。


  中国很多宏观指标超过印度,但印度很多微观指标超过中国。我是管理学的教授,所以强调管理的重要性。印度企业对员工培训不惜工本,虽然是家族企业,但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的职业化程度,都高于中国。在企业管理指标平均得分上,印度超过中国。


  为什么我们要强调微观指标?因为宏观指标是滞后的。宏观表现好是因为你过去做了很多正确的决策。而微观指标是超前的,可以用来预测将来。


  在印度做了几年研究后,我认为这个国家非常有发展潜力。几年前谈这个观点,中国的商界、政界和学界都不太认同。我建议清华和复旦派学生到印度去实习,他们觉得这个建议非常奇怪,因为他们认为学生应该去美国和欧洲。我帮助中国同学到印度去考察,结果有几位同学留在印度,在那里办企业做起了生意。


  正如中国政府预计的那样,中国GDP增长率下滑很难避免。如果GDP增长率下滑,伴随着结构调整和制度改革,那对长远经济发展来说是好事。当一个国家遇到危机,关键是采取什么对策。令人失望的是过去3年来的潮流代表了一种错误的方向。中国基本面非常不错,创业精神、教育水平都好,但金融和土地体制必须做出真正的调整,才能在和印度的竞争中保持优势。(作者为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 新民周刊 | 来源日期:2011年08月18日 | 责任编辑:左小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