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铁龙c4l车用机油型号:解答“钱学森之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3:07:42

解答“钱学森之问”

——谈谈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国家人才战略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啊,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老已乘鹤西去,后人如何答问?

  中国教育改革改来改去,始终没有抓住“培养人才的质量与开发”这个关键性的核心的最终目标,钱学森之问可谓一针见血。中国是世界上人才资源潜力最大的国家,人口世界最多,家家重视教育,这让世界其他国家十分羡慕,又十分恐惧,因为一旦这种国家竞争优势发挥出来,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必将都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可惜中国没有充分利用好在全球最有竞争优势的智力资源。
      不是吗?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主要是充分发挥了农民(土地承包到户)、农民工(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力资源作用,就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低成本优势),即将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如果中国再把智力资源充分开发好,把人才培养好、利用好、吸引好,有了体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源开发的双轮驱动,中国不想成为世界第一强国都难!!!

问题关键在:现有教育发展模式已经僵化腐朽,基础教育主抓考试分数,教学评估重点是考试成绩如何;高校教育主抓招生人数,人才评估重点是否取得毕业证。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如何?后续如何开发利用?说有负责,实际可不用负责。不打破现有教育发展模式,无论怎么改革,所谓优秀学生人才都难逃“书呆子”(善于死记硬背、不善开拓创新,善于学习理论知识、不善解决实际问题,善于考试拿高分、不善竞争拿高奖)的教育发展结果。

解决的建议是:确定人才强国战略,开动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双轮驱动,充分发挥中国在全球最具竞争的战略优势,建立“人才成就”培育与开发的利益驱动机制,走以“人才成就”为评价核心、以“人才效益”为竞争合作动力的教育发展模式,辅以在全球“招才引智”战略,对学校实施分类而治,基础教育、基础学科、公益学科由国家承担;其他教育及人才开发,尤其是能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学科主要有学校自主承担,各高校建立“人才培养成就承包责任制”,并成立“人才效益开发中心”,哪个大学培养出的人才及其从国外引进的人才,其人才效益(如:个人收入所得税等)归哪个大学,将有条件的高校打造成现代人才产业开发区。效益驱动让各高校面向市场,自动进行人才终生跟踪培养和人才终生跟踪开发,从而拉开高效之间、专业之间、教师之间的收入差距,启动高校之间、专业之间、教师之间主动在人才的培养质量与开发利用上积极竞争与合作,让重视教育质量效果与人才使用开发的大学脱颖而出、发展壮大,让培养假人才与不善人才使用开发的大学被兼并或淘汰。从而自动实现“校尽其能,师尽其责,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竞争合作,循环发展”的人才培育与开发格局,人才效益驱动机制,还能吸引社会资金积极参与人才培养与开发,人才产业逐渐成为中国引领世界发展的新兴主导产业,教育的成效不再靠社会督促,成为各高校利益驱动的自发行为,在学生招生培养上,各高校自动会不仅重数量,更为重质量、重实用、重成长。不论国内还是国外,社会的优秀人才资源成为各高校因生存竞争,而必须争相培养与开发的对象,将出现自动抢夺优秀人才免费培养现象,进而带动中小学素质教育发展。农村的贫困的优秀人才将不再为上大学发愁,高校将自发抢夺、免费培养,中国将成为全球人才汇集交流的中心。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历史性关键时期,如果把土地承包到户,标志着中国农业的崛起,叫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次浪潮;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标志着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叫着改革开放第二次浪潮;那么,能否再借势掀起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三次浪潮,创造性地推动中国人才产业在全球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