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豹老虎机在线玩:陈天生妙语话创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2:16:53
文/杨芬
我和几个文人朋友,不耐书斋寂寞,总想体验一下商海中的精彩世界,但又提心吊胆,怕被呛死。于是,我们结伴去找陈天生咨询。此公是一位传奇人物,当过大学教师、《光明日报》记者、杂志主编,8O年代初,一篇《陈天生效应》使他名动中华,当选为"中国青年十杰",被中央领导誉为"改革先行者",名字列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皇家版。1986年,他又辞去一切,飘然南下,转眼间又成了"中国优秀科技实业家",其间几起几落,但每次都遇难呈祥,现在,他担任北京阳光高科技实业公司的董事长。圈内人断言,他是中国最具潜力的企业家。此公还有一绝,就是善出主意,点子颇新,被他故乡湖北的媒体称为"中原诸葛亮"。所以,找他讨些下海创业经,可谓适得其人。
晚饭后,在一个幽静的咖啡厅,陈天生应邀而至。四十开外的陈天生,衣着朴素,脚蹬布鞋,脸上永远荡漾着弥勒佛般的微笑。话入主题,他海阔天空,机智幽默,妙语如珠,见解诡异,使我们大有茅塞顿开之感。
"我是成功者的母亲"
陈天生有一种吸人于千里之外的特殊魁力。他的身边,常常聚集着一批出类拔革的人物。但这些人聚聚散散,在他身边呆上一年半载,便纷纷离他而去,新的人才又源源而来。在当今的商海中,有许多大老板是他的部下和学生,其中有许多人的资产远远超过了他。因此,有人开玩笑说,陈天生是一所黄埔军校。我们怕陈天生不吐真经,一开始,我们就想挫挫他的锐气,故意点到他的"痛处",说他是商海中的"失败者"。
陈天生抽了一口烟,微微一笑:从财产角度讲,我的确是失败的。失败有什么要紧?电灯的发明者,就是经过几千次失败才成功的。当有人讥笑他"你又失败了一次"时,他回答:"不,我又找到了一种钨丝不能发光的办法"。当一个杯子中有半杯水时,悲观主义者说:哎,只有半杯水;乐观主义者则说,好,已有半杯水了。古诗中讲到老人时有两种比喻: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悲观主义;有人作了改动:虽是近黄昏,夕阳无限好。这是乐观主义。中国有句名言:失败是成功之母。照此推理,我是成功者的母亲,有何不好!从我个人来说,我的失败,只是为大家找到不能成功的途径,你们不要蹈此覆辙,对己对人,都是一种贡献。如果我的部下和学生,因受我的影响成功了,也可看作是我的生命的延续、能量的放大和事业的拓展,算作是我的另一种成功。另外,成功和失败,也有一个评价标准问题,是不是只以钱多钱少为标准?作为文化人,不应当一定要赵公元帅升帐,把"孔方兄"看得太重,而要重视精神上的贡献。一个企业家真正的实力、潜力,不是帐上的财富符号,而是知识、经验、社会声望、奋斗精神、思维方式、选择方向和操作水平等诸因素的合理构成。钱财可以转瞬间化为乌有,而后者则是永恒的,不断增值的。
陈天生此番说辞,是无可奈何的自我解嘲,还是豁达,抑或是一种崇高的境界?或许都有。
民营经济谁执牛耳
我们顺着前面的话题,问陈天生:近几年来,中国的民营企业发展很快,产生了一大批"称王""称霸"的富翁或首富,你怎么看?
陈天生扳着指头,把榜上有名的号称为执民营企业经济牛耳的富豪们--历数一遍,然后说:记得样板戏《沙家浜》里的胡传魁有句唱词: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在战争年代,自称司令的多如牛毛。现在,是搞经济的时代,经理遍地都是,可把胡司令的唱词改一下来形容:盛世经理起四方,有执照就是草头王。其实,中国的市场经济才刚刚拉开序幕。民营经济也处萌芽状态,根本不是决定高下胜负的时候。打鱼的人都知道,浮在上面的喜欢游弋的只是小鱼,真正的大鱼是沉在水底不动的。现在一些出头露面的富翁中,有些是三虚即虚荣、虚弱、虚无富翁。你看,有几个号称为富翁的人站住脚跟了!当然,我不是说,这些人就没有本事。相反,我一贯认为,凡是成功的人、成名之士,必有其过人之处。我只是觉得,有了一点钱,就把钱袋摇得叮当响,把钞票当作旗帜来挥舞,称"王"称"霸",自喻为"大哥大"、"大姐大",急不可耐地去排富翁座次,这实在是井蛙之见和幼稚之举。这些人,还不如 5OO年前的儒生朱升,他还知道给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方针。梁山英雄们,革命尚未成功,急于排座次,结果呢,白旗一举,作鸟兽散了。我觉得,作为一个有志商人,似应把朱升先生的方略改为"多赚钱,广积善,不称王"。不要称王,不是说胸无大志。恰恰相反,我们文人下海,应当有伟大的目标,要干就干得轰轰烈烈,干得天翻地覆慨而慷!我常讲,放鞭炮是孩子的事,扔手榴弹是战士们的事,我们要干,就要放原子弹!
劝君莫下海
陈天生收住笑容,一本正经地对我们说,有些报刊要我写谈下海体会的文章,我说,如果要写,我就写一篇"劝君莫下海"。你们如果要我讲真话,我也以此忠告诸君。他讲了两条理由:其一,我不赞成最优秀的人才都去经商的说法。经济的竞争,实质上是文化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科研、教育,是至关重要的。现在的人们热衷于经商,是一种不正常现象,是这么多年穷怕了造成的。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步入正轨的时候,这种现象就会降温。所以,不久的将来,中国必定会有一个文化复兴的时代。近几年来贵族学校时兴,大款们拼命去捞文凭、学位,这也折射出文化必将复兴的曙光。中国需要发展经济,但中国更需要科学文化;中国需要企业家,但中国更需要科学家、文学家、教育家等高素质的人才!其二,由于各人天赋、经历、所受教育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也不是每个文化人都适合经商的,没有必要造成人才和学识的浪费。
"势利"也是一种动力
我们很认真地说,从内心讲,我们也不愿放弃文化事业,但实在是太穷了,加之,社会上的势利眼也蔑视我们,使我们也想搏个样子出来。
陈天生说,穷则思变,可以理解。钱财乃身外之物,本事才是真正的取之不尽又日益增值的财富。如果一个人看不起知识分子,只能说明他的无知,这又何必计较。对于势利,从道德观上讲,是错误的,但从发展观上讲,却是对的。因为世俗的所谓"势利",承认成功,鼓励先进,从这种意义上讲,它是激励个人奋斗,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动力。此外,"势"和"利",从其字义的组合来看,也很有意思,对下海创业颇有启发。凡要做事,总是要利用时势,造成声势,顺其势而致"利"(不仅是经济),然后,又以其"利"而进一步造势,循此往复,不断周始,相互促进,愈益发展,岂不妙哉。作为文人来说,也不一定通过下海来致富,可以多方面开发自己。赚钱的"赚"字,就很有意思。左边是"贝",即古代的货币,右边是"兼",这就是说,凡事要兼而顾之,多元化运作,团结方方面面的人,方能赚钱。看来,仓颌造字时,就教给了后人生财之道!
儒商别解
谈到文化人下海,陈天生说:现在,一讲到下海文人,就称其为"儒商"。其实,这是不确切的。所谓儒商,不仅是靠文化背景,例如,有个文凭什么的。更重要的是,其人的所做所为,尤其是商业行为,要符合"诚、智、仁、义、信"等儒家规范。儒商与小商小贩的区别在于:一、赚钱的方式,主要靠知识、科技;二、谋利于社会;三、目标远大,致力于扩大再生产,不断拓展事业空间;四、能赚更多的钱,做更大的事,否则,何以体现知识的价值,人才的价值!
在商言商
陈天生续上一根烟,扫视了我们一遍,笑着说:我劝诸君莫下海,文人下海多磨难。但你们真要下海,首要的一条,就要有林彪打仗那样的决心"枪一响,老子就下定决心,今天就死在战场上了!"一下到海里,就要彻底忘掉自己原有的身份,只当自己是一个个体户、无业者,你在碰到烦恼时才会心理平衡。同时,要专心专意的经商。记得小学课本上有一则寓言,叫"小猫钓鱼",告诫人们作事不要三心二意。我以前经商的失败,也就败在这里。俗话说,四十而不惑。直到今天,有了血的教训后,我才明白许多古训的道理,不被纷繁多变的社会所迷惑和诱惑。所以,我于96年底,写了四句话:忽东忽西志难酬,十年迷茫方醒悟。一刀斩断功名念,奋力商海不回头。
空隙理论
决心一旦下定,就要选择好主攻或突击方向。用时髦的话说,叫角色定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你想当什么样的状元?选择的时候,要把这两条原则统一起来,即:市场需要什么?你适合做什么?二者缺一不可。我们作学问的,都有这样一个诀窍,就是钻冷门。经商也是这样,不要去干热门,那里竞争太激烈,不易取得成就。政治、军事,都是这样,就是要善于寻找事业的空隙。这与蝇营狗苟的钻空子有本质的区别。比如,列宁就说过,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帝国主义统治最薄弱的环节取得胜利。毛泽东也是善于寻找反动派统治最薄弱的"边区"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最后取得全国政权。我们这一次推广生物肥料"肥力高"取得很大进展,也可以说明这个道理。农业是第一产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管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总得要吃饭。所以,农业是一个永恒的朝阳产业。但奇怪的是,全世界都似乎忽视农业,以致农业成了一个弱智产业。全世界的大富翁没有一个是搞农业的;全世界的大科学家,如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也没有一个是搞农业的;全世界叫得响的产品,也没有一个是农业方面的。中国的农业更为落后,人才、资金,大多与农业无缘。所以,农业,是一个最大的 "空隙",是一个最大的市场,也是可以成就伟业的最大舞台。而我是农民出身,对农业比较熟悉。这样,我们就把主攻方向定在农业方面。目标一旦定位,我们就全力以赴,推出"肥力高",仅仅半年多时间,就在全国各地发展了8O多个厂,年产值可达4O亿元,销售额8O亿元。
突围精神
文人下海,最忌瞻前顾后,左顾右盼,被世俗观念、传统思想、社会环境、陈规陋习等等所包围,小心翼翼,举步维艰,怨天尤人,结果一无所获。
"这是知识分子的通病,你说怎么办?"我们问。
陈天生灭掉烟蒂,大手一挥:"要有突围精神!既然下海了,就应该无所顾忌,义无反顾,拼力向前,冲出世俗的包围圈,冲出束缚手脚的大气层。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原则下,大刀阔斧地去干你的事业。有些人总认为这不自由,那不舒服,其实是庸人自扰,作茧自缚。在这个问题上,我赞成文革时的一句流行语:"自己解放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打破"储蓄"意识
资本家与地主的区别在于,前者使金钱处于流动状态,以不断增值,后者是把钱埋在土里,沾沾自喜于已有的财富。
现在,许多人的地主思想即储蓄意识很浓。你看,就连银行也是这样,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宣传,把储蓄额达到多少,作为银行的一大成绩。其实,资本只有不断流通,才能不断增值。这种储蓄意识,反映到人本身,就是人不能尽其力、尽其才,说到底,就是懒,把体力、脑力储蓄起来了。爱因斯坦讲过,他的大脑,只用了3O%,一般人只用了5%。这就是说,人本身的潜力还很大,是一座最大的有待于发掘的宝库。我们只要打破这种储蓄意识,把我们自己的潜能这张天然存折交给不断扩张的事业,打掉一个懒字,勤奋地开掘自己这座体力、智力、社会关系的富矿,我们事业的绥带上就会缀满光彩夺目的宝石。
顶破天的人才是丈夫
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克服困难。下海创业,就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的过程。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困难越大,克服了后,就越有一种平时无法体验和领略的快感,一种"英雄"的自豪感!
我创业广东鼎湖科技实业城时,身边只有5个人,加上我自己,只有6个人,身无分文,居然还要在一片荒地上创办面积达11平方公里的中国第一个民办高技术开发区。我们借2万元,放了几万鞭炮,算是开业典礼。在开业动员会上,我的"战前动员"是这样讲的:"没有钱,没关系,《游击队员之歌》里说得好:没有吃,没有穿,自有敌人送上前。狗急了,就要跳墙。我们正因为没有钱,才可以逼得我们背水一战,奋发努力,跳过无钱这堵墙。6个人正好,六六大顺嘛。秦始皇就喜欢六,天下分为三十六郡,后加到四十八郡,都是六的倍数。努尔哈赤,就是靠六个结拜兄弟,打下了大清江山。中国共产党创立时,就是两个6人。我们这些人,活着就是创业的。就是死了,也不要放哀乐,而要放胜利进行曲,到阎王那里也要奋斗一番,把地狱改造成天堂!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办法。天塌下来,你趴下,就把你压扁了。而你把腰挺直,来个顶天立地,天就顶破了。天字出头是夫字,能顶破天的人,才有资格叫丈夫!"
皮球效应
我们如果坚持下海,而又跌倒了?怎么办?陈天生说:跌倒了,再爬起来往前走就是嘛,孩子不就是从不断跌倒中成长起来的吗!人的一生,不怕失败,而怕失败后没有再干的勇气和智慧。从皮球中,我们可以受到一些启发。皮球能否跳起来,在于其中是否充气。有了气,拍得越重,弹跳得越高。我们干事业,就要有这种内在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失败了,总结教训,在新的基础上再干,就可能干得更好,产生皮球效应。在这个世界上,最强大可怕的敌人,是你自己;能够打倒你的,也只是你自己;你能战胜自己,就能战胜整个世界!
为人作事四原则
有人说,关系就是生产力。此话虽庸俗,但有一定道理。古来成大事者,都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中国共产党人夺取全国胜利,其三大法宝之一,就是统一战线,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公共关系。对创业者来说,先做人,后做事,就是要作一个正直忠厚的人,获得社会的普通信任与尊重,才能有所成就。否则,言而无信,人无其德,何能成事。我们处理人际关系,有四项基本原则,即:见人低一等,有利让一分,遇难帮一把,谋事高一筹。
菩萨也喜欢吹捧进贡
世界是物质的。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利益关系,所谓友情、亲情、义气、爱情等,也离不开物质利益,就是纯精神关系,也是一种利益,能使双方愉悦、亢奋,不也是一种利益吗。我们这些文人,受传统影响,所谓君子不言利,把社会看得太圣洁,这是不对的。至少是片面的。连孔圣人招弟子,还收受每人三条腊肉嘛!"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古人之言,颇有道理。你看庙里的菩萨,也需要人们跪拜、进献贡品,"心诚"才"显灵"。要人跪拜,要人口喊阿弥陀佛,不就是吹灰拍马吗?进贡,不就是行贿吗?菩萨尚且如此,何况红尘凡人乎?古语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此话比较实在。置身商海而怕言利,岂不怪哉!我这样讲,并不是赞成搞行贿受贿,或贪污,这是犯罪。而是说,要根据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原则,建立利益驱动机制,使人有奋斗目标。列宁为了夺取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针对当时普遍饥饿的状况,提的口号是:粮食、面包。毛泽东在革命时,其口号是:打土豪、分田地。政治经济要求都有了。后来,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又提出了"拥蒋抗日"的策略方针。我们国家的企业搞不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建立个人利益的激励机制,没有处理好个人的利益关系。
"领袖"与"管理"
在谈到怎样当好老板时,陈天生说:不要以为当了老板,就可以颐指气使,可以为所欲为,靠管、卡、压那一套。即使是私营老板,也要注意以身作则,当好表率。什么叫领袖?衣服的领子和袖子,是最容易脏,最容易破的,这就告诉我们,所谓领袖,就是要吃苦在前、身先士卒。同样,领导,领,就是带领、领头;导,就是引导、向导、疏导,所谓管理,就是既管又理。治理国家、训练军队和管理企业一样,都要以教育、示范为主。条条框框太多太细,可能走向反面。比如,秦始皇搞了一套繁琐的律条,激起普遍的反感,迫使人们揭竿而起。刘邦针对这个弱点,提出"约法三章",结果一呼百应,秦朝应声而倒。解放军创建之初,只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打下了共和国的红色江山。这就说明,主要领导人只能搞模糊管理。我历来主张,高层领导人只能当上帝,只管春夏秋冬,管季节转换。比如春天到了,什么树开花,什么树发芽,那是它自己的事。条条大多,而又领导无方,只能适得其反。《孔子家语》记载孔子说,圣明的君主在帽子上挂上垂旒,是为了挡住视线;塞住耳朵,是为了让听觉模糊。对他人的短处,社会上的不良现象,看得太细,听得太真,管得太严,未必是好事。
民主与独裁
现在,习惯把企业领导人叫老板,老板老板,就是要拍板。那么,一个企业,是民主好,还是独裁好?陈天生说,这不能一概而论,而要看企业领导班子的结构和整体素质。如果整体素质好,那就要讲民主。一个人提出好的主张,"英雄所见略同",其他人马上就能理解,并予以补充、发挥和完善,然后按既定方针创造性地去执行,使之产生预期结果。但如果整体素质差,一个人提出再好的主意,其他人不能领悟,甚至从反面去理解,或者有意捣鬼,这个时候,倘若讲民主,来个少数服从多数,那就必败无疑。所以,在前一种情况下,应当讲民主;在后一种情况下,就必须勇于坚持真理,勇于拍板,敢于独裁!
巧解老庄
我们中有位书生,曾有过短暂的下海经历,呛水后,又回到岸上,对老庄哲学产生了兴趣。我们鼓励他再次扬帆出征,他有点心灰意冷,反而以老庄之学来开导我们紧守清欲无为的生活。对此,陈天生道出了他的一番见解:我不主张优秀的文人下海,是希望我们能承前启后,弘扬我们民族的文化事业,而不主张消极的退隐思想。对老庄之学,应当以积极的态度去理解。其实,老庄之学的实质,是一种以退为进,以无为而有为的策略,与孙子的"不战而胜,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上谋"有异曲同工之妙,或者更高一筹,只是常人没有读出其中味罢了。你看,老庄的"守柔,处下,执后,不争","圣人无名,圣人无己,圣人无功"等,不是教人以柔克刚,以退为进吗?把这些话延伸一下,就成了"圣人无名则有大名,圣人无己则有大己,圣人无功则有大功"。老庄本人,还有历代如陶渊明这些大隐士,不就是以"无名"而至大名吗!
说完,陈天生对这位朋友哈哈大笑:你呀,如果老庄在世,肯定要打你几板子,说你没有领会他们的精神实质。
没有钱能赚钱的是天才
我们几个,除了肚子里的书本知识,一无所有,要下海赚钱没有本钱,谈何容易。陈天生看出了我们的苦恼,没有直接回答我们,而是讲述了他几次白手起家的经历,然后说:以大钱赚小钱,是庸才,以小钱赚大钱,是人才;没有钱能赚钱的,是天才。
为什么知识分子经商多失败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学历和职称高的人下海创业,往往失败,而那些没有多少文化的人,反而能赚钱,这是为什么?陈天生说,这个现象的确存在,而且比较普遍。文化高的人受制于文化低的人,不仅是经济领域,各个领域似乎都存在。从我下海10多年来的所见所感来看,形成这种情况,原因是复杂的,一是与社会环境有关。在改革开放之初,市场经济不规范的社会环境中,守规的知识分子就要吃亏。比如:在坎坷不平的路上,高级轿车跑不过吉普车,吉普车跑不过拖拉机,拖拉机跑不过自行车。但一旦上了高速公路,差别就出来了。二是与知识分子的书生气和清高有关。兔子和乌龟赛跑的寓言就说明了这个道理,所以,要把兔子的能力和乌龟的精神结合起来。三是与知识的结构或知识本身有关。经商和管理,是一门专门的学问,每个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而且瞬间即变,这就需要一闪念间的正确的决策决断,这不是靠书本能学到的,靠教师能教出来的,靠闭门造车能研究出来的。这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知识?我赞成"实践出真知"这句话。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切知此事要躬行"。你看现在的书市上,经营管理之道的书,泛滥成灾。但都是文人们的胡编乱造,相互抄袭。你没有过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你写书必然只能是剪刀加浆糊,读这些书必然是白费生命,甚至误导实践。这也有一个读什么书,怎样读书的问题。所以知识和知识的符号即学历、学位、职称是不能划等号的,跟读书多少也是不能划等号的。一个人经商的成败,往往与一个人的经历、经验、悟性、能力甚至个人特有的魅力、背景、声望等等都有关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没有文化的人,或素质差的人,赚钱会越来越难,甚至有被淘汰的可能。而知识分子,也要增长一些实践知识,转变观念和思维方式,多呛几口"海"水,就会学会搏风击浪,就会摸到大鱼!知识分子一旦具备了这方面的素质,赚起钱来,或事业的辉煌程度,是小商小贩们不可望其项背的。
一等人用组织
陈天生说,人才是创业之本。一个企业的兴衰存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主要经营者、决策者。但从系统的观点来看,一个企业,本身是一个系统,而她又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结构是否合理,运转是否和谐,则往往比单独一个人或几个人的作用更重要。正如一架发动机,坏一个零件可以更换,但如其结构有问题,即使再换所有的零配件也不行。古人似乎也明白这个道理。例如,明代宰相张居正就说过,一等人用组织,二等人用人才。他把利用和发挥组织功能的作用,提到比发挥个人作用更高的程度,是有独到见解的,也是他作为一代明相治理国家的经验之谈。一个国家、一支军队,要靠一个好的制度、体制和完善的科学的指挥系统,一个企业也是这样,在内部,要有一个科学的结构、激励机制和协调的环境,在业务上要有一个广泛的收发自如的销售(或推进)网络。当然,这一切,最终要靠人、靠优秀的人去实现。
运用之妙存手一心贵在一试
谈到如何创业,陈天生讲,这没有什么一定之规,全在于实践和摸索。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社会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别人的经验,书本上的所谓秘诀,都不是创业的良方。经验这个东西,不能靠别人传授,只有自己碰得头破血流后,才能悟出真谛。你看,真正的开国之君,都不是学政治出身的;建功立业的将军,也很少是军事院校毕业的;大企业家,也不一定是科班出身。古人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我看,还要加一句,贵在一试。只有试了,实践过了,然后加以总结,找出规律,这才可以成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毛泽东有一句名言,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经商也一样。概而言之,如果说下海创业,真有什么经验之谈的话,那就只有一个字:干!
不知不觉,已至深夜。与陈天生握别之际,我们都不约而同地脱口而出:真是与君一夕谈,胜读十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