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纱玫瑰花朵制作:中小学行政与后勤管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3:55:52

 

第九章 中小学行政与后勤管理

 

  本章摘要:行政与后勤管理是学校得以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本章主要论述中小学的学校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和后勤管理等,并重点论及农村中小学的财务管理问题。不管是行政管理,还是财务和后勤管理,都必须突出以教学为中心,强化服务功能,以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有效运行。

 

第一节  中小学行政管理

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转,既要通过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又要通过管理机构,如果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或者不健全,必然会影响管理的功能和效率。因此,要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率,就要了解管理机构设置的原则,研究各个管理机构的功能,以及学校现有机构的作用。

一、中小学行政管理机构设置的原则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机构的设置要体现封闭原理。所谓封闭原理,就是管理系统由指挥系统、执行机构、接受单位和反馈机构组成。指挥中心根据新的情况,向执行机构发出新的工作指令;执行机构根据指挥中心的指令向接受单位进行指令的解释和实施;接受单位在正确理解指令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实际行动,并将执行的结构和指令执行后的表现传达给反馈机构;反馈机构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找出指令完整执行的部分和指令执行的偏差,并将执行结构反馈给指挥中心,完成指令执行的一个循环。指挥中心根据反馈机构反馈的信息进行再次的整理和加工,调整和修正指令,再次向执行机构进行指令分配 … … 。

我国现代中小学组织机构设置体系,是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把我国、西方和前苏联的经验结合在一起的结果。具体的设置原则如下。

(一)精兵简政,与学校目标、任务相一致

这一原则是指学校组织机构和工作岗位设置,必须以提高效能和工作效率为指导思想,坚持因事设岗,组织建设要围绕着学校的目标和工作任务进行。在学校组织建设中,如超越实际需要设置机构和人员,不仅会造成教育资金的浪费,还会造成内耗,导致各部门各机构各人员之间的相互推诿责任;或者各部门之间为了各自的政绩,搞本位主义和形式主义,不讲究工作实效。所以要注意以下两点:(1)对校内的机构设置和职位的设置一定要进行科学的论证,以追求效能和效率为目标;(2)打破狭隘的专业分工观念,倡导管理或工作人员的一专多能,坚持各岗位人员的满工作量,依此决定人员的总体编制,最终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目标。

(二)统一领导、分层管理、分工协作

这一原则要求学校只能有一个指挥中心,但必须做到管理层次清晰、岗位职责明确,相互分工协作。一个下属只能接受一个领导的领导并对他的领导负责,管理者不可越级指挥。管理工作的大忌是“政出多门”,多头领导会造成决策与指挥的不一致性和指令的混乱,同时也会造成内部管理的多个中心,引起矛盾,降低组织的功能。所以要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处理好学校内部的党政关系。在中小学落实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和监督保障机制,确立校长行政指挥中心的地位。(2)分清管理层次,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各类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职责和工作关系。(3)要建立好良好的上下左右的合作关系,工作上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分工不分家,从某种意义上讲协作比分工更为重要。

(三)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建立监督机制就是要保证学校重大决策问题的科学性和防止领导的专断,提高管理的效率。在建立组织机构时要考虑到如何充分发挥教职员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如何保证对学校领导和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

(四)因校制宜,不能教条主义

学校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模式不能一味地照搬照套别人的经验,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一套适合本校管理需要的组织机构体系,体现自己的特色,追求管理的高质高效。

二、中小学内部的组织机构设

组织机构体系是指学校管理组织中权力结构的结构模式,即决策中心与下属部门之间的管理关系。目前我国中小学常见的管理组织结构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直线式组织结构

这一组织结构的特点是:管理人员需求数量较少,机构设置简洁;一位上级领导负有最高的领导责任,命令从上至下层层下达,形成直线式的指挥系统;上级在权限范围内对下属作出工作决策而无需征求他人的意见。这种结构的优点是指挥统一,权限明确,职责明确到位,工作效率较高。缺点是对高层领导本人的素质要求高,在复杂问题决策上犯错误的机会较大,主要领导者还有可能陷入学校的事务性工作而无时间和精力研究学校的发展等重大问题,并缺乏学校管理机构内部的沟通。这种结构适合于小型的学校,尤其是农村小学。

直线式组织结构示意图如下:

  (二)参谋式组织结构

学校规模较大,学校业务量大时,直线式的管理不再适合,参谋式的管理机构设置就有用武之地。学校校长配备几个专门的助手,这几个助手通常是几个职能机构,他们进行学校工作信息上传下达,领导主要研究学校的重大发展问题。目前大多数中小学都采用这种管理模式。

 三、中小学校务公开制度

 校务公开是教育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的民主政治建设的举措,是学校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校务公开是指在法律、法规和教代会条例规定的范围内,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这一基本载体及其他形式,将涉及学校重大决策、教职工切身利益、干部廉洁自律等方面的一些重要情况,适时、规范、如实地向教职工群众公布的制度和措施。实行校务公开是促进依法治校的需要,是从源头治理腐败、全面落实“执政为民”重要思想的需要,也是调动广大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举措。

(一)校务公开的内容和形式

 1、校务公开的内容

中小学校务公开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大类:一是重大决策公开。重大决策公开目的是让广大教职工参与讨论和决策,使决策更具有民主性和科学性,避免重大决策失误;同时也体现了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方针,真正使教职工在学校工作中有一种主人翁的地位和责任感。二是财务公开。如学校的年度预结算,全年收支情况,公务往来招待费使用情况等。其目的是让教职工参与管理、参与监督,使学校有限的资金得到合理的使用,发挥最大效益,同时防止违反财经纪律的事件发生。三是热点问题公开。学校热点问题包括: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教师干部岗位聘任、职称评聘、奖酬金分配、采购项目招标以及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等,这些热点问题公开,可以使广大教职工参与管事、议事,发表意见,畅通民主渠道,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总之,“校务公开”的内容,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要把社会和教职工关注的问题作为主要的公开内容,要重点突出,针对性、目的性强,可操作性强,可监督性、检查性强。

 2、校务公开的形式

 校务公开的形式主要有:(1)教职工代表大会。将学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政策、改革方案、财务收支情况、教职工利益分配的重要规章制度和奖惩办法等提请教代会讨论、审议和通过。凡是教代会审议通过的方案和事项,学校行政认真地颁布执行,自觉维护教代会的权威,在教代会上向代表公开提案及处理意见,并将处理意见落实到具体处室和负责人,定期向代表反馈落实情况,再由代表在一定范围内向教职工公布情况。(2)建立校务公开栏。最好要设立两个公开栏,一个是面向全校师生和社会的,一个是面向教职工的。面向全体师生的公开栏,可设立财务管理、收费、工程建设、财物采购、职称评审、奖惩、其他等栏目,定期公开有关事项。面向教职工的公开栏,主要公开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或教职工关注的热点等事项。(3)建立不同层次的会议公开制度。会议是最便捷、有效的公开形式。利用党政工会议、教职工大会、学生会、青年教师座谈会、离退休教职工座谈会等通报学校情况。如教职工代表大会上,公开上级各部门下发的文件和学校行政会议的决议;党员会上向党员同志公开党内的方针政策,宣传反腐倡廉情况等。

(二)校务公开的程序和原则

 1、校务公开的程序

 校务公开的程序,应视公开的内容、层次、对象和时机,凡需提交教代会或教职工大会审议、通过或决定的各项议案,要事先发给教代会常设主席团或教代会代表,让他们先了解实情、充分发表意见,校领导广泛听取意见,对议案进行修改、完善,再提交教代会审议通过,并写出会议纪要或决议。工会是教代会的日常工作机构,平时要注意搜集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映给校务公开机构,学校领导进行研究并采取适当渠道公开答复或说明。如因情况紧急,未经集体研究,由学校领导个人决定实施的特殊事项,事后应将办事情况和结果及时向领导班子通报并适时公开。

 2、校务公开的原则

 校务公开的原则主要有:(1)要坚持实事求是。校务公开要真实、具体、可信。凡是群众应该知道的都要让群众知道,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都必须公开。不能凭领导者的意志取其所好,更不能故意糊弄群众,搞假公开。公开的时间要及时,形式要恰当。公开的方式要能让群众看得见、听得到、弄得懂。要重视公开的效果,正视群众的意见,认真调查研究,及时纠正,并把纠正的结果向群众公开。此外,校务公开必须因事制宜,区别情况,防止把公开引入极端民主化的歧途。(2)要坚持科学系统的原则。既要公开办事依据和具体标准,又要公开工作程序和办事环节;既要公开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又要公开群众的建议和意见的采纳情况;既要公开办事纪律,又要公开廉洁情况;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马后炮,要给群众一个实施的良好机会,力求达到最佳效果。(3)坚持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校务公开的目的是促进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因此实行校务公开是党的群众路线落实到基层的具体体现。广大师生员工是校务公开的主要对象,也是监督校务公开的主要力量。他们的合理意见和要求能否得到满足,民主权利能否得到保证,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是否充分调动起来,是衡量校务公开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校务公开必须依靠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坚持群众路线和民主集中制原则。

总之,实行校务公开,是实现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举措。做好这项工作,一定能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能更好地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第二节  中小学财务管理

财务无小事,有效的财务管理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小学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还关系到学校领导和财务管理者的廉洁从政的大事。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的财务管理,近年来越发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下面分别叙述之。

一、中小学财务管理常规

学校的财务管理主要是做好两大方面的工作。一是编制预算和决算,二是建立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一)编制预算和决算

为了有计划地、合理地使用资金,校长要领导总务处编制好经费的预算和决算。

1、预算

预算包括学校经费的收入和支出两大部分。学校经费的收入,主要来自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拨款,有的学校有校办工厂和师生勤工俭学的收入。预算的支出部分,主要有工资、教工福利费、学生助学金和奖学金、设备购置费、业务费、办公费、水电费等。编制预算时,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所谓重点,就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当然还要兼顾其他工作的需要。要精打细算,防止积压和浪费;要留有余地,以便解决意想不到的新问题。预算的编制工作由总务主任负责,会计具体拟定。初稿编成后,交校长审阅,由校长提交行政会议或校务委员会审议,然后呈报上级教育行政机关审批。如需临时增加经费,则另作专题预算上报。预算编定之后要认真执行,不得随意变动。校长、总务主任要经常了解经费开支情况,做到合理使用。如发现经费有余或不足,要及时调剂。

2、决算

决算即学校预算执行的年终总结,也是最后检查学校财务工作是否真正做到了为教学服务和为师生生活服务。决算的目的在于总结学校会计年度预算总收支的平衡情况,在于了解各项经费的收支比例关系以及它们之间在总支出中的比重,要通过数字核算找出开支规律,以便更好地制定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决算,以每月每季的会计帐簿的记载和有关会计报表资料为基础,由会计人员负责。编成后经总务主任、校长审阅,交行政会议或校务委员会审议,然后由校长签署上报。

学校的预算、决算,是分析研究学校财务工作规律的重要资料,会计人员应整理存档,妥善保管。

(二)建立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为堵塞漏洞,杜绝贪污现象,防止经济犯罪,必须建立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学校领导人和财务人员要以身作则,严格遵守财经制度和财经纪律。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1)会计和出纳要有明确的分工,会计管帐不管钱,出纳管钱不管帐。(2)会计和出纳人员对经费的交纳、支付、报销,都应按规定严格审查、复核。(3)用款人办理领款报销手续要有正式凭据。(4)要及时清查来往款项,严格防止制度不严、手续不清、用款混乱等现象。(5)学校的财经收支情况应定期向全体教工报告,做到经济公开、经济民主。(6)凡与师生生活有关的重大财务变动情况,如职工福利、学生奖学金的调整等,要及时向师生公布,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二、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综观目前农村中小学状况,财务管理混乱现象仍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乱收费现象时有发生

近年来,农村中小学乱收费现象已有根本好转,但个别地方还时有发生:一是超标准收费,主要是在学杂费、实验费、电教费、资料费、班费和代办费等方面超标加码;二是巧立名目收费,如毕业年级的照相费、考试费;起始年级的档案费等;三是重复收费,主要表现在学期开始已收缴了的费用,在学期结束或中途时,又再次收取该项费用;四是搭车收费,如某些学生未在学校搭膳住宿,也被学校收缴了搭膳费或住宿费等。

2、乱支现象严重

农村中小学的经费虽然紧张,但支出的无计划性和无预算性,使得支出过滥过乱。一是吃喝招待费过多。近年来,取消村级行政招待费的制度,在许多地区广泛推行,但农村中小学的招待费有增多趋势。乡镇干部下村检查往往在中小学定点就餐,村组干部开会也常常到学校吃喝,但他们很少交纳或足额交纳伙食费,学校也常常利用请吃请喝与地方拉关系。二是盲目购物。特别表现在各中小学普遍存在乱购乱订复习资料、参考资料和教具等,尤其是近年来有关中小学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名目繁多的“验收”,耗费大量资金购买了不少一时难以使用的设备和设施等。三是存在盲目学习和考察的现象。部分学校领导借学习之名到外地考察,实为个人旅游,这类的开支也相当惊人。

3、票据管理混乱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没有使用合法收据。许多中小学收费不担没有开具财务部门统一印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而且开具的收款收据手续不全,除了收款人签章外(有的只写一个“姓”),没有任何其他签字和印章,连学校的公章都不盖。二是收费干脆不开票据。许多中小学除开学初的收费外,中途的其它收费,不管合理不合理,一概不开票。三是支出票据“白条多”。这种现象还比较普遍,往往是会计写个条子,校长签个“报”字就入帐。“白条”票据偷漏税的方面暂不论,其消费的真伪性也是难以让外人辨别的,如许多学校将招待费变通为“修建费”等。

4、教育经费被侵占现象严重

一是学杂费被大量调用。按国家政策规定,中小学的学杂费主要是用于改善办学和学校办公条件,而现在许多农村乡镇政府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不顾政策规定,大量调用中小学的学杂费用于发放党政事业单位的职工工资,甚至有些学校的代办费都被调用一空。学校处于“无米下锅”的状态,不得不出“乱收费”之下策。二是各种摊派伸手学校。什么治安费、环卫费、赞助费等应有尽有。三是政府拨款不能按时到位,出现变相的侵占教育经费。

5、赤字现象严重

收支不平衡,财务赤字已成了农村中小学的通病,这也是出现乱收费现象的重要根源之一。特别是在制止乱收费的社会氛围中,在赤字的压力下,许多中小学又不得不靠拿贷款过日子,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确保农村中小学财务的良性运作。

(二)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产生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问题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分析,共性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八个方面。

1、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一个地区中小学财务管理客观上受这个地区生产力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低下,尤其是地方政府对中小学教育投入总数的不足,是造成中小学财务管理混乱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因。政府该给的钱不给或没法给,逼着许多中小学违反政策“自谋生路”。相反,因政府困难,不该调用的钱调用了,不该摊派的摊派了(比如订报纸),这些都加剧了中小学经费的困难和管理上的混乱。可以肯定,经济越困难的地区,中小学教育越难办,中小学的财务管理越不规范。

2、地方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不重视

近年来,许多乡镇政府对中小学的财务管理,往往是注重了投入和支出,疏忽了使用过程的管理。乡镇教育主管部门,也往往重视了各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管理和人事管理,而淡忘了对财务的管理,有的对有关中小学财务管理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睁只眼闭只眼,甚至包庇问题阻碍查处。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又受“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体制的制约,一般也极少过问乡管中小学的财务。许多中小学财务管理中问题的发生,还直接与有关领导及部门有关,比如“专款不专用”,招待费开支居高不下等问题。

3、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的不稳定

教师的职业对一个教师来讲是很稳定的,一个大中专毕业生一旦跨进农村教师的行列,那么他(她)要改行从政或从事其他事业单位的工作往往比较困难。但农村教师的工作位置最不稳定,几乎所有乡镇每年暑假都要进行较大规模的学校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的调整。队伍的不稳定和思想观念上的不稳定,是造成学校财务管理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校长和教师对前任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和漏洞“概不负责”,而在自己短暂的任期内,对经费的收支有恃无恐,更谈不上责任。

4、教职员工的法纪观念淡薄和师德建设滞后

应该说,教职员工的法纪观念淡薄和师德建设滞后是造成中小学财务管理混乱的非常重要的内因。目前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对教育经费收支的政策与法规知晓极少,对会计制度更是很少了解,因此,不仅自己花钱、收钱不规范,而且也缺少对学校财务的民主监督。更有一些教职员工师德观念淡薄,目光总是盯住资金福利,不比贡献攀收入,逼着校长乱花钱。

5、有关规章制度不健全

因为绝大多数乡镇没有统一制订规章制度,许多中小学校也不主动制订关于财务管理的规章制度,尤其预算制度、结算制度、会审制度、民主理财制度等规章制度是应有全无。所以,无“法”可依使许多农村中小学在财务管理上是无拘无束,职、权、利、责和风险的关系非常模糊。

6、财会人员专业素质低

绝大多数中小学尤其是小学的财会人员几乎全是学科教师兼职,不仅不懂《会计法》、《审计法》等财会法规,不知道还有《中小学校财务制度》,而且对财务帐目业务知识也是糊里糊涂。至于编制预算、提出财务报告和作出财务分析,更是不可能的事。而且这些农村中小学的财会人员基本无人具有“收费许可证”等必须有的证件。财会人员应是学校的管家,但“财会盲”型的“管家”是无论如何担当不起这个责任的,“不会管”必然造成财务管理的“不规范”。

7、审计工作不及时

及时审计和督查是预防和解决中小学财务管理混乱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农村各乡镇教育主管部门的财会人员极少,很难及时把好审计这一关;而乡镇财政所、经管站和审计办又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村组财务和乡村两级的企业财务管理,无心过问中小学的财务审计,许多中小学的财务多年没有被审计过,以致混乱的问题成堆,直到“无法挽回”的地步才被引起重视。

8、其他社会因素的干扰

各中小学所处的村组,对中小学财务也往往有一定的影响。多年来,有些村组干部和村民一直将学校视为“肥肉”,经常“榨油”。另外,农村中小学生源的减少,中小学校布局的不合理等,也往往影响着学校财务管理的规范化。

三、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思考

从近年来教育系统内部的若干“人民来信”看,绝大多数直接与学校的财务有关,还有相当一部分与财务管理间接相关。无可置疑,解决目前农村中小学一系列财务混乱的问题,应成为各级地方政府关心教育和教育主管部门管理教育的当务之急。解决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混乱问题至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领导必须重视

强化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的前提是地方党政领导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必须高度重视。首先是要强化对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认识到强化财务管理是加强中小学管理的重要的工作,是政府行为的重要职责,是提高教育投入的效益、保证地方教育等社会事业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现在有些乡镇的党政领导抓经济建设和法制建设的力度很大,对教育的投入也比较重视,但往往只管拨付经费,不管经费的使用过程,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其次是要落实乡镇政府的财政所、审计办、教育主管部门以及乡镇分管教育的领导和各职能部门领导在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的责任,尤其要进一步明确有关部门和领导监督的责任。第三是要定期通报中小学财务管理的状况,及时处理违规的人和事,尤其是对管理混乱、问题很多的学校,一定要尽快审计,动真碰硬地解决问题。另外,还要保证各中小学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没有特殊情况,中小学教师在第一所学校工作的时间必须有一定的周期。要从强化教学过程管理着眼去提高教学质量,坚决制止频繁调动教师和任免学校领导的恶性循环,尤其是要坚决禁止某些领导为谋取私利而故意调整学校领导班子的不正常现象。

(二)加强教育培训

广大教职员工和财会人员素质的提高,是强化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的基础。一是要加强对广大教职员工和财会人员的政治理论教育,不断提高其政治素质。二是要加强法纪教育,不断增强守法意识。尤其是要加强《会计法》、《审计法》、《中小学校财务制度》以及预算内、外资金管理规定的教育,使广大教职员工尤其是中小学校长和财会人员在收钱和用钱问题上进一步慎重。三是要强化师德师风教育,不断弘扬敬业精神和增强奉献意识。尤其是要通过教育,制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唯利是图”思想对广大教职员工的侵蚀,坚决不做违反财务管理规定的事。四是要强化农村中小学财会人员业务知识的专项培训,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的业务素质。尤其是要加强预算、结算、票据管理、报表、审计、财务报告和建帐知识的培训,逐步使学校财务管理规范化。

(三)健全规章制度

防止和解决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混乱的问题,重要的保证是建立健全有关财务管理的制度。从目前状况来看,必须建立和健全的制度与规定有:预算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票据审批及管理制度、结算及转帐制度、专款专用制度、收支两条线制度、收费许可证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审计制度、民主理财制度等。当然建立和完善这些制度最好遵循“由粗到细”的原则,必须结合本地和本校实际,体现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四)坚持有效监督

光有整套的财务管理制度,不一定就能解决目前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中的混乱问题,关键是坚持有效的监督,以防有关规章制度变成“空文”。一是要坚持领导监督,二是要坚持群众监督,三是要坚持社会监督,从而形成全方位监督网络。特别是要强化学校内部的民主理财,强化学生家长、村组干部对学校的监督和教职员工对财会人员的监督。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及时通报监督结果,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措施。

(五)改善管理体制

农村中小学一般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解决财务管理混乱的状况受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所以改革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体制很有必要。国家财政部和原国家教委制定的从1997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不具备条件或不需要单独设置财务机构的中小学校,实行‘集中管理,分校核算’的体制。即在一定区域内,设置中心财务机构,统一管理区域内中小学校的财务活动,学校只设报账员,在校长领导下,管理学校的财务活动,统一向中心财务机构报账。”“具体实行何种体制,由地方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参照“村财乡管”的经验,中小学的财务也可实行乡镇教育办与财政所“双代管”。分户建帐、资金统筹,各中小学设报账员,定期到乡镇教育办、财政所报账;乡镇设“双代管”专职会计,负责定期建账;各中小学月初提出支出预算报乡镇教育办批准,月底凭预算报告和手续完备的正规票据到乡镇报账;实行财务定期会审和民主理财,实行全乡镇中小学财务统一代管,可以规范收入,规范支出,规范票据审批手续,规范建账,更有利于领导的宏观调控。总之,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优化。

 

第三节  中小学后勤管理

学校后勤工作相对于教学工作被认为是“二线”工作,其实,学校后勤也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良好的后勤保障,教学工作就没有物质基础,要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不可能的。而且学校后勤工作还涉及到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所以,加强学校的后勤管理也非常重要。

一、中小学后勤管理的内容

中小学后勤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校园环境管理、校产管理、财务管理、生活管理等。财务管理上一节已专门论述,校园环境管理实属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一章也有论述,故此不再赘述,下面就几个主要方面简述之。

(一)校舍的管理

校舍,即学校各种用房。校舍的管理,包括校舍的新建、扩建、修缮和合理使用等。新建校舍,要特别注意合理布局。教学区、生活区、体育活动区、附属单位区,要自成体系,尽可能不要混杂,防止干扰教学和休息。校舍的修建,要符合教学和卫生学的要求,有利于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为节约土地,校舍应建楼房,城市以建四层或五层外廊楼为宜,农村以建二层或三层为宜。教学楼的楼梯必须宽大结实,以免学生拥挤或发生事故。

中小学的各种用房,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1)教学用房。这主要指教室,是校舍的主体部分。教室有普通教室和特殊教室两种。普通教室即学生平时上课的教室,特殊教室指音乐教室、电化教室和各种实验室。普通教室和特殊教室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互相干扰。教室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光线要好,以保护学生视力;通风要好,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个教室要有两个门,以免出入拥挤。(2)办公用房。它包括办公室、教研室、会议室、大礼堂等。办公室不宜邻近教研室,以免影响教师备课。大礼堂不要靠近教室、教研室和办公室,以免干扰上课和办公。(3)辅助用房。指图书室(馆)、阅览室、仪器室等。图书室(馆)与阅览室应在一起,宜设在全校适中的地点,仪器室与实验室应在一起,房屋要比较坚固结实。图书室(馆)、阅览室、仪器室,均应有消防设施。(4)生活用房。指学生宿舍、教师宿舍、厨房、食堂及厕所等。宿舍、厨房和食堂应远离教学区,教师宿舍和学生宿舍也应适当分开。公共厕所离其他用房应稍远一点。各种用房要注意合理使用,提高使用率;要妥善养护,及时维修。危房应停止使用。

(二)教育设备的管理

中小学教育设备主要有以下几种:(1)教室的设备。教室内的设备主要有课桌椅、黑板、电灯、讲台等。课桌椅的大小高低,高年级与低年级应有区别,要适合学生的身材,否则会影响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黑板也有多种,应从学校的经济条件考虑购置。不论采用什么样的黑板,最重要的是不反光。反光不仅看不清板书内容,而且伤害学生视力。还应购置辅助性的轻便小黑板,供教师使用,以节约课堂书写的时间。教室内的照明度,直接影响学生视力,以安装日光灯为主,并注意安装的位置。教室的设备要登记造册,开学时由总务处清点后交给班主任,学期结束时由班主任按册移交给总务处。(2)实验室的设备。实验室是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重要物质条件,中学应创造条件,分别设置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小学设自然实验室。实验室邻近处设仪器室和实验药品室。实验室要有教师的实验演示桌和学生用的实验桌,要安装电源、自来水管和水池。购回的仪器设备和实验药品要验收、登记造册,分专柜保管。实验室的设备由实验员负责保管,规模小的学校未设实验员,由任课教师负责。(3)图书室(馆)的设备。图书室(馆)包括藏书室(书库)和阅览室。室内应配有书柜、书架、报架、桌椅等。要建立选购、登记、借阅、保管和赔偿制度。图书买回后,必须登记、分类、编码、造册。图书份量很重,如藏书室设在楼上,应经常检查房屋是否坚固。图书管理员要对图书作好防虫、防潮、防火工作。(4)体育卫生的设备。学校要有比较充足的体育设备,才能保证上好体育课和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体育设备必须符合国家体育教学大纲的规定。体育器材要特别注意安全,如单、双杠要牢固,沙坑要保持松软,跑道无碎石、瓦砾和玻璃片。体育设备要有专人保管。购回的设备要及时登记、造册,损耗的体育器材要登记注销。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要经常检查、维修,防止发生体育事故。卫生室的医药购置,使用和保管,由校医按行业规定负责管理。

(三)生活的管理

生活管理主要包括教职工的生活和学生的生活管理。主要是管好环境卫生,做好疾病防治以及防火、防水、防盗、防毒等工作。中小学也必须抓好安全保卫和综合治理工作,为广大师生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如果规模较大的学校有教工食堂和学生食堂,学校一定要加强管理,确保师生饮食安全和获得高质量的服务。另外,还应该尽可能地帮助生活困难的教职工和学生,努力创建和谐校园。                                                                  

二、中小学后勤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中小学后勤管理必须本着为教学服务、为师生生活服务和勤俭办学的宗旨,具体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

首先要制订好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是完成工作的有力保障,特别是后勤常规工作计划一定要先明确。后勤常规工作计划制定后,不仅要让本部门内的工作人员知晓,而且要让兄弟单位和有关部门熟知,以便于获得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在后勤工作计划中,要体现出一切为教学服务的思想,要有全局意识和系统观念。使各项工作有章有序的进行。

(二)明确工作人员职责范围

在规模比较大的中小学,后勤往往是一个班子,这样就要为每个员工制定好自己的职责范围,让他们各自明白自己的任务。首先,后勤主任是校长的助手,应该在后勤工作方面主动为校长分担工作,让校长有更为充分的精力和时间来抓好学校的中心工作。后勤主任的工作职责是:为教学工作创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管好学校师生员工的生活福利;管好学校的校产和财务工作;领导后勤的日常工作。后勤主任根据自己的主要职责制定出自己的工作细则,并要求自己的下属都对照自己的职责范围来面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进行描述,制定出自己工作的细则,并主动对照执行。真正做到分工明确,任务到人。

(三)建立后勤管理的规章制度

后勤工作涉及钱财和物品,必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才能堵住漏洞,防止发生职责不分、人浮于事以及贪污和浪费现象。如建立学校财务制度、采购制度、物品管理制度、门岗制度以及相应的奖惩制度等。

(四)抓好阶段性和突击性工作

学校后勤工作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在某一阶段可能会以某一项或某几项工作为中心,需要集中精力加以解决,如开学前各种教学和生活设施必须到位,寒暑假中学校校舍必须进行检修等。有时还有一些未列入计划的临时性或突击性的工作,如迎接上级检查,以及学校里发生的突发事件的处理等。这都是学校后勤工作的特点,管理者必须要有临危不乱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