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悍刀实力排名:[原创]“大义灭亲”:从“大义灭子”到“大义灭父” 【猫眼看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5:28:59
[原创]“大义灭亲”:从“大义灭子”到“大义灭父”16253 次点击214 个回复0 次转到微评 江上小堂 于 2010/1/22 11:15:54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大义灭亲”:从“大义灭子”到“大义灭父”

传统社会中,儒家倡导的“忠孝”是人生的价值所在。忠是最高的价值,为了“忠”,甚至可以“大义灭亲”。但我注意到,传统社会中的“大义灭亲”往往是“大义灭子”或“大义灭妻”,就是为了君王的利益臣民可以牺牲自己的子女和妻妾,例如程婴舍子救孤,刘安杀妻供食等不胜枚举。对这种行为,传统社会的主流价值是予以肯定、赞赏和鼓励的。而“大义灭父”这样的事例却很少。

假如刘安把他的老爸或老妈杀了供刘备饱餐一顿,时人会如何评价呢?我想就会大不一样,肯定会遭到时人的谴责和唾弃。缘由何在?这是因为还有“孝”的价值存在。在传统社会中,虽然“忠”高于“孝”,但却必须以“孝”为基础。所以,即便当“忠孝”出现冲突时,“忠”也不能完全剥夺“孝”。故李密呈《陈情表》而能得晋武帝的嘉许,徐庶得老母之命竟舍皇叔而去。明清更建有官员有“丁忧”之制。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灭孝强忠”之后,宗法家族渐次衰落直至完全解体,“孝”的价值不复存在,而“忠”的价值得到进一步强化。因之,“大义灭亲”就不仅可以“大义灭子”,而且还可以“大义灭父”了。在革命时期,表现为革命青年脱离“地主资产阶级”家庭,背叛自己的家庭出身和阶级。“大义灭父”在文革时达到高峰,子女呼应领袖的号召,纷纷揭发批斗甚至打骂自己的父母和老师,造成无数的惨剧。

我们要明白,五四以来,只反掉儒家的“孝”是远远不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反而更有害。仅仅将个人从“父权”和“夫权”下解放出来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还必须将个人从“君权”下解放出来,还要进一步反掉儒家和法家的“忠”。五四新文化的可悲之处就在于将个人从“父权”和“夫权”下解放出来而获得的权利反而尽悉纳入了“君权”的囊中,为他人作嫁衣裳。

儒家提倡的“忠孝”是落后的价值观,虽然它曾起到了巨大的历史作用,避免了华夏民族陷入如周围“夷狄”那样频繁的相互掠夺和残杀中。在没有接触到“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之前,我们可以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么说倒也不夸张。但现今时代,“自由、平等、博爱”才是普世价值,是远比“忠孝”更先进的价值。我们只有树立了“自由、平等、博爱”的价值观,也才能避免“大义灭亲”,无论是“大义灭子”,还是“大义灭父”这类极端反人性的行为。

[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2010/12/6 8:44:06 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