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马哈鬼火耗油量:看得见的隐性德育 ——有感于华盛顿的几处景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01:08
赴美学习笔记(之六)看得见的隐性德育——有感于华盛顿的几处景观作者:窦桂梅 日期:2011-6-26 20:01:00

赴美学习笔记(之六)

看得见的隐性德育

——有感于华盛顿的几处景观

     来到华盛顿,给我的感觉特“生态”。城市处处是教育资源。囿于笔者视角的局限,以及时间的仓促,仅选其中的几处谈谈。

 

一、梅西百货公司的气质

在华盛顿,除了绿树鲜花遍地,还有掩映其中大气、素朴,简约的建筑。大多建筑色调呈土黄或浅灰。外立面有的是大理石、有的是砖制,和大自然结合在一起,匹配和谐。沿路,看不到一幅幅大型画面宣传广告,也不见一句句“振聋发聩”的豪言壮语;街道宽敞、干净,不见一处垃圾、纸片;汽车站桩内外,也没有张贴广告,有的就是供人服务的遮雨棚和椅子,仅此而已;公园内、十字街头伫立着各种伟人或值得纪念的人物塑像。

总之,首都华盛顿几乎没有一处视觉污染。为了提高国民文化素养,所有博物馆都免费向公众开放。我们去了国家美术馆、国家航天博物馆。还有国家画廊、自然历史博物馆、国际女性艺术博物馆等多处等待我们免费前往。以个人和集体名义冠名的纪念性的,如我们去的林肯纪念堂、华盛顿纪念碑广场等等,不胜枚举。

几天里,我们还走进了白宫、美国教育部和国务院。当然,联邦政府机构大楼,如农业部、劳工部、美国之音、联邦调查局等等,都有故事。只是时间有限,只能坐车隔窗而望。

可以说,华盛顿的每一座建筑,每一处景观都是一座博物馆。甚至,连我们去过的商场,给你的感觉都好像是一座具有艺术气质的宫殿。就连商店的外观,一个商品推销广告都没有,干净得很纯粹。就拿拥有200家连锁店的macys(音译梅西百货公司)来讲,从外观上看:米色建筑,典雅高贵,名字毫不招摇,谦卑地嵌入建筑里,浑然一体。

在中国的任何商场,景象就完全不一样了,商家们会使出浑身解数,试图通过视觉的刺激、感官的碰撞来俘获消费者。浓妆艳抹的模特走秀、琳琅满目的奢侈品广告、垂挂于整个建筑的霓虹灯幕墙、喧嚣热闹的电子大屏,每个空间都在诉说着欲望与消费、空气的每个角落里都在散发着钞票的味道……

来到梅西百货公司,一是这里的商品便宜货真价实。用导游的话说,你到美国买任何东西没有假的,尽管买,尽管吃,不像在中国;二是喜欢这个商店的宁静;三是喜欢她朴素的气质——不仅外观给你的感觉庄重典雅。

然而更重要的,是它厚重朴实后面的故事。商店的创始人施特劳斯的创业史就是一本教育书。14岁开始当商店童工,不怕辛苦和低下,白天勤奋工作,晚上自修文化……终获成功。“泰坦尼克号”遇险,有人向67岁的斯特劳斯先生提出,“我保证不会有人反对像您上小艇。”斯特劳斯坚定地回答,“我绝不会在别的男人没有离开之前上救生艇。”然后挽着太太艾达的手臂,蹒跚地走到甲板的藤椅上坐下,静静地等待著最后的时刻……原来这些看得见的建筑,不仅是一座博物馆,还是一部凝固的教育史。

   

 二、奥巴马夫人的小菜园

真有幸!下午一点四十五分,我们进入白宫参观。经过安检走进去,只见屋顶警察端着冲锋枪巡逻。白宫的小路上,几步一个警察。当看到楼上一个小型乐队在演奏时,气氛轻松了很多。在白宫门前参观浏览,这里种植各种树木,各色品种的花草,美轮美奂。每棵树、每株花都见证着白宫主人的更迭和背后的荣衰。且不说老布什总统和小布什总统栽下的树,也不说克林顿夫妇侍弄的精品花卉,我感兴趣的是白宫里的小菜园。

白宫园子里有人种菜,得追溯到二战期间。罗斯福夫人为了应对战时食物短缺,在白宫里开辟了胜利菜园。当时许多美国家庭都响应这一号召。这次,菜园的主人,奥巴马·米歇尔。她在白宫的南草坪,划出100多平方米的地,种植50余种蔬菜,包括甘蓝、甜菜、辣椒等等。这次我来到菜园看到小白菜,菠菜,莴苣,还有说不上名字的几种蔬菜。每一种都单独划分开来,分别种在或三角形,或长方形,或菱形的大槽里。小白菜嫩绿嫩绿的,舒展着小叶子。菠菜叶子现在已经长得近两寸了。

虽然不能指望这座小菜园,提供总统一家所需的全部食物,但至少抵消了一部分开支。整个菜园的成本才200美元,节省费用不说,还以如此小的代价,带来巨大的社会效应。原来,这里俨然成为了一个露天教育基地,奥巴马夫人经常邀请小学生来菜园子里参与劳动,一并享受有机膳食。她希望通过教育这些小学生,影响更多的家庭,更多的社区,大家共同劳动,勤劳自给,营造一种充满劳作情趣、简朴自然的低碳生活方式。

写这些文字时,我手机的短信正报道——奥巴马与夫人主动公布2010年总收入172.8万美元,主要源于出书的版税。夫妇俩共缴纳超过50万美元的办税,而他当总统年薪才40万。这些,可以想象平民总统夫人所作的对美国民众的教育影响会有多深。

 

三、白宫门前的“抗议”

4月11日中午,我们一行到美国国务院,出席中美人文高层磋商会议闭幕式。国务院门前,耳边不停地响起国务院安全线外群体抗议人们的口号声,有领头喊的,有齐声和的。头一天参观白宫,我们在门口也看到一群阿富汗人也在高喊口号、示威。领头的还用麦克。导游说,在白宫前,几乎天天都有举旗示威的,没想到国务院门前也有。更令人捧腹的是,华盛顿市长4月11日这天也上街游行,他拿着麦克在高处演讲,认为美国国务院和众议院达成的“国家经费削减预算方案”损害了华盛顿市民的利益,同时影响了辅助穷困妇女坠胎的计划……后来的几天,我们到威斯康辛大学访问。那里的居民头一天在州政府大楼游行抗议,约达20000人。负责人告诉我们,在美国,游行抗议好像是工作。不过,美国的抗议不是暴力,是文明地争取权利的方式。

若说群体组织,短时间进行,我们还能理解,可在白宫对面的马路的抗议是一个人,从1981年8月1日起在这里安营扎寨,到今年已经坚持了21年!我们看到草坪上,有个仅能容身一人的简陋小帐篷,住着这位抗议者——美国老妇人。她21岁时结婚而后生女。一年后离婚。从此,失去了丈夫与女儿,失去了家,还失去了工作。此后,她用了7年的时间,想取得孩子的监护权,都未能如愿。她还给当时的卡特总统写了一封信,得到答复是:“我同情你的遭遇,但我远在800里之外,而且我也无权过问”。于是,她举着自己手写的标牌,到白宫门前,请求给予公平。数十个春秋,里根、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白宫的主人换了又换,走了又走,但她没走。她的抗议内容也多元起来,用符合美国法律的和平请愿方式宣传和平、反对战争……

看到我们这些“中国脸”,这位不足一米五的,戴一顶厚棉帽子的老妇人,向我们展示一块写有“世界和平”的汉字牌,并伸出两个手指,以示和平一定战胜战争。同时,她还热情地取出刊载她的《人民日报》剪报复印件让我们看。临走时我拍下了老妇人拿着“世界和平”的瞬间。

    漫长的岁月,白宫的邻居——这位老妇人,成了美国人,全世界人的活教材。就是这种文明的举动,我们看到了美国人的理性追求。

 

     四、处处飘扬的美国国旗

华盛顿的这几天,吸引我们的视线,冲击我们心灵的,还有国旗。无论你走到哪里,到处飘扬着美国国旗。记得在电视上,看到万人体育馆升旗时,所有观众不约而同起立致敬,没有人讲话,没有人照相。在这浓浓的爱国气氛中,你会敬佩那么随意自由的美国人如此严肃认真。

看,华盛顿纪念碑周围五十面国旗代表五十个州,迎风飘扬。国旗中的50颗星代表美国50个州,13道条纹代表最初北美13块殖民地,红色条纹象征英国,白色条纹象征脱离它而获得自由。我发现,每一个部门一般至少两面国旗在大门的一左一右,甚至在汽车上看到路边的每一个家庭也会悬挂国旗。甚至让自己家庭里充满星条旗的小物件,抱枕、碗碟、甚至吊床。导游说美国“国庆节”7月4日这天,国旗会插遍各个角落。离开华盛顿,我们又到了芝加哥。这里的国旗依然处处飘扬。后来在威斯康辛,看到大学、中学老师的办公桌上、墙上都摆放或悬挂着国旗……

然而,只有美国,也只有在美国,个人焚烧垃圾是违法的(违反环境保护法),即便在自家后院焚烧枯树枝也违法。可是让人费解的是,焚烧国旗从来就没个明确的法律交代。从20世纪90年代起,20世纪60年代有人打主意修改宪法,以保护国旗,遗憾的是,每次均以或大或小的投票差被否决,反复的宪法修改提案每年都在进行,后来,是否禁烧国旗都已经变得不重要,是否经过大众细致的思辨,最终达成一致。程序才是重要的。

“我宣誓,忠实于美利坚合众国国旗,忠实于她所代表的合众国——苍天之下一个不可分割的国家,在这里,人人享有自由和正义。”多么振奋的誓词。试想,一个缺乏国旗意识、国旗理解与国旗情感的国度,是没有向心力与凝聚力的。这些来自不同国度组合在一起的美国公民懂得,尊敬国旗、热爱国旗、悬挂国旗成了一种鲜明的生活态度。

看一座城市的文化,最直接的就是你的所见。建筑、小菜园、抗议声、国旗,还有他们的主动让路,秩序排队,安静有礼……无声而有形,真实且直观,你看得见,感知得到。一切的人,一切的景,一切的物,都是教育的载体,美国的道德教育就在每天的生活中。一句话,美国的“德育”都体现在一切的生活中,一切的细节中,是没有德育教育的教育。

我们参观美国学校时,问有没有专门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回答没有。博士告诉我们,主要原因是美国家长怕传递宗教。他们角色自己的孩子选择什么宗教,不需课堂接受。而从教育学眼光看,学校从小注意习惯培养的同时,强调最重要的是环境、以及人与人交往过程中,榜样示范的力量。当询问Rockfo College小学部的传达室老师是否任课时,她回答“上课”,问上什么课时,没想到这位和蔼的中年教师回答:老师、同学们打交道就是上课啊。

按理,我们不断地强化德育教育,专门开设有思想品德课程,学生应该学有所得。那么,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效果却不够明显,甚至国民道德素质整体滑坡,社会风气日益令人担忧呢?德育需要教化,然而,德育是教化出来的吗?敲打这些文字的时候,手机新闻又有一篇报道:温家宝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员座谈时候说,近年来发生“毒奶粉”,“地沟油”、“染色馒头”,“瘦肉精”等事件。这些恶性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他强调,要注重对社会转型期道德文化建设的研究。

看来,上至国家社会,小到家庭个人,处处都应该是德育资源,人人都应该是教育资源。而且这种教育不是喊出来,也不是靠呼吁来实现,而是实实在在做出来的。我们国家的整个社会环境,必须重新清洗。比如洗去街头马路、商店的美女广告等视觉污染;比如禁止行人随地吐痰的粗俗行为;比如驱除电视、网络传媒中的暴力与黄色;比如倡导公共交通多一份礼让与关怀;比如建议博物馆、公园的大门免费向公众开放,让人们在历史、文化、自然的滋养中提升人文素养;比如开放大学校园,让人们共享人类的文明与教育科技成果,等等。

学校的教育环境要在中华文明中寻根,在“人性本善”中寻找方向。比如复兴儒家思想,在人们视觉所能企及的地方,以经典的“礼”“仁”“孝”“耻”等作为当前最紧要挽救的道德思想;比如提倡素食、低碳生活,恪守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都需要敬重的人文关怀……

目前,我们学校正在进行德育课程的全面构建。比如思想品德课融入心理学、生命学、文化与历史等内容。基于对学生“健康”、“阳光”、“乐学”三个价值取向的追求,提出“勇于担当”、“诚实守信”、“自强自立”、“言行得体”“协商互让”、“”尊重感恩、“学习至上”、“全面发展”的具体要求,并落实在“低、中、高”三个年段中……我们既要训练学生的大脑,也要培育学生的内心。我坚信只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有甘当苦行僧的决心,有向善和大爱的情怀,我们的努力就会有效果。

作为教育工作者,写出以上有关“教育环境”思考的文字,深感愧疚。有些“学生要求”我、我们教师的言行做得也不够。好些时候我们是没有没有底气要求学生的。这次美国之行,也看到自身的不足以及整个团队的问题。清醒便好,但愿因我们的行动与坚守,培养的后来人,不是在喊着德育口号,不是在一代不如一代的叹息中,迎接未来。

 

花絮:

在梅西百货公司采购,我选的几件衣物都不超过三十美元。商场里,各种衣服琳琅满目,目不暇接。这边是70%的打折,那边是85%的折扣,远处是50的价格。走上前一看,每一件衣服都不同,价签上,有的衣服已经减过一次或两次,再加上这次的折扣,价钱低得很。比如有的在国内起码得100元人民币,这仅2.4美元,感觉像白送一样。每选中一件,就禁不住感慨:便宜,太便宜了!难怪出国前朋友告诉我:带个旧箱子,带几件旧衣服,回来从头到脚“武装”起来,扔掉原来的即可。我以为是个笑话,看来,这么做也是合情合理呢。

更有美国人告诉我,这里的每一件衣服都是“三有产品”,穿着尽管放心。衣服尽管打折但绝不是故意抬高价钱再弄一个打折的形式欺骗顾客,而是你们来赶上春季,正是减价打折的时机。也许是崇洋媚外的心理作怪——我相信他们的话,也感觉这里打折的衣服各个质量款式也不过时,加上外国牌子的“三有”标志,虚荣心顿时便满足了起来。

看来“打折”里也有道德教育元素。

 

 

阅读全文(1701) | 回复(0) | 引用通告(0) | 编辑
  • 上一篇:赴美学习之五:海明威、怀特、乔丹风光的背后
  • 下一篇:从三所学校的细节,看“以学生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