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放样测量方法:鳜(桂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8:42:24
  鳜(学名:Siniperca chuatsi)是鲈形目真鲈科鳜属的鱼类,俗称鳜鱼、花鲫鱼、、季花鱼等,是中国特产的一种食用淡水鱼,体侧上部呈青黄色或橄褐色,有许多不规则暗棕色或黑色斑点和斑块,腹部灰白,背部隆起,口较大,下颌突出,背鳍一个,鱼鳞细小、呈圆形,性凶猛,肉食性。 

详细解释

  鳜  鳜  guì 形声。字从鱼,从厥,厥亦声。“厥”意为“上半身憋气发力”,引申为“欠身”。“鱼”和“厥”联合起来表示“北部隆起之鱼”。本义:隆背(欠身)之鱼。  【名】  即鳜鱼〖mandarinfish〗。中国产的一种美味食用鱼(Sinipercachuatsi),俗名花鲫鱼,亦称“桂鱼”。属鮨科,体侧扁,青黄色或橄褐色,具许多不规则的暗棕色或黑色斑点,背隆起,口大,下颌突出,背鳍一个,鳞细小、圆形,性凶猛,捕食水中鱼虾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  另见jué  鳜  鳜  jué  另见guì  鳜鯞  juézhǒu  〖bitterling〗鳑鲏的别称

汉语大字典解释

  [①][guì]  [《广韵》居卫切,去祭,见。]  “鳜1”的繁体字。  名桂花鱼、鯚花鱼。鱼纲鮨科。体侧扁,背隆起,青黄色,腹部灰白色,全身有不规则黑色斑点。大口,细鳞。生活在淡水中,是我国的特产,肉味鲜美。  [②][jué]  [《广韵》居月切,入月,见。]  “鳜2”的繁体字。  见“鳜2鯞”。

康熙字典解释

  【亥集中】【鱼字部】 鳜; 康熙笔画:23;  【唐韵】居衞切【集韵】姑衞切,??音刿。【说文】鱼名。【玉篇】鱼大口细鳞斑彩。【尔雅·释鱼】鱊鮬鳜鯞。【注】小鱼也。详鮬字注。【本草】鳜然背有黑点。昔仙人刘凭尝食石桂鱼,今此鱼犹有桂名,恐是此也。生江溪闲。【正字通】鱼扁形阔腹,大口细鳞,皮厚肉紧,味如豚。一名水豚,又名鳜豚。焦氏《笔乗》谓鳜名鮰鱼,误。盖因鄕语谓鳜为计,故以鳜本音桂,与鮠近也。又【广韵】【集韵】??居月切,音厥。又【集韵】於月切,音哕。又居逵切,音龟。义??同。【本草】鳜鱼背有黑点。

说文解字详解

  【卷十一】【鱼部】 编号:7594  鳜,[居衞切 ],鱼名。从鱼厥声。

音韵参考

  [ 平水韵 ]:去声八霁·入声六月  [ 粤 语 ]:gwai3

鳜鱼

  

简介

  鳜(Siniperca spp)属鲈形目,鮨科,鳜亚科,鳜属。俗称:鳜花鱼、季花鱼、桂花鱼桂鱼、鯚鱼。英文名:Chinese perch 。  体较高而侧扁,背部隆起。口大,下颌明显长于上颌。上下颌、犁骨、口盖骨上都有大小不等的小齿,前鳃盖骨后缘呈锯齿状,下缘有4个大棘;后鳃盖骨后缘有2个大棘。头部具鳞,鳞细小;侧线沿背弧向上弯曲。背鳍分二部分,彼此连接,前部为硬刺,后部为软鳍条。体黄绿色,腹部灰白色,体侧具有不规则的暗棕色斑点及斑块;自吻端穿过眼眶至背鳍前下方有一条狭长的黑色带纹。  鳜一般栖息于静水或缓流的水体中,尤以水草茂盛的湖泊中数量最多。冬季不大活动,常在深水处越冬,一般不完全停止摄食。春季天气转暖时,则游到沿岸浅水区觅食;此时的雌雄鱼白天都有侧卧在湖底下陷处的卧穴习性,夜间在水草丛中活动、觅食。主要以其它鱼类为食,1-2月摄食较差,6-7月最为旺盛,生殖期采食强度稍下降。鳜鱼通常长至2冬龄,在东北须至3冬龄才达性成熟,亲鱼于5-7月集群于夜间在平缓的流水环境中产卵。6-7月为产卵盛期,怀卵量为3-20万粒。  常见鳜鱼有2种,外形极为相似,区别在于:翘嘴鳜(S.chuatsi ,英文名:Mandarinfish , Aukua)的鳃耙为7,眼较小,头长为眼径的5.3-8.1倍,上颌骨伸达眼后缘之后的下方,侧线鳞为110-142,颊下部有鳞,幽门垂为198-440个。而大眼鳜(S.kneri ,英文名:Bigeye mandarinfish)的鳃耙为6,眼较大,头长为眼径的4.7-5.1倍,上颌骨仅伸达眼后缘之前的下方,侧线鳞为85-98,颊部不被鳞,幽门垂为74-98个。翘嘴鳜生长速度快,个体大,常见为2-2.5公斤,最大个体重可达50公斤;大眼鳜生长缓慢,个体较小,最大个体能长至重2公斤。  鳜鱼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平原的江河湖泊。天然产量相当高。肉洁白、细嫩而鲜美,无小刺,富含蛋白质。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15.5-19.3克,脂肪0.4-3.5克,热量78-109千卡,钙79-206毫克,磷107-143毫克,铁0.7-5.6毫克,硫胺素0.01毫克,核黄素0.10毫克,尼克酸1.9毫克。鳜鱼自古就被列为名贵鱼类之一。1972年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内的随葬品中,就有鳜鱼!鳜鱼的幽门垂多而成簇,俗称桂花鱼,其味清香扑鼻,鲜脆可口,可谓“席上有鳜鱼,熊掌也可舍”。值得注意的是,鳜鱼的12根背鳍刺、3根臀鳍刺和2根腹鳍刺均有毒腺分布,若被刺伤后肿痛甚烈,发热、畏寒,为淡水刺毒鱼类中刺痛最严重者之一。在捕捉和剖杀鳜鱼时,应特别小心。  鳜鱼肉性味甘、平,无毒,具有补虚劳、益脾胃的功效。其尾可治小儿软疖,其胆可治骨鲠在喉。

鳜鱼的做法

  鳜鱼红烧、清蒸、炸、炖、熘均可。也是西餐常用鱼之一。  叉烤鳜鱼的做法  【原料】  活鳜鱼750克,京冬菜15克、笋丝15克、猪肉丝30克、鸡蛋一个(约50克)。 猪网油250克,生姜10克、葱6克、绍酒40克、精盐10克、味精1克、香醋50克、芝麻油15克、熟猪油40克。  【制法】  活鳜鱼宰杀后放砧板上,刮去鳞,掏除鳃,从鳃部用筷子绞出肉脏,使腹部保持完整无破损,洗净后凉干水分。猪网油洗净,用葱、姜汁浸渍。京冬菜择去杂物洗净。鸡蛋磕碗内,加葱、椒盐、干淀粉,调成蛋糊。炒锅置中火上烧热,加入熟猪油,投入姜、葱丝略煸,再将肉丝放入煸炒,放入京冬菜、笋丝、加入绍酒、精盐、味精,炒熟成馅。把洗净的鱼放在砧板上,用刀在鱼两面剞上花刀(刀深至内,不能划破鱼腹),然后用葱姜汁、绍酒、·精盐擦抹鱼身,腌渍2小时后,将馅心从鱼口中填入鱼腹。把猪网油摊平,上涂蛋糊,放上鳜鱼包好。取铁丝络一只,放上鳜鱼,鱼的上下两面放上葱段、姜片,上叉入炉烘烤。将两面烤至金黄色时,拣去葱姜,放入盘中,用刀在鱼身上顺长直划一刀,露出馅心,淋上芝麻油,带姜醋上桌即成。  【特点】  外脆里嫩,色泽金黄,肉质鲜香,馅料软糯,佐以姜醋,回味无穷  茄汁鳜鱼的做法  【原料】  鲜鳜鱼1尾约250克、白糖100克、番茄酱100克、葱结5克、姜片10克  【制作过程】  1、鱼治净后片成长条剞花刀,加葱结、姜汁、料酒腌30分钟,用干淀粉拍匀,下8成熟热油中炸至金黄,鱼肉呈葡萄粒状时装盘。  2、青菜叶焯水后,切成葡萄叶、梗衬在鱼肉两旁。  3、番茄汁、白糖下热油锅推匀,浇在鱼上即成。  【药材名】鳜鱼  【拉丁名】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原动物鳜鱼)  【名称考证】鳜豚,水豚,石桂鱼,蘮鱼,锦鳞鱼,桂鱼,鯚鱼,鳌花鱼,母猪壳,鳜鱼,翘嘴鳜鱼  【科目来源】鮨科动物  【药用部位】鳜鱼的肉。本动物的胆(鳜鱼胆)亦供药用。  【性味归经】甘,平。①《食疗本草》:“平,稍有毒。”②《开宝本草》:“味甘,平,无毒。”《本草求真》:“入脾。”  【功效主治】补气血,益脾胃。治虚劳嬴瘦,肠风泻血。  【用法用量】内服:50克煮食。  【相关药材】鳜鱼胆  【关 键 词】补气血 益脾胃 虚劳嬴瘦 肠风泻血  【用药忌宜】《品汇精要》:“患寒湿病人不可食。”

营养分析

  1. 鳜鱼含有蛋白质、脂肪、少量维生素、钙、钾、镁、硒等营养元素,肉质细嫩,极易消化,对儿童、老人及体弱、脾胃消化功能不佳的人来说,吃鳜鱼既能补虚,又不必担心消化困难;  2. 吃鳜鱼有“痨虫”的作用,也就是说有利于肺结核病人的康复;  3. 鳜鱼肉的热量不高,而且富含抗氧化成分,对于贪恋美味、想美容又怕肥胖的女士是极佳的选择。

适宜人群

  一般人都可以食用  1. 适宜体质衰弱,虚劳赢瘦,脾胃气虚,饮食不香,营养不良之人食用;老幼、妇女、脾胃虚弱者尤为适合;  2. 有哮喘、咯血的病人不宜食用;寒湿盛者不宜食用。

食疗作用

  鳜鱼又称作花鲫鱼,它肉质细嫩丰满,肥厚鲜美,内部无胆少刺,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誉之为“水豚”。意思是其味如同河豚一样鲜美;还有人将其比成天上的龙肉,说明鳜鱼的风味的确不凡。所以鳜鱼历来被认为是鱼中上品、宴中佳肴春季的鳜鱼最为肥美,被称为“春令时鲜”。  《开宝本草》:鳜鱼,益气力,令人肥健。  《随息居饮食谱》:鳜鱼甘平,益脾胃,养血,补虚劳,远饮食,肥健人。  《品汇精要》:患寒湿病人不可食。  鮨科动物鳜鱼的肉。鳜鱼又称鳜豚、翘嘴鳜鱼、石桂鱼、锦鳞鱼、桂鱼、鳌花鱼。广泛分布于我国各江河、湖泊中。获得后,去鳃、鳍、内脏等,洗净鲜用。  [性能]味甘,性平。能补气血,益脾胃。  [参考]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B2和烟酸、钙、磷、铁等成分。  [用途]用于气血不足,虚劳羸瘦;脾胃虚弱,食欲减退等。  [用法]煎汤,入菜肴。  [注意]《本草品汇精要》载:“患寒湿病人不可食”。供参考。  [附方]  鳜鱼羹:鳜鱼250g,切段,百合30g,薏苡仁30g。一同煮熟,略加猪脂、食盐调味服食。  张杲《医说》说:“越州邵氏女年十八,病劳累年,偶食鳜鱼羹遂愈。观此正与(本草)补劳、益胃、杀虫之说相符。”(据《本草纲目》)但实际上恐非“杀虫”(有抗结核的作用),而在于补虚扶正。本方加入百合、薏苡仁取其能补脾滋肺、补土生金。用于肺痨病人的辅助治疗或脾虚气弱、气血不足等。  【别名】桂鱼。  【归经】归脾、胃经。  宜:体质衰弱,虚劳赢瘦,脾胃气虚,饮食不香,营养不良者宜食。  忌:鳜鱼性平补虚,诸无所忌。

药用价值

  【药名】鳜鱼  【别名】鳜豚、水豚、石桂鱼、蘮鱼、锦鳞鱼、桂鱼、鯚鱼、鳌花鱼、母猪壳  【汉语拼音】gui yu  【英文名】Mandarinfish, Anbua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iniperca chuatsi (Basilewsky)  【归经】脾;胃经  【功效】补气血;益脾胃  【科属分类】鮨科  【拉丁文名】Siniperca chuatsi  【主治】虚劳嬴瘦;脾胃虚弱;肠风便血  【生态环境】该鱼是我国特产。食物主要为鱼类、虾类等。  【采收和储藏】春、秋季捕捞。捕后,除去鳞片及内脏,洗净,鲜用。或晒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国内各江河、湖泊中。  【动植物形态】鳜鱼,体侧扁,较高,背部隆起。头侧扁,口大,略倾余,下颌突出。侧线鳞121-128,背鳍Ⅻ-13-15,臀鳍Ⅲ-9-11。体色棕黄,背部橄榄色,腹部灰白。体侧及各鳍的软鳍部分,皆有大形黑色斑点。由吻端穿过眼径有一条黑纹。  【性味】味甘;性平  【药材基源】为鮨科动物鳜鱼的肉。  【用法用量】内服:蒸食,适量;或烧存性,研末,酒调服。  【出处】《中华本草》

鳜鱼的钓法

  (1)钓具。以手竿(5.4-6.3米)和竹制轮竿为好。海竿使用得当亦可。钓线直径0.25-0.3毫米,海竿钓线可粗些,钩用5或6号长柄拱背白狐钩,不用浮漂。坠子宜轻,一般为8-10克,球形铅坠最佳。线宜长,比竿长出0.6-1米。  (2)钓饵。以活虾活鱼做饵。活虾可就地向渔家购买,3-5厘米长的最好,用竹制虾笼或用塑料纱布缝制成圆筒状,大小以手能宽松探取虾子为宜,装虾并养在河水里。用时将虾的两只钳摘掉,用钩尖顺虾身纵轴剌入虾背部挂住。注意不宜太深,以免把内脏弄伤造成死亡。  (3)钓法。  手竿钓法:挂好钓饵后,可直接抖腕抛出,也可手持铅坠抛出饵钩。钓点一般是浪与浪之间平静回旋的水域。钓饵在浪花的顶托下时起时伏,引诱鳜鱼追逐、捕食。竿不离手,注意鱼线被水浪冲动的方向,手腕不时地轻轻拉动,以免钩挂水底岩礁。当感到竿梢有啄食,下弹震动时,应迅速抖动手腕提竿。提竿时机必须把握好,太早如点动不下弹,则钩未进鱼嘴;太迟则饵钩入喉太深很难取出。取钩时注意手指勿被刺伤。用手抓鱼要一把抓紧,否则被鳜鱼背鳝毒刺刺中,不但疼痛难忍,还极易发炎红肿。  轮竿钓法:竹制轮竿较海竿快捷,一般竿身较短(1-1.5米),且韧性远远优于海竿。钩用较大的方钩,系单钩;坠子可比手竿坠子稍重,15克左右,用小活鱼做饵(以白鲦为好)。用钩挂住小鱼的上腭,将饵钩向急浪中抛出,随浪缓缓放线,并频频回拉。目的是增加大鳜鱼追食的机会,另外也避免钩挂住水下岩礁或其他杂物;一旦竿梢负重并伴有弹震感,应立即抬手拉动轮竿,把鱼钩牢,然后试探着拉动收线。如拉不动,那是鱼进了岩洞,则不用急躁,可左右方向试拉,引诱鱼儿出洞。如鱼要线,则适当放线,不可硬拼。鱼儿能拉动时,则转动绕线轮,将鱼带至岸边浅水,用抄网起鱼。用此法钓到的鳜鱼一般较大。  海竿钓法:基本上用轮竿钓法。但钩可用串钩,坠子用扁坠为好。饵料可虾和小鱼同时使用。饵钩抛出落水一刹那,应逆水收线,引鱼追赶饵钩。海竿易挂岩石和其他障碍物,容易造成折竿、断线、跑鱼,是其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