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支护类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流程及评价标准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2:55:55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流程及评价标准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651    更新时间:2009-7-31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流程及评价标准
新授课教学模式
【课前准备】
一、教师要深刻理解“课标”要求。认真分析教材,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三维教学目标。在充分了解学生认知前提下,结合以前学的知识与方法,设计一个知识链接的前期台阶和课堂导入方法。
二、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出发对课程内容进行“二次开发”。构建与教学过程相匹配的教学设计,对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地增删和重组,不能一成不变的复制教科书的内容。
三、精心设计“预习学案”。预案中问题设计紧扣教材,以基础知识梳理为主线,设计一部分前后知识联系或者引发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兴趣的的问题,呈现形式有填空、填图、简答、判断和连线等,并指导学生学会有效的课前预习的方法。
【课上实施】
新授课的四个环节,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的十六字方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展开。具体要求如下:
环节1:自主学习
教师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导入要有情景性、启发性,可采用地理图片、地理现象录像等),在明确学习目标之后,学生参照学案要求,认真阅读教材内容,查阅相关知识,自主完成学案上的学习内容,并记录学习过程中疑惑的问题。此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反思,搞清知识的前因后果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内容。
环节2:合作交流
(一)组内交流
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带着各自的疑难问题进行小组内讨论,解决学习中疑惑问题,或者对预习学案进行组内批阅、交流,相互检查落实的情况。小组长调控学习的状态,并总结小组共同疑惑的问题,准备在班内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与某一小组的交流讨论。
(二)班内交流
在教师的调控指挥下,各小组代表依次展示小组的学习成果,表达小组的观点和看法,提出小组疑惑的问题,达到引发讨论、共享成果;在班内展示、交流和评价,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聆听,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教师注意捕捉学生对地理问题分析的新观点、新方法,营造多维互动氛围。教师要给予适时引导,保证展示的的方向性和顺畅性。
环节3:精讲点拨
教师在充分参与学生的研究、展示、评价过程之后,对暴露出的问题和要进行精讲点拨。精讲中尤其注意从思路、规范、规律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引导、激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的分析方法,并预留给学生整理学案、反思内化的时间。
环节4:有效训练
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巩固训练题。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训练题设计要有层次,体现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②习题设计要围绕教学重点和紧密联系地理热点问题。③训练设计要注意突出疑点、难点和易错点,试题类型以读图分析和地理情景材料分析为主。训练题的数量要适当,最好能够当堂完成,并进行及时地反馈与矫正,确保课堂的效益,落实“堂堂清”的教学要求。
环节5:课堂小结
课堂小节是一堂课的总结与提升,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可以有两种小节方式:一是由学生来总结自己的收获——本节课我学到了哪些地理知识;另一种方式就是教师来总结本节所学习地理知识、原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前因后果联系,指出学习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并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课后训练】
课后训练主要有两种类型的题目:一是分层次的课后作业,把课后训练题分为必做与选做,针对不同层次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二是布置开放式的地理问题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地理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找到学习的乐趣,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研究态度。
新授课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对象


分值
评 估 要 点 及 要 求
评 估 等 级 及 计 分 办 法




40

活动
状态
10
1.学生自主学习(或探究学习)积极主动,互助学习分工明确,生动和谐,热情高且具有实效性。
根据听课观察的实际情况分为四个等级A:9-10分;B:6-8分;C:3-5分;D:3分以下。
活动
形式
10
2.学生活动形式多样,善于创新且富有实效。如:合理、恰当地运用听、说、读、写、演、唱、画、实验、操作、设计、交流等多种活动形式。
根据听课观察的实际情况分为四个等级A:9-10分;B:6-8分;C:3-5分;D:3分以下。
参与

10
3.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面广,以参与活动的人次记分。(参与指集体听、读、看之外的学生活动)
根据听课观察的实际情况分为四个等级A:学生参与率达到85%以上计9-10分;B:达到70%—85%计6-8分; C:达到50%—70%计3-5分;D:低于50%3分以下。
参与

10
4.学生思维有深度,能够体现对所学知识的内化、重组和应用,而且外显效果好。
根据听课观察的实际情况分为四个等级A:9-10分;B:6-8分;C:3-5分;D:3分以下。




40

教学
设计
8
5.教学重点突出,围绕教学重点设计教学;关注学生差异,教学设计多层次,最大限度满足不同水平学生需求;有必要的预习提纲、导学案等。
根据听课观察的实际情况分为四个等级A:7-8分;B:5-6分;C:3-4分;D:3分以下。
教学
结构
8
6.课堂教学结构合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环节紧凑、容量适中、效率高;课堂反馈矫正方法灵活、扎实、有效;没有假问题。
根据听课观察的实际情况分为四个等级A:7-8分;B:5-6分;C:3-4分;D:3分以下。
导学
作用
8
7.有效地发挥教师的支架作用。如相关方法的指导、必要的示范、引领;必要的重点、难点解疑;必要的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和引申拓展等。
根据听课观察的实际情况分为四个等级A:7-8分;B:5-6分;C:3-4分;D:3分以下。
课堂
调控
8
8.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及时给予反馈矫正、启发、点拨、强化等;
根据听课观察的实际情况分为四个等级A:7-8分;B:5-6分;C:3-4分;D:3分以下。
教学
资源
8
9.能根据课堂教学需求有效地整合教材和开发课程资源。
根据听课观察的实际情况分为四个等级A:7-8分;B:5-6分;C:3-4分;D:3分以下。
教学效果20
检测
观察
10
10.根据当堂检测(或观察)85%以上的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的85%以上;
根据学生达标情况,每项计6分,分为四个等级A:9-10分;B:6-8分;C:3-5分;D:3分以下。
目标
达成
10
11.目标定位具体合理,符合课标与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及时把握和实施新生成目标;具有较高的目标达成度。
根据听课观察的实际情况分为四个等级A:9-10分;B:6-8分;C:3-5分;D:3分以下。
复习课教学模式
复习课是地理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往往是在单元学习结束之后,为了系统掌握单元知识结构,必须要一节单元知识梳理的复习课。该课型是最能反映教师了解学情、驾驭教材的水平和能力的课型。简单重复的复习课,缺乏对知识的深化和提升,没有对地理原理的归类总结,必然会成为新授课的“压缩饼干”,而成功的复习课,应把教学过程组织成学生对地理知识和原理的再认识过程,是实现学生地理素养螺旋式上升的阀门。
【课前准备】
一、为了本节课的顺利进行,围绕本节课的有关知识,教师确定复习目标,结合以前学的知识与方法,设计一个知识链接的前期台阶,为学生系统掌握本单元知识结构提供“锚位”和“脚手架”。
二、设计“预习学案”,学案中问题设计要不同于新授课的知识点的理解,而让学生首先自主构建单元知识结构图——“知识树”,同时,设计一些有思维难度、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问题,呈现形式要以读图表资料分析的综合性试题为主,指导学生课前自主完成。
【课上实施】
通过梳理单元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宏观上理清知识的前因后果联系。该环节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对教材再加工的处理能力,以及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能力。体现教师对单元重、难点的把握处理技巧和对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弥补新授课中的欠缺和不足。
环节1:自主整理
利用学案中的填空、表格、框图等形式引导学生回忆,再翻课本复习知识,整理复习内容,并让学生自主的选择一定的角度理顺知识的内在联系。要求教师设计好复习提纲,不能把知识和问题变成简单的填空,要适当的进行综合。在教学中,要检查学生完成学案的质量,便发现问题,在关键处给予学生适当适时的指导和点拨。
环节2:合作交流
生生之间、小组内一起实施有效的交流讨论,达到加深理解,形成认知结构的目的,并展示单元知识结构图或知识树。这样,使复习的内容条理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完成“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同时,明晰本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点,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以达到提升能力的目的。
环节3:精讲点拨
教师对某些存有问题的知识进行点拨精讲,加强知识间的对比和联系,突出知识的迁移应用。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典型例题,学生尝试分析独立完成,然后分组交流体验和收获,最后师生共同剖析典型例题,真正弄懂、弄通典型例题,并能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式的训练。通过对精选典型例题体验和剖析,能进一步巩固复习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典型例题的选题时要注意题目类型要精选,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要尽量覆盖复习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要选择能体现“通性通法”,不要追求偏、怪、难。此环节先由学生独立完成例题的求解,再师生共同交流总结,交流时要注意分析过程要强化,“轻结果,重过程”。注意引导学生如何“审题”,思考题目特点,掌握解题思路,重视过程分析。在交流时还要注意解题规律的总结,例题解答之后,要引导学生交流反思解题过程,总结解题经验。
环节4:有效训练
本环节是对复习的知识和方法的运用,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又一次升华。要精心设置巩固练习题目,要注意练习题目的变式和系列化,避免大量重复的机械练习,要少而精。此环节要求学生迅速做好巩固练习,然后对学习和练习结果进行评价、反馈,对其中暴露的缺陷和不足应及时矫正、补偿。
课堂总结是整节课系统的概括,是全部教学活动的落足点和归宿。应该包括:(1)站在整个中学知识体系的高度,完整地归纳概括复习内容。(2)概括总结知识技能、过程方法。(3)对复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要进行强调,同时选配一些有针对性的课外练习等。
【课后训练】
课后训练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分层次的课后训练。习题要分层次,分为必做与选做。也可以布置探究性作业,要为以后的学习与发展起作用。
二是必要的再复习,再提高,再巩固。
三是课后的相关问题的应用、探究活动或研究性学习等。
讲评课教学模式
讲评课是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其目的在于查漏补缺、规范解答、开阔思路、提高能力,但现在的化学讲评课教学中仍有采用机械地逐题对答案、改正错误和教师单纯讲解的方式,往往就题论题,面面俱到,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这严重影响了讲评课的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
【课前准备】
1.精心挑选题目组成测试试卷
试卷题目的选取十分关键,切忌不管学生的认知基础、能力水平而随意选用成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组题,难度适中,试题选取要以完善知识体系和思维体系,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原则。试卷的编制要实行编审制,责任到人。
2.课堂测验
测验是学生最好的独立思考活动。精心挑选的试卷万不可当作练习作业布置下去,要严格按照正规考试的要求来操作,要定时完成。同样的一份试卷,作为练习和作为测验效果差距很大。
3.评阅试卷
教师评阅能保证阅卷的准确合理,保证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答题的具体信息,要做到“第2节”讲评。
4.做好有关的数据统计
数据统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多数教师淡化这一重要环节,或者仅仅简化为统计某一题目的出错人数。为了保证统计工作的真实有效性和可操控性,具体操作可分为以下几项:
(1)统计错题时要统计出错人数及错误类型、出错的群体,要统计吻合率。
(2)统计得分时,计算各题的平均分,以此衡量全班对此类题的掌握情况。 对学生错误较为集中或不会者较多的题目进行分析,找出错误根源,定出纠错的具体措施。
(3)对学生试卷中的好的解法进行整理,以向其他学生介绍,促进全班的共同提高。
(4)分析学生对相关知识、方法的掌握情况,定出补救措施,设计好针对训练题。
(5)将试卷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初步改正错题,分析错因。必要时要进行个别谈话。
5. 根据考试情况,教师制定教学目标,设计“知识查缺补漏学案”,通过学案引导学生再去复习知识,深入理解方法;学案的设计要紧扣考试出现问题,问题的呈现形式要多元化,如填空式、简答式等。
【课上实施】
测试后应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讲评。为了保证试卷讲评顺利进行,归纳了如下几个环节。
环节1:自我纠错
首先大体介绍测试中学生表现情况(不是成绩的公布),试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学生对出错的问题进行自我分析,是基础知识不扎实,还是粗心造成的,这部分题目学生刚刚考完可能就已经发现了,课堂上要留出时间让学生独立纠正、反思此类错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一定要让学生自行解决,对于此类错误教师没必要再去浪费时间讲解。
环节2:合作交流
学生自己解决不好、解决不了的题,提交到小组内学生间交流和讨论,通过生问生、生教生、师教生相互讨论达到弄懂弄透,这样获得解决的题目印象会更深刻,不易忘记。即使有一部分仍然无法解决,讨论交流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再次放大,突破,升华。讲评时不能因时间紧,量大而只顾教者讲,上成教师的一言堂。讲评课应是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活动。要给学生表述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讨论问题的时间,允许学生对试题“评价”做出“反评价”,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得到相互启迪,使整个讲评过程学生情绪亢奋,容易接受大量的有关知识及解题的信息,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提高。学生发言和展示可以暴露思维过程,包括典型错误的思考、巧妙的思考等,以对其他学生起到警戒、示范作用。
环节3:精讲点拨
(1)选择好要讲评的题目,进行归类分析,确定讲评顺序
选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试卷测试内容范围内的重点题目;二是学生错误较多的题目;三是解决方法灵活多样的题目;四是题目有变式或变换的价值,有利于知识、方法、能力体系的形成;五是题目与前后知识联系密切,可以拓展,对于以后的学习有利的题目,或者是能引出继续学习的内容、方法的题目。
(2)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组织、引导、参与
讲评切忌平铺直叙,更不能成为简单的对答案和说答案。应先让学生参与交流、讨论,展示学生的思维、做法,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归纳出解题方法。
应该将较多的时间用在错因分析与思路启发上,避免“就题论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
环节4:有效训练
对于出错多或不会的题目,教师讲了,学生当时理解了,但是换个角度可能还是不会(或出错)。教师应当围绕该问题再设计出一些变式练习,进行当堂训练,以求巩固和加深。
讲评课不能忽视课堂小结。教师应引导学生再反思自己的试卷,整理知识和解题方法,今后考试注意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知识再升华,能力再提高,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形成规律性的方法思路。
【课后训练】
课后训练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必要的复习巩固,进一步总结和反思,整理错题。
如:
⑴在专用《错题集》上订正错题,订正不能满足于写一个正确答案或写出一种正确解答就了事了。每一个错题都要求学生按如下格式订正
第   题:……
正确解答:
错因:
⑵整理一题多解,充分体会、内化。
⑶作出得失分统计分析,定出下次目标。
⑷完成教师布置的针对训练题。
⑸结合个人实际,自选并认真完成一部分针对训练题。
二是教师要针对题目所涉及的有关知识、技巧、技能、方法、思路,多角度、全方位的精心编制二次过关试题,让学生再通过做相关试题落实知识提升能力。
三是二次过关试题分层次,分为必做与选做,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