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云相望讲的什么:生活有目标的人易长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2:42:40
潘勇
中国最长寿的老人是南京大学教授郑集家,今年已112岁,他深信要活到120岁以后。郑老晚年仍热爱工作,笔耕不辍。74岁时学日语,90岁时学朝鲜语,退休后还独自编著出版7种专著,56篇科学论著,108岁时,郑老还花一年时间整理了《鉴证长寿》的养生书。他不是为活着而活着,而是将有生之年,为人类作贡献。用他的话说:“人生不是索取,而是奉献。”
墨西哥一位老人患癌症,来日不多,但当他的儿子和儿媳突遭车祸去世,有了抚养无依无靠的孙子这一新目标时,呼唤起他强烈的责任心,在一把屎一把尿的辛勤劳作后,他的病逐渐被赶走了。为何?坚强的毅力产生于远大的目标,具有崇高生活目标的人,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积极因素,战胜前进路上的坎坷,正气终于压倒了邪气,在发挥创造性的同时又获得了长寿。
当代徐霞客式的人物侯伦贤,1989年11月6日从山东济南出发,自费徒步周游全国。在三年多时间内,他在途中写游记、日记、诗歌、书信,收集验方,共写下50多万字,还拍摄了大量纪念照。七十多岁的老人,经受了大自然的考验,克服了气候多变、水土不服、疲劳、疾病、孤独、语言不通等困难。夜宿过山洞、狼窝、树窟、坟穴、戈壁滩。老人以顽强的精神,坚强的毅力,克服了千难万险。侯老神州万里行,披星戴月跨越高山大川,几渡长江黄河,走遍长城内外。他不但身体没有垮,而且原有的很多慢性病已不药而愈。他为什么要这样?他有一个目标:要向世人宣布,中国老人不老这一真理。
刘绪贻是武汉大学名教授,今年99岁,是我国公认研究罗斯福“新政”的学术权威、研究美国史的专家和社会学家。刘老平时讲话声如洪钟,思维敏捷,腰不弯背不驼,每天上午到深夜11时,总伏在办公桌前写作。他说,如果不工作,享清福,我恐怕早就病倒了。由于刘老勤于用脑,追求高尚理想,永葆青春,因而延缓了衰老。
很多事例证实,生活有目标,无论是远大目标,还是旅游或读书等近期目标,其生存优势就比没有目标的人强得多,死亡率比其他老人要低得多。使人年老的不仅是岁月,更是理想失去。正如一位老作家所讲:“没有灵魂的躯壳,还能活多久呢?”这就告诉我们:有目标的人,有精神支柱,就不易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