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整改通知单:宜居,城市发展之本(问诊专家·城市的面子与里子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56:15

“以大为美”的理念导致城市建设盲目追求速度、规模,忽视质量、功能

宜居,城市发展之本(问诊专家·城市的面子与里子⑤)

嘉宾: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副所长 吴唯佳

2011年08月23日05:3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字号
  
人民图片


  建设速度过快、规模过大、密度过高;管理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规划受利益团体的影响,缺乏时序性

  问: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10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快速推进,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随着城市化的突飞猛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重面子轻里子、重速度轻质量、重形象工程轻民生工程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在您看来,近些年中国城市发展中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吴唯佳:从建设方面来讲,一是城镇化建设速度过快。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镇化率约为18%,城市约为235个;到2010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49.68%,城市已有657个,30年增长30%多。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已有八九十个。二是城镇化规模过大。比如,我国每年城乡建设竣工量(面积)约为20亿平方米,其中城镇约占2/3,即13亿平方米。我国每年新增城镇人口约1000万,每个人所需建筑面积应为60平方米,但目前城镇建设的竣工面积摊到每个新增人口上,达到130平方米,超出一倍。可见,我国每年城镇新增建设面积远远超过新增人口的需要。三是城市建筑密度过高。一般来说,城市建筑容积率在1.6左右比较合理,但我们有的城市已达到3至4。容积率过高会带来安全隐患(如发生地震、火灾时人群难以疏散)、局部地区的资源供应压力增大、能耗高等问题。

  从管理方面来讲,目前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重眼前效益、经济效益,重投资回报、规模等,而对社会效益重视不够。如在城市建设中,应先建地下工程再建地上工程。把基础工作做扎实了,虽然建设的速度会慢一些,但会少走很多弯路,也会减少很多花在事后补救措施上的时间与资源。

  从规划方面来讲,目前许多规范是全国性的,地方性的比较少;城市规划经常会受到各种利益团体的影响(如开发商意图等);目前的规划缺乏时序性,没有研究什么先建、什么后建,而且不能保证规划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以大为美”的理念导致城市建设不顾条件地追求速度、规模,忽视质量、功能,缺乏协调、和谐,公共工程建设滞后,城市的承受力不足

  问:在当前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楼越盖越高,路越修越宽,广场越建越大,但下水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脚步却慢了许多。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朱铁臻: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我国城市化注重速度而忽视质量。一些城市地域扩张很快。小城市希望很快变成中等城市,中等城市希望很快变成大城市,大城市希望很快变成特大城市,甚至成为“世界城市”,在指导思想上“以大为美”,不顾条件地追求速度、规模。城市规模结构具有等级、共生、互补、高效和严格的“生态位”要求,是个有机整体,要合理布局、发展。我国需要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城市、特大城市,并创造条件建设一两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但同时更需要建设一大批富有特色、人居环境良好的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合理的组团式的城市群、城市带。我认为城市化应当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兼顾。二是城市建设不注重协调、和谐。近些年来,一些城市在建设中互相攀比,急功近利,注重表面,而周密的规划、地上地下结合不够。城市的“硬件”,不仅是表面的高楼大厦,更重要的是基础工程。有的城市一场暴雨就能引来较大的灾难,造成交通瘫痪。关系民生的工程往往摆不到重要位置,城市的公共工程建设更是跟不上城市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的承受力不足。

  问:重形象工程轻民生工程是不少城市发展的通病。为什么一些城市管理者总热衷于形象工程?

  吴唯佳:关于形象工程,不能简单地评价好还是不好。一方面,对地方政府来说,确实需要一些工程来凝聚民众参与建设的热情,提高城市活力,建设和谐社会,如一些绿地广场百姓也能够享受到,修建的宾馆等在招商引资方面确实能够发挥其功效。另一方面主要涉及城市管理者追求政绩问题。有些形象工程投资大而效益基本没有,有的工程建得太早,建成以后发现每年只办一次活动,甚至建成后就完全闲置。一个领导执政一方,总希望在其任期内政绩转化为可操作性的项目。而练“内功”不太容易被看见,练“外功”则很明显,做形象工程是练“外功”,易操作显政绩。如一些老旧居民区住宅问题,虽然是民生工程,但操作起来很麻烦、难度大,而大广场、大剧院、大酒店等工程容易操作,见效快。

  许多形象工程在决策过程中缺乏科学依据,尤其是涉及旅游类的项目,拆旧建新,抄袭模仿,大干快上,以致出现千篇一律、千城一面的问题。有些地区的开发区、新城区规模越来越大,如原来县市级的开发区才几平方公里,而在攀比之风影响下,现在动辄几十平方公里,效益不高,土地浪费却非常严重。

  城市发展应以人为本,但很多年来,我们都是就建设论建设、就发展论发展,忘了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百姓生活水平,为了宜居。

  问:舆论对当今管理者的城市发展理念有不少指责和质疑。那么,健康的城市发展理念应该是什么样的?

  吴唯佳:一要正确处理发展的速度与质量、规模的关系。我国城市发展的速度很快,许多问题的出现也是速度过快造成的,并且速度越快,带来的问题越多,矛盾也就越尖锐,解决的难度也越大,对于城市长远的经济与环境效益其实是一种伤害。二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面转变。三要重视城市整体的正常运作。四要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问题。五要处理好开发与维护的关系。我们在这方面就存在问题,如负责建设的是一个部门,负责维护的又是另一个部门,长期以来对城市的维护不够重视。

  总之,城市的发展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宜居。很多年来,我们的城市发展都是就建设论建设、就发展论发展,而忘了发展的目的是为了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

  问:城市的发展不仅要有良好的“硬件”,更要有与之配套的诸如公共服务、城市文化等“软件”,目前“软件”仍是我国城市发展的“软肋”。政府应该在哪些方面加强与完善?

  朱铁臻:城市是文化的产物、文明的生成地。文化的力量熔铸在城市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重视“软件”建设,最重要的是尊重人、关怀人,以人为本,把人的价值放在重要的地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市民的开放意识、法治意识、创新意识、生态意识。

  政府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公共服务,就是保障公民的权利,它既包括经济服务,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法治环境等,又包括社会服务,为群众提供多方面的公共服务、生活服务,维护社会公正,保障社会安全。

  城市发展不在于规模大小,而在于质量和功能。功能完善、居民生活舒适,才是城市的最高理想

  问:在未来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如何避免城市面子与里子差距过大的问题?如何做到让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

  朱铁臻:城市持续发展由自然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两方面组成,核心是要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基本关系:一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包括发展与资源的关系;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前者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要条件,后者是人类文明延续的充分条件。只有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完美结合,才能让城市可持续发展。

  从城市化角度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一定的时空的尺度上,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城市功能正常发挥,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优化,资源永续利用,城市生态、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并为未来城市的发展留有充分的条件与空间。

  无论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要想保持久兴不衰的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理论,重视适度合理的发展规模,重视量的节制性。要大力提倡节约型的生活消费,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合理利用、开发和保护资源,尤其是土地、水、能源等,应着眼于长远和未来。

  城市发展不在于规模大小,而在于质量和功能。功能完善,居民生活舒适,是城市的最高理想。

  吴唯佳:关键是要重视城市建设过程中发展方式的转变,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城市内部与外部的关系、近期和远期的关系,注重城市建设中的制度安排与改革的问题,同时应注意科学决策与国际国内经验的总结。可以考虑让一些城市先行先试,探索适合自身建设与发展的道路。

  问:在城市发展与管理中,应如何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

  朱铁臻:政府是城市管理的有效主体,重要的是要使“有形的手”同“无形的手”联手,不但两只手联手,还要重视“第三只手”。所谓“第三只手”,就是群众参与、社会舆论、社会监督机制。只有三只手联手才有可能把城市管理搞好。

  发挥“第三只手”的作用,就是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在法律、法规、政策的框架内,各种社会组织通过各种方式对社会领域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和监督,尤其是要实行群众监督。要重视社会及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可以将城市管理中践踏与破坏民主和法治的行为公之于众,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利于伸张社会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