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刀磨刀器:为了解放和保全申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2 00:25:39
 朱少伟                清明时节,人们纷纷前往龙华烈士陵园、宝山烈士陵园、高桥烈士陵园,祭扫为解放申城牺牲的烈士之墓。我特意来到黄浦江与苏州河的交汇处,缅怀当年为保卫上海标志性建筑——外白渡桥而甘洒热血的几十位勇士……

  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横渡长江。随后,第三野战军主力迅速挥师南下,对退居上海的汤恩伯集团形成战略合围。不久,蒋介石从奉化抵达上海,瞥见自己熟悉的外白渡桥时不胜感慨,梦想在这昔日的发迹地再遇好运;为此,他频频与军政要员商议沪战事宜,并命令国民党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死守上海6个月到1年,不惜将上海市付诸毁灭,以待国际形势的变化。” 

  5月12日,解放上海的外围战打响。经过不到两周的激战,敌军自诩为“铜墙铁壁”的防御体系便被攻破,迫使其龟缩于市区至吴淞口的狭小地带。此刻,曾表示“要与上海共存亡”的蒋介石早就从复兴岛溜走。接着,汤恩伯也慌忙逃往舟山群岛,临行前委任杂牌的国民党第五十一军军长刘昌义为淞沪警备副司令,要他继续硬撑局面。

  决战的时刻来到了。上海这座全国最大的都市,是建设新中国的重要基地。毛泽东在战前发出指示:“打上海,要文打,不要武打。”前线指挥部也提出要求,必须避免使用火炮和爆破。这是为了减轻战事对申城的破坏,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指战员们幽默地把此仗称作“瓷器店里捉老鼠”。5月24日晚,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七军、第二十三军、第二十军分别从几个方向攻入市区。次日凌晨,苏州河以南的市区完好无损地获得解放。

  很快,人民解放军开始向苏州河北岸发起进攻。可是,敌军凭借高楼大厦,居高临下交织成火力网,封锁住几十米宽的河面,突击的勇士一批批倒下,其中有“济南第一团”的干部、战士,也有最先突破长江天堑的“长江第一船”战斗骨干。特别是外白渡桥,位居外滩北上虹口、杨树浦的要津,北岸敌军防守更为严密,不仅有坦克和装甲车流动巡逻,从百老汇大厦(今上海大厦)窗口伸出的许多机枪还疯狂扫射着。指战员们被激怒,有个部队把榴弹炮营调上来,瞄准了百老汇大厦,并对第二十七军军长聂凤智说:“求军长了,只批准打两发炮弹就行!”聂凤智明确回答:“眼前的这些财产,就要回到人民手中,上海将来要在祖国的工业化建设中发挥很大的作用,我们一定要保全它。”由于敌军在外白渡桥上堆放了大量炸药,随时会引爆,前卫突击部队三个班的战士就前赴后继,连续冲锋,最终剪断直通桥北地堡的导火索,他们为保住大桥洒尽了自己最后一滴血。有位山东籍的班长负重伤后在弥留之际,躺在苏州河边深情地对战友说:“我不行了,请告诉上海工人老大哥,希望他们在祖国的工业化中多作贡献。”

  为尽快过河和减少牺牲,人民解放军一面准备从曹家渡北边抄过去,一面展开政治攻势瓦解敌军。这时,吴淞口、江湾已被解放军火力控制,苏州河北岸残敌成为瓮中之鳖。经过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配合做工作,刘昌义参加谈判,接受限期交出阵地、严加保护物资、军队集结待命的条件。5月26日,解放军开进了苏州河北岸。第二天,上海战役胜利结束。

  《热血丰碑——解放上海烈士英名谱》提道:“(1949年)5月的上海阴雨连绵。24日夜间,解放军第27军最先进入市区……根据上级关于‘市区作战尽量避免使用火炮,以保护市民生命及市区建筑’的指示,指战员大多利用敌人原有的设备来修筑工事,不随便在民房墙角下挖掘,战斗中只在轻机枪掩护下进行攻击,敌人的子弹从他们身上掠过,他们宁可贴着墙壁匍匐前进也不进民房隐蔽,以免炮火伤害市民。有些指战员就是在此种情况下受伤或牺牲的。”该书还列有解放军第二十七军568位解放上海烈士的简历,此名单中必定也有舍身保护外白渡桥的勇士。虽然因受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些勇士的事迹没能详细记载,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一座丰碑,并将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