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证违章查询官方网:教师与班主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3:20:14

什么样的教育让学生记起——光明日报

 

在偌大的校园中,一块25平米的土地成了学子们对学校最深刻的回忆。

  在雏鹰计划开发团队的培训课上,听北京四中教师李京燕老师讲起她与学生们与这块土地的感情,你会沉浸其中,也会思索,学校究竟给学生们留下怎样的回忆?

  那曾是一片绿地,随着老师和学生们的激情涌动,它被打开了,学生们的心也被播动了。

  土地上会产生什么?这是老师的问题,也是学生的问题。

  那就行动吧。

  刨土,一层又一层;翻沙,一遍又一遍。从未如此亲密地与土地接触。

  下课了,要看一看;聊天时,说上一通。从未如此对那块小小的土地有这般眷恋。

  但一个个现实的问题接踵而至——如何防止土地板结?如何为土地施肥?如何做病虫害处理?相关联的又涉及厨余垃圾如何分解?塑料大棚如何搭置?水土流失如何破解?

  这些问题距离城市里的孩子似乎太远了,又似乎离考试太远了。  

乐趣就在过程中。单纯的日子里,在这块充满“无限趣味”的“百草园”中,学生们体味了五谷杂陈——期待、向往、痛苦、烦恼、执著、幻想、欣喜……享受了思考,收获了成长,理解了生命,懂得了合作。

  这该是怎样的一种学习经历?毕业之后,让那块土地成为学生们谈资最多的话题。

   天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对教育有着与众不同的定义:“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

  留下来的,或许已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或许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品质。

  留在学生们心中的是什么?思考必是其一。

  我们已记不得,教育竟还是一段智慧探险、追问问题、激动人心的旅程。曾经太多繁杂、高深的知识让我们在思考前止步。我们只记得预先设计的“标准答案”,无休止追逐那烦琐乏味的“细节知识”,没有兴趣,没有时间询问为什么?如果……又会怎样?

  这25平米小小的乐土,还原了这段旅程,学生找回到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乐趣,在思考中成长,在思考中成熟。这段历程,与考试无关,对生命而言,至关重要。思考,显示出你与他的不同,更会让你找到自己的路。

  乐趣亦是。曾经的负担压迫着一个个轻盈的心灵,早已忘记所谓的乐趣,更不要说学习的乐趣。乐趣本身是单纯的,如果我用单纯的心来看。尽管手破了,鞋脏了,甚至实验失败了,但他们还会沉浸其中。乐趣,因而生成一种愉快的愿望,激起心中强大的力量,不断走下去。

  老师能给予的是什么?李京燕老师说,“就是,不要催成果,不要让学生有任务感,不要整个过程袖手旁观,不要包办代替使学生成为工具”。

  花点心思,一个平凡的活动,一个普通的事物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因而,那块乐土,成为一个载体,至今还让师生感到记忆的温度,那是教育的温暖。(靳晓燕)

 

   

班主任高峰论坛妙语集锦



1
要做一个教育的明白人。

2、 教育有规律,但给自然规律不一样,教育规律与教育情境结合在一起。

3、  “眼线”在长期的扮演中,可形成阴暗心理和不良人格。

4、    我把我班50多个孩子都变成50多个助手。

5、   中小学的道德基础是责任。

6、  学生只要做到自己该做的就是好学生。

7、 全世界的蜜蜂都消失了,人类最多只能活上四年。

8教师重复教师的故事,教育是一棵永远长不大的树。

9、 50%以上有“不妨碍别人”的理念,我们的国民素质将有很大的提高。

10、 南瓜皮倒在炕上是不爱家,倒在路上是不爱国。

11、  平静的生活太多,人就会变得平庸。

12、   人要习惯失败,才能战胜失败。

13、    有些东西错过了,就不会再来。

14、     人生就是现场直播,没有彩排。

15、             没有登不上的山,只有登不上山的人。

16、            班主任没有教科书,生活就是教科书。

17、    拿得起的是聪明,放得下的是智慧。

18、   对一个教育者来说,学习就是一个品质。

19、    用旧知识教将来的人,必然是历史的倒退。

20、     一个人要想让自己活的轻松,唯一的途径是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

21、      失败的孩子95%失败在家长手中。

22、     从一楼到二楼,没有台阶谁都上不来。

23、    不要轻易否定自己,不要轻易原谅自己。

24、   你不能让西红柿结出苹果来。

25、    教育不是灌满,而是点燃。

26、     90后谁有出息,就看谁经历的磨难多。

27、      别拿教育学生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

28、     教孩子3年,就要想到孩子三十年。

29、    成功是没有捷径的。

30、   什么样的眼界就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31、    成功的教育就是唤醒。

32、     梦做得再好,不行动,醒来还是在床上。

33、      优秀是一种习惯。

34、     爱自己所爱,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爱自己所带的学生。

35、    如果你无法选择职业,你就接受职业的选择。

36、   会哭的有奶吃。

37、  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

38、   用心才能有快乐,不求回报就能得到幸福,成就在快乐与幸福中获得。

39、   每个犯错误的孩子都有合理的成分。

40、     最无能的教师就是发火。

41、     助人自助,促人自悟。

42、       太想踢进的球,脚会颤抖。

43、       做好人,做名师,做人梯。

44、       德育的一半在操场。

45、        学生遇到名师就会智慧一生。

46、        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

47、          你帮助别人是你有能力的表现。

48、          一个教育工作者是一个人道主义者。

49、   批评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认错,而在于让学生改错。

50、   教育不是把学生制服,而是为了学生发展。

51、   学习的教室永远是安静的,文明的教室永远是干净的。

52、   认真做事只能把事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好。

53、    习惯代替不了好人。

54、    有一必争,有旗必夺。

55、    家校沟通形成合力,孩子有病家长吃药。

56、    有缺陷的人才完美。

57、    你是谁并不重要,关键的是你给谁在一起。

58、    穷人也要站在富人堆里。

59、    读好书,交高人。 

60聪明的懒惰胜过愚蠢的勤奋。

61、成就一个孩子需要很多因素,可是毁掉一个孩子却非常容易,它可能是一件事,也许就一句话。

62、做不了高山就做一棵大树,做不了大树就做一丛灌木,做不了灌木就做一棵小草。

63、爱自己孩子的是人,爱别人孩子的是神,我们做的是神的事业。

64、接受改变不了的,改变能够改变的,既然无法选择职业,就要接受职业的选择。既然做了就要把它做好。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   

为师四境界

 

由功利而学问,由学问而伦理,由伦理而灵性,可谓为师的“四境界”。

………………

    如果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基础上,还具有极高的灵性和创意,且能把学生个人培养得有灵性、有创意,那么他们就进入了为师的最高境界。达到这样的境界,我们的教师一定自信、自如,他的精神状态昂扬、乐观,潜心教书育人,淡泊名利,富于教育机智,风趣幽默。他能以自己的悟性启发学生的悟性,以自己的灵性激发学生的灵气。

只有独具慧眼、充满灵性的教师,才能因材施教,培养出各展才华、各显灵性和富有创造精神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教师应有根雕艺术家的灵性,对学生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灵性与创造性。这样,世界上才可能多一个米罗,多一个贝多芬。(吴万峰)

 

 

  

华应龙老师《我就是数学》一书有感

 

 “我就是数学”,这句话很有分量,写这样的书名需要一定的底气。我欣赏作者,工作26年来,一直在教学第一线,学习、研究、总结、提升,用数学的眼睛来关注生活,用思想观照课堂,用智慧的实践演绎精彩的人生。

  捧读《我就是数学》,我仿佛再一次坐在老师的课堂里,听他娓娓道来:

  “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这是作者的真切感悟。农民种的庄稼长得不好,从来不责怪庄稼,而是反思自己:土是不是松得适宜,肥是不是施得及时,有没有及时浇水和除虫。因为他知道庄稼始终是无辜的。我们应像农民那样,经常追问自己:学生上课为什么不专心,作业为何总是出错……多么朴实而又感人的心声!

  是的,老师一直用农民种地的精神鞭策自己,用积极的偷懒敞亮教学生活。他让我们在熟悉的课堂里看到了另类的风景。

  让我们一起听听:

  “脑袋磕破后的笑声”,一个数学老师遇到脑袋磕破后,如何化尴尬的事件为有趣的教学资源。而“思维决定视野”一文,作者向我们诠释了《角的度量》新课导入的来龙去脉,为了寻找一个合适的教学情境,作者竟几次三番修改,忍痛割爱舍弃,冥思苦想求证,不凡的经历,让我们了解到一个特级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孜孜以求,这正印证了爱因斯坦的那句话:“你能不能观察到眼前的现象,不仅仅取决于你的肉眼,还要取决于你用什么样的思维,思维决定你到底能观察到什么。”

  还有,作者在执教《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时,学生会发出“老师,你误导”的课堂感言,如果没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怎敢如此“放肆”?……透过这些课例,不难发现,好课就是一道芬芳、幽远的茶。每一节成功的数学课,作者花费了多少精力,浸润了多少心血!

  让我们一起看看:

  课堂上,面对学生回答提问、习题演算、解决问题的出错,很多教师总是责问学生,甚至批评学生,作者却说要“善待差错”“感谢差错”。他告诉我们不能忽视学生出现的问题,课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要冷静地分析、恰当地评价、灵活地纠正。老师对于差错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仅保护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还把“阳光心态”传染给了我们,相信“课堂因融错而精彩!”会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认同。

  即便“擦黑板”这样的小事,作者也有另类的解读——可以帮助教师快速“温课”,显示了对学生的尊重,同时显现出教师的一种精神,一种气势,它理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可惜,很多教师平时没有修炼这样的人生课。课堂上仅仅传授了知识,忽视了教学生如何做人……学习这些案例,我感觉也在自行修炼。

  让我们一起想想:

  “人皆可以为尧舜吗?”为什么作者会对曾经执教《圆的认识》时,一位女孩的声音“您这不是打击我们成绩好的人吗?”记忆犹新?是什么力量使作者在一年以后与小女孩取得联系,重新思考教育为何,教育何为?作者为何感动于那个声音,感谢那个质疑?

  《我就是数学》全书共分六部分:即“课前慎思”、“课中求索”、“课后反思”、“听课随想”、“评课心语”和“生活感悟”。其中,既有老师的教,也有他对别人执教的课的评价,既有日常教学实践的反思,也有一些为师的感悟。读完全书,我感觉仿佛每个章节的背后都蕴藏了无穷的玄妙,让人怀着更为真切的敬畏之心,希望走近作者、走进课堂。我以为他的成功不仅源于他对数学的一种执著的坚守,更来自他对课堂的一种悉心的守望——他的“不抛弃、不放弃,要扬弃”的精神!即便上了多次的教学内容,再次执教时,老师仍会提出“从来如此,便对吗?”“究竟怎么读分数?”等一些问题。老师用自身的不懈努力,使人惊醒:人师,教育人的追求!好课,不在小技巧,而在大情怀!

  他,“为数学而来”——

  他是一位“学者”。

  他喜欢静心读书,喜欢数学,喜欢研究数学,“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教是因为需要教”“教育要给孩子留下什么?”“有容乃大”“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只是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他早把阅读看作一种高贵至美的人生境界。

  他又是一位“行者”。

  他喜欢走进课堂,《蹲下来和孩子对话》,告诉孩子《人皆可以为尧舜》,他时刻提醒我们《教学,从擦黑板开始》,不妨《听听自己的课如何》,他说《现在的课堂会飞》,应该《像苏格拉底那样“退”或者“进”》,《好课,要舍得“浪费时间》……每次的公开课经历,都是一次精神的成长,是一种高峰体验。只是因为他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躬行实践。精彩是实力的自然表达!

  他更是一位“智者”。

  《一树一菩提,一花一世界》,他让我们顿悟:“道,非常道,明,非常明!”同样的《那一声“谢谢”里》,他总能分辨得出,是否是《学生投师所好》!当《遭遇“节外生枝”》时,作者的从容和淡定,练达和智慧,并非是一朝一夕所形成。《教学有路曲为径》,原来《老师们都没有注意到》,《一节课·一碗米》,《篮球,我的导师》,又让我们感受一种人生的况味,真是定能生慧。他的智慧来自理论的引领,书本的启迪,实践的历练,写作的顿悟,反思的升华。

  如果说,老师精彩的课堂让你流连,温暖的故事让你赞叹,真实的感悟让你共鸣……或许,只是因为——

  他为数学而来!

  (陈惠芳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张家港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徐英杰:为“坏”学生戴上“好”帽子——中国青年报

 

为“坏”学生戴上“好”帽子——记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徐英杰

  徐英杰是位乐观随和的老师。可他的学生最初入校时,或多或少都是“带着情绪来的”。

  有一次,徐英杰在课上问学生:“你们会了吗?”

  “不会。”台下一名女生阴阳怪气地答道。

  “哪里听不懂?”

  “这个我会不了。”女生说,“以前我们老师就说了,我是笨蛋,嘛(天津方言,即'什么’)也不会。”

     这是一场多年以前的对话。“我感觉中职生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自信心,没有成就感。成就感对于小孩来说至关重要。没有成就感,学习就是负担;有了成就感,学习就是动力。”徐英杰说。

  徐英杰记得,当时,他认真地告诉这名同学:你不是笨蛋。你现在想学什么,就照这个方向努力,肯定能学好。后来,他发现这名学生打字速度很快,鼓励她发挥特长。毕业后,她成了一名打字员。

  1993年,徐英杰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物理系,任教于天津市电子计算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作为职校教师,徐英杰首先考虑的是打消学生的自卑感。他说:“我觉得职校的孩子并不像社会上说的那么不好,只不过是老师的关注不够。我们的主要目标是把这些孩子的潜能调动起来,找到他们的一技之长。”

  徐英杰教过一个常欺负同学的男生。他发现,这名学生十分渴望一种“我是老大”的成就感。计算机课上,他喜欢打游戏。

  徐英杰并没批评他在课上玩游戏,而是和他开始游戏比赛,结果这个同学输了。徐英杰告诉他,自己使用了“作弊器”,而要使用“作弊器”,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想玩'作弊器’吗?先把微机原理学好”。

  这名学生从此对老师心服口服。后来,他对维修电脑产生了兴趣,维修水平逐渐提高,毕业后开了一家小公司,对外提供计算机维修服务。

  “平时爱打爱闹的学生,一旦服了你,对你是非常好的,比铁哥们儿还厉害。作为老师,首先要以家长的心态,看到他们的优点。”徐文杰感慨道。

  既然“学生厌的是学,不是玩”,徐英杰就在课程中引入一些“好玩儿”的内容。“电子技术”这门课讲的是电路原理,通常比较枯燥。但徐英杰把它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是操练电子工艺——每个学生焊一台收音机。而要做出收音机,得先弄清楚电路。

  “他是要把收音机做好了以后,带回家去炫耀的。跟爸爸说'咱不用买收音机了,我自己焊一个’多骄傲啊。收音机做成了,他的知识也掌握得差不多了。”徐英杰说。

  在校长的支持下,徐英杰带着一些爱玩儿的学生创办了一个“修罗数字媒体工作室”。工作室完全由学生负责,既承办本校各种活动,也对外承接业务,开始了最初的创业实践。他指导的学生,还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过3项一等奖。

  职业教育课涉及众多学科,又要紧跟生产一线的技术革新,更新换代很快,这是吸引徐英杰的地方。他不喜欢一些中小学老师的教法,教学内容单一,奉行“题海战术”,仿佛“一辈子就吃这碗饭了”,有点儿像熟练工。

  为了避免教学与社会脱节,2007年,徐英杰在本校发起一项改革,先去了解企业的需求,再据此设置课程。他相信,这样培养出的学生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之间,落差会变小。

  从教多年,徐英杰跟很多学生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2001年毕业的王培是其中一位。

  王培说,老师对自己人生的转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初入校时,王培也很自卑。徐英杰请她担任班长,帮助她逐步培养起自信心。

  “很多老师眼里,坏学生永远戴着坏学生的帽子。但老师眼里没有坏学生。”王培说。

  有时,徐英杰会被熟人开的公司请去做一些项目开发的工作,也有人请他辞职“入伙”,但他拒绝了。“我感觉,还是教学生比较有乐趣。学生年年换,年年有新面孔,年年有新的乐趣”。

  他说:“你要是把教育当成饭碗,肯定不是好老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看,肯定是好老师。”

2010年教师节前夕,徐英杰被评为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