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东宫媚娘还有谁:白塔箐没有塔[原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5:11:44

白塔箐没有塔[原创]



臭喽飞天 发表在 荷韵轻香|散文 华声论坛 http://bbs.voc.com.cn/forum-5-1.html 分享到: QQ空间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人人网 更多


  白塔箐没有塔


  白塔箐没有塔,有石。“石”来运转,石在构建白塔箐幸福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白塔箐位于漾濞平坡镇,二十多户人家,是个白族村。马曜教授在为杨镇圭《白族文化史》所作的序里说“白族是以生活于洱海周围地区、早在商代就已进入青铜文化的洱滨人为主体,不断融合僰人、叟人、楚人、汉人以及周围民族部分人而形成的一个民族共同体。”白族人民生活在彝县境内,充分展示了民族之间互相交融、互相渗透、互相进步的文化底蕴,充分展示出各民族之间强大的兼容性和包容性。
   上午九点,我们走进了白塔箐。缠绵了整个夜晚的雨悄然停歇,白塔箐向我们展露出柔美的肌肤。从地理位置方面看,“箐”体现了重要内涵。仰视,苍山近在咫尺,有触手可摸之感,“葱茏”或者“葱郁”远不能写意——云丝从林中升起,飘飞到箐深处时便成云块,云块积攒起来时便成云团,云团沉寂于沟壑时便成云海。
   白族学者寸丽香、村丽元在《民家映象》里说:“彝族和白族在云南的分布,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以分开”的态势,然而彝族和白族又有不同,彝族喜欢大山,崇拜大山之王老虎,维护着大山的和谐,与大山同呼吸,共命运。“白族喜欢水,白族村寨大多临水而居,家家流水,户户养花,世代以农耕为主,生栖在水边的白族,不仅与水形影不离,甚至还对水产生了崇拜,而且这种崇拜有着极为久远的历史和社会原因。”白塔箐村民自然难以抛离本民族的秉性,又据苍山十八溪的叫法,我们尽可以把白塔箐所临之水叫做白塔溪。白塔溪源自苍山母腹,泻于山峰缝隙之间,沿途接纳了许多细流——尽管夜晚大雨磅礴,溪水却依然清澈,汇入西洱河后与西洱河水并流之时,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泾渭分明,不到清浊相容时刻绝不相容,其独特意境令人惊悚遐思。
   白塔箐的道路已经硬化,水泥路面通达各家各户,小桥娇卧溪水之上,溪水径自奔流而下。水流之声宛如琴音,如丝如缕,飘游荡漾。水流之声犹如清唱,婉转缠绵,经久不绝。民居依山势而建,临水流而筑,家中核桃树枝伸到院外,家外核桃树匍匐院中,墙壁倒挂南瓜、丝瓜、扁豆……还有藤本花草,整个村子显得淡雅恬静,散发出勃勃生机。是农家?还是公园?是农家,但是其意境却远远高于公园,公园尽可以复制。
   霍兴茂家大门前有两个大石头,形状较为奇特,大门倚两石而建,有走进石洞之感。走进大门,不见有“土地平旷”的景观,但有“屋舍俨然”的臆想,虚拟的桃花源在这里得以再现。院子不是很宽敞,建筑不是很宏伟,似乎有些散乱,然而观赏过后,顿觉散而不乱——利用自然之物、变自然之物为己所用,透析出白族人民具有不竭的创造力。走出霍兴茂家后门,但见枣树肃立,树上果实几近成熟,更兼鲜花迎客,阴霾心情顿时消弭,欣然站在霍兴茂背后民居的顶层,尽情遥看苍山,欣赏苍山,赞美苍山。
   文友跟我说有一位做沙石生意的老板,在白塔箐道路硬化和维修等方面给予了大量支持。我想问明白老板叫什么名字,然而我于瞬间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在我看来,设置悬念远比捅破悬念更有意义,更何况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有很多热心人的大力支持,我问得过来么?
   见证过博南古道和滇缅公路的白塔箐,在历史的进程中被演变成了留守山村,毫无悬念地走进了贫困之中。村民们依靠地里出产的食物,维系着最简单的生活,然而他们并不气馁,贫困对于他们来说俨然白塔溪里的流水,悄然而来悄然而去,始终不存心间,到底“石”来运转,赶上了好年代,过上了好生活.。
   有白族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塔,有石头的地方就可以间塔,然而白塔箐没有塔,是因为他们的心里已经有了塔:在获取政策扶持和政府扶持的过程中,他们更加看重自我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