陟罚臧否怎么读:[转贴]斯大林的暴政:斯大林指挥的“尸山血海”卫国战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08:40:24
[转贴]斯大林的暴政:斯大林指挥的“尸山血海”卫国战争


本文提示:

1945年5月9日,美、英、苏三国领导人同时宣布该日为纳粹德国投降日,盟军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也是苏联各族人民卫国战争的胜利日。今年是第65个纪念日,俄罗斯人民都会在红场集会,举行盛大的阅兵式,纪念这来之不易的胜利。为此发表这篇文章。

苏联各族人民为取得这场胜利,曾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他们是付出了超过希特勒纳粹德国十倍的牺牲而换来的,苏联军民所死亡的人数可以用“尸山血海”来形容,而造成这巨大灾难的就是他们的大元帅斯大林的瞎指挥和蔑视人的生命所造成的。

中国观众有人可能看过美国大片《拯救大兵雷恩》,说的是有一个美国母亲,把四个孩子都送上了战场,军方领导当得知其中三人在战争中阵亡时,立即派出一支由8人组成的小分队,深入到人海茫茫、枪林弹雨战区,去寻找生死未卜的另一个孩子——雷恩,为的是把他安全地撤出战区送到国内,使这个母亲免受丧子之痛,保存下这唯一的独苗。结果雷恩找到了,而为了寻找他的8个军人却壮烈地牺牲了。

这部电影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为了拯救一个人,痛失8个人,像这样的付出是否值得?不过通过这部电影也可以知道西方特别是美国对人和人性的尊重。这正应了二百多年前美国《独立宣言》中所讲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上面可能是尊重人的普世价值比较极端的一个例子。

而本文所讲述的则是另一个极端的例子,那就是身为大元帅的斯大林对自己军人战士和普通老百姓生命的蔑视。在他的瞎指挥下,苏联人民付出了伤亡惨重的代价。可以说苏联人民是用尸体堆成山,鲜血流成河来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

斯大林这个刽子手他相信希特勒的程度,大大超过对自己的将领士兵和老百姓的信任,当希特勒大举进攻时,他尚在念叨着希特勒是不会干出这种事的,一定是他的手下人的一种冒险行动。即使在战争最关键的时刻,他仍在枪杀自己军人。在他的字典里,军人只有前进,绝对不能退却,即使在数十倍强敌面前,即使在即将包围的情况下也要拼死一战。从战场上和被俘后突围出来的军人,他是一律都当作叛徒对待的。因此在苏德战争期间,每一次战役的结果,都是苏军数十万人被俘被歼灭的纪录,而在斯大林的眼里,这数十万数百万生命,只不过是一种符号一种数字而已。

在本文中将会告诉人们:斯大林这个刽子手究竟是如何把人不当人指挥这场战争的;在德军突袭时,这个英明伟大的领袖又是如何惊慌失措胆战心惊的;当将领们把不利的局面扭转时,他又是如何瞎指挥把战争的优势变成劣势的;为了推卸失败的责任,他是如何惩罚将领和士兵的;为了夺取只有两个德国兵守住的碉堡,苏军可以用牺牲600人的代价去进行轮番进攻,当夺下这个碉堡时,碉堡前苏军的尸体已经是堆成了山了。而夺取碉堡的真正原因,不是由于苏军的火力或是指挥的能力,而是两个德国兵被眼前的景象吓坏了所造成的。

此文较长,约4万5千字,用这么大的篇幅来揭露斯大林在苏德战争中的乱杀无辜行为,就是为了让人们看清卫国战争辉煌胜利背后的斯大林的罪恶本质。看看他在战争初期的表现,无疑就像是与希特勒相互勾结的卖国贼,他是在骑虎难下的情况下,在赶鸭子上架勉为其难的情况下担当起这场战争瞎指挥任务的。

这里有一个问题:当战争打响斯大林吓得魂飞魄散躲进地下掩体时,当他自动放弃指挥这场战争时,曾围绕在他身边的将领们竟几度请他来指挥这场战争,让他担任大元帅角色。如果这场战争由别的将领来领导和指挥,可能苏联人民的伤亡和损失不会如此惨重,战争的胜利可能来得更快些更容易些,但是他们选择了斯大林,这意味着他们自愿地把自己的脖子往屠刀里送,也把成千万的军人和百姓,驱赶到希特勒和斯大林两个刽子手的刀口之中了。

卫国战争是胜利了,但是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惨重的。斯大林大元帅的丰碑是用4000多万苏联各族军民的尸体堆砌而成的

 

指挥苏联卫国战争的最高统帅部统帅斯大林竟不会打枪,当他在近郊别墅吃饭时,听到了外面的麻雀扰乱了他的宁静,就提着枪来到外面去打麻雀,不料麻雀没打到,竟误伤了他的一个警卫员。还有一次,他在玩弄一支枪的时候,险些把米高扬打死。

虽然斯大林不会打枪,但是吹牛却是内行得很,有一次他讲了一次在流放地打鸟打得百分之百准的故事。

他说:“冬天的一天,我带着枪出去打猎,坐上了雪橇后穿过叶尼塞河,走了约有12俄里(8英里)的路程,就来到了一片树林地,看见树上停着许多鹧鸪,我数了数将近有24只,但是我的子弹只有12发。我先打死了12只鹧鸪,树上仍然停着12只。所以我就回来了一趟取子弹,再来把剩下的鹧鸪收拾掉。当我再回到这块树林地时,只见12只鹧鸪还停在那里,我把他们一个个打死后,拿根绳子把它们串了起来,结在我的裤腰带上,就把它们带了回来。”

斯大林的牛也吹得太玄乎了,在一个严冬的季节里,在积雪的荒原上艰难地跋涉了48俄里路,为的是要打死24只鹧鸪。

更为离谱的是,当他打了枪之后,枪声未把鹧鸪惊飞走,而是一枪一枪把它们击中的,因为12发子弹恰好打中了12只鹧鸪。这12只鹧鸪也够愚蠢的,枪声一响竟没有飞走,等着斯大林来挨打。更离奇的是当他回去取子弹往返走了24俄里的路后,再来到原来的地方时,剩下的12只鹧鸪竟纹丝不动仍然停在树上,等着他长途跋涉后来挨打。

如果这是个童话故事骗骗孩子,孩子恐怕也不会相信的。但是斯大林是以吹嘘自己是个百发百中的神枪手,大言不惭地来向他的官员们讲这番话的。

这位统帅还有更离谱的事,竟把为他服务的厨师们当作前线作战的将领一样穿上军装,颁发奖章。在斯大林别墅里有一个做烤肉的高加索厨师长,竟当上了陆军少将,他穿着军装,上面披着绶带,挂满了勋章,然后在厨房里忙着干活。可想而知像这样装束,端着盘子,拿着菜盘出现在众人面前,如果是一种商业的促销广告,这一定会大获成功。但是如今却出现在卫国战争年代里最高统帅的家里,这种形象岂不是对苏联军人的一种亵渎吗?该是多么令人呕心的事。还有一个专门为斯大林厨房采购食品原料的采购员,这位不在前线的格鲁吉亚人也在卫国战争中当上了陆军中将,还常和这些领导人坐在一起喝酒作乐。斯大林本人倒没有什么,不过与采购员坐在一起的高官们,可想该是何等的尴尬!

1945年5月7日,苏军在攻克柏林后,直捣希特勒巢穴,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6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作出决定,设立“苏联大元帅”军衔,以作为苏联的最高军衔,并将此军衔授予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主席、苏联武装力量最高统帅斯大林,这是对斯大林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建立的丰功伟绩的表彰。

于是,在“伟大领袖”、“英明导师”、“无与伦比的领导人”、“天才的战略家”、“最伟大的统帅”之后,又有了一个新的头衔“功勋卓著的大元帅”。

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为斯大林创造了一个神话,似乎整个战争都是在英明伟大的富有远见的最高统帅斯大林领导下才取得的。是斯大林创造了宏伟的业绩,是斯大林领导下战胜了法西斯希特勒,是斯大林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人类和平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这位指挥厨房、坐在办公室里指挥战争的元帅竟是指挥几百万军队的全国统帅,那么他的指挥艺术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位大元帅在这场卫国战争中,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成为真正独揽一切的大独裁者,他当时是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人民委员会主席、最高统帅、国防委员会主席、大本营主席、国防部长等许多名衔,所以他在签名时都以不同的名义来签字,一会儿是中央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一会儿又是国防委员会、国防部、大本营。

就在斯大林死后不久,特别是前苏联解体之后,斯大林的画皮逐渐被一层一层地剥了下来,人们才发现长期在斯大林巨大的光环背后,竟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斯大林不仅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而且与希特勒法西斯强盗一样,是一丘之貉。当希特勒向苏联大举进攻时,他才知自己受骗上当,过去他把希特勒比作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对抗的民族英雄,把他当作可以称兄道弟的同盟者,想不到这位兄弟给了他一个措手不及,打得他晕头转向。面对边境线的频频告急,他显得惶恐不安。

这种不安情绪一直保留在他对后来战略、战役的指挥中,并显得昏庸无能,给苏军将士造成了极大的牺牲和损失。而造成希特勒的进攻的罪魁祸首恰恰就是斯大林本人。他发动的一场场阶级斗争运动,杀掉了党、国家和红军整个领导成员及无辜者,与希特勒订立了反对西方国家的公约,才使得希特勒有机可乘,乘虚而入。

1949年12月21日的《真理报》上,刊登了米高扬为斯大林70寿辰而写的祝贺文章,其中竟肉麻地写道:“由于斯大林同志的领导,保证了我国各民族以极小的损失取得了伟大胜利。”要知道,米高扬所说的“极小”的损失,那是苏联数千万人民血的代价的损失,米高扬是在昧着良心瞪着眼睛说瞎话吹捧哩!

这场苏德战争虽然以苏联的胜利宣告结束,斯大林也赢得了“苏联大元帅”的光荣称号,但是苏联的胜利和斯大林的荣誉,浸透了千千万万苏军将士的鲜血,是成千上万的苏联红军尸体铺就了胜利和荣誉之路,才树起了这个杀人魔王高耸入云的丰碑。

军事学术和战争规律的实质,归根结蒂为一条最简单的公式,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去实现最大的胜利。而这位斯大林大元帅恰恰是以千百万将士的鲜血、超过敌人高达数倍甚至十多倍的伤亡代价才换来了战争的最后胜利。回复 | 引用 回帖人:阿尔斯兰    影响力指数:14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1-8-21 5:35:05    跟帖回复: 第 3 楼让我们来看一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和德国的人员伤亡情况》的对比表吧!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和德国的人员伤亡情况*














单位:万人


*对于苏联指:1941年6月22日以后的边境线内;对于德国指:1939年9月1日入侵波兰以后的边境线内,包括奥地利和被保护国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






**对于德国指:1945年4月30日以前。


资料来源:《二战秘密档案》(俄)鲍里斯·瓦季莫维奇·索科洛夫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




从这张表中,可以看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阵亡和死亡人数高达4344.8 万人,这4千多万人都是在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发生之后所造成的死亡人数。这就是说,数千万人的死亡是由于德国的入侵造成的。而德国人595万人的死亡数字,并不单单是苏德战争期间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它包括了从1939年9月1日入侵波兰之后一系列的侵略欧洲国家所造成的人员死亡数,还包括了盟军从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后德军的死亡人数。所以,德国人在苏德战争中的真正死亡人数并不是595万,而是比这个数字小得多,也许可能是300—350万。这就是说苏联人的死亡人数是德国人死亡人数的10多倍!


同样苏联红军的死亡人数为2654.8 万人,这些军人都是在苏德战场上牺牲的。而德国军人的死亡人数为260.8万,因此,苏军的死亡人数也是德军死亡人数的10倍!


在这张表中,具体数字虽然无法可以对比,但是却从这些数字中,我们可以发现,苏联和德国的人员死亡和所付出的代价,相差是多么地悬殊,真有一种天壤之别的感觉。


苏联人所以付出了如此惨重的代价,这不计其数的牺牲都是“一贯正确的人”一再失误的结果,完全是由于斯大林的倒行逆施政策的结果。但是最大的怪事即是,斯大林犯了这么多的错误和罪行,却由于他所创立的体制,这些罪错竟在人们的观念中离奇地变成了救世主的丰功伟绩,而他的“伟大”向来是以千千万万的受害者为基础的。


他在1945年5月24日在对红军司令员表示敬意的招待会上,总算第一次承认:“我们的政府有过不少错误,我们在1941—1942年对形势有时感到过绝望……”不过他也是把错误归罪于政府,而他却是英明的正确的,于是一个人的“伟大”,一个人的“胜利”,却是千千万万人的渺小和悲剧作为代价的。
回复 | 引用 回帖人:阿尔斯兰    影响力指数:14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1-8-21 5:35:52    第 4 楼(2)

斯大林这个刽子手一向蔑视人,在他的眼里,人是当作可以驱使的牲口,随意地可以宰杀;人是一颗颗螺丝钉,可以随意地丢弃。即使在和平时期,苏军也是造成大量的死亡,因为每一次的演习和训练都是采用实弹射击,因此仗还没打,苏军战士已经被自己人的枪炮击中而丧了命。虽然斯大林也口口声声地高喊:“人是国家的主人”、“我们最宝贵的就是人”、“一切为了人”,但是实际上却完全是另一回事,在大清洗运动中是这样干的,在战争期间他更是这样干的。

对于斯大林来讲,只有目的才是永远最重要的,为了达到战略目标,可以完全不计较付出的伤亡代价。所以他从来没有因为蒙受巨大损失而感到内疚和痛苦,他所担心的惟一事情就是有多少个师、团、集团军被击溃被包围被消灭,而从来不考虑他们的背后就是成千上万活生生的人。在他看来,这伤亡人数只不过是一串串数字,一组组符号。

斯大林只考虑前进,而不考虑后果,更不考虑当己方处于劣势不利条件下要作战略退却,相反在面对层层包围情况下,还要让军队发起一场场面对死亡的冲锋。

斯大林要求苏联军人,只有前进和死亡。退却就是叛变,失败就是叛徒,逃亡就是卖国,被俘就是敌人,不但军人受到耻辱般对待,甚至他们的家属们同样受到严厉的惩罚。

苏军将士们就是在面对敌人强大的火力面前,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片片地倒了下来。这种一波接着一波凭着肉体与钢铁武器较量的战争,在中国叫“人海战术”,这种战术虽然也能取得胜利,但那是付出了极大的伤亡代价之后取得的,难道战争不能通过迂回曲折的方式去取得吗?难道一味地前进就是革命的英雄主义吗?这种靠牺牲人来夺取的胜利,是否有意义是值得怀疑的。

苏联的宣传机器往往把蛮干式的死亡当作英雄来歌颂,其中有个用自己的胸膛去堵住敌人碉堡枪眼的英雄人物,这就是曾被中国人所熟知的马特洛索夫。因为苏联有了这位英雄,中国于是也出现了堵碉堡枪眼的黄继光,手托炸药包的董存瑞等英雄人物。其实用胸膛来堵住碉堡的枪眼是根本堵不住的,机枪立刻会把他掀倒在一边。马特洛索夫堵的不是枪眼,而是碉堡的出气口,当敌人要把他往里拉的时候,不得不停止扫射。战士们才乘着这一时机,靠近碉堡,敌人的机枪手不得不望风而逃。马特洛索夫确实立下了战功,但是并不像教科书中所讲的那样。

斯大林就是需要这样以无数人的生命为代价的英雄,斯大林的这种以人的生命进行战争赌博的行为,与日本法西斯用人体作为肉弹的武士道精神、神风敢死队精神同出一辙。

在沙皇俄国参加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赞美的是能消灭许多敌人而自己没有牺牲的英雄,甚至把从战俘营中逃出来的战士也当成英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战的盟军也以消灭了许多敌人、坦克、飞机和舰船,但绝不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来论英雄的。

苏军为了一次小小的胜利,可以不惜牺牲成千上万的生命,在夺取一座两个德国人守住的碉堡中,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冲锋,700多人的队伍,最后剩下100多人,一个营几乎失去了所有的连长、排长。最后所以攻克了这座碉堡,只是因为碉堡里的机枪突然哑了,苏军才乘机冲了进去,把第二个德军射击员打死,而第一个射击员因为受不了面前堆积如山的尸体,已经吓瘫了。

1942年对一个高地发动攻击时,仅在一次进攻中,苏军就牺牲了800人,而德军只损失了17个人。

一位营长佳特洛夫曾回忆起1943年12月冲锋时的情形,当他们在发起冲锋前,队里补充了新兵员,这些新兵穿着普通人的衣服,甚至连武器都没有,据说上了前线就会有的,当然这些人都是来送死的。

“开始冲锋了。摆起了一条散兵线,弯弯曲曲像条黑色的长蛇。紧跟在它的后面又是一条散兵线。而且这些黑色的弯弯曲曲、又蠕动着的长蛇在白皑皑的雪地上是那么的荒谬,那么的不正常!黑白相映,简直就是一个活靶子。于是德国人的子弹像雨点一般飞了过来。许多火力点也开始了射击。大口径的机枪开始从第二条防线的堑壕里向外扫射。散兵线纷纷倒下。营长拼命地喊着:“冲啊,去你妈的!冲啊!……向前冲!冲啊!我枪毙了你!”但是,已经不可能再次发起进攻了。想象一下吧,在枪林弹雨中怎么可能从地上爬得起来……

不管怎么说,指挥员们到底还是把‘黑色的农村步兵’组织起来进行了几次进攻。但是,这是徒劳无益的。敌人的火力实在太密集了,还没有走上两步,就都像柱子一样纷纷倒了下去……”

当他们喊着口号:“同志们,为了祖国!为了斯大林!为了我们,冲啊!”迎着铺天盖地的炮火而纷纷倒下时,另一波人也会不顾一切地冲了上来。即使是徒劳无益,即使是全军覆没,他们个个照冲不误。因为只有前进才是革命者,只有前进中死亡才能成为革命烈士。

一个德国外交官说:“在俄罗斯人进攻时,导致他们毁灭的最大障碍就是进攻时的密集冲锋。苏联人进攻时,一波接着一波,德国人简直就是砍瓜切菜一般,这样强攻的结果就是一波波的苏联人被击毙。”

从大本营的档案中,从未发现一份关于斯大林对于人员伤亡惨重表示忧虑的记载,倒是一系列可怕的训令,这些训令都是由“不惜一切代价”、“不惜一切力量”、“不惜任何牺牲”所组成,在这些字组的背后,将是千百万人鲜活的生命的死亡,而这个训令含义本身就是意味着死伤多少人都不在乎,只要取胜就行。

于是为了“不惜一切代价”保住莫斯科,1941年11月,罗科索夫斯基派第58坦克师进驻莫斯科。这个师刚从远东调来,还未做好战斗准备,在立足未稳情况下,仓促投入战斗,一下子损失了3/4 的坦克和1/3的人员,而敌人却毫发无损。

罗科索夫斯基组织的第17和44两个骑兵师发动的近乎疯狂的进攻,几乎是全军覆没。骑着马挥着大刀向前冲锋,早在几十年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也许还用得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面对的是与用钢铁武器武装到牙齿的德国人的较量,用骑兵来冲向机枪和大炮构筑的阵地,无异是把羊群赶进屠宰场,任其宰割。

斯大林对人生命的漠视也影响着他属下的元帅和将军们,被斯大林当作救火员的朱可夫,他的作战艺术就是要有超过敌人5倍到6倍的优势兵力,才能投入战斗,用战士的生命而不是战争的指挥艺术和战略战术的运用,这是苏联军队领导人的做法。

有一个数字能够说明问题,1941年12月17—19日三天时间里,苏军的一个师阵亡和失踪了1696人,平均每天565人。而德军在12月11—31日20天时间,150多个师阵亡和失踪人数每天平均为686人,这就是说苏军一个师的死亡人数几乎与德国150个师的死亡人数相等,苏军的死亡人数有时是德军的100多倍!

[此贴已经被作者于 2011/8/21 5:43:36 编辑过]

回复 | 引用 回帖人:阿尔斯兰    影响力指数:14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1-8-21 5:44:36    跟帖回复: 第 5 楼(3)

即使在面对凶恶的法西斯德军面前,斯大林依然在屠杀自己的军人,就在战争爆发前夕的6月15日和16日,还逮捕了空军司令员雷恰戈夫、空军总监斯穆什克维奇和防空兵司令施特恩。在战争开始时,红军遭受巨大的损失并节节败退,此时斯大林任命贝利亚重新担任内务部长,并让他进入1941年6月30日成立的国防委员会这个战争期间的最高权力机关。7月开始,当大部分犯人都撤离了莫斯科的时候,斯大林竟在屠杀关在监狱里的红军将领,他不担心入侵的希特勒敌人,却担心自己的同胞会调转枪口反对苏维埃。

斯大林对雷恰戈夫早就怀恨在心,斯大林几次的大发雷霆,海军上将伊萨科夫都在场,他对斯大林发怒时的可怕情形作过描写,但是有一次却是个例外。在一次参加讨论驾驶飞机时屡屡发生事故,飞行员经常意外地牺牲的会上,发言者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当众人发言完毕,空军司令雷恰戈夫发言时,他竟出人意料地声称:“是会出事故的,因为您强要我们坐在棺材上飞行。”这话无疑是对斯大林的一种侮辱,但是这次斯大林却沉默不语,而只是对他说:“您不应该这么说!”后来他又再次重复地说了一遍:“您不应该这么说!”然后宣告:“现在会议结束。”而雷恰戈夫的这句话恰恰是葬身自己的重要原因。

当希特勒的大军围攻莫斯科时,斯大林已经担心守不住莫斯科了,特别是基辅一战遭到惨败之后,他更是心慌意乱,已经与贝利亚商量如何与德国人秘密洽谈投降事宜了。国防委员会于10月15日做出《关于撤离首都的决议》,贝利亚负责亲自炸毁城内的所有重要设施。斯大林准备在10月16日离开莫斯科,但是朱可夫能守住首都的坚定信心把斯大林留了下来。

就在10月15日深夜,内务人民委员部的中央机关疏散到了古比雪夫,这一机关的“工作对象”——是最重要的案犯,也同时被遣送到了这里,随后不久信使送来一封写有贝利亚秘示的信:停止侦讯,不必交付法庭,就地枪决,并附了一份25人名单,其中5人在萨拉托夫城郊被秘密枪杀,克德罗夫就是其中之一。他1901年入党,是最老契卡工作者,捷尔任斯基的密友。处决前不久还被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委员会认定是无辜的,但在案宗中没查到宣告无罪的判决书,而是一份后来填写的、并不存在的枪决判决书的文本。

10月28日,这些刽子手们仍在古比雪夫和萨拉托夫的城郊,把无辜的将领、指挥员和武器制造家进行枪决,其中3人是同妻子一起遇难的。就在大敌当前德军包围莫斯科的时候,斯大林和内务部长贝利亚眼看着首都岌岌可危,竟把目标对准了应该奔赴前线走上杀敌战场的将领们,枪杀自己的将领,用他们的血来压惊他们惶恐的心情。人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个日子和他们遇害的地点:1941年10月28日;秘密枪杀的地点——古比雪夫州内务部管辖的所谓的特别区所在地巴尔贝什村。

更为令人发指的是,在战争期间斯大林还对整个民族进行了镇压。

在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内居住着30万鞑靼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共和国人口的近20%。战时,有一部分鞑靼人同德国侵略者合作,约占鞑靼人口的10%,斯大林以此为依据来惩罚全体的鞑靼人。1944年5月11日,斯大林做出决定,把克里米亚的鞑靼人全体迁移到中亚地区定居。从5月18日深夜到19日凌晨,当居民们正在熟睡时,士兵们敲开了门闯了进来,命令他们在5分钟内穿好衣服走出家门,不许带东西,也不许带食品,他们吓得以为是把他们带走枪毙呢!

《与莫斯科决裂》一书作者曾有过一段驱逐鞑靼人的描写:“1944年春,大批鞑靼人被从他们已经耕作了几百年的克里米亚的土地上驱逐走。他们事先没有接到通知,就被从家中赶了出来,用装牲口的车往东边运走,路上不给饭吃,不给水喝。30多万男女、儿童全部被流放,理由是他们曾投靠纳粹占领军。这种说法可能有一些真实性,但并不足以提供充分的理由。我知道我有几个鞑靼同学的父亲是红军,正在前线作战。为什么要让这些忠诚的妻子儿女这样受罪?”

11月14日斯大林又决定,为了边境的安全把10多万的土耳其人迁到中亚地区。此外还有卡尔梅克人、卡拉恰耶夫人、巴尔卡尔人、车臣人、克里木鞑靼人、印古什人、德意志人、朝鲜人、希腊人和库尔德人,借口有叛变行为,也作了迁移的处理。

这些被强制迁移的不合斯大林心意的少数民族,其总人数超过500万。这些人在途中由于条件恶劣,缺医少药和死于传染病的不少于数十万人。还有几十万人在人烟稀少和无人居住荒凉寒冷的哈萨克斯坦、中亚细亚和西伯利亚地区,死于冻、饿和疾病之中。鞑靼人死了几乎有一半多。从卡累利阿被强制迁走的芬兰人,大部分都死光了。

而迁到新居民点的民族,斯大林不让他们住在一起,把他们拆散之后分居到各州的特殊居民点里,彼此都相距很远,斯大林不让他们有同族的亲朋好友,更不让他们有往来的自由。他们就像是一些被流放的政治犯一样,所有的一切都被剥夺了,连最起码的民主。在居民点里实行着严酷的管理制度,全部成年人必须每月登记两次,接受当局的审查。

苏德战争结束后的最初年代里,大规模的镇压还指向了乌克兰、白俄罗斯西部,比萨拉比亚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的居民。

这些地区解放后,地下反革命集团和匪帮活动猖獗,但其中许多人是被迫服从者,内务部在开展镇压运动时,连这些人及成千上万的家属都一起镇压了。镇压也落到了普通农民、贫农和中农们的身上,因为匪帮们曾用武器逼着他们交出粮食,凡是交给匪帮粮食的也作为敌人而加以镇压。回复 | 引用 回帖人:阿尔斯兰    影响力指数:14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1-8-21 5:45:13    跟帖回复: 第 6 楼(4)

这个在自己同胞面前像只猛兽,像只雄狮、猎豹的斯大林,但是在希特勒的德军大举进攻面前,却像一只胆战心惊的兔子和胆小如鼠的耗子,让我们来看看在德军突袭时,他的那种惊慌失措的窘态相吧!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终于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脱下伪装,露出狰狞面目,向苏联不宣而战,他要教训一下竟敢与他抗衡匹敌的东方暴君斯大林,要好好地把这个玩固不化的花岗岩脑袋彻底地敲碎,让斯大林认识

认识他希特勒这个忘恩负义的野心有多大。

1941年6月,德国武装部队总数达到了850万人,214个师,7个旅和5个航空大队。装备着约11000架飞机,78000门大炮和迫击炮,11000辆坦克和其它进攻性武器。海军计有3艘战列舰,8艘轻重型巡洋舰,43艘驱逐舰,155艘潜艇和大量辅助舰船。希特勒集结在苏联国境线上的作战部队达的82%的兵力,加上仆从国军队,总共部署了190个整编师。入侵的军队达550万人,3712辆坦克,4950架战斗机,47260门火炮和迫击炮。

当时苏联的边防部队计有170个师,290万人,装备有1800辆重型和中型坦克(其中1457辆为新型坦克),1540架新式战斗机,34695门火炮和迫击炮。苏军部分师还保持着简编制,许多坦克、摩托化部队和航空兵团还处于组建阶段,许多师的的部分人员在战争前夕才应召入伍,没有来到及进行充分的作战训练。

1941年6月22日,凌晨3点之后,当苏联公民还沉睡在梦乡之中时,希特勒数百万大军的铁蹄踏碎了苏联国土;1830架作战飞机穿破苏联领空,呼啸而至;3580辆坦克的履带隆隆作响,朝苏联的国境线碾压过来;近万门大炮排着列阵,吐着一串串一排排的火焰,向苏联人民横扫。希特勒大军以雷霆万钧之力,摧枯拉朽之势,排山倒海地席卷了过来。

苏军损失惨重,66个机场遭到轰炸,到这一天中午,就损失飞机1200架,这些飞机还未来不及起飞,就被炸毁在机场上了。

战争开始头三个星期,德军向前推进了350至600公里。苏军损失了2000列火车的军火,3000门大炮,2000架飞机,1500辆坦克,30万苏军战士被俘。

战争的头三个月,苏军就损失高达200万人,其中:

1941年6—7月损失 651065人

8月损失 692924人

9月损失 491023人

这是一份总参谋部向斯大林报告的数字,显然这些数字都是经过压低了的,即使这份大大压低了的数字,仍然不难看出损失是巨大的,仅三个月时间就损失了183万人,仅基辅一地就损失达50万人,这些只是军人,老百姓的死亡人数那更是无法计算了。

1941年11月希特勒扬言:“我只要说出俘虏的人数,就足以大致说明这场战争的胜利。我们不到半年就俘虏了360万人。我不准任何英国笨蛋说什么这还没有得到证实。德国军事机构的统计一向是准确的。”据德军司令部报告,从1941年6月到1945年4月,德军共俘获苏军516万人。

战争开始到9月15日,南线战场上,苏军有4个集团军被德军包围,被德军俘虏的人数达到656000人之多。在保卫莫斯科期间,5个民兵只分到一支枪,数万名民兵在手无寸铁的情况下与武装到牙齿的敌人拼搏,伤亡惨重。

到9月30日苏军损失飞机达8166架,占战争爆发时拥有的飞机总数的96.4%。

到这年11月,苏联40%人口7450万人落到了德国人的手里。苏联丧失了全国总产值2/3和41%的铁路网,到1941年12月1日,苏军共损失了700万名将士,24000辆坦克,16000架飞机,苏军在战争初期半年里遭到了大惨败。

战争爆发前,苏联的宣传机器一再宣布红军是不可战胜的,苏联是坚不可摧的,朱可夫曾要求把经济纳入到战时轨道,大力加强武器的生产,但是这一要求被拖了下来。直至战争发生时,苏军不仅没有阻挡住敌人,而且当人民要求武装时,连起码的武器都没有。当时任基辅第一书记的赫鲁晓夫,曾打电话给马林科夫:“告诉我,什么地方可以弄到步枪?我们这里有很多工厂的工人同红军士兵一起与德国人战斗,但是我们没有东西去武装他们。”马林科夫这样回答他:“你最好放弃从我们这里得到步枪的任何念头。这里民防组织的步枪已经都被送到列宁格勒去了。”

“那么,我们拿什么去战斗呢?”

“我不知道——长矛、剑、土制武器,以及你们工厂里可以制成的任何东西。”

“你认为我们可以用长矛来打坦克吗?”

“你只要尽你最大的努力。你可以在瓶子里装上汽油或火油制成燃烧弹,向坦克投掷。”

在战争初期,战士们就是不得不用步枪打飞机,用燃烧瓶去炸迅速行进中的坦克的。

面对如此的惨败,许多军官自杀身亡,6月23日,第十七摩托化军副军长科若欣自杀,西部特别军区空军司令科佩茨自杀,他们的自杀并不是因为胆怯,而是怕斯大林的惩罚,或是怕成为德军的俘虏。回复 | 引用 回帖人:阿尔斯兰    影响力指数:14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1-8-21 5:45:31    跟帖回复: 第 7 楼(5)

苏联的领空被撕裂,苏联的大地在颤抖,前方的将士在流血,狂轰滥炸下的人民在痛苦呻吟。而就在希特勒向苏联发动全面突袭时,此时此刻,苏联人民最高统帅和伟大领袖斯大林,竟躺在孔策沃的别墅里,高枕无忧地在呼呼睡大觉。也许他正在做着统治者的美梦,在梦中正与希特勒携手同游太虚仙境,在这个梦幻般的虚拟世界里,一边是他统治下的共产主义世界,另一边是希特勒统治下的法西斯主义世界。

而此时,莫斯科的总参谋部和国防部里,工作人员通宵达旦彻夜未眠,他们坚守在岗位上,正在向前线下达进入战斗准备的命令。此时已经传来了前线不安的消息,德军正向边境逼进,在这千钧一发的紧急关头,首先应该让伟大的领袖知道前方吃紧的消息。但是谁也不敢唤醒他,一旦打扰了他的好梦,暴君会一怒之下让他小命不保,脑袋开花。

直到4点钟,朱可夫元帅才不得不腰里系着个脑袋大着胆子打了电话,把他从睡梦中叫醒,向他报告了希特勒大军压境的情况。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前方军情瞬息万变,在这每分每秒中,苏联的国土在不断地丧失,军人在饱受摧残,人民在经受煎熬;而斯大林却慢吞吞地在漱洗打扮,过了半小时后,出现在克里姆林宫的办公室里。此时他好像梦还未醒,还在发蒙地问会不会这是德国人的故意挑衅?!

朱可夫元帅在他的自传《战争回忆录》中写道:

3点30分,西部军区参谋长克利莫夫斯基赫将军报告,德国飞机空袭白俄罗斯的城市。3分钟以后,基辅军区参谋长普尔卡耶夫将军报告,乌克兰城市遭到空袭。3点40分,波罗的海沿岸军区司令库兹涅佐夫将军报告,敌机空袭考那斯和其它城市。

国防人民委员命令我给斯大林打电话。电话要通了,但没有人接,我不断地要,终于听到了一位保卫部值班将军的带着睡意的声音。

“你是哪里?”

“总参谋长朱可夫。请你立即去请斯大林同志来接电话。”

“什么?现在?斯大林同志正在睡觉。”警卫长惊异地说。

“请立即去,德国人轰炸我们的城市了!”

沉默了一会儿。最后,耳机里听到:“请等一等。”

3分钟以后,斯大林来到电话机旁。 我向他报告了情况,请求允许开始还击。斯大林沉默不语。我只听到他的沉重呼吸声。

“您听懂了我的意思吗?”

仍然是沉默。

“有什么指示吗?”我问。

最后,斯大林似乎醒悟了过来,问道:“国防人民委员会在哪里?”

“在同基辅军区通电话。”

“你和铁木辛哥到克里姆林宫来一趟。告诉波斯克列贝舍夫一声,让他召集全体政治局委员。”

4 点,我再一次同奥克佳布里斯基通了电话。他镇静地向我报告:“敌机已被击退。攻击我舰艇的企图被粉碎,但城市受到了破坏。”

应当指出,奥克佳布里斯基海军上将领导的黑海舰队,是第一批实行了有组织的抵抗的部队之一。

4点10分,西部特别军区和波罗的海沿岸特别军区报告,敌人开始在各该军区的地段内采取地面行动。

晨4点30分, 我和铁木辛哥来到克里姆林宫。全体政治局委员已到齐。我和国防人民委员被邀请去办公室。

斯大林脸色苍白,坐在桌旁,手里握着装满了烟草的烟斗。

我们报告了情况。斯大林莫明其妙地说:“这不会是德国将军故意挑衅吧?”

“德国人正在轰炸我国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沿岸城市,这怎么是挑衅?”铁木辛哥回答说。

斯大林说:“如果是有组织的挑衅,那德国将军也会下令轰炸自己的城市……”他沉思了片刻继续说道:“希特勒大概不知道这些情况。”

“给德国大使馆去电话,”斯大林对莫洛托夫说道。

斯大林还在对希特勒充满着幻想,还以为希特勒不会干出这种事,要干也是他手下的人瞒着希特勒干的。他没有立即下达全军将士进行抗击侵略者的命令,对于前方将士正在经受着挨打、挨炸、挨击他不管,他还想找德国驻苏大使舒伦堡来问一问,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就这样,这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领袖,在纳粹德国大军压境,苏联国土正遭受狂轰滥炸危急关头,当屠刀已经架在脖子上的时候,他还不相信这是真的一场战争,还在相信希特勒是不会打苏联的,还在说着梦话。

这就是可悲可叹的领导苏联人民的领袖,这就是统帅着数百万军队的苏联统帅。回复 | 引用 回帖人:阿尔斯兰    影响力指数:14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1-8-21 5:46:01    跟帖回复: 第 8 楼(6)

当一个个可怕的失败消息传到斯大林那里时,当他得知苏军遭到重创和溃败时,他意识到这一重大的错误,完全是由于他的判

断失误所造成时,他的神经简直是要崩溃了,情绪处于极度的消沉之中,已经陷入绝望的境地,就像世界末日已经到来。

一天之前,他还是个毫无过失的人间上帝,如今才一天功夫,这个世界就改变了模样,他所有的计划、构思、战略估计统统都垮了台,斯大林的整个统治机器就像在一夜之间都彻底完蛋了,他惊叹:“我们已经无可挽回地失去列宁所创造的一切了。”

其实早在战争爆发前,斯大林早已被吓破了胆,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写了这样一件事,时任乌克兰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的赫鲁晓夫,在战争爆发前夕,正在莫斯科,他被斯大林留在那里很长一段时间,整天坐在那里无事可做。“一次又一次的宴会令我厌恶,但却给我仔细观察斯大林的机会,他对我们部队的战斗能力已失去信心。在希特勒击溃了法国军队占领巴黎之后,他失望得好像要举起双手准备投降。斯大林以俄罗斯人常用的恶语破口大骂:‘现在希特勒肯定要打破我们的脑袋了!’”

《斯大林死之谜》一书中,曾对6月22日战争发生时斯大林的态度有过描写,书中写道:“1941年6月22日,在战争爆发几小时之后召开了政治局、部长会议和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紧急联席会议,斯大林拒绝出席。

斯大林这些‘忠实的战友和学生’全都束手无策,只好和总参谋部的同志一同去孔策沃别墅。在仓猝召开的政治局和政府的会议上,他们建议斯大林号召全体人民、全党和全军组织防御,反对希特勒的侵略,但是却被斯大林斩钉截铁地拒绝了(当时把这一任务委托给了莫洛托夫)。大家建议斯大林作为政府首脑,指挥最高统帅部,斯大林又拒绝了(这一任务又委托给铁木辛哥元帅)。

当政治局委员开始提醒斯大林在剧变中应负的责任时,斯大林反而攻击和埋怨莫洛托夫背叛了,因为莫洛托夫与里宾特洛甫签订了条约;他还指责伏罗希洛夫和日丹诺夫在同英法军事代表团谈判中消极怠工。但是,他们辩解说,这一切都是根据他的直接旨意去做的。斯大林从座位上暴跳起来,拼命狂叫并立即消失在一个秘密通道里,甚至斯大林的贴身警卫也不知道秘密通道准确的入口、出口处。‘战友们’甚至不敢去寻找他,没有等他回来,就赶回莫斯科,采取了最紧急的措施。

驻在盟国首都的苏联大使没有接到莫斯科任何指示,而这些国家驻莫斯科的使节们也没有一个人被接见。”

当政治局委员要他向全国同胞发表广播讲话时,他已经是没有脸再面对同胞了。长期以来他喋喋不休地向苏联人民宣传,德国是不会进攻苏联的,西方国家的宣传机器叫嚷希特勒要进攻苏联,都是在造谣,是为了离间苏德之间的友谊。就在几天前,斯大林还在说大话,报纸还在辟谣言,说德国要侵略苏联是没有这回事的。如今德国的数百万大军兵临城下,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吗?他怎么有脸面对江东父老。

1941年5月6日刚当上人民委员会主席的斯大林把向全国人民讲话的机会让给了他的副手莫洛托夫,结果是莫洛托夫出面向苏联人民讲了一番德国入侵,号召人民奋起抗击的话,算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向人民有了个交待。

6月22日中午,莫洛托夫向全国人民发表广播讲话,他说:“强迫我们进行这场战争的是奴役法国人、捷克人、波兰人、塞尔维亚人、挪威人、比利时人、丹麦人、荷兰人、希腊人和其它各国人民的嗜血成性的德国法西斯执政者。

苏联政府现在表明它的不可动摇的信念:我们英勇的陆军和海军以及苏维埃空军的大无畏的神鹰们,一定能光荣地履行他们对祖国、对苏维埃人民所应尽的天职,一定能给予侵略者以毁灭性的打击……”

不久前,莫洛托夫还在祝贺希特勒打得好,祝贺德国人占领了挪威、比利时、丹麦以及荷兰……如今他把这些国家的人民称为被希特勒奴役的人民,那真是变脸之快,变腔之速,连以变脸和吐火闻名的中国川剧演员都望尘莫及。

此时的斯大林已经是心灰意懒,当天深夜,他与政治局委员来到了国防部大楼,在这个全国军事指挥中心里,他才感到目前面临的事态严重:苏军无法抵挡势如破竹的敌军,与前方的通信联络已被破坏中断……平时外表镇静,讲话和行动缓慢的斯大林,这一次再也忍不住了。他对军队领导人作了愤怒无礼的指责,并破口大骂,骂苏联红军全体人员是叛徒,是胆小鬼。然后,对谁也不看一眼,低着头,弓着背,走出大楼,坐上了汽车回到孔策沃别墅里去了,这一去就再也没有露面。

从 6月22日晚到26日,他既未到克里姆林宫,也不接电话,对德国入侵之事既不理也不睬,他对任何人都没有召见。直到6月底以前,他也没有领导作战,也没有签署和发布过一道命令。这个主宰着全国命运的领袖,在国家和人民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呆在别墅里,究竟在做些什么,在想些什么,谁也不知道。

因此,根据以往习惯按独裁者命令行事的军事体系,基本上已处于群龙无首的地步。

在战争最关键的时刻,斯大林离开了党和国家领袖的岗位,使得德军长驱直入,迅速地夺取了苏联大片土地,许多苏军在猝不及防的打击下,很快陷入了德军的包围圈。终于在七月初形成了两大包围圈——别洛斯托克和明斯克。短短十几天,就有33万将士被俘, 3332辆坦克和1809门大炮做了德军的战利品。

斯大林垂头丧气,对一切已经没有兴趣,丧失了主动精神,为了推卸责任,他一走了事,一了百了。他可以把过去的谎言置于脑后,他可以把过去信誓旦旦的保证置于一边。他人不见了,电话也不接了,来访的人拒之门外,像置身于世外桃源一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以为躲在别墅里,当一个鸵鸟式的人物,把头埋在沙漠里,敌人发现不了他,其他人也发现不了他。

但是这个横跨欧亚大陆幅员辽阔的国家,不能没有一个领导人和决策人啊,经过政治局委员们商量,决定亲自上门到斯大林别墅里请他出马,这伙人推选莫洛托夫当说客,米高扬在他的回忆录中,有过一段1941年6月底他和政治局其它成员向斯大林建议成立掌握全国权力的国防委员会时情景的描写:

大家决定上他那儿去。他当时在近郊的别墅里。

这时,莫洛托夫说:“斯大林这样垂头丧气,他对一切都没有兴趣,丧失了主动精神,心情很坏。”沃兹涅先斯基听了这些话后非常生气,他说:“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你来领头,我们跟着你。”他的意思是如果斯大林仍旧是这样一蹶不振的话,那就由莫洛托夫来领导我们,我们就跟他走。我们相信我们会组织好防御,能够真正地大战一场。我们并没有什么消沉情绪。

我们大家来到斯大林的别墅。他正在小饭厅里,坐在圈椅上。他看着我们,问道:“你们来干什么?”他的神色有点奇怪,他提的这个问题也有点奇怪。要知道本来应当是他来召集我们的。莫洛托夫代表大家说,应该集中权力,以便迅速地解决各种问题,很快地把全国都动员起来。这样一个机构应当由斯大林来领导。斯大林惊异地看了大家一眼,没有表示任何反对意见。“好吧!”他说。

当德国数百万大军入侵到自己的国家,在这国家危机民族存亡匹夫有责的节骨眼上,这个全国的领导人竟躲在别墅里,无所事事。当政治局委员们来找他时,竟会问他们“你们来干什么?”而是应该由政治局的委员们来向他提问“你呆在家里干什么?为什么在德国大军进攻时躲了起来?”

于是,众人又把他推到了最高的领导岗位上了。他以为,他的谎言已经重复了千万遍,这一次应该没有人会相信了吧,想不到他们居然主动地找上门来,还让他领导这场战争,那真是他想逃避撒谎也逃不过了,好吧,就继续撒谎吧,所以他也答应得很干脆“好吧”。在这个谎言重复了千万遍的领袖领导下,苏军更是损失惨重,有些地区遭到了灭顶之灾。

当要成立统帅部大本营时,大家一致推选斯大林当总司令,斯大林却把这个职务推给了铁木辛哥,由他来当最高统帅,而斯大林和朱可夫、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布琼尼、库兹涅佐夫都是成员之一。这个权欲熏心的大独裁者,这个时候连最高统帅都不想当了,也难怪,此时他的心情已经由过去狂热的沸点,跌落到了冰点。

但是铁木辛哥这个统帅大本营的主席却没有决策权,凡事都得要征求斯大林的意见为主,为此常常延误了战机,并不能提高指挥战争的效力。6月30日,战时最高权力机构国防委员会正式成立,这一回不得不让斯大林来担任主席了,7月19日,斯大林被任命为国防人民委员,8月8日又把总统帅部大本营更名为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他成了苏联武装部最高统帅。

前方正在激战,而在领导层中却对机构的名称来回地折腾着,折腾来折腾去的结果是,斯大林成了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人民委员会主席、最高统帅、国防委员会主席、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主席、国防人民委员,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开始领导着这场战争了。

7月3日,在德国入侵13天之后,斯大林终于有脸向苏联人民发表讲话了,这次讲话成了一次历史性的演说。这个大清洗、大屠杀的刽子手,在这次讲话中语气完全变了,变得亲切了,和蔼了,他一开始就这样称呼大家:“同志们!公民们!兄弟姐妹们!我们的陆海军战士们!我的朋友们!我在向你们讲话!”讲话一开始就给人像是热乎乎似的充满热情,而把他残忍粗暴的真面目掩藏了下去。但是即使在危机的紧急关头,他仍然在向苏联人民欺骗和隐瞒真相,还在自吹自擂地说:“虽然敌人最精锐的师和最精锐的空军部队已被击溃,被埋葬在战场上,但是敌人还在继续向前进犯。”

如果真的像斯大林所说,德军已被击溃,还会发生列宁格勒被包围三年之久,莫斯科被德军兵临城下,苏军在哈尔科夫遭到全军覆没的命运吗?当他在说这种大话、谎话、空话、废话时,德军正在以不可锐挡之势向苏联的腹地挺进着。

斯大林只有最后这句话才是大实话:“我们的祖国面临着严重的危险。”

面对凶恶的敌人,应该采用什么手段来对付呢?他告诉人民,要采用烧光、毁光坚壁清野的政策,他号召人民:“当红军不得不撤退时,必须运走全部铁路机车车辆,不给敌人留下一部机车、一节车厢,不给敌人留下一公斤粮食、一公升燃料……凡是不能运走的一切贵重物资,其中包括有色金属、粮食和燃料等,都应该绝对销毁……在敌占区,必须建立骑兵和步兵游击队,建立破坏小组,以便同敌军部队斗争,以便遍地燃起游击战争的烽火,以便炸毁桥梁、道路,破坏电话和电报通信设施,焚毁森林、仓库和辎重……”

这样,这个惊慌失措的领袖,经过十多天之后,总算是惊魂甫定开始苏醒了过来,面对起现实。回复 | 引用 回帖人:阿尔斯兰    影响力指数:14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1-8-21 5:46:12    跟帖回复: 第 9 楼(7)

曾被吓得魂不附体的伟大领袖斯大林,经过十多天的心理调整,又变成了英雄人物,出现在大众面前。希特勒对他这一次致命的打击非同寻常,因为在他的心目中,他曾相信过的唯一的人就是希特勒,但是这个家伙竟如此不守信用,对他下起了毒手,怎不让他胆战心寒。

如今吓得魂不附体的斯大林总算缓过神来,在众人的推举下,又当起了领导这场卫国战争的统帅人物,但是他不是名副其实的统帅,是个经常失算、固执、缺乏远见和实行恐怖政策的统帅,是个出尽坏点子、不惜通过血腥的试验代价来掌握战争艺术的不学无术的统帅。

所谓统帅,就是军事家,而看他是不是统帅主要是看他有没有天赋和能力,有没有具备创造性的思维,深谋远虑的战略目光,丰富的作战经验,专业的军事知识,以及敏锐的直觉,坚强的意志。一个统帅在智力方面应该像苏联学者捷普洛夫在他著作中所说那样: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原始资料异常复杂而最后结果非常简单明了。开始时分析复杂的资料,结束时进行综合,提出简单而明确的原理。把复杂的事物变为简单的事物——这个简短的公式可以说明一个统帅智力活动的最重要的方面之一。”统帅能把整体和局部、动态和静态结合起来,最后归结为一句话,以最少的牺牲获取最大的胜利。

而斯大林远远没有具备以上的这些素质。他是一个严厉的、有魄力的、目的性强的、贪权的政治领导人,因为历史的原因把他推上了军事舞台,参与了这场战争。作为一个最高统帅,他的长处仅仅是他拥有绝对的权力,可以支配所有的一切,因此他比别人懂得和掌握得更多的各种非军事因素:经济的、政治的、社会的、技术的、外交的、意识形态的、民族的诸多东西,了解和掌握更多内容,如经济实力,工业、农业的实力等等,而军事仅仅是这许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恰恰在这方面他是个门外汉,是个外行,是个不懂装懂的军事最高统帅。

斯大林既不懂得军事科学,又不懂得军事学术理论,他是用千百万将领和士兵的鲜血来获取经验,进行了多次的试验和犯了大量的罪行之后,才逐步掌握战略、战役、战术的深奥道理的。

他从来没有在部队、司令部、野战指挥所里呆过,没有深入到部队基层来到战士中间,更不用说到过炮火纷飞的前线战场了。当他在办公室面对军事地图时,他很难体会到前方浴血奋战的军队急剧跳动的脉搏声、战场上大炮的轰鸣声、德军坦克履带的轧轧声、城市大火的噼啪声、垂死战士的呼喊声、老百姓撕心裂肺的号哭声。他接近的只是面前的人,所看到的也只是从前线拍摄的或是从敌人手中缴获的新闻记录影片,从电影画面中才对大批退却的战士、在急流渡口中淹死的人、瓦砾堆上妇女和孩子的哭声、堆集如山没有掩埋的尸体、守在死去的孩子旁边的母亲的神经失常的眼神等等有了感觉上的印象,但是这种惨景也丝毫打动不了他钢铁般的心肠,对此他无动于衷。在他的心目中,这些只不过化成过眼烟云的一种符号,一种统计数字。

1941年10月他到过一次前线,汽车才行驶了10—15公里,他就返了回来。1943年8月1日他乘专列来到西方面军和加里宁方面军进行视察,一个方面军只呆了一天,才去了两天,连部队的指战员和战士他都不愿意见面就回来了。他这样匆匆忙忙地往返为的是什么?并不是为了真正了解前线的打仗情况,也不是为了慰问和犒劳前线将士们,这位实行办公室指挥的“超级大师”,为的是沽名钓誉而已。

为了谱写历史,为了在历史上涂上一笔浓墨重彩,在他的传记中增加几篇伟大统帅曾深入前线部队作过令人鼓舞访问的记载,更多的则是为了眼前的利益,讨得盟国领导人的欢心。就在巡视归来不久,他就提笔向盟国领导人写信,8月8日在给罗斯福总统的信中说:“我刚从前线返回,所以现在才能就您7月16日的最近这次来信作复。我相信您会考虑我国的军事形势和理解迟复的原因……我不得不经常亲自到前线各地段去,不得不把前线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8月9日他给丘吉尔也发了同样内容的信:“我刚从前线回来便看到英国政府8月7日的来信……虽然我们近来在前线取得了某些进展,但正是现在要求苏军和军队的领导作出极大的努力并对敌人可能采取的新行动保持特别的警惕。因此,我不得不比平时更多地到部队去,到我军前线的某些地段去……”这位元帅多会撒谎,才去了部队两天,就说是“经常”、“比平常更多地”深入到部队基层。于是在盟国领导人的印象中,斯大林竟冒着枪林弹雨来到前线,不愧是个英明伟大的统帅人物。果然信息立即反馈过来,这两位领袖给了他回信:“我们充分理解您不得不去作战前线附近的重要原因,您亲临那里对取得胜利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得,这位统帅几年里走马观花去了一趟部队,竟产生了如此大影响,可见他制造声势,欺骗别人的手段是何等的高明。而在十多年前,他才到过农村一次,就来了个要迅速实现来自上面的伟大革命——集体化运动,造成的灾难还记忆犹新。回复 | 引用 回帖人:阿尔斯兰    影响力指数:14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1-8-21 5:48:27    跟帖回复: 第 10 楼(8)

这位统帅在大战爆发前,连他手下的元帅、将军等高级将领都是不相信的,当然什么国防部、总参谋部、国防军事委员会等高级军事机构,更没有放在眼里,他的眼里只有一个人——希特勒,他相信的就是希特勒。那么他是怎样来处理他和高级将领及军事部门之间关系的呢?

当希特勒发动进攻的情报源源不断地向苏

联汇报时,苏联军队的各级领导竟不知道这些情报,更不知道德军确切的进攻日期,而这些情报和德军入侵的具体日期只有斯大林一个人知道,但是斯大林却又不告诉他属下的将领们。

朱可夫是1941年2月1日担任国防部总参谋长职务,在他任职期间,斯大林一次也没有向他吐露过关于他收到的这些侦察情报。为了搞清楚为什么军事领导人得不到这些关于德军进攻作战的情报,他曾向上级部门请示,为什么作为苏军总参谋长的他,却收不到有关德国军事情报,然而朱可夫却得到了这样的回答:“这是斯大林同志的指示。”

于是朱可夫和国防部长铁木辛哥两位元帅冒着生命危险,斗胆地亲自向斯大林提出这件事,斯大林以他特有的简练方式回答他们:“该让你们知道的事会告诉你们的。”就是说该让你们知道就会让你们知道,不该让你们知道的就不让你们知道。但是德国入侵的大事,有关这样的军事情报总该让军队领导人知道吧,但斯大林却一律采用“无可奉告”回答他们。

终于有一天,总算有一件事可以让他们知道了,斯大林把朱可夫召了去告诉他:“有个人给我们送来了一份关于希特勒政府的意图非常重要的情报,但是我们有怀疑……”朱可夫不知道送这份情报的人是谁,他估计可能就是打入日本情报机关谍星英雄佐尔格,但是斯大林的一句话,就把佐尔格冒着生命危险从敌人的营垒里发送过来的情报给否定了,斯大林对他的情报有“怀疑”。这位佐尔格英雄,曾从日本人和德国人的口中,获得了希特勒向苏联发动进攻的准确日期,但是这些浸透了他们生命的情报,都被斯大林当作垃圾了。

此时,德国法西斯的进攻已是箭在弦上,蓄势待发。而苏联军队领导人既得不到有关德军进攻的情报,又不许空军作侦察飞行,前线部队还接到了命令,不许把部队调到边境地区,甚至当德国飞机深入苏方领空时,也不许开火。斯大林的容忍、退让方针,竟然惩罚打下德军间谍侦察机的将士,还向德方表示道歉。这就为战争一开始的大溃败埋下了伏笔。

斯大林不但一个人掌握着军事情报,甚至连武器军火生产和机械化装备的生产都由他一个人来掌握,军队领导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军工厂能生产什么武器,能提供什么样的武器。

1941年战争即将爆发,赫鲁晓夫是乌克兰共产党中央的第一书记,他竟不知道自己所管辖的哈尔科夫市竟能生产一种高效能的柴油机,它是应用于T—34坦克发动机用的,当然他更不知道这种柴油机能否可以作为轰炸机之用。

赫鲁晓夫在回忆录里写道:“战争头几个月,各种武器都非常缺乏。甚至1914年沙皇与德国开战时供应的步枪也比我们在希特勒入侵时所有的还要多一些。而我们的经济实力比之沙皇政府不知要高多少,因此我们的确是不可原谅的。”他把这个责任推到了伏罗希洛夫的身上。赫鲁晓夫接着写道:“至于斯大林,他过高地估计了我们战备。他被部队检阅和演习影片所迷惑,他没有看到我们战备的真实情况。他很少离开莫斯科,除了到他的别墅或去索契休假,甚至很少离开过克里姆林宫。他的全部情报来自负责军工生产的国防委员伏罗希洛夫,而伏罗希洛夫是个脱离实际的人。

军事指挥能力薄弱原因是人所共知的,最优秀的将领们都作为人民的敌人被消灭了,斯大林的罪过比伏罗希洛夫更应受到谴责。”回复 | 引用 回帖人:阿尔斯兰    影响力指数:14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1-8-21 5:49:53    跟帖回复: 第 11 楼(9)

就在这战争有可能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军事领导人非常着急担心,他们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们通宵达旦地呆在办公室里,特别是国防部长铁木辛哥,一昼夜工作竟达18—19小时。6月13日,此时距离德军入侵只有9天,他向斯大林请示,要求批准下令边境军区部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而斯大林却回答说:“现在不能这样干,我们准备通知塔斯社,明天见报。”第二天,果然苏联的各大报纸上都发表了塔斯社的声明,声明说:“据苏联所知,德国也同苏联一样,始终不渝地信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规定的条款。因此,苏联各军区认为关于德国意图撕毁条约,进攻苏联的谎言是毫无根据的。至于最近德国军队撤出巴尔干战役调到德国东部和东北部地区的行动,应当认为是另有原因的,与苏德关系无关。”听听,就在大战即将爆发的关键时刻,斯大林分子和宣传机器还在为希特勒的行动辩护,竟说他们不会侵略自己的,这是何等的荒谬。

驻东京德国大使馆里的德国人看了塔斯社的声明后,哈哈大笑起来,想不到斯大林的苏联政府竟愚蠢到这种地步,在百万大军兵临城下之际,竟还在为希特勒涂脂抹粉。打入日本德国大使馆里的苏联间谍佐尔格看了这份声明之后,失声痛哭。冒着生命危险弄到的德军入侵情报,竟被苏联政府斥之为“毫无根据的谎言”。他于是在东京静悄悄地等待着这一时刻到来,他希望这一事件别发生,希望他的情报是误报。但是这一事件终于发生了:6月22日德军入侵苏联,与他们向莫斯科所提供情报的日期相符合。

在塔斯社的声明里,还把德国军队撤出巴尔干战役调到德国东部和东北部地区的行动,说成与苏德关系无关。而恰恰就是希特勒的这次行动,把斯大林给骗得够呛,才让斯大林在德军入侵时吓得一身冷汗,灵魂出窍。

原来希特勒为了把百万大军调到苏联边境的行为掩盖起来,就在入侵苏联之前,发动了一场侵略巴尔干半岛的行动。1941年2月28日,德军渡过多瑙河,首先占领了保加利亚,4月6日,德军如潮水般的扑向希腊和南斯拉夫,4月17日,南斯拉夫投降,4月23日希腊投降。德军在巴尔干半岛上接连的胜利,为希特勒在6月22日入侵苏联创造了条件。他把这些兵力调到了苏联边境,斯大林还以为这些德军是在巴尔干战役之后路过的哩,所以塔斯社在声明中称“与苏德关系无关”。其实,不但与苏德关系有关,而且有大大的关系,20天之后就引出了这场举世瞩目的苏德大战。

恰恰正是斯大林自己,他不但被希特勒的欺骗性所蒙蔽了眼睛,而且还为希特勒帮腔说话,更不要脸的是,南斯拉夫是苏联的盟邦,就在4月6日夜间3点钟,苏联和南斯拉夫签署了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就在过了两个小时之后,南斯拉夫就遭到了德军的进攻,11天之后南斯拉夫军队被彻底摧毁,国家灭亡。斯大林竟眼睁睁地看着刚缔结联盟条约的小兄弟被希特勒消灭,而且连吭声都不敢吭声,既没有抗议,也没有声明;相反倒是出台了一份塔斯社的声明,大言不惭地称“与苏德关系无关”。斯大林的昏庸无知连一个孩子的智商都不及,而他却是一个领导着将近两亿人民的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国领袖。怪不得东京的德国大使馆里的德国人,看了这份声明后,都笑痛了肚皮,笑掉了牙。

塔斯社的声明还欺骗了自己的苏联人民,当苏联人看到这则消息时,非常乐观,以为天下太平了,希特勒不会来打他们了。而此时,法西斯的将领们正聚集在元首的办公室里,向他报告已经做好了向苏联发动进攻的准备。

此时,苏军的将领们心急如焚,他们已经预感到希特勒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苏联了,他们忐忑不安地又向斯大林请求,务必要让军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而斯大林还在相信希特勒,他说:“我相信希特勒是不会冒这个险进攻苏联的,给自己形成第二战线。他不是傻瓜,不至于不明白苏联不是波兰,不是法国,也不是英国这个道理。”铁木辛哥试图反驳说:“如果这种情况一旦发生了,一旦发生进攻怎么办?”斯大林突然勃然大怒:“您怎么了,您是不是建议进行全国动员,立即把部队调往西部边境呢?”

斯大林不仅不让军事领导人作好战争的防御准备,而且未经斯大林本人同意,绝对不能将部队向前线作任何的移动,国防部、总参谋部和各边境军区司令员都得到了警告,要亲自对军队的行动不慎而可能造成的后果负责,贝利亚还下达指示,汇报违反指示的情况,并惩办擅自行动的人。

6 月21日晚上,大战爆发前的几小时,一名德军司务长冒着风险越过防线到苏军阵地来投诚,明确地告诉他们,德军将在明天早晨3点发动进攻。他所以知道此事,是因为他和其他部队都发了三天的口粮。这个德国兵是共产党员,反法西斯主义者,是个反对希特勒战争冒险的具有正义感的人。

苏军领导人立即把此事向斯大林报告,而斯大林还在问:“这个投诚者不会是德国将军为了挑起冲突而派来的吧?”铁木辛哥告诉他,投诚者所说的是实话,斯大林问该怎么办,铁木辛哥说:“立即命令边境军区所有部队进入一级战斗准备。”于是他把早就拟好的命令草稿读了一下。斯大林说:“现在下达这样的命令还太早,也许问题可以和平解决。”并指出袭击可能是德军的挑衅行动,边境军区部队不要受任何挑衅的影响,以免问题复杂化。

这份命令经过斯大林的一再修改,已经是改得面目全非了。命令指出:6月22日到23日,德军可能实施突然袭击,袭击可能从挑衅行动开始,要求苏军不受任何挑衅行动的影响,以免使问题复杂化。但是命令又要求各军区进入一级战斗准备,以防止敌人可能的突袭,命令责成军区司令:

1、21日夜间,隐蔽占领国境筑垒地域各发射点;

2、拂晓前将全部飞机,包括军队航空兵的飞机疏散到各野战机场,并加以周密伪装;

3、所有的部队进入战斗准备;军队应疏散伪装;

4、防空部队不待补充兵员到达,立即进入战斗准备。城市和目标地区应采取灯火管制的一切措施;

5、在没有特别命令情况下,不得采取任何其它措施。

这个命令要命的地方就是最后的一句话上,这就是说,军人们要做好战斗准备,但是当别人在进行攻击时,不可以挑起战斗,要等到上级命令之后才能战斗。

后来就是因为这个命令,苏联军队在眼睁睁地看着德军的狂轰滥炸而没有反击,因为他们没有接到斯大林的命令不能投入战斗。

即使像这样的一个预示着失败的命令,起码还提到了做好一级战斗准备的话。但是6月22日零点30分当这份命令向各军区发出时,此时距德军大举入侵只有3个小时了。当前线部队接到此命令时,有些部队还没有接到此命令,德军的数百万大军早已朝着他们杀奔过来了。

就在这道命令发出的前半小时,又有一个德国兵前来投诚,他也报告说再过几小时德军就要进攻了。为此朱可夫又向斯大林作了报告,斯大林问了一下命令是否下达后,这位党政军独揽者就上别墅去睡了。

等到把他叫醒来到克里姆林宫的办公室,时针已指向4点半,此时德军已在西部和西北部许多地区发起了进攻,前线苏德军队的厮杀已经有1个半小时了。

朱可夫又要求斯大林下达立即组织还击的命令,但是斯大林却回答说:“等莫洛托夫回来再说。”斯大林还抱着一线希望,想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这场军事危机。

当莫洛托夫回来报告说德国正式向苏联宣战时,斯大林还在下达着荒谬的命令,这份于6月22日早晨7点15分以铁木辛哥、马林科夫、朱可夫签署、实际上按斯大林指示发布的第2号命令称:“1、各部队使用一切力量及手段进攻敌军并将其歼灭在侵犯苏联边界的地区。此后,在未得到命令之前,各地面部队不得越过边界。2、用侦察及作战航空兵确定敌方空军的集结地及其地面部队集群。以轰炸航空兵和强击航空兵的强大打击将敌空军消灭在机场上并轰炸其地面部队的主要集团。航空兵应深入德国领土100至150公里实施打击。轰炸柯尼斯堡及梅梅尔。在未得到特别指示之前,不得袭击芬兰及罗马尼亚领土。”

这位还没有从大梦中苏醒过来的统帅,在大敌当前时刻还在说着梦话。要知道德军从3点发起进攻,当斯大林发布第2号命令时,时间早已过去了4个小时。在这4个小时里,德军势如破竹,像潮水的涌入苏联国内,苏联家门已经被德国人打得七零八落稀里哗拉,空军的飞机还没有起飞早已在机场上被摧毁,仅在一天之内就损失了1200架飞机。但是斯大林还在命令自己航空兵深入到德国领土100至150公里去打击敌人。他让航空兵深入敌人国土,却禁止地面部队越过边界,要部队不要去扰乱德国人宁静的夜晚。瞧瞧,德国人的刀已经伸向苏联人的时候,竟还在发出如此混蛋荒谬的命令。其实苏军早已无法越过边界了,而是德军在大举越过苏联的边境了。

这样,战争初期的防御和反击的良好机遇,都在斯大林的手里丧失殆尽了。

此时的这位统帅早已是手足无措,他的指挥中枢,他的通讯线路早已被德军破坏殆尽。因为早在几个月前,德国侦察机如入无人之境深入到苏联境内,在自由自在没有受到任何约束的情况下进行侦察飞行,还有各个间谍的详细报告,那真可谓对苏军了如指掌。因此德军在战争一开始就准确无误地破坏了苏军所有指挥所、通讯线路、机场、军火仓库以及苏军的部署,德军一进攻,苏军的指挥系统早就全部瘫痪,此时的斯大林那可真是在瞎指挥了。

直到这一天的傍晚,斯大林又发布了第3号命令,这道命令除了夸大事实吹牛说苏军“歼灭”、“攻占”、“突击包围”德军取得胜利外,还命令:“在从波罗的海直至与匈牙利接壤的国境线上,我允许越过国境线以及不受国境线限制的行动。”

但是,此时的苏军不是以胜利者越过国境线的,而是以战俘身份被押往国境线外德国集中营的。回复 | 引用 回帖人:阿尔斯兰    影响力指数:14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1-8-21 5:50:11    跟帖回复: 第 12 楼(10)

这个在战争期间身兼6职的斯大林,又是怎样地领导这场抗击德国法西斯军队的呢?当他把这只希特勒大灰狼引进苏联家门口时,斯大林又是如何来斗狼的呢?原来他是个瞎指挥家,正是因为这位军事门外汉的瞎指挥,才造成了战场初期的大惨败,才造成了卫国战争数千万人的牺牲。虽然后来取得了莫斯科、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但这是在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之后取得胜利的。

这个嗜好权力僻的统帅,事无巨细,他一律要过问,甚至运到莫斯科的每一辆坦克、每一门火炮、每一辆军车都得由他亲自分配,1941年10月1日他甚至分配过铁丝网和其他防御工程物资。

当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敌我双方部署和兵力的配置都处在保密状态之下,都在随时随地改变着对比关系时,一个军事指挥员和指挥家,应该根据当时的条件和形势,来制订战略和战术。每一项战略、战术的运用,应该有前进、后退、迂回,包抄等方法,既要连续作战又要停顿休整,既有集中兵力的大军团作战,又要小股部队袭击进行配合。

但是斯大林却不问自己一方的实力,不考虑敌军逞一鼓作气之勇和兵力上的优势,仍一味地要不愿放弃在敌人领土上作战的既定方针。即使在局势发展到不得不实行战略退却时,仍不允许退却,一味地下达命令,要军队反击、反攻、向前冲。

斯大林把绝对的观点运用到战场上,在他的眼里这个世界只有绝对的黑或是白,或是帝国主义、资本主义,或是社会主义。对人也是如此,或者是敌人,或者是朋友。因此这种绝对观点在战场上的运用,就变成了只有前进,没有倒退。前进就是好军人,倒退就是叛徒、卖国贼。即使在兵力相差十分悬殊情况下,他也会不顾三七二十一地要求前进,前进,再前进。

乌克兰首都基辅之战,就是因为斯大林的瞎指挥,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惨败,而这种惨败还在各个战场上不断地上演着。

1941 年7月29日,朱可夫拿着一张战略形势图、一张德军部署图以及其它材料,来到斯大林面前汇报目前的情况。他从西北方向一直讲到西南方向,列举了苏军的基本损失情况,报告了组织预备队的进程,指明了敌军的位置及部署,分析了敌人可能的行动。

这时与朱可夫一向不和的大本营总政治部主任梅赫利斯插了一句嘴:“你是从哪里得知德军行动的?”朱可夫告诉他,虽然他不知道德军将如何行动,但是根据对敌人的情况可以作出分析。

接着斯大林要朱可夫提出建议,朱可夫提出要加强中央方面军力量,至少还得给它增加3个集团军,斯大林听了以后就问:“怎么,你不是在削弱莫斯科方向吗?”朱可夫告诉他并不是这样,至少目前这个莫斯科方向的敌人暂时不会进攻,而在十多天之后可以从远东抽调至少8个战斗力很强的师来增加力量。

这时梅赫利斯又打断了他的话,用挖苦的话说:“那么你把远东送给日本人吗?”

朱可夫不理他,向斯大林继续讲西南方面的情况,他认为西南方面军应该撤出来。斯大林问他乌克兰的首府基辅怎么办,朱可夫告诉他:“基辅不得不放弃。”

一阵难堪的沉寂……朱可夫控制住自己,继续汇报:“在西南方向需要组织一次反突击,以便夺回失去的阵地。”

斯大林听了这个建议后大发雷霆,怒火中烧。“哪里还有什么反突击?真是胡说八道,把基辅交给敌人,亏你想得出来。”

朱可夫忍耐不住,回答他说:“如果你认为我这个总参谋长只会胡说八道,那么还要他干什么,我请求解除我的总参谋长职务,把我派到前线去,我在那里可能对祖国更有好处些。”经过一番难忍的沉寂之后,“请你冷静些,”斯大林说,“再说……我们缺了列宁都能行,缺了你更行……”

经过40分钟的商量和讨论,斯大林终于作出决定,解除了朱可夫的总参谋长职务,任命他为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总参谋长的职务由沙波什尼科夫接任。

在德军的凌厉攻势下,基辅城遭到德军团团围困,危在旦夕,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将军决定放弃基辅,但是被斯大林拒绝,仍要他坚守阵地。布琼尼元帅要斯大林改变主意,也未得到理睬。朱可夫不计前嫌,不顾斯大林的反对和斥责,于8月19日、21日、9月10日三次进谏,基辅军队如再不撤退,就有被全部歼灭的命运,但是固执己见的斯大林不仅拒不听取各将领的意见,相反还发布命令,严厉惩罚放弃阵地者:投降和逃跑者就地枪决,其家庭成员也要被逮捕;陷入重围的部队也要战斗到底,凡投降者,其家属也将被剥夺享受国家补贴和救济的权利。

9月7日,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和副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也去见斯大林,华西列夫斯基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力图使他相信:必须立即将西南方面军的所有部队撤过第聂伯河,继之再向东撤,并放弃基辅。我们认为,这个决定在这时已经太晚了,如果再不作出决定,西南方面军必将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谈话是困难而严肃的。斯大林责备我们,说我们和布琼尼一样执行了进行最少抵抗的路线,只想避开敌人,而不是去打击敌人。”

9月11日,斯大林在同西南方面军军事委员会的谈话中要求他们死守基辅,“未经最高统帅部许可,不得放弃基辅,不得炸毁桥梁。”西南方面军的形势在继续恶化,该军总参谋长图皮科夫向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报告了危险的局势,斯大林得知后,问沙波什尼科夫应该怎样答复,还没等沙波什尼科夫说话,斯大林便口授了给西南方面军司令的电文:“图皮科夫少将向总参谋部提交的15614号报告是一份惊慌失措的报告。相反的,情况却要求各级指挥官保持格外的冷静和沉着。不要惊慌失措,要采取一切措施守住已经占据在的阵地,尤其要固守两侧。应当要求库兹涅佐夫和波塔波夫停止后撤。应当向方面军全体指战员说明必须顽强地战斗,不要向后看。要毫不动摇地执行斯大林同志9月11日给你们的指示。沙波什尼科夫。1941年9月14日5点零分”

西南方面军只好死守,基尔波诺斯这位忠诚而又缺乏才干的指战员下达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基辅的命令。9月17日黄昏前,方面军军事委员会根据赫鲁晓夫的提议,不顾斯大林的命令,决定放弃基辅,突出重围,但为时已晚。9月19日基辅陷落,血战了9天之后,才有少数部队突围。成千上万的苏军在这次突围中丧身。将近68万人的西南方面军,只有15万人冲出了包围圈,近45万余人,其中包括6万名军官被俘或牺牲。西南方面军司令部所有参谋人员全部牺牲,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参谋长图皮科夫和军事委员会委员布尔米斯坚科阵亡,铁木辛哥、赫鲁晓夫和布琼尼等高级将领总算乘飞机逃走。德方宣称基辅战役共俘虏苏军66万5千人。

从 6月22日德军入侵开始,在短短3个月时间里,由于斯大林的错误指挥,苏军被俘和战死的人数高达300万人,德军只损失了5.5万人。回复 | 引用 回帖人:阿尔斯兰    影响力指数:14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1-8-21 5:50:38    跟帖回复: 第 13 楼(11)

朱可夫被撤了职,但是一个月后,即9月9日,斯大林眼看着列宁格勒处于危险境地,他不得不把列宁格勒方面军的指挥权交给了“缺了你更行”的朱可夫,这一次,朱可夫成了斯大林“缺了你不行”的人了。

1941年9月30日,德军向莫斯科发起总攻,斯大林再度陷于恐慌之中,在这关键时刻,他发布了一道道内容混乱、自相矛盾的、有时是根本无法执行的指令。苏军有4个集团军陷入了德军的包围之中,莫斯科外围的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危急,此时苏军60万人已被德军消灭了50万人。10月7日,斯大林又不得不把“缺了你更行”的朱可夫,调到了莫斯科前线的西方面军司令部,作为最高统帅部的代表指挥作战,朱可夫又被斯大林当成了“缺了你不行”的人了。

10月,德军集中了77个师,上百万人,集中了1700辆坦克,950架飞机,14000门大炮,向莫斯科逼进,希特勒吹嘘要在入冬之前拿下苏联的首都。10月16日莫斯科陷入一片惊慌,一部分党政机关、国防工厂、科学文化机构和全部外交使团都撤到了距离莫斯科800公里的古比雪夫市,到月底,共有200万人撤离了莫斯科。斯大林也做好了撤退准备,并在重点工厂安放了炸药,一旦莫斯科被占领,立即炸毁全城。

在这危急关头,斯大林已经想到了向希特勒投降的问题。曾在1953年负责审讯贝利亚的莫斯卡连科在1957年揭露说:“在审理贝利亚案件时,我和总检察长鲁坚科同志一起听到了贝利亚的供词,据他供称……早在1941年,斯大林、贝利亚和莫洛托夫曾经在办公室里讨论过苏联向法西斯德国投降的问题——他们商量把苏联的波罗的海地区、摩尔达维亚和其他共和国的部分领土送给希特勒。而且他们试图通过保加利亚大使和希特勒接触。这可是任何一个俄国沙皇都没有干过的事情。有意思的是保加利亚大使站得比这些领导人要高些,他对他们说,希特勒永远不能战胜俄国人,让斯大林不要为此担心。”

据莫斯卡连科说,在同保加利亚大使会见时,斯大林一直沉默不语,谈话始终是莫洛托夫。

由于佐尔格和情报部门的情报,使布防在远东的军队迅速地调到莫斯科保卫战前线,经过全军将士的浴血奋战,终于把德军的攻势制止住了,莫斯科没有陷落,此时的斯大林好像又换了一个新人一样。

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我们胜利地结束了莫斯科的外围战之后,我被召回到莫斯科与斯大林会商。我发觉好像是会见了一位新人。他比战争初期有很大的转变。他已经振作起来,行动像一位真正的军人。他也开始认为自己是一位伟大的军事战略家,显示出一个英雄领袖的非常坚强的决心。

但我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我曾看到他,像一只家兔被蟒蛇吓住了一样,在希特勒面前吓瘫了。在战争的第一阶段,情况对我们是不妙的。我没有见到一份斯大林签署过的文件或命令。在以‘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部’的名义签署的这种文件和命令上,从来没有斯大林自己的签名。直至在我们把德国人从莫斯科近郊击退之后,斯大林才开始恢复原状,但在签发文件上仍然没有变化。”

就在刚把德军从莫斯科近郊击退后不久,斯大林不考虑军队自身的力量,又要朱可夫马上组织反击。斯大林不止一次地断言,莫斯科会战之后,“德国军队将抵挡不住红军的突击了,只要巧妙地突破他们的防线就行了。因此他就产生了一种想法——尽快地在各条战线上,从拉多加湖到黑海,开始发动总攻。”——朱可夫描述了斯大林当时的看法。

斯大林一再说:“德军由于在莫斯科附近的失败而惊慌失措,他们没有作好过冬的储备,现在是转入总攻的最好时机……”“我们的任务是不给德军这个喘息的机会,一鼓作气把他们往西赶,迫使他们在春天到来以前就耗尽自己的预备队……”朱可夫一再向他说明,现在组织反击是不适宜的,理由是没有预备队。斯大林却说:“那时我们将有新的预备队,而德国人再也没有预备队了……”

斯大林很生气,一定要按他的计划下达命令,同时,他在对布尔加宁指责中,也把朱可夫捎带了进来,他指责布尔加宁:“你和朱可夫一样骄傲了,但我们将设法管束你们!”

后来朱可夫明白,莫斯科城下歼灭德军,解救列宁格勒之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所有这一切都使他成了民族英雄。他一度成为斯大林的“救火队”、“救命棒”,哪里需要奔赴哪里,哪里危险投向哪里;他到哪里,总能把危局扭转过来。但是他也清楚地知道,斯大林正对他的知名度投来了白眼,朱可夫在回忆录中写道:“我属于那些逃避了逮捕的人,但这种危险一直威胁了我五年。”朱可夫的得力助手卢什克维奇的被捕,就是给他敲的一记警钟,就像斯大林在对他说:“你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

果然,斯大林在战后就向他算账了。

战后,斯大林又在军队中掀起了一股清洗的浪潮,例如对海军上将们的指控,对航空工业部门中领导干部的指控,但是对军队指控影响最大的还是要算对朱可夫元帅的指控了。

1945年5月2日,朱可夫率苏军攻克柏林,担任了驻德苏军司令之职。1946年春,斯大林逮捕了74名在德国的苏联部队将军和军官,他们开始时被指控都是非政治性的:盗用基金和从德国与奥地利为自己运走贵重物品、家具、画和珍宝。后来控告中提到了反政府的阴谋,朱可夫被指控是阴谋的为首分子,斯大林要准备逮捕他。

1946年6月在一次中央军事委员会上“审理了朱可夫案”,出席的不但有各兵种的元帅,而且还有政治局委员。斯大林把被捕人员中指控他的证词由什捷缅科宣读,他们控告朱可夫元帅参与“要在国内搞军事政变”的阴谋。于是斯大林对他展开了严厉的批评,开列了许多罪状,称朱可夫有反苏的言论;夸大自己的功劳,仿佛一切胜利都是他所取得的;还竟然接受外国记者的采访。

接受外国记者的采访并没有什么,但是1945年6月9日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朱可夫在回答各国记者提出的问题时,详细谈了柏林战役的准备和进行情况、同盟国的合作、红军复员的期限、如何处理战俘等问题,还谈了德国士兵优于日本士兵的看法等,说了这么多,却一句也没谈斯大林。只是到了招待会快结束时,才有一位《泰晤士报》记者提了一句算是“搭救”了他:“斯大林元帅是否经常积极地参与您指挥的战役?”“斯大林元帅积极地、经常地领导苏德战场上的一切地段,其中也包括我所在的地段。”

斯大林对他的这种回答是极不满意的,他问参加会议的与会者:“你们看了报纸了吗?上面写的是什么?”当然别人是看不到外国报纸的,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

看起来朱可夫在劫难逃,朱可夫坐在那里,脸色苍白,突然发生的这一切感到震惊。

斯大林问在座的人:“怎么样?你们的意见如何?”

马林科夫和莫洛托夫相继发言,竭力想使人相信他有罪,却又举不出新的事实来证明。接着是苏联元帅们的发言,在指出朱可夫在性格上的错误和缺点后,也表达了这样的看法:他不是阴谋者。装甲坦克部队元帅雷巴尔科的发言论点特别鲜明和有说服力,他是这样结束自己发言的:“斯大林同志!政治局委员们!我不相信朱可夫元帅是阴谋者。跟所有的人一样,他有缺点,但他是祖国的爱国者,在伟大卫国战争的战斗中他令人信服地证明了这一点。”

斯大林就问:“您,朱可夫同志,能给我们讲些什么?”

朱可夫坚定地回答他:“斯大林同志,我无须证明自己无罪。我始终忠诚地为党和我们的祖国服务。任何阴谋都与我没有关系。我非常恳求弄清楚,是在什么情况下得到这些供词的……我清楚地了解这些人,在严峻的战争条件下我曾有机会与他们一起工作,因此我深信,是有人逼迫他们写下不实之词的。”

斯大林后来总算没有把他逮捕,而把他贬职打发到二级军区——敖德萨军区当司令去了。1946年6月9日斯大林作为武装力量部长签发了命令,指责朱可夫“缺少谦虚”、“过分自负”、“把战争期间所有的,包括他没有起任何作用的主要战役的决定性作用都归于自己。”

1948年2月,在对朱可夫捏造了新的指控后,又把他派到乌拉尔军区当司令去了。这位三次荣获苏联英雄称号,荣获两枚胜利勋章,荣获编号为一号的一级苏沃洛夫勋章的元帅,被贬谪时间长达6年,直到1952年秋在十九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才算结束。

斯大林这个无能的统帅,在侮辱正直人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制造一个案件,说你一句自高自大,就能让你失宠贬职。

就在战争期间,在大敌当前时刻,他还在对自己手下的将领们实行专制统治,他的心肠有多歹毒。他的命令哪怕是不正确的命令也必须得服从他,不然就扣上一顶帽子,秋后算账。回复 | 引用 回帖人:阿尔斯兰    影响力指数:14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1-8-21 5:50:53    跟帖回复: 第 14 楼(12)

斯大林要朱可夫再组织进攻的谈话之后两天,德军对莫斯科又发动了第二阶段的攻击,苏军抵挡不住,防线很快被突破。

当莫斯科再次危急时候,斯大林这时又非常着急了,又给朱可夫打了电话,此时的斯大林,已经不是那样地骄横跋扈了,而是显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他问朱可夫:“你坚信我们能够守得住莫斯科吗?我怀着内心的痛苦在问你这个问题,希望你作为共产党员诚实地回答。”当朱可夫作了肯定的答复后,他才感到了一丝欣慰,说:“你能有这样的信心,这不错。”这位傲慢的领袖不得不从嘴里吐出了几句称赞的话。

当苏军在莫斯科转入反攻后,斯大林又盲目地乐观起来,他过高地估计了苏军初步胜利,而对德军的实力估计不足,竟下达了在苏联境内所有方向转入进攻的命令。最后这场在1942年1—2月发动的总攻,在没有兵员支援和技术兵器的情况下以失败而告终,面对失败,这位统帅竟做起了卖国贼的勾当。

据俄罗斯《论坛报》报道,苏联英雄、卫国战争参加者、作家卡尔波夫经过数十年调查,揭露了一件鲜为人知的事件:在莫斯科保卫战期间,斯大林曾建议德国停战,共同打击英、美资本主义国家。

1942年2月20—27日,当时的情况很像当年的列宁为了拯救年轻苏维埃俄国,不得不与德国缔结了相当苛刻的布列斯特和约一样。如今,红军损失严重,急需喘息时间,于是最高统帅斯大林下令情报机关同德军指挥部联系,以他的名义建议停火。

到德军占领下的姆岑斯克参加谈判的苏方代表是副内务人民委员梅尔库洛夫,德方是党卫军参谋长沃尔夫。斯大林建议,1942年5月5日6时到8月1日18时全线停止军事行动,随后德军应撤到事先商定的界线,并在1943年底前与苏军一起对英美开战。文件还说,苏联准备考虑对德媾和条件,把发动战争的责任推到国际犹太人组织头上;如果德方拒绝,德军将被击败,德国将不复存在。

梅尔库洛夫1942年2月27日在给斯大林的报告中说,德方建议停火后把战线现状维持到1942年底,苏联政府应立即把犹太人送到极北地区的集中营里消灭;在随后的世界格局中,德国要求统治拉美、中国和阿拉伯世界。

苏方表示无法接受德方要求,谈判中断。

3月20日,利令智昏的斯大林又发出指令,要求继续进攻,结果再次失败。

在西南战场上,由于斯大林瞎指挥,1942年4—5月间,克里米亚方面军从刻赤半岛出发前去解放整个克里米亚。结果一个月内就损失了176566人、347辆坦克、3476门大炮和迫击炮、400架飞机。密集的苏军在德军强大炮火轰击下,血肉横飞,葬身黑海,全军覆没。

就这样一度好转的形势又变得越来越糟,哈尔科夫战役的惨败更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1941年希特勒兵分三路大举进攻,到了1942年春天受到了挫折,进攻北方列宁格勒一路的德军被挡住在郊外;进攻中路莫斯科一路的德军也被击退。此时疲惫的苏军应该休整一下,以利再战。但是斯大林又发布命令,又要组织一次哈尔科夫大规模的进攻,结果造成了灾难性的失败。

这次进攻从1942年5月12日开始,开始时特别顺利,直到5月17日,才发现他们钻进了敌人的口袋,陷入德军的包围圈,18日,德军开始展开反攻。苏军领导人发现部队已经陷入危险的境地时,立即命令停止进攻,准备撤退,华西列夫斯基两次向斯大林建议停止进攻,转入防御,赫鲁晓夫打电话给斯大林,请求收回成命,连续打了几次电话,均遭拒绝,称这是斯大林的指示:进攻必须进行,命令就是命令。

当战地指挥员巴格拉米扬听了他们电话中的谈话之后,大哭起来,他已经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全军的覆灭!

几天之后灾难发生了,整个第57军全军覆没,几乎没有一个人幸免。当他们被包围时,已经没有足够的燃料可以供坐车逃跑,徒步撤退更是不行,很多人被德军杀死,大部分当了俘虏。

苏联官方宣布苏军有5000人阵亡,7万人失踪,300辆坦克被毁。显然这是大大缩小了的数字,德方宣称俘虏了20万人。《胜利与悲剧》一书作者称:这场由斯大林瞎指挥的哈尔科夫战役,苏军被俘和牺牲的人数达23万人,坦克损失775辆,大炮和迫击炮损失约5000多门。

赫鲁晓夫被召到了莫斯科,他自知此命难保,败军之将是要杀头的,他忐忑不安地来到斯大林面前,斯大林问他:“德国人宣布,俘虏了我们20万人,他们是不是在撒谎?”赫鲁晓夫回答他:“不,斯大林同志,他们没有撒谎。那个数目差不多,也许还要多些。有些人阵亡,其余的成了俘虏。”斯大林听了赫鲁晓夫的回答后,没有说什么,但是他的内心也是在受煎熬。

赫鲁晓夫在莫斯科等待着处理,他想斯大林不会原谅他,因为斯大林需要找一个替罪羊。在一次同桌吃饭时,斯大林突然谈起了在沙皇时期,陷入包围圈的指挥员要受到绞刑的处分,此时的赫鲁晓夫已经感到脖子上好像套上了一根绳子,要上绞刑架了。

幸亏后来斯大林没有给他处分,因为是赫鲁晓夫数次打过电话请示过,责任已不在他身上了。斯大林自知理亏,对赫鲁晓夫奈何不得,找了另一个人当替罪羊,原来的国防部长、哈尔科夫战役的司令员铁木辛哥,把他降了职,朱可夫升任副统帅。回复 | 引用 回帖人:阿尔斯兰    影响力指数:14 | | 发短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 2011-8-21 5:51:06    跟帖回复: 第 15 楼(13)

坐在办公室里指挥作战的斯大林,他没有下过部队,没有去过战场,对前线实际情况一无所知,但他却高踞在最高统帅部的职位上,指挥着这场关乎千百万人生命的一场生死存亡的战争。卫国战争所以最后能取得胜利,斯大林能保住最高统帅的名声,完全靠了他周围足智多谋高级将领们智囊团集体而已。但是在报告中、演讲中、电影中只有一个是“一贯正确的统帅”,而将领们则是战无不胜元帅光辉形象的陪衬而已。

在他的瞎指挥下,许多军队领导都做过无数次的调动,科涅夫上将曾连续指挥过6个方面军,叶廖缅科则换过10个方面军,由于不断地更换部队领导和战场,以致环境生疏人员配合失误,往往造成战争失败。但是所有的成绩、成功都与斯大林统帅的名字连在一起,而挫折、失误、失败都是因为别人没有执行“统帅”意志的结果。每当由于他的昏庸无能,由于他的瞎指挥所造成的失败时,他却把所有的罪责都推到他手下的将军们和士兵们的身上。

他的个人品质上的劣性在战争中也暴露无遗,即使在卫国战争大难当头期间,他也念念不忘像在大清洗运动中那样,采取了对军人的镇压,他把战争失败的原因统统都推到了军事领导人的身上。

在战争初期,在莫斯科战场上和直接的战场上,斯大林命令逮捕了不少军事指挥员。

当斯大林在西南部集中力量部署了58个师,其中16个是坦克师、8个是摩托化师时。

1941年6月22日,德军却向苏联的西部、直奔莫斯科杀奔而来,致使西方面守军在敌人大军压境情况下,受到了致命的重创和失败。德军于6月29日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以东会合,西方面军主力被包围,结果几乎是全军覆没:44个师中有24个师被彻底击溃,20个师损失了30%—90%的装备和人员。

斯大林在6月30日就任国防委员会主席的第一件事,就是撤销了西方面军司令巴甫洛夫大将的职务,由国防部长铁木辛哥来担任。斯大林把所有的责任推到下面的将领身上,4名将军被他处死,他们是:西方面军司令员巴甫洛夫,参谋长克利莫夫斯基赫、通信主任格里戈里耶夫将军、第4集团军司令员科罗布科夫。判决书上称:“被告巴甫洛夫和克利莫夫斯基赫是反苏军事阴谋的参加者……他们出于阴谋的目的,不使所属指挥人员准备迎接战争,削弱了军区部队的战备动员,破坏了对部队的指挥,不战而向敌人投降,从而使工农红军的战斗重大损失。”斯大林拿着对上述将领的判决书,对助手说:“我批准这个判决,不过,要把诸如‘阴谋活动’之类的废话删掉……让他们不要拖延,不准上诉。然后用命令通知各方面军,让大家知道,我们惩处打败仗的人是手下无情的……”

其实早在战争前几天,巴甫洛夫就给斯大林和铁木辛哥发过三封密码电报,请求让军队进入野战阵地,他还请求过进行局部动员,提出了用无线电通讯手段和新式坦克加强军区部队。但斯大林怕激怒希特勒,未予答应,如今造成重大失败时,斯大林却把责任一古脑儿推给了基层将领的身上了。

斯大林心想的是拥有44个师兵力的西方方面军居然阻挡不住敌人的进攻,他怪自己太相信巴甫洛夫了,把如此重担压在他的身上,对他寄予巨大的期望,不料巴甫洛夫骗了他,因此惩罚他的手段也是残酷的,在审判之后立即枪决。但是斯大林不知道西方方面军所属的各个师有将近一半未达到战备状态,其中有12个师刚刚着手动员,而正在组建的两个军根本没有坦克,更主要的是军队质量,经过斯大林对军队的大清洗,指挥员的水平和战士的素质都大大低于大清洗前的水平,因此对于这场战争的失败,完全应该由斯大林负责,但是为了掩盖他的罪行,他把矛头指向了接受命令的将领身上了。

第4集团军司令科罗布科夫在苏芬战争中曾是一名师长,曾英勇作战,是个有才能的指挥员。这次审判,按照摊派规则,西方方面军应该有一名集团军交付审判,而恰恰当时在场的只有一个第4集团军司令员,第3和第10集团军司令员不知去向,同他们失去了联系。仅仅因为他是唯一与方面军司令部保持联系的集团军司令员,命运把他同巴甫洛夫绑在一起被处决了。

当法庭对他们进行审讯时,他们请求把他们派往前线,让他们用鲜血来证明自己对祖国和军人义务的忠诚。他们并不否认自己对这次失败所承担的责任,他们会在战斗中赎罪,将功补过。他们承认自己的指挥能力有限,这是因为在大清洗中大批军官被杀,才使他们被提拔到力不胜任的岗位上。巴甫洛夫的能力只能指挥一个师,如今却要统领方面军,这失败能怪他们吗?而且敌人的数量上占了绝对的优势,又采取突然袭击的方式。

但是斯大林可不听那一套的,所有的请求怎能打动得了斯大林钢铁般冷酷的心,巴甫洛夫等几名军事将领成了苏德战争开始阶段斯大林祭坛上首批牺牲品。

西部战线的形势并没有因为处决了几名司令员而得到好转,情况还是严峻的,德国人已经占领了白俄罗斯的首都明斯克,向着斯摩棱斯克和莫斯科逼进,8月5日莫斯科的门户斯摩棱斯克陷落,莫斯科岌岌可危。就在7月底的一天,失败已成定局之际,斯大林把政治局委员和朱可夫及铁木辛哥召了去。他们以为是商讨战局的,不料把他们召来是征求把铁木辛哥撤掉国防部长职务意见的。这位刚刚代替处决了的巴甫洛夫职务的铁木辛哥,才担任西方面军司令员不到两个月,斯大林就以不称职为由,要撤掉他的国防部长职务,让朱可夫来担任此职。经过朱可夫等人的劝说,总算没有撤掉铁木辛哥的国防部长职务。 (14)

斯大林抓人、放人非常随便,就像是玩游戏一样,他想抓谁就可以抓谁,他想放谁就可以放谁;他要你活就能活,他让你死就得死,在战争期间也是如此。国防工业部部长一度被捕,后来又把他放了,而航空工业部副部长巴兰金的抓与放更具有典型。

有一天,斯大林在办公室召见航空工业部的领导人,讨论从空中保卫莫斯科的问题,大家为莫斯科的安全操心,此时斯大林一再说道:“现在没有人了,没有人可派了……人手不够啊!”这时航空工业部领导人经过低声商量后,决定为巴兰金说情,于是小心翼翼地对斯大林说:“斯大林同志,负责飞机发动机的副部长巴兰金被捕已经有一个多月了。我们不知道他为什么坐牢,但我们不能想象他会是个敌人。现在我们需要他,因为现在发动机制造工业的领导很不得力,请你审查一下这件案子,我们对他是没有怀疑的。”斯大林回答说:“是的,他已被押40来天了,什么供词也没有,也许他没什么问题……这是非常可能的……这种事情是常有的……”第二天,面容削瘦,剃光了头的巴兰金已经坐在航空工业部原先他的办公室了。

斯大林对前方将士的家属也非常残酷,他不仅把战争失败的责任推给了军事领导人,而且把责任转嫁给普通战士身上,转嫁到普通战士的家属身上。

战争初期,他对前线的频频失利大为恼火和愤怒,为此于1941年8月16日口授命令,在所有的连队中宣读,命令称:

1、凡是在战斗中撕下肩章和投降者即为逃兵,要就地枪决。其家属成员以违背军人誓词、背叛祖国罪加以逮捕。

2、凡陷入包围者应战斗到底,冲出重围回到我方,凡宁愿屈膝投降者,应以一切手段予以消灭,对他们的家属应剥夺其享受的国家补贴救济。

这道命令相当残酷,苏军将士都是在进行顽强抗击之后,身陷重围、弹尽粮绝、身负重伤、战斗无望的情况下被俘的。战争后前半年就有300万人被俘,整个战争期间,共有516万苏联军人被俘,其中375万人因大屠杀、饥饿和寒冷而死亡,只有105万人最后侥幸地活了下来。但是当他们逃脱了希特勒的魔掌之后,从另一个集中营又来到了斯大林的集中营,依然过着悲惨的生活。

朱可夫对斯大林对待战俘政策非常气愤,他说:按照英国的法律,被俘的英军将士在整个被俘期间继续加算薪金,而且因为他们处境艰难,甚至还增加一些薪金。但是在苏联却把战俘当成祖国的叛徒,好不容易从德国地狱中回来的人,却要追悔当时,为什么在1941年和1942年不结束自己的生命。

9 月12日又发布一道命令,每个步兵师要建立一支人数不超过一个营的由可靠战士组成的拦截分队,对于逃跑者格杀勿论。

斯大林又把这思想化为完整的军令:“在集团军中成立3至5个装备良好的阻截队(每队大约200人),把他们放在不坚定的师团后面很近的地方,责成他们在师团部队惊慌失措和慌乱撤退时把惊慌失措者和胆小鬼就地枪决……在集团军内成立5至10个(视情况而定)惩戒连(每连150至200人)……把他们放在集团军的困难地段,使他们有可能用血赎回自己对祖国的罪行……

此命令要在各个步兵连、坦克连、炮兵连、大队、小队、司令部宣读。”

1942年8月1日斯大林又下达命令:“为了使那些曾经长时间呆在敌占区而又没有参加游击队的指挥人员和领导人员能够手持武器证明自己对祖国的忠诚,我命令;在今年8月25日以前,成立由被关在内务部特种营中的指挥人员和领导人员组成的强击步兵营……”

在这份命令中列举了关押突围出来的指挥人员和政工人员的特种营名称,特种营有数十个,强击分队的人数定为每队929人,指令说:“这些营要用在前线最活跃的地段。”指令还规定了一些“细节”:“马车夫、铁匠、裁缝、鞋匠、厨师、司机也从特编人员中抽人配备。”这些特编人员或叫惩戒连人员的过错仅仅是由于上级的指挥无能或战斗进行得不顺利而被包围了,经过一星期、两个星期、一个月后他们又突围出来,回到了自己人的部队。为了考验他们,斯大林把这些人放到前线“最活跃的地段”、“最困难的地段”——也即是最危险的地方去参加战斗,要他们“用血来赎回他们对祖国的罪行”,这些人大部分都成了斯大林式的敢死队成员,再也无生还的希望。但是他们死得幸福,因为不会背着叛徒的恶名而死去,他们的家属也不会因他们丧失名誉而受到惩罚。

1941年9 月21日,斯大林下达了对无辜老百姓屠杀的指令。狡猾的德军在进攻时,往往驱赶大批苏联老百姓在前面作盾牌,他们中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孩子,孩子和妇女们高喊着:“别开枪!”“我们是自己人!”面对这种情况,苏军官兵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他们的背后是德军的枪口,而在前面等待着他们的也是死亡;如果开火,首先打死的是这些自己的同胞,无辜老百姓;如果不开火,后面的德军就会冲了上来,应该怎么办?

请示到最高统帅部,斯大林迅速作出了反应,他的反应也基本上符合他的本性——极度的残酷,他口授命令说:“听说德国鬼子在进攻列宁格勒时,把老头儿、老太婆、妇女、儿童驱赶在部队的前面……听说在列宁格勒的布尔什维克中有人认为,对待这样的代表是不能使用武器的。我认为,如果布尔什维克中间真有这样的人,那就应当首先消灭他们,因为他们比德国法西斯还要危险。我建议:不要心慈手软,而要狠狠地打击敌人及其帮凶,无论是自愿的帮凶还是被迫的帮凶……照着德国人及其代表们,不论他们是什么人,使劲地打吧!扫射敌人,不管是自愿的敌人还是被迫的敌人都一样。斯大林同志1941年9月21日4时口授。”

这就是说,斯大林把老人妇女和小孩都当成了德军的帮凶,加以肉体上的消灭,其残酷和暴虐程度可想而知。

1941年11月17日,他以统帅部大本营的名义亲自下令:

“1、破坏和烧光德军后方距前沿阵地40至60公里、道路两侧20—30公里内的所有居民点。为了摧毁上述活动半径内的居民点,要迅速出动空军,广泛利用大炮和火箭炮,派出侦察小分队、滑雪兵和游击队破坏活动小组,他们都要携带燃烧瓶……

2、每个团都要建立由20—30人组成的担任爆炸和烧毁居民点的志愿小分队,对摧毁居民点时行动果敢的优秀勇敢分子要给予政府奖励……”

于是斯大林的纵火者勇敢地干了起来,火光映红了冬天漆黑的夜空,农民阴暗简陋的茅舍在熊熊燃烧,母亲惊恐万状紧紧地抱着号啕大哭的孩子,那多灾多难的农村再一次遭到了毁灭性的浩劫。德国人焚烧村庄是为了惩罚游击队,如今却是自己人在烧自己的房舍,而焚烧的地方并没有德国人,当德国人占领时,他们又无能为力去纵火了。斯大林对德国人的心虚和恐惧,而对自己同胞丧心病狂的残忍表现得淋漓尽致。斯大林从不怜惜人,成千上万人以至上百万同胞的死亡,对这个刽子手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因此他实行千里之内坚壁清野的烧光政策,也就不是件什么奇怪的事了。

一个叫里亚申科的大将曾回忆起一件事:当时他们前面有两个村庄,师里已下了命令:烧毁他们能烧毁的一切村庄,当他正在犹豫不决如何执行这个命令的时候,一个上了年纪的通信兵不顾一切上下级关系,突然插话:“少校同志,这是我的村庄……那里有妻子、孩子、妹妹和她的孩子……怎么要烧毁?!要知道所有的人都会烧死的!”

在讨论如何执行这个命令时,他说了句“这是荒谬的命令”,但是这是斯大林下的命令,为了这句话差点让他付出了血的代价。幸亏后来战士们攻克了这两个村庄,才幸免于这场火焚之灾。

不过斯大林的残忍还不是仅仅烧毁居民点上,却看他在1942年1月11日向加里宁方面军口授的第170007号的命令:“……在1月11日,无论如何不得迟于12日,必须攻占勒热夫城……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大本营建议利用该地区现有的大炮、火箭炮、空军向该城猛烈袭击,即使该城受到严重破坏也在所不惜。”

就这样,当希特勒百万大军进行疯狂突袭时,斯大林没有表现出如此决心,而现在却要对这个勒热夫城进行猛烈的袭击。在斯大林的所有文件中,贯穿着一个思想就是阻止敌人,而为了阻止敌人,他可以烧毁、破坏、消灭自己同胞所创造的一切,以显示他的意志、无情和决心。当然当真正需要毁灭一切的时候,譬如在莫斯科大撤退时,已经做好了毁灭首都的一切准备,在各处都已埋好了起爆的地雷;但是简易的农舍未必能成为德军的避难所和躲藏地,为什么也要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律要烧光呢?

斯大林的残酷可以用托洛茨基曾说过的一句话来概括:前进,战死了光荣,而后退,虽死也可耻。

1942年7月28日,他口授和签署了第227号命令,下令:

“1、凡在战斗中撕下肩章和投降者即为最可恶的逃兵,其家庭成员因违背军人誓词、背叛祖国应予逮捕。此类逃兵应就地枪决。

2、凡陷入包围者应战斗到底,冲出重围回到我方。凡宁愿屈膝投降者,应以一切手段予以消灭,对投降的红军战士的家属,就应剥夺其享受的国家补贴和救济。

3、凡英勇果敢的人员,应予积极提升。”

其实这份命令用一两句话就能概括,这就是要“无情地枪决一切逃兵和投降的战士:凡胆敢迈出这一步者都应该明白,他的家属必将吃尽苦头。”尽管这份命令是斯大林自己以最高统帅的名义做出的口授决定,但是在签名上却都加上了莫洛托夫、布琼尼、伏罗希洛夫、铁木辛哥、沙波什尼科夫、朱可夫的签名,虽然他们并非全都在大本营里,也都照写不误。(15)

当斯大林用极残酷的惩罚手段对待自己的将士时,恰恰是他斯大林自己,在德军大举进攻面前,像个惊慌失措的胆小鬼。如今在国难当头关键时刻,这个色厉内荏的苏联最高统帅,却恬不知耻的还在下达命令,要对惊惶失措的胆小鬼处死。

这位英明的统帅没有先知先觉的大脑,更没有先见之明预卜未来的神机妙算能力,每一次严重失误都是由于他的决策上的错误所造成的。早在战争爆发前,他不止一次地说过德国不会在两条战线上同时作战,即使要向苏联进攻,也不会早于1942年到1943年,结果是恰恰希特勒在1941年6月发起了进攻。在莫斯科围困期间,他在1941年11月7日红场上发表讲话,夸大德国内部的矛盾和不稳定性,对德国的失败期限作了错误的判断,说:“再过几个月,再过半年,也许是一年,希特勒德国一定会由于其罪行累累而崩溃。”相反,由于他的判断失误,导致1942年展开全面进攻的失败。

任何一个指挥员,在复杂的战争中不犯任何错误是不可能的,错误有各种各样,但是像斯大林在战争中所犯的错误却是不可原谅的,与其说是犯了严重的错误,不如说是犯下了极大的罪行。

首先是作战计划是根据斯大林的意图制订的。早在1939年秋,总参谋部就制订了一个国家防御和武装力量动员部署计划,由当时的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领导,主要制订人是后来声名显赫的元帅、当时的上校华西列夫斯基。战略思想是做好两条战线上作战的准备——在远东针对日本,在欧洲针对德国及其盟国。预计西部战区将是主要战场,认为敌人将在西部和西北地区集中兵力展开攻势,但是这个计划被斯大林否定。

1940年9月,苏军参谋部又向斯大林提出了一份更为详细的作战方案和防御计划,仍然把苏军的主力摆在西部战场,正确指出德军的进攻方向在西部,首都莫斯科是攻击的目标,但是又被斯大林否定。斯大林认为,希特勒在对苏战争中,首先会力图占领乌克兰和顿巴斯矿区,夺取当地的粮食、煤炭、石油等资源。在斯大林说了算的情况下,谁也没有勇气去说服他,只好按照斯大林的意见把重兵都配置到了西南方,并将战役布势平均铺开。

后来的事实证明,总参谋部的计划是正确的,德军进攻方向,基本上以进攻莫斯科和列宁格勒这个方向进行突袭的。而斯大林这个计划与德军后来实际进攻是南辕北辙的。当1941年6月德军在主攻方向集结了巨大兵力,分三路向列宁格勒、莫斯科、基辅杀奔而来时,斯大林再想调兵遣将已是困难重重。当德国大军从西路突破直逼莫斯科时,斯大林不得不又把驻扎在西南的部队,大批地转移到西部地区,但此时已经是丧失了最佳防御时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挨打了。

斯大林两次否定总参谋部的精确计划,而错误地把主力放到了西南部,给苏军造成了惨重伤亡,这样,从战争一开始,斯大林就犯了一个最致命的错误。这个错误如果是下级军人所犯,必定是军法从事,但是发生在斯大林身上,就像是没有发生过一样。

1942年夏季战局中,这一次斯大林把眼睛盯住了西部,而敌人恰恰改变了主意在西南方向发动进攻。斯大林的两次主攻方向判明不准,事实证明都是错误的,而这种错误所付出的代价却是沉重的。

当苏军初步取得胜利后,斯大林更是不自量力,把自己的军事力量估计过高,没有正确认识和分析敌我之间的力量,一味盲目地主张不停顿地进攻,当获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刚刚摆脱困境时,就要求对德军发动全面进攻。他提出任务要让1942年成为歼灭纳粹法西斯的一年,结果不但没有获得胜利,相反把西南部的克里木丢了,把哈尔科夫城丢了,苏军伤亡惨重。克里木一战,苏军损失18万人、347辆坦克、3476门大炮和迫击炮、400架飞机。哈尔科夫城下的惨败,牺牲和被俘人数达23万人,损失坦克775辆、大炮和迫击炮多达5000门……

后来他又提出在1943年、1944年作为最后战胜敌人的关键年,结果也没有获得成功。 16)

这位统帅向盟军提出开辟第二战场的要求更是荒唐和离谱。当30多万英法联军在1940年5月从敦刻尔克大撤退大溃败,英伦三岛成了孤岛一个,英国人正受到希特勒“海狮行动”的绞杀时,他们正自顾不暇,尚希望别人来援助,但斯大林却要求英国人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这只有无耻的人才张得出口,1941年7月18日他写信给丘吉尔恬不知耻提出:“我觉得……如果西方(法国北部)和北方(北极)能开辟反希特勒战场,那么苏联以及英国的军事状况就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在后来的谈判、书信和电报中,他不断地提出开辟第二战场的要求。8月份在遭到德军重大打击后,再次写信给丘吉尔,他首先问道:“怎样才能改变这种极为不利的处境呢?”他接着自我地回答:“我认为,要改变这一处境,出路只有一条:今年就在巴尔干或法国的什么地方开辟第二战场,把德军30至40个师团从东线吸引过去,同时到今年10月初保证供给苏联3万吨铝材,每月至少支援400架飞机和500辆坦克。没有这两种援助,苏联就会要么遭到失败,要么实力被大大地削弱,在很长时间内都无力支援自己的盟国……

我知道,这封信会使阁下感到伤心。但是怎么办呢?经验已教会我正视现实,不管它多么令人不愉快,还教会我不怕讲出真情,不管它多么不合人意。”

当他的要求遭到拒绝时,他恼羞成怒,在致英国政府的备忘录中他写道:“英国政府拒绝1942年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使得所有希望开辟第二战场的苏联公众遭受了精神上的打击,使得前线红军的处境更为困难,使得苏联统帅部的计划遭到了损害……因此,我们认为,正是在1942年能够而且应当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但是遗憾的是,我没有能够使英国首相先生相信这一点,而美国总统的代表哈里曼先生在莫斯科的谈判中是完全支持首相先生的。”

就这样斯大林把未开辟第二战场的罪责推到了英美两国领导人的身上了,这位一知半解的元帅有没有想过,为了开辟第二战场,该要做多大的努力,付出多大的代价,作出多大的牺牲。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是英国联合了美国人的力量才开辟成功的,是经过了设计巧妙实行声东击西欺骗手段之后才登上欧洲大陆的。仅此役,英美伤亡人数达到12万人,但是对于斯大林这个刽子手来讲,12万人只不过是一张统计表上微不足道的数字而已。

虽然盟军没有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但是盟军还是尽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他们于1942年11月在北非登陆,击溃了德意联军,1943年7月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曾牵制了大量的德军力量。应该说盟军为苏联战胜纳粹法西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7)

斯大林的作战计划的制订也是旧的观念,认为战争一开始不会是大规模的投入主力,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和展开在边境交战后,才开始转入决定性的作战,因此斯大林的战争计划就没有想到德军会一开始投入主力发动进攻。

就在德军向苏联发动进攻之前,德军在向波兰、法国等中欧和西欧国家所发动的战争中,都是以投入了大量的主力部队实施突袭的。但是这些血的教训竟没有引起斯大林的任何注意,还想着老一套的办法对付希特勒,当6月21日斯大林向部队发布命令,命令传达到前线时,战争早已打响。

斯大林的战略思想也是腐朽透顶的,他竟把机械化大兵团作战看成是无用的战术,认为它只能配合步兵作战时才用得着,因此他在库利克等人的影响下,在1939年9月解散了7个刚组建不久的机械化军,直到德国人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用坦克和飞机进行突袭和扫荡西欧各国,显示出机械化兵团作战的行动迅速和巨大威力时,在朱可夫和沙波什尼科夫的建议下,他才改变了主意,苏联才重新组建机械化集团军,1941年2—3月,苏联又开始组建另外20个机械化军(每个军有两个坦克旅,一个摩托化师),但是此刻为时已晚,战争即爆发,他们没有时间再进行以坦克机械化部队为主体的诸兵种合成作战的训练了。

斯大林的战备工作也做得不好,在许多著作中曾描写过斯大林如何体贴入微地关心下级及普通人,在工作上又如何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对新式武器的研制也是如此,不仅召来设计师讨论,而且还召来实际操作者商量,远程洲际飞机的设计和制造就是这样,他召见了设计师和试飞员共同来讨论。在战争爆发前5年,1936年7月苏联已经能生产“图—25”洲际飞机,完成从莫斯科经北极飞到美国的不停顿飞行,有些飞机可以飞到巴拿马、墨西哥和美国,有的飞机创下了前所未有的飞行高度14575米的纪录,为此让斯大林一次次地骄傲过,每次完成创世界纪录的飞行,他都要举行庆功宴会庆祝和表彰一番。当时苏联的航空工业连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国家的美国都自叹勿如,已远远地落后于苏联了。

但是苏联用于军事装备的飞机质量,却大大低于西方其他国家,飞机设计师雅科夫列夫承认:“我们歼击机尽管有很好的机动性,但是在空战中还是比德国差,在速度,特别是炮径和射程上都次于他们的。我们的‘СБ轰炸机’没有歼击机护航就不能飞行,而歼击机又不如德国,因此也就不能提供有效的保护。在取得光荣记录后这是不愉快的、甚至是无法解释的、出乎意料的。但这是现实:我们的航空方面落后于我们潜在的敌人——希特勒法西斯。曾经轰动一时的记录和巨型飞机怎么都不能代替临近的战争所要求的东西。”

日丹诺夫和沃兹涅先斯基组成了专门委员会来检查武装力量的状况,指出空军“在速度、发动机功率、装备的武器和飞机坚固程度上落后于其他国家先进军队的空军”。装甲坦克的技术也处于这种状况,它有相当一部分是过时了的。

斯大林战略思想的腐朽透顶,还表现在对骑兵的过分重视上,这种在遥远年代一百多年前的1812年卫国战争中发挥过作用的兵种——骑兵和马刀,到了战争双方都进行钢铁炮火较量的二战期间,早已属于淘汰的军事项目了,但是斯大林仍捡了起来使用,乐此不疲。

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波兰人竟用骑兵冲向德军坦克群,几乎就像进入一座屠杀人畜的屠宰场,波兰人一波接着一波地倒在沙场上,鲜血染红了大地,但是斯大林并没有从波兰人血的教训中清醒过来。

1941年9月,他突然对骑兵的作用发生了特殊的兴趣,为此他在下发的文件中添加了第4点内容:“我军对骑兵的作用估计尚嫌不足……红军骑兵对敌军绵延的后方实施奇袭对瓦解德军的指挥和供应能够起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将现今在前线及火线前方游荡的我骑兵部队投入敌人后方,敌人就会陷于困境,而我军受到的压力就会大为减轻。大本营认为,为对敌军后方进行奇袭,只需几十个歼击型的轻骑兵师,每师3000人,携带少量辎重而无需庞大的后勤工作……”

对于骑兵的作用,沙波什尼科夫和华西列夫斯基持谨慎的怀疑态度,但是斯大林坚持自己的看法:“你们对快速灵活的骑兵兵团的作用估计不足。我认为,它们能够瓦解德国人的指挥、通信、供给、后方……你们怎么就不懂得这一点呢!”

而沙波什尼科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心里都明白,为了掩护骑兵免遭敌人空军的袭击,自己就必须有一支强大的空军作掩护,因为骑兵本身没有防卫能力,而且骑兵师装备笨重,这斯大林应该知道……

但是他们无法争辩,斯大林的话就是不能更改的命令,到1942年1月1日,苏军共建立了94个骑兵师,的确也或多或少发挥过作用,但是当德军用空军来对付骑兵时,就得付出高昂的代价了。这样,骑兵师的数量逐渐在下降,1943年1月25日,他任命布琼尼为红军骑兵司令员,1944年5月,他仍在想着骑兵,他命令:“取消各骑兵军对各集团军司令员的隶属关系,今后要利用各骑兵军作为方面军指挥部扩大战果和突击敌人后方的手段。”到战争结束时,只有26个骑兵团还在继续作战。

斯大林对军事科学的认识,还停留在一百多年前的战争和国内战争时期的水平上,他对骑兵进攻实力的认识恰恰反映了他对现代化战争认识的肤浅和无知。实际上在现代战场上骑兵作用是微小的,那种夏伯阳式的挥舞马刀的壮烈时代早已过去了,在这场战争中,骑兵只能完成次要的辅助性的任务。 (18)

由于斯大林不能正确估计敌我力量的对比,过高估计自身的军力,因此在制定战略计划时,都是以进攻为主,主张拒战争于国门之外,他死死抱着要“御敌于国门之外”的主张,一再重申:“我们的土地一寸也不给敌人”、“要在敌人的领土上作战”,“在别国领土上进行战争”,“在敌人刚发动战争时就把敌人赶出门外”。由于在他思想影响下,军事将领提出在西部地区进行纵深防御的合理化建议,立即遭到了斯大林的否决。斯大林忽略防御,甚至从不考虑为了防御需要将部队进行纵深的部署,更不用说对战士进行防御训练了。战前如果谁提出要在莫斯科、列宁格勒、第聂伯河组织防御,就会遭到斯大林斥责,这种斥责往往是以失败主义、背叛、叛变等吓人的罪名扣在对方头上的,当然如果组织如何退却如何有组织地进行撤退的训练和教育,那就会当作大逆不道罪大恶极的叛徒来对待了,因为撤退和退却就是败退,就是失败主义。所以苏军很少组织防御的训练,更不用说是后退和撤退作为军事项目来教育了。

在斯大林的军事词典里,没有防御和退却之说,因为敌人是永远也不会深入到离边境数百公里的苏联境内腹地的,斯大林这种不懂装懂的错误决策,为德军的突袭提供了充分的“保证”,实际上也起到了助纣为虐的作用。

由于这种战略思想,一开始就是以胜利者姿态,把侵略者逐出国门而设想的,也就没有考虑过一旦敌人入侵之后的处境,于是在西部地区,无论是工厂还是居民,都没有做好撤退的准备,作战阵地前沿完全构筑在蜿蜒曲折的国境线上,这样在陷入敌军包围时,不能充分地利用有利的地形和天然屏障来展开防御。当德军集中主力向某一点展开进攻时,这种作战部署必然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但是说斯大林没有防御和退却战备思想也不客观,他在1924年4月发表的《论列宁主义基础》一书中曾指出:“当敌人力量强大,当退却不可避免”时,要机动调度后备军“来实行正确的退却”;把那些最适合于具体环境的斗争形式和组织形式提到首位;要在每个一定的时机找出事变过程链条上的特殊环节,抓住了这个环节,就能掌握整个链条,为取得战略胜利准备条件。

可惜斯大林从国内战争中得出的经验并没有用在卫国战争中,相反他成了瞎指挥的一名统帅。

每个胜利的统帅,除了考虑每次成功之外,还应该考虑在不利条件下的防御,在失败情况下的撤退,在撤退后如何组织和开展从敌后的打击敌人的工作,所以如何组织游击战的准备工作也是应该纳入战略和战役计划之中的。

早在战前,军事领导人就预见到,战争初期苏军可能会撤离边境地区,为此在主力撤走之后,应在敌人的后方开展游击战争。于是所有的边境军区在亚基尔、勃柳赫尔、乌波列维奇、别尔津的倡议和领导下,开始训练游击队和建立秘密游击基地的工作,并在培训干部和准备技术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斯大林不仅反对游击战,而且把这些领导人逮捕和诬陷,开展游击战争的主张和训练,竟成了一项罪名,把他们诬蔑成这是“暗害活动”;被指控为“怀疑苏联的国防实力”;甚至诬陷为“在苏军后方准备暗害活动”。于是训练好的游击队被解散,游击基地被取消,从事这项游击战工作的指战员被打成了“人民敌人”和“内奸”而逮捕处决。

究竟谁是“人民的敌人”?谁是“内奸”?斯大林像不像?

后来德军所以踏步不前,苏军阻止了敌人前进的步伐,这是因为丧失了大片的国土,蒙受了物资上的巨大损失,付出了人员巨大伤亡代价之后才取得的,是苏联人民的英雄主义和英勇的献身精神,而不是什么伟大统帅的英明决策和战略。 

(19)

像这样指挥无能透顶的人,即被奉若神明的天才般的大元帅,他还开动了宣传机器不惜一切地进行美化自己粉饰自己,赫鲁晓夫曾在《秘密报告》中称,在《攻克柏林》这部影片里“只有斯大林的戏,他在大厅里发号施令,而大厅里除了很多空着的椅子外,只有一个人走在他跟前,向他报告情况——那就是他的忠实贴身保镖波斯克列贝舍夫。军事指挥员在哪里?政治局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在同什么打交道?在这部影片中没有他们的任何情况;斯大林代替了每一个人在起作用;他不和任何人商量,不征求任何人的意见。一切都是以这种虚假的模样向全国展现。为什么呢?为的是让斯大林满身荣誉,竟至违反事实,歪曲历史真相。”

在影片《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实际上也是没有人民,只有毫无个性的群众。这一使法西斯军队遭受致命打击、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战役,被描绘成斯大林和希特勒个人之间的决斗,而亲身参加了空前残酷、长达数月之久战役的苏联士兵,在这部影片中却被人遗忘了。因此这些描写卫国战争的影片,尽管是场面宏大,冠冕堂皇,但却是死死板板,平淡无味,尽是歪曲着历史的不真实电影。

在一部1948年出版的由他亲自同意和编排的《斯大林传略》一书中,更是把自己吹捧成一个绝代和卓越的战略家和大元帅,在这本传记中他加进去了许多东西,把自己肉麻地吹得神乎其神。他写道:

“斯大林的军事艺术,无论在防御战或进攻战中,都显示出了自己的力量。斯大林同志凭靠他的天才洞察力,始终都能识破敌人计谋并击破之。斯大林同志领导苏联军队进行了两次战斗,都表现出作战艺术的卓越模范。”

“斯大林同志更进一步发展了先进的苏联军事科学。‘斯大林同志规定了关于经常因素能决定战争命运的原理,关于积极防御与反攻进攻法则,现代战争中各个兵种与作战技术配合动作,大量坦克飞机在现代战争中作用,炮兵是最强大兵种等原理。在战争各个阶段上,斯大林凭靠他的天赋,始终能策划出充分顾到战局特点的正确方法。’”

这种吹捧除了说明斯大林的无耻之外,还能说明什么呢?

亚·多夫任科在战后写了一部电影小说《战火中的乌克兰》。斯大林看了后,既不准许出版,也不准许拍片。为此他和斯大林及贝利亚曾有过一次对话。

斯大林对他书中描写的退却和失败大为不满,对作者进行了训斥:“您写的是退却;可是我并没退却。”斯大林说的倒是事实,在乌克兰首都基辅的守军被德军层层包围情况下,斯大林仍坚持不退却,结果是苏军65万人被歼灭,遭到了大惨败。

身边的贝利亚立即随声附和:“您是民族主义者!”

“对,”斯大林表示赞同,而且补充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您侮辱了波格丹·赫米利尼茨基,歪曲了现实。”

贝利亚再来帮腔:“您没有表现出主要的东西。”

“应该惩罚您!”斯大林下了结论。

尽管碰到这种可怕的指责和更加可怕的威胁,多夫任科的观点丝毫也没有动摇,他在日记中写道:“斯大林同志,即使您是神,我也不会相信您的话,而认为自己是一个应该受到谴责和冷遇的民族主义者。如果一个人对世界上的任何民族,对它的命运、幸福、尊严和福利,都没有势不两立的仇恨,没有蔑视和恶意的话,那么他对本民族的爱难道能算是民族主义吗?也许这种民族主义就表现在不肯容忍官僚干部的冷漠和事务主义者的愚昧无知,或者表现在艺术家不能在人民悲痛时忍住自己的泪水吧!……

我十分渺小,所以也原谅您的渺小和罪过,因为无论人们怎样向您顶礼膜拜,您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一看楼主的伤亡对比数据就是出自二战秘密档案那本烂书,资料还是我来补充好了

   另类新说~《二战秘密档案》
  〖俄罗斯〗鲍里斯.瓦季莫维奇.索科洛夫。鲍.瓦.索俄罗斯军事历史学家,波茨坦军事历史科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其研究以苏维埃史、二战史见长……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5)第019898号
  北京市版权局著作权登记号图字01-2005-2469号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
  第二章虽胜犹败
  到战争开始时,德军部署在苏联边境的陆军部队为250万人,即苏军人数是德军的1.6倍。仅坦克一项,苏军所占的优势就是敌人的4倍多。斯大林完全了解这些情况,因此才坚信:希特勒应该怕他。
  第三章”大雷雨”计划:斯大林动手晚了一步
  6月12日的计划没能如期完成。……红军进攻德国的计划虽然制订的时间比法西斯德国的”巴巴罗萨”计划早~还在1940年春天……
  ……
  第九章库尔斯克战役:优势兵力防守的失策
  第十章被苏联宣传机器抹杀的租借法案
  附录……人员伤亡情况
  ……
  1939~1940年苏芬战争中红军的损失人数 16.6万人
  1941~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苏联人口死亡总数 4330万人
  其中苏联武装力量阵亡人数 2640万人
  (含)被俘后死亡人数 400万人
  苏联平民死亡人数 1690万人
  ……
  1930~1933年苏联由于饥荒和集体化死亡人数 800万人
  1946~1947年苏联由于饥荒死亡人数 100万人
  1921~1953年苏联由于政治迫害死亡人数 120万人
  ……
  第二章虽胜犹败
  ……似乎是斯大林十分惧怕德国元首,但愿别惹恼了他来进攻苏联,因此下令禁止部队进入准备状态和进驻西部边境。
  ……红军1941年6月前……仅坦克一项,总数为25,000多辆,其中就有差不多14,000辆部署在西部边境军区。苏联空军大约有作战飞机19,000架,其中部署在西部的几乎有11,000架。有3719架新式飞机(其中主要是战斗机)性能至少与德国空军当时最先进的战斗机M-109不相上下。而6月22日前德国部署在东线的M-109最多不超过599架。德国空军能够用于进攻苏联的总共也只有1830架作战飞机。……
  苏联红军在数量上所占的优势是无庸置疑的。……到战争开始时,德军部署在苏联边境的陆军部队人数为250万人,即苏军人数是德军的1.6倍。……坦克达15,687辆,其中包括约1500辆举世无双的T-34坦克和可伏重型坦克……仅坦克一项,苏联所占优势就是敌人的4倍多。要知道德国人在东线只有不超过3650辆的坦克和突击火炮~其中还包括230辆不带炮弹装置的指挥车。……
  斯大林完全了解这些情况,因此才坚信:希特勒应该怕他。当1941年1月总参谋长朱可夫向他汇报,……斯大林对此回答说:”他们害怕我们。”……
  ……
  ……在1941年3月通过的关于在西线实行战略扩张的计划中,副总参谋长B.Φ.瓦杜金批示道:”6月12日开始进攻。”……
  ……在1941年5月时,进攻时间已经改到7月。在准备过程中,6月/4日通过决定在7 月1日前组成红军的波兰师,以备华沙解放后阅兵之需。(登陆船上也为金门装载了:牌匾、肥猪、钞票和桌椅。虽然实际,总不及老大哥的气魄。)
  而5月15日通过了先发制人进攻计划。……在主要打击方向是152个苏联师对抗德国的100个师。……
  ……
  ……德国元首打算进攻苏联,是出于自己的入侵计划,但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赶在了蓄谋已久的苏联前面。……希特勒侵略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苏联。斯大林占领了波兰、芬兰、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和罗马尼亚。他们彼此有什么区别呢?……
  ……
  ……近卫军第5坦克集团军有850辆坦克和自动(行)火炮,而德国豪谢尔将军率领的德国党卫军第2坦克军团的火力是273辆坦克和突击火炮……德国军团损毁了5辆坦克,另有54辆坦克和突击火炮损坏。而罗特米斯特罗夫的集团军损失了334辆坦克和自动火炮,另有约400辆受损。……出于宣/传的目的决定,最好把普罗霍罗夫克城下的失败看做是胜利,于是不再追究倒霉的指挥官的刑事责任。
  ……一位曾参加塞罗夫斯克高地(柏林近郊)强击的营长叙述。他们只袭击(攻击)了敌人的一个碉堡。结果营长失去了所有的连级指挥员,几乎失去所有的排级指挥员。当他鼓励战士发起最后一次冲锋时,700多人的队伍剩下不到100人。但敌人的机枪突然哑了声。闯进碉堡的红军战士杀死了第二个机枪手,而第一个机枪手已经疯了,他受不了面前堆积如山的尸体。
  ……
  ……在莫斯科城下的反攻战中,在1941年2月的17日至19日期间,西部方面军仅一个323师阵亡和失踪人数就达1696人,平均每天死亡人数为565人。……整个德军东部集团军有150多个师,在12月11日至31日间平均每天的阵亡和失踪人数也只是686人。……一个师的伤亡竟然相当于德国150个师的伤亡,……
  ……
   按网上书评介绍是大量运用档案材料,粗略看了一下,东西还是有一些的,不过还真是找到不少好玩的地方
  
  “我提供一种统计苏联武装力量在卫国战争中伤亡人数的方法供大家选择。它是基于分析战争中伤员每月的变化情况而确定1942年每月的受伤和阵亡人数间的对比关系。这样的数据比较可靠。(熊注:我对这个方法倒是有点期待的,不过他直接就跳到计算结果了——随后整本书我没找到这个方法的统计过程或者依据)我的计算结果是,红军在1941至1945年间在战场上阵亡、伤病及意外死亡和不幸被俘的人数为2240万人,另有约400万官兵死于被俘。苏联武装力量的死亡总数达到了2640万”
  
  “1941年6月22日前夕,苏联部署在西部边境的陆军和空军人数达到了2719000人,海军人数达到216000人,内务人民委员部的部队人数达到154000人。此外,在4月至6月间又召集了大约1200000名预备役军人和延期服役者。到战争开始时,德军部署在苏联边境的陆军部队为250万人,即苏军人数是德军的1.6倍”
  
  “根据1941到1943年各类武器和装备单位劳动消耗减少这一情况,我们估计战争年代坦克和作战飞机的生产至少被提高2倍。”
  
  “或者拿著名的普罗霍夫克坦克战来说,……至于占优势的程度,读者可以自己判断:近卫军坦克第5集团军有850辆坦克和自动火炮,而德国豪谢尔将军率领的德国党卫军第2坦克军团的火力是273辆坦克和突击火炮——其中包括了8辆作为战利品的T-34坦克,而至于胜利到底属于哪一方,我认为在比较了普罗霍夫克城下双方的损失后,可以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德国军团损毁了5辆坦克,另有54辆坦克和突击炮损坏。而罗特米斯特罗夫的集团军损失了334辆坦克和自动火炮,另有约400辆受损。”
  “(熊注:在书的另一处)在普罗霍夫克城下与苏军近卫军坦克第5集团军交战的德军第2坦克兵团事实上只损毁了5辆坦克,另有38辆坦克和12门突击火炮损坏,而据苏军的通报资料显示——这与德军的得到数据相一致——仅苏军近卫军坦克第5集团军第3军一个军就损了不下334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与此同时,苏军占据着使对手几乎4倍兵力的优势,同时拥有两个罗特米斯特罗夫机械化坦克兵团(熊注:原文如此)——用1000:273的比例对付德军。”
  
  “到1943年时,苏联的坦克产量并没有苏联文献中所说的那么高……根据官方统计数字,1943年从战争开始到战争结束(熊注:原文如此,我也不知道翻译是啥意思),生产了大约530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其中包括30000多辆T-34坦克。值得注意的是,超过了工业生产能力的范围。在1943年下半年,苏联平均每月生产坦克和自行火炮1500多辆——这是德国情报机关提供的数据,也是曼施坦因在回忆录中所列举的,我们认为,这是比较接近于实际情况的。”
  
  “(45年针对关东军的进攻)根据可靠资料。日本军队和它的盟国伪满州国军队在这场战役中没有伤亡。”
  
  “德国虎式坦克不仅在与T-34坦克,而且在与最新式的约斯-2重型坦克的决斗中大获全胜。在虎式坦克的88毫米火炮击穿约斯坦克装甲距离内,约斯的122毫米坦克炮却无法击毁德军的坦克。”

  
  
  __________________
  在战争中,无论准备得多周全,风险仍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必须要极注意,必须为整个作战中可能发生的每一个紧急状况准备好最详尽的计划。为了这个理由,那些被授予荣誉为国服务的人当中,包括参谋军官——他们是无名英雄。
  
  
    [俄国]鲍里斯·瓦季莫维奇·索科洛夫《二战秘密档案》
  “根据可靠资料。日本军队和它的盟国伪满州国军队在这场战役中没有伤亡。” 
  --------------------------------------------------------------------------------
  
  
  
  大汗~~~
  原来关东军强到了这个地步。
  
     俄罗斯翻案党人出的书是越来越邪乎了。只对内容有一点印象:作者置疑苏军攻克克里米亚的时候的几位拿手榴弹和德军坦克同归于尽的“英雄”,声称连人带手榴弹钻到德军坦克下只能减小手榴弹爆炸威力,还不如直接扔到坦克下。。。。
  
  
  
  
      矫枉切勿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难道东方人都是这毛病?
  用意虽然不错,但是引用的数据过于夸大,无助于证明其观点。
  

  我老早就对苏联二战某些方面有所反感,虽然它是战胜国。历史向来由胜利者撰写,二战后历史也如此。例如以下的观点,我觉得还是算中肯的。虽然书中数据有夸大问题,但是出发点好,可惜证据不能论证它的观点
  
  ------------------
  “问题的症结在于,二次大战中的苏联到底扮演了一种什么样的角色,是单纯的受害者吗?”
  
  “斯大林和希特勒都渴望世界霸权。在通往霸权的道路上,苏德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只不过取决于谁先开战而已。”
  
  “今天,半个世纪以后,各个民族应该以德国个捷克为榜样,忘记过去的恩恩怨怨,正式接受忘记关于为为侵略时期犯下的罪过互相道歉的宣言。我们的国家当然也有要向我们道歉的人和我们要道歉的人。德国应该向我们道歉——他们所犯下的罪行,为他们所的侵略行经,为千万牺牲的人和不计其数的损失。但我们也应该想德国道歉——为苏联士兵在德国土地上犯下的罪行,为几百万被从东边土地上驱逐出境的德国人,为运走的文化珍品。”
  
    说来俄国现在又不行了。自从普京政权上台后,又有走回头路封闭的现象。俄国那些军事档案本来在叶利钦时代也没有掏出来很多,现在又开始保密了,那些写苏军书的人又要开始靠臆测想象过日子了。
  
  
  
  __________________
    昨天在书店里看过,觉得作者类似于右派愤青,基调就是苏共的材料不真实,是为宣传需要伪造的,要推翻。在选取史料的时候他们总抱实用主义观点,只选对自己有利的,在加上些翻案“揭秘”,当其他人问起“那为什么苏联最后胜利了?”时,就推说苏联是凭人海战术不顾伤亡赢的。虽然有几句对政治不错的评论,但类似的评论早就有了,没什么希奇的。
  总的评价不怎么样,与其说是历史考证,不如说是发泄仇共情绪。
  
    
  俄罗斯翻案党的作品--《二战秘密档案》
  
  《二战秘密档案》 鲍里斯.瓦季莫维奇.索科洛夫(俄罗斯)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在作我的极不完全评论(因为只是草草一翻而已)之前,先引用伟大的文债拖欠者Mars大神的语录: 不过话说回来,你能对那些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例如“艾森豪威尔在法国帮助布莱德雷夺取巴顿的战功”,“苏联政府残酷镇压和德军浴血奋战的弗拉索夫将军的部队”等大作的编辑老爷们抱什么指望呢! 
  
  在地铁站等车时候在季风书店看到此书名(实在颇为诱人),花了十五分钟翻了一下后确认,俄罗斯也有翻案党人,而且一样的胆大和不高明。
  俄罗斯最近这些年公布的二战档案确实不少,原本看不到也看不懂,有二手货可读当然是我辈福音,28元的书价对这么译本后大概400来页的书也相当厚道。可是一翻就有些心凉,从序言到正文的语气上就是“辞气浮露”的“揭示历史真相”的气味,在文章中没有见到一个脚注,而我是期望能看到“国防部档案第xxxx号 xx年xx月xx日”的大量脚注(这是苏联回忆录不完全是革命战争回忆录的重要优点,就是常有这种脚注告诉你作者是核对过档案的),而是充斥了太多的“据说”,“某审判记录”。当然,也许是中文翻译懒,把注释一概删掉了。总之,实在不象本历史著作。
  
  然后我就照着目录去读我感兴趣又多少知道一些的段落,看看值不值得买回家看这本书。结果多少有些不舒服,当然看来我是绝对用不着花钱了。
  1。斯大林准备偷袭德国,而且计划是在6月12日,后来是因为铁路等原因推迟了。这是一个网上讨论滥了的话题,可是作者没有任何资料和档案,满纸“可能”“必然”,好歹我们还知道有个没有签名的“华西列夫斯基方案”。对苏军1941年的糟糕的备战情况和当时正在进行的大规模重组则根本不提。
  2。库尔斯克会战。批评苏军没有在5月份发起先发制人的攻势,可是他能引证的东西不比我多,因为都来自《战争时代的总参谋部》。当然读到后面我是大吃了一惊,因为他说会战中苏德的实际伤亡比是7:1,于是我赶快查他的数字,结果是他称苏军伤亡了177万人,数字来源没有提到。德军则是把苏联宣布的50万人除以二。我服了他了。
  3。关于苏军的宣传中造假的问题。当然,战时的宣传没有严肃的人会当作可靠的数据作为历史讨论的可靠论据。但他的论述让我怀疑他的逻辑能力(当然也可能是翻译的逻辑能力差)。他说潘菲洛夫师对德军莫斯科1941年11月攻势中的数据造假,歼敌4000余人(潘菲洛夫家信)是胡扯,理由是同一时期德军在苏联阵亡和失踪7000多人,只是这个数字的两倍不到。看来我们以后可以砍下索科洛夫的胳膊(只要他不死)而不算大事,因为反正这不是“歼灭”。
  4。我真的看到了Mars大神所说的“苏联政府残酷镇压和德军浴血奋战的弗拉索夫将军的部队”。因为“据某人说”,弗拉索夫将军的军队不但是积极地参加了对德国法西斯的斗争,而且(不知道有那位以前听说过)弗拉索夫将军的军队还和德国密谋分子有联系,积极地要求参加对希特勒个人的直接斗争。
  
  如果是翻案党人,此书也许会给你提供不少新的弹药。但如果你是个比较严肃的历史爱好者,我看此书没有多少买头,就不用浪费钱了。因为所有的引证都没有来源,只是“xxxx说”,“某审讯资料”,你看不到“档案xxxx号”,“xxx回忆录(xxxx出版)”之类的比较可靠的论据。当然“什捷缅科在《战争时期的总参谋部》里说xxxx”这种引证倒还是有的,可是这种引证没有索科洛夫我也能行。地图也没有新东西,全是苏联军事百科中文版上的(怀疑也是中文翻译时候加上去的)。
  
  
  
  这是旌旗网上书市的广告,大家可以看看。
  
  ***************************************************************************************
  旌旗网上书市:http://www.jingqi.com/book/A335AE29...F90DBE3813.html
  一部真实的苏联卫过战争史,一份迟来的政治军事大揭秘。
  1940年3月末斯大林决定同德国开战。在4月和5月的上旬,这些波兰军官还有一些知识分子和有产阶级的平民(共约22,000人)在斯摩棱斯克的卡庭(靠近特韦尔州一个叫梅德诺耶的村庄)和哈尔克夫森林公园地区的第6区被处决。
  据一位曾参加塞罗夫斯克高地强击的营长的叙述,他们只袭击了敌人的一个碉堡。结果营长失去了所有连级指挥员,几乎失去所有的排级指挥员。当他鼓励战士们发起最后一次冲锋时700多人的队伍剩下不到100人。但敌人的机枪突然哑了声。闯进碉堡的红军战士们杀死了第二个机枪手而第一个机枪手已经疯了。他受不了面前堆积如山的尸体。
  波罗的海舰队政治部主任于1941年9月28日发布了第110号指令。其中指示:“通知舰队和各部队的全体人员所有向敌人投降或被俘的红海军战士、红军战士和指挥员的家人都是祖国的叛徒和变节者的家人,应立即处决.同时.所有的投敌者、被俘者在他们从俘虏营中返回后也应立即处决。”
  
  --------------------------------------------------------------------------------
  内容简介:
  
  鲍里斯·瓦季莫维奇·索科洛夫写的这本书.以独特、具有论辩性的手法。探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具争议性、迄今仍困扰着人们的问题:如人员伤亡问题、租惜法案、斯大林是否准备先发制人、库尔斯克会战的失策、关于英雄和叛徒的传言是否属实等等作者利用一些早先从未公开发表过的档案资料,从新的视角来看待苏德战争中的关键事件,并重新审视许多元帅们的所作所为。毫无疑问,这本书将在历史学家和读者中间引起争论。有助于人们对过去的战争建立起一个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方式。
  
  --------------------------------------------------------------------------------
  作者简介:
  
  鲍里斯一瓦季莫维奇·索科洛夫,俄罗斯军事历史学家.波茨坦军事历史科学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其研究以苏维埃史、二战史见长在西方历史学界具有深远影响。有《胜利的代价》、《芬兰战争秘密事件》等著作。
  **************************************************************************************
  
  
  这是旌旗网上书市的广告,大家可以看看。反正我有些怀疑。这后两个例子,第一个有些象东线版“奥马哈之兽”,第二个嘛,军人家人应该算是平民吧,索科洛夫大概认为舰队政治部可以处决苏联平民,权力倒不小。
  俄罗斯有“波茨坦军事历史科学研究所”?我有点怀疑这个名字,说是德国的研究所倒是比较象些。不知道同好们是否知道有没有这个研究所。
  
 作者是不是以前受过严重的迫害? 
  按照他的说法,反正是苏共的材料没有一句话是真的,一概推翻。斯大林和苏联,反而是比希特勒和第三帝国更残酷,更危险,因而更应该上纽伦堡的被告席。
  至于他论述的观点,矛盾疑点多多,反倒没有苏共“假造”的档案有条理。
  这书看得我好费劲,当然也有翻译的问题。
  已经买了书的,奉劝当成故事书消遣吧,千万别动气上火心疼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