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骅博担保有限公司:教师退出机制初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3:13:22

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初探

 

荣昌县许溪中学
谢洪飞

 

指导教师:重庆文理学院
裴跃进

 

【内容提要】

当前我国教师管理机制存在能进不能出的现象,一部分不合格的教师和一部分虽能够胜任教学但又不愿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长期占据三尺讲台,造成有志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又不能进入教师队伍,严重地影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根据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建立的基本经验,结合我国教师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建立我国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的基本思路是:建立完善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推进中小学教师聘任制的实施。建立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应有自己的特殊对策,包括提前退休、转岗、与社保接轨、强制退出和经济补偿。
【关键 词】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
【正 文】
200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在作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义务教育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时指出,农村教师补充退出机制不健全,致使一些不合格人员长期占据教师岗位,影响补充新教师,同时,农村教师补充退出机制不健全,一些不合格人员占据着教师岗位,缺乏正常的退出渠道,无法腾出编制补充年轻、优秀教师。据教育部提供的数据,2004年至2006年,全国约有10%的县连续三年未补充公办教师,一些农村学校五六年没有录用新教师。公众广泛关注的代课教师问题依然存在,有些边远、艰苦地区派不进公办教师,聘用代课人员费用较低,出现了对教师队伍有编不补、低薪聘用代课人员的现象。

一、建立我国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的意义 
由于受教师教育发展的观念和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培养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了解决教师数量的短缺问题,不仅使得大量的民办教师、代课教师涌入教师队伍,而且教师被层层拔高使用又缺乏应有的质量保证,形成了大量的不合格教师,加之当年有相当一部分不想教书而为了跳“农门”只有考师范而进入教师队伍的教师,他们身在曹营心在汉,严重地制约着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
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改革、社会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推行,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普及,基础教育的发展由数量的扩张进入了质量的提高的新时期。在新时期下,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供求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供不应求逐渐转为相对过剩,即小学教师相对过剩,初中教师略有富余,而高中教师则严重缺乏。

由基础教育的发展所引起的中小学教师供求关系的上述变化,决定着我国教师队伍同基础教育一样必须实现由数量的扩张向质量的提高而转变,加之绩效工资的成功推行,教师的待遇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因此,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素质和质量,成为了当今时期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中心议题。其中,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师退出机制,让不合格的教师和不愿从教的教师从教师队伍中淘汰出局,让优秀大学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大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缺少教师退出机制的弊病

据安徽省肥西县清平乡中心小学调查数据表明,如果让教师再次选择职业,有 44.4%仍然乐意当教师;26.7%的教师会犹豫不决,不知如何选择;13.3%的教师可能转投其他行业,但对教师生涯仍有留恋;另有15.6%教师选择毫不犹豫地离开教师队伍。这表明有近半数的教师思想不稳定,有28.9%的教师不太愿意从教,有15.6%教师坚决不愿从教。

 

纵观当今教师,从教心态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教师是发自内心的热爱教育事业,乐于奉献,无怨无悔,把教书育人当成自己的事业,教学能力强,教学业绩优秀;第二种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之前,对教师这一职业缺乏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当上教师后,才知道自己并不喜欢和适合教师这个职业,虽然努力工作,但成绩平平,在单位得过且过;第三种教师是别无选择才当上教师的,所以发自内心的不喜欢,甚至排斥这个职业,既不想干,也不愿干,在单位混世过日,是学校工作不和谐的主要要素。俗话说:“爱一行则专一行”,让一个不喜欢教书的人去教书,而且还必须教好,能教好吗?长期从事一件自己不乐意或干不了的事,心理容易产生压抑和厌倦。如果心理长期受到抑制,加之个别教师的社会和家庭地位均不理想,想到社会上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又遭遇离岗后的保障无法解决,原来多年的工作付诸东流,面临欲罢不能的处境,因此心理更加矛盾和不平衡,久而久之产生不满情绪。当受到外界刺激时,长期压抑的心理容易瞬间爆发,往往干出不可理喻的事,如体罚和变相体罚学业生。也有少数教师由于个人能力问题,无法适应现在的教学,虽然尽职尽责,但仍就教不出成绩,这部分教师厌倦教书,又怕去教书,但又不得不去教书。以上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制约了教育的发展。

三、建立我国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的构想


(一)建立我国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的基本思路


根据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建立的基本经验,结合我国教师教育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我国现在已基本具备了建立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的条件,基本思路如下:

1.
完善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中小学教师质量的提高,有赖于作为专业化保障手段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完善。2000年9月,我国教育部依据先前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标志着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已进入法制化轨道。但目前这一制度还处于初创阶段,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加以完善:(1)提高中小学教师资格的认定要求。当前,尤其是要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要求。为此,应尽快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为中小学教师学历的提升寻求法律的支持。(2)改进中小学教师资格的认定标准。建议成立类似美国的“全国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制订科学性和操作性兼备的不同类型、不同学科和不同层次教师资格的认定标准。(3)组建独立于教师教育机构的中小学教师资格的认定机构,制定规范的认定制度和认定程序。(4)完善中小学教师资格的考试制度和操作程序。(5)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的更新制度。为了能获得一种连续的教师教育质量保证,必须改变目前我国一次教师资格认证定终身的状况,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的更新制度。参照国际经验,对刚毕业的初任教师,经资格考试合格后,宜颁发短期证书,有效期可定为1-5年。有效期满后,再经复检合格者,可颁发长期证书,有效期可延长至8—10年。对那些确有突出贡献且有志终身从教的教师可颁发长期证书。这样使教师资格证书的颁发,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产生长效的激励作用,并为教师的退出机制创造条件。
2.
推进中小学教师聘任制的实施
近些年来,我国中小学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一大举措,就是实行教师聘任制。我们认为,在中小学全员范围内实施教师聘任制,是我国中小学不合格教师退出机制建立的制度环境之一。但由于该制度本身不完善和相关政策、条件的限制,总体上来说,我国中小学教师聘任制并未真正实施到位,仍然具有较浓的“任命”性质,使中小学教师聘任制流于形势。为此,当前推进该制度实施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尽快出台关系到千余万教师切身利益的《教师聘任办法》,使中小学教师聘任制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否则,就有可能不仅淘汰不了不合格的教师,反而还保护了不合格的教师。
以上两项制度如果得到有效的实施,可以把住教师队伍的“入口关”,并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不断淘汰不合格教师的作用。
(二)建立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的特殊对策
由于受“城乡二元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学不合格教师较多地分布在农村,特别是贫困边远地区,主要是支撑着中国基础教育最艰难部分的民办教师和代课教师。国家通过“关、转、招、辞、退”政策对民办教师队伍进行整顿之后,曾明确规定任何地方不得以任何理由再招用民办教师。但据调查有些地区民办教师仍然存在,且通过政策转为公办教师的民办教师大多是“身份”的变化,同时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涌现出大量的扮演民办教师功能的、地位更为边缘的代课教师群体。农村地区的特殊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这些教师的特殊性,决定了建立我国农村中小学不合格教师退出机制应有自己的特殊对策。
1.建立提前退休机制
对于年龄较大,知识相对落后,教学能力较差,身体状况不好,不能胜任教学工作并愿意提前退休的,可以让其提前退休。
2.建立与单位转岗和与其他事业单位进行交流的机制
对于年龄不大,教学能力较弱,不能胜任教学工作且又不能提前退休的,可调整到学校其他管理岗位,对不愿调配的可通过人事部门鼓励教师考调或商调到其他事业单位,从事非教育教学工作。
3.完善养老保险机制
对工作多年,不愿从事教学工作且愿意到社会上从事其他工作的,可以将其保险转到社保中心,与社保接轨,由其本人续保,待其退休时分段计算其退休工资。
4.建立强制退出和一次性补偿机制
对工作了一定年限,教学水平低下,不能胜任教学工作,又不愿从事或不胜任非教师工作且不到提前退休年龄,可以强制退出。在法律许可的条件下,根据工作年限的不同,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让其另谋职业。

随着各级政府对中小学教育投入的逐步加大、中小学教师的工资不断得到提高、中小学教师来源渠道的多样化以及就业压力的年年升温,中小学教师将成为一个令人称羡的职业,如果中小学教师聘任制得到真正的落实,中小学教师的正常退出机制就能顺利建成,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敬业精神将大弧度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才能得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