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乾县秦川牛基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预算编制辅导讲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22:08:17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预算编制辅导讲义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预算编制辅导讲义

一、为什么要以校为单位编制预算
主持人1:观众朋友们,我们已经了解了农村中小学预算是怎么一回事,以及它的重要作用,感谢陈教授的讲解。那么农村中小学校又如何来编制预算呢?下面,我们就请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专家、高级会计师胡喻山先生为大家做详细讲解。
答:大家好,主持人好。通过前面的讲解,我想,许多农村中小学的校长对预算的基本知识,预算的管理体制,以及编制预算的原则、规程和要求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我和大家共同讨论为什么农村中小学要以校为单位编制预算、如何理解学校编制预算的“两上两下”、学校编制预算为什么要共同参与,以及学校预算表格的组成要素和学校如何编制预算,最后,简略地介绍学校的预算执行和决算。
主持人2:我们知道,这次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就是要从体制改革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问题。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基本没有编制预算或者没有科学、周密的编制预算,那为什么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要求以学校为单位来编制预算呢?
答: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想,也可能代表了许多农村中小学校长想说又不敢说的心里话:“是呀,学校经费一直短缺,给钱就行,给多少算多少,编什么预算呀?‘校财局管’,由局里编预算就行了,别折腾基层学校啦”。说出来吧,怕得罪上级;不说出来吧,心里又疙疙瘩瘩。应该说,有这种想法很正常,也可以理解,但确实是糊涂的。关于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各级领导已经讲得相当透彻,学者们也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我也没有必要复述了。在这里,请大家注意,国家明确指出,这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所有的改革,都是围绕着农村实施义务教育的小学和初中展开的,也可以说,农村义务教育的学校是这次新机制改革最基层的单位,受益的是学校和学生。那么,作为新机制改革的最基础的这一级,学校的责任何在呢?
“提高保障水平”。农村中小学校的经费需求,到底达到什么样的“度”才能满足基本需要,最有发言权的是谁?就是我们经费的使用者——农村中小学校,如果我们不能提出自己的基本需求,政府依据什么来满足这种需求呢?
所以,无论是从责任、义务、利益各方面来看,我们的农村中小学都应该站在保护学校和学生合法权益的立场上,客观真实、全面细致地反映本校教育教学对资金的基本需求,积极主动地编制学校预算。
主持人3:我们知道教育部、财政部下发的“关于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通知”(财教[2006]3号)明确要求“按照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要求,对农村中小学经费实行‘校财局管’……。”既然是“校财局管”,学校还有必要编制预算吗?
至于“校财局管”,是一种与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体制,实行的是“集中管理,分校核算”,即在一个县的区域内,设置中心财务会计机构,统一管理区域内中小学的财务活动,各校的财务收支分校核算。学校只设报账员,在校长领导下,管理学校的财务活动,统一向中心财务机构报账。这并不意味着学校就不是单独的核算单位,也没有将学校的财权上收,只是将学校的会计核算交由专业人员集中办理,不但有利于节约人力、财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农村中小学的理财能力和核算水平。因此,不能将“校财局管”理解为“校财局收”,也不能将“校财局管”理解为“校财局代”。不能因“校财局管”,就放弃学校的责任,推卸自己的义务。
在这里,我们一起再次学习国家关于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有关精神。
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从理顺机制入手解决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经费投入等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推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预算编制制度改革,将各项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健全预算资金支付管理制度,加强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严格按照预算办理各项支出,推行农村中小学财务公开制度,确保资金分配使用的及时、规范、安全和有效,严禁挤占、截留、挪用教育经费。全面清理现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政策,全部取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坚决杜绝乱收费。
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指出:“这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高瞻远瞩做出的关于教育工作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决策,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影响深远的大事。……新机制能否成功实施,管理是关键。要以此次改革为契机,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规范的预算制度,保证学校的每笔开支有根据、有来源、有保障、有效益、有监督。”
财政部金人庆部长强调“目前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财政投入总量不足,保障范围偏窄;资源配置不合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办学水平差距过大;县级以上政府投入责任不明确,缺乏科学合理的经费分担机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仍然缴费上学,农民负担较重等。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深化机制改革,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从体制和机制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问题。在明确各级责任、实行经费分担办法的基础上,要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保障水平。……一是提高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目前,在农村中小学各项经费投入中,公用经费是最薄弱的环节。相当一部分地区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主要靠收取学杂费支撑,财政很少甚至几乎没有公用经费投入,许多农村中小学的运转十分困难。而且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水平差异很大,不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在这次改革中,国务院把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提出了分步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的实施方案。可以预计,今后5年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水平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中央通过制定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将会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差距,促进教育的公平。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确保经费的落实,管好用好这笔经费。二是建立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国务院在总结两期“危改”工程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从2006年起建立校舍维修改造的长效机制。建立“长效机制”,使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纳入了经常性、制度性的轨道,保证了稳定的资金来源;而且通过改革管理方式,进一步明确了地方政府的管理责任。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明确责任、完善制度、落实资金、强化管理,在新的机制下,把这项工作做好。”
教育部周济部长要求:“突出重点,建立健全规范的农村中小学预算制度。此次建立新机制的关键内容之一是建立农村中小学预算制度,将农村中小学的一切收支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总后统一编入财政总预算,经县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执行。这是一项史无前例的改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思想上、观念上和方法上努力适应改革的要求,积极配合财政部门,抓住机遇,建立健全规范的农村中小学预算制度。
要正确指导农村中小学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需要,实事求是地做好预算。预算的内容要全,要把学校维持基本运转的日常经费和保证事业发展的建设经费全部纳入预算,也就是说,“吃饭”的钱和“建设”的钱都要有。预算的数据要实,各项收入的来源要可靠、稳定,支出要有依据、标准,符合国家规定。收支平衡,不留缺口。预算的安排要细,每项收入、支出要落实到具体部门、人员,有的还要细化到具体时间。预算的使用要严,应该用于公用的不能用于人员,应该用于建设的不能用于运转,应该用于学生的不能用于教师。要保证学校的每项资金都严格按批准的用途使用,各自发挥应有的效益。预算编制并审定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还要积极协调财政部门,努力落实预算资金,及时足额拨付给学校。归纳起来一句话是:预算不能停留在纸上,资金不能滞留在中间环节,学校不能停止运转。……
从现在起,大家就要高度重视农村中小学预算编制、汇总、审批、拨款等工作,和学校一起,把预算的每个环节研究细、研究透。要认真研究新形势、新情况下农村义务教育的各种新需要,如远程教育建设、新课程培训等,通过讲典型、讲案例,解剖麻雀等方式,让学校把预算做全、做实、做规范。”
如果把这次新机制的改革比喻为是一曲气势辉宏的协奏曲,那么,每一所中小学都是曲中的一个音符。我们切不可因为自己的学校发出不协调的声音而影响了整个协奏曲的美妙。我们农村中小学的校长们,应该按照国家的要求,切实承担自己的职责,履行自身的义务,认真把自己学校的预算做全、做实、做规范,把这件史无前例的好事办好。
二、如何理解学校编制预算的“二上二下”
主持人4:刚才您对农村中小学为什么要以校为单位编制预算作了讲解,站在农村中小学校长的角度,我认为,编制预算不就是要钱吗?我提出来我需要多少钱,你根据财力情况审批就行了,为什么还要经过上报预算建议数,下达预算控制数,上报预算草案,下达预算批复“两上两下”来回折腾,不是很麻烦吗?
答:预算的编制须经过“两上两下”,是编制预算的规定程序,这不仅是对农村中小学校预算编制的要求,而且是对所有预算单位编制预算的要求,这说明,国家财政对使用纳税人的钱,是十分慎重的。钱并不是好要的,要来的钱必须是要用出效益的。
我们认真琢磨一下,就不难发现,这每次的上和下,所包涵的内容是不同的,并不是一件简单、重复性的工作。(流程图)
预算建议数。简单地说,就是要全面反映本部门本单位下一财政年度的经费需求,以及发生这些需求的基本数据和政策依据,一定要注意全面性和完整性。这就要求编制预算的单位必须广泛地收集信息,编制的每一项建议数,都要有详细、真实、可靠的依据作为支撑。
预算控制数。是县级财政部门的预算草案,县里的部门很多,每个部门都有部门预算,汇集到一起,反映出本县各部门下一财政年度的总需求。而财力供给是有限的,县级财政部门只能根据财力供给情况,将反映出来的需求分轻重缓急,有保有压地予以调整安排,保持供需平衡,平衡预算。这种调整安排,按财政部的规定是“四要”,即:要充分体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一致,要与部门履行行政职能及事业发展计划相协调;要与国家财力相适应。
预算草案。简单地说,基本上是本部门、本单位下一财政年度准备执行的财务收支计划,要注意现实性和操作性。
预算批复。县级财政部门审核汇总各部门预算草案,经县人民政府审查批准后,报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在县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后一个月内,向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正式批复年度预算,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再向各学校批复年度预算。
经过县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预算方案即为地方性法案,必须严格地执行。执行预算是严肃的,未纳入预算就能不支出。
通过对“两上两下”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我国的预算编制,正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和透明化迈进,而且通过反复的上下流动,可以产生许多的信息流动,使财政部门更加了解教育、了解学校,理解教育、理解学校进而支持教育、支持学校,也可以使我们的教育部门和学校了解财政,理解财政部门,支持财政部门。应该说,这种互动所产生的结果,只会有利于教育事业和学校的发展,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艺术地去做。
有些地方,由县级财政部门直接对学校,其编制预算的流程也是“两上两下”,这些在辅导读本中已有阐述,在这里,我就不赘述了。
三、学校编制预算为什么要共同参与
主持人5:学校编制预算,应该是财务上的事,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预算编制辅导读本》中,要求“在编制学校年度预算时,应在校长的统一领导下,由教务、总务、财务和教师代表共同参与,民主理财,确定预算建议草案……”,有必要惊动那么多人,搞得那么复杂吗?
答:编制预算,确实是一项财务工作,具体操作应该是学校的财务部门,但仅靠财务部门是不可能完成的,或者说是不可能很好的完成的。这是因为预算的全面性、综合性的要求与财务工作的局限性、业务性的矛盾所决定的。
学校编制预算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什么?是为了保证义务教育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保障学校能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具体说来,主要任务有以下四点:
第一,配备办学必需的教育设施。
教育设施,包括校园、校舍、实验仪器、教学设备、图书资料、运动器械等,是办学必备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为了保证义务教育学校完成所承担的任务,国家对小学、初中现阶段的办学条件提出了要求。对照要求,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绝大多数学校没有达到标准,部分学校甚至达不到基本要求。如报上报道的北方某地的一所小学,缺乏运动场地,在公路上晨练,结果发生了重大的意外事故。
要配齐必需的教育设施是要花钱的,这就要纳入预算,而且从政府目前的财力看,不可能将所欠缺的和不合格的设施一次性配到位,只能分期分批的逐步解决,这就更需要学校分轻重缓急地纳入年度预算。
第二,保证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
教育设施的配备是为了使学生进得来,而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则是使学生能够学得好、留得住,前者是为后者服务的,而后者则是义务教育学校的最根本任务。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都反映了教育规律的基本要求,所以,学校预算就是要通过资金的筹集、分配、调度来保证学校按教学大纲要求开齐开足课程。保证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资金保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落实教师的经济待遇,二是保证教学的正常运转。说白了,就是要保证学校的“一日三餐”。
第三,保障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儿童和少年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身体的发育包括生理发育和体质增强。心理发展包括:(1)认识的发展,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的发展;(2)意向的发展,如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的发展。
身体发育与心理发展又有密切的联系,身体的发育,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成长变化,制约着心理活动和发展;心理发展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对身体发育也产生影响。
学校必须提供相应的条件,保证儿童、少年的正常发育。少年儿童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容易接受外界事物,好动、好玩,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好动、好玩,学校就应该设有运动场地、运动器械,引导和指导学生运动、游戏。同时,应十分注意学生安全防护和卫生保健,构建风险分散机制,防范风险,转移风险。
现代教育十分注重环境育人。学校还应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心理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作为校园文化,包括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方面的内容。
显性课程指学校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思想观点、行为规范等。隐性课程指校园建筑、文化设施、文化生活、绿化、美化及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心理气氛等。
与显性课程的明确性和强制性相对照,隐性课程特点有:(1)潜在的规范性。无论是校园建筑、文化设施或校风,都潜在地蕴含着一定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精神境界,使生活在其中的受教育者感受到应当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2)非强制性。不是通过强行灌输、纪律约束,而是通过陶冶和感染来影响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3)作用的持久性。即使生活环境变化或迁移,已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仍能长期保持。
营造校园的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都需要有经济投入。
第四,提供优先发展的必要条件。
义务教育的受教育者是未来社会的公民。为适应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义务教育的教学内容将不断地充实、更新,教育手段将不断地向现代化迈进,教育方式方法也将不断的改革,这就在客观上要求义务教育有一定的优先发展。义务教育优先发展的必要条件主要表现在教学手段、师资水平和教育科研上。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手段逐步被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取代,投影仪、录音、录像、电视和语言实验室、多媒体、互联网、DVD等现代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学,扩大了教育、教学活动范围,提高了效率与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教学手段也将不断的进步。教学手段的进步需要经济的投入。教学手段的使用也要经济支撑。
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教师是一定社会教育目的的实现者、系统知识的传授者、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对学生各方面的教育主要通过教师来实现,因此,教师必须“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师资水平,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质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需要教师有相应的知识去运用,新的教学内容也需要教师先去学习和理解,教育的优先发展依赖于教师水平的先行,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定期“充电”来不断的学习、更新知识。这也需要经济的支持。
随着人类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对义务教育将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儿童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随着现代生活的变化而不断的发生变化,也对义务教育的教育教学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必须加强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这种科学研究,不仅仅是教育科研机构的事,而是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一名教师,要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认真地研究教材、教法,研究受教育者的心理特点,必须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提高教学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开展教育科研,同样需要经济的支持。
上述所有的活动,都需要经费的支撑。按照校内分工,教务熟悉教学领域,总务熟悉后勤领域,各科教师熟悉各自的教学领域,学校的财会工作人员绝对不可能熟悉所有的领域,而且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在资金分配和使用时,如何将校长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体现出来,贯彻下去,是学校财会人员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由此,编制预算时必须要有广泛的参与,这不仅是民主理财的需要,编制预算的需要,也是体现和贯彻办学理念,办学思想的需要。
四、学校预算表格的组成要素
主持人6:学校编制预算,就是为了申请经费。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预算编制的基表中,设计了三张表格,特别是学校收入/支出预算表,栏目编号从01至47,为什么要设计这么复杂?
答:编制预算,绝不能看作仅仅是为了要钱,执行预算是非常严肃的。此外,还有着提升我们管理水平的作用。它将彻底改变过去那种要钱时首先“拍脑袋”,想想用什么理由可以要到钱;然后“拍胸口”,信誓旦旦地承诺绝对把钱花好;最后“拍屁股”,钱到手了就不管了的“三拍”要钱的方式,把我们的财务管理纳入到科学的集约型管理轨道上来。
“学校基本情况表”填列的是一些最基本的数据,但它都是基础数据,是预算的重要依据。
“政府采购预算表”反映的是必须纳入政府采购商品的采购计划,纳入了采购才能实现,否则就不能采购。
“学校收入/支出预算表”是编制学校预算的核心,其栏目从专业的角度看,并不是很多,但确实都是必要的,按照预算管理的规定,经批复的预算,在哪个项目的基本上只能用于此项目支出的范围,不得随意调整使用,也就是俗话说的:“桥归桥,路归路,打油的钱不许买醋”。
栏目看起来很多,实际上只要读懂了就会知道它的构成并不复杂。就像我们的语文教学,从拼音开始,从识字到组词到造句,然后从段到篇到章。预算表中,实际上只有两“种”、八“类”、十七“款”、二十“项”,相当于语文教学的“章”“篇”“段”“句”。
两“种”:收入和支出,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要求,编制的收入合计应该等于支出合计。
八“类”:收入四“类”: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勤工俭学收入、其他收入;支出四“类”:人员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公用支出、项目支出。
十七“款”:全部在支出,其中人员支出五“款”;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八“款”;公用支出两“款”;项目支出两“款”。
二十“项”:全部在公用支出类,其中日常公用支出十五“项”;专项公用支出五“项”。
五、学校预算的编制
(一)预算编制的准备
主持人7:通过您的讲解,我们知道了学校预算表格的组成,填列这些表格,编制预算,是不是特别困难?
答:填列这些表格,实际上并不难,但真要填好,却需要实实在在的下功夫。
作为一名中小学的校长,虽然原来没有认真、细致、完整的编制过预算,但并不等于就没有对下学期、下学年的收支进行盘算。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相信每一位农村中小学的校长都对学校的收支进行过预计、匡算。穷日子穷过,能够收入多少,哪些钱买粉笔,哪些钱买纸,稍有盈余添置些什么设备,每一年心中都是有数的。这种匡算都是建立在多年的经验上的,许多学校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坚持开课,与校长们的呕心沥血是分不开的。这次新机制的建立,就是要使农村的义务教育学校从经费短缺的困扰中逐步解脱出来。
如果将所有的因素考虑周全了,找到了每个数据后面的支撑依据,那么,编制预算非常简单,因为在计算上,用文雅的书面语言表述,就是求和、求差、求积、求商,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加、减、乘、除的四则混合运算。比如计算一年的工资,将一个月的工资数乘以12就可以算出;又如,某些预算要求剔除上年度一次性或临时性因素,剔除,不就是减去吗?这次新机制要求教师培训按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那么编制预算建议数时,将计算出的公用经费其它部分除以95%得出“日常公用支出”总数,然后乘以5%不就得出来了吗?把各项小计相加不就是预算的合计数吗?这些计算,完全可以用计算机来完成。由此可见,计算并不困难,难就难在寻找填写这些数据的支撑依据上,难在这些数据的确认上。
要编制出质量较高的预算,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要在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成立预算编制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成员有教务、总务、财务和教师代表。
组织机构成立后,应立即做好编制预算的准备工作,包括:
1.搜集预算资料
搜集资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寻找预算的法律、政策依据和各类“定额”依据。二是查清资源,摸清家底。
法律依据,包括涉及到教育、财经、预算方面的法律条文,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章第五十五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个增长”。
政策依据,包括国家、省、县各级政府对教育经费方面的有关文件,如《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规定:“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中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适当兼顾东部部分困难地区。
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⑵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为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由中央适时制定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并适时对基准定额进行调整。……
⑶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
⑷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从2006年农村中小学春季学期开学起,分年度、分地区逐步实施。
⑴2006年,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中央财政同时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安排公用经费补助资金,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启动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保障新机制。
⑵2007年,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中央财政同时对中部地区和东部部分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安排公用经费补助资金,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
⑶2008年,各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全部达到该省(区、市)2005年秋季学期开学前颁布的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中央财政安排资金扩大免费教科书覆盖范围。
⑷2009年,中央出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各省(区、市)制定的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低于基准定额的差额部分,当年安排50%,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照免学杂费的分担比例共同承担。
⑸2010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全部落实到位。”
“定额”依据,包括人员编制、工资标准、津补贴规定、校舍标准、教学仪器设备装备标准等等,不管是用货币形式、实物形式,还是用比例计算的形式,只要是有规定的定额,全部收集。
如:财政部、教育部《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支出管理暂行办法》(财教[2006]5号)文件规定:“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是指保证农村中小学正常运转,在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等方面开支的费用。
……
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年度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伙食补助费、资料费和住宿费等开支。”
又如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定额核定工作确保学校正常运转有关问题的通知》(教财[2001]38号)文件规定:“认真测算,合理核定公用经费标准和定额。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和定额应根据当地农村中小学实际公用经费支出情况进行认真测算,以保证学校正常运转为原则合理核定。有条件的经济发达地区,可参照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制定并试行的《普通中小学公用经费实物消耗定额》(教财[1992]77号)文件规定,同时综合考虑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和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等情况核定公用经费的标准和定额。贫困地区按照维持学校正常运转最低需求核定公用经费的标准和定额。”
搜录上述依据的方法很多,可以从互联网上查找;可以向上级部门咨询;也可以与外地外校交流,“鱼有鱼路,虾有虾路”,各自把自己的路数使出来就行。
需要重视的是,这些依据有的是在一段时期有效,有的在三、五年有效,有的只在下个预算年度有效,收集后,一定要妥善保存,不断更新,以在每次进行预算时始终能拿出有效依据作为支撑。
搜集资料的第二项内容,就是查清本校资源,摸清家底。为编好预算,农村中小学应开展资源调查、摸清家底。即对学校现有资产、近几年财务收支状况、在岗在编及离退休人员状况、在校生规模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清查,为编制预算提供真实依据。
2.确定基本数据
农村中小学的基本数据主要包括学生数、班级数和教职工人数(在职的和离退休的人数)。学生数、班级数应据实统计,并与《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相关数据相核对。
教职工人数是编制人员预算的重要基础数据之一,包括在职教职工人数和离退休人员数,可根据编制预算时上月末实际在册人数统计。
3.分析预算形势
分析预算形势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通过对收集到的各种依据进行分析,可以掌握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增长的要求和步骤,从大的走势上把握方向;可以明确义务教育经费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值,进而考虑在每一年度中向目标迈进的速度;可以知道编制预算是一件非常重要而有意义的事,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信心。
分析预算形势,要紧密联系本校实际,具体内容是:总结和分析上年度预算收支执行情况,掌握学校财务收支和业务活动的变化情况,找出影响本年度预算的各种因素(剔除上年度一次性或临时性因素);分析本年度国家有关政策对预算的影响,客观分析本年度事业发展计划对预算的要求;认真领会教育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对预算编制的相关要求,做好年度预算编制准备工作。
综上所述,预算编制的准备就是:政策要吃“透”,依据要找“准”,因素要收“够”。
(二)预算建议数的编制
主持人8:作了充分的准备以后,就应该着手编制预算了。您能不能结合一个具体的实例,按照编制预算的程序,给大家具体讲解一下怎么操作?
答:可以。我们以一所中学为例:假定某农村中学是一所初级中学,现实基本情况如下:编制人数为35人,在职教职工人数35人,其中专任教师32人,离休人员1人,退休人员13人,临时工2人(其中代课教师2人),享受遗属补助人员8人,享受独生子女补助费7人,现有教学班12个,在校生625人,其中住宿生100人,贫困学生200人。该校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其中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1903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297平方米,生活服务用房1000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中危房面积200平方米,其中B级危房200平方米。该校办公电话2部;教学仪器设备总值95000元,图书册数4300册,课桌椅650单人套。
按照编制预算的规程,我们先着手编制预算建议数。
第一步,准备工作。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一是成立预算编制小组,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事业发展需要,共同讨论研究预算年度学校收支计划建议。经分析,下一年度财政将承担免杂费的支出,虽然生均公用经费的总量没有增加,但财政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将大幅提高,加上增资因素,财政承受能力有限,不可能提出过高的要求,但学校有些迫在眉睫的问题需要解决。经讨论,准备在保证教职工工资发放和正常运转的前提下,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提请安排经费,按先后顺序解决下列问题:
1.消除200平方米B级危险校舍。
2.按照“普九”达标要求,解决图书、仪器不足问题。
3.装备语音室1套。
二是根据预算编制要求,收集资料、审核数据、统计学校基本情况。该项工作既是预算编制必要准备工作,也是预算编制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
1.基本情况。
2.近三年(至少最近一年)经费决算报表。
3.预算编制时上月份学校教职工工资发放表和离退休人员离退费发放表。该校上月工资汇总表如屏幕所示:
××学校×月教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离退费汇总表
名 称 合 计 基 本 工 资 津 贴
小计 固定工资 比例津贴 小 计 教龄津贴 保留津贴 职务补贴 ……
总计 54240 32000 21000 11000 5600 330 3070 1200 ……
在职教职工工资合计 37600 32000 21000 11000 5600 330 3070 1200 ……
离休人员工资合 计 1300
退休人员工资合 计 15340

三是根据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编制预算的有关要求,整理有关政策规定和定额。该校搜集整理的有关政策规定和定额主要有:
1.预算内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每生每年410元。
2.“一费制”收费平均标准:初中310元,其中杂费90元,课本费230元。
3.职工福利费提取比例为:按教职工工资总额的2%。
4.工会经费提取比例为:按教职工工资总额的2%。
5.医疗保险缴费比例为:按教职工基本工资的5%。
6.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为:按教职工基本工资的3%。
7.奖金的发放规定为:按一个月基本工资发放。
8.遗属补助发放规定:每人每月85元。
9.独生子女费发放规定:每人每月10元。
10.离退休人员特需费:离休人员每人每年200元;退休人员每人每年100元。
11.教师培训费提取比例为: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总额的5%。
12.住宿生生活补助发放规定:每人每月30元。
……
第二步,编制预算基表。
在讲解“两上两下”时,我们已经介绍过,上报预算建议数时,要全面反映本部门本单位下一财政年度的需求。在具体编报时,可按学校基本情况——支出预算——收入预算——政府采购预算的顺序编列。
——填制学校基本情况表
学校基本情况表所列的栏目,是计算和审核经费的最基本的依据,也是预算管理和预算监督的重要依据。在填列这些数据时,必须先读懂表中各项内容和填列要求,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重大失误。
学校基本情况表共有30个栏目,各栏目的内容和填列的要求如下:
1.编制数:指县级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核定的学校(含所属中小学校、教学点,下同)人员编制数。注意,财政部门核定人员工资时,通常只承认这个数字。
2.在职教职工人数:指学校实有在职教职工人数。包括行政管理人员、教学辅助人员、专任教师和工勤人员。
3.专任教师:指专职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不包括调离教学岗位担负行政领导工作的原教学人员。
4.离休人员:指1949年10月1日之前参加工作,并已办理离休手续的人员。
5.退休人员:指按国家规定符合退休年龄,并已办理退休手续的人员。
6.长休人员:指因病休假在6个月以上的中小学教职工。
7.临时工:指学校临时聘用人员,包括代课教师和临时聘用的非国家正式职工。
8.其中:代课教师人数。
9.财政负担享受遗属补助人数:指按政策规定享受遗属补助的人数。
10.财政负担享受独生子女补助人数:指按政策规定享受独生子女补助的人数。
11.班级数:指编制预算时,学校实有的全部教学班数。
12.在校生人数:指编制预算时,具有学籍的在校学生总数。不包括学籍不在学校的借读生。
13.小学:指具有小学学籍的在校学生总数。包括普通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学学生。
14.初中:指具有初中学籍的在校学生总数。包括普通初中、职业初中、完全中学中的初中部、九年一贯制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的初中学生。13栏和14栏之和应该等于12栏。
15.住宿生:指学校寄宿的学生总数。这一栏是12栏的其中数,必须小于12栏。
16.贫困生:指按照当地有关规定纳入“两免一补”资助范围的学生数量。这一栏也是12栏的其中数,必须小于12栏。
17.学校占地面积:指学校(教学点)校园内的土地面积,不包括在校园外学校拥有的农场、林场及校办工厂等的土地面积。
18.校舍建筑总面积:指产权归学校(教学点)所有,已经使用的各种用房建筑面积。不包括尚未竣工的在建工程和借用、租用的房舍或临时搭建的棚舍。
19.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指产权归学校(教学点)所有,用于开展教学及教学辅助活动的用房。如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等。
20.行政办公用房:指产权归学校(教学点)所有,用于学校行政办公的房屋。如行政办公室、教学办公室、会议室、少先队活动室、卫生保健室、值班室等。
21.生活服务用房:指产权归学校(教学点)所有,为教职工和学生提供服务的用房,如学生宿舍、食堂、厕所等。不包括已实行房改处理给教职工住房的房屋面积。
22.校舍建筑总面积中的危房面积:指校舍建筑总面积中经房屋安全鉴定部门鉴定确认为危房部分的面积。危房等级由房屋安全鉴定部门按照建设部颁发的《危险房屋鉴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125-99])鉴定后确定的危房等级据实填报。
23.B级危房:结构承载力基本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个别结构构件处于危险状态,但不影响主体结构,基本满足正常使用要求。也就是个别地方坏了,但不影响使用。
24.C级危房:部分承载结构承载力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局部出现险情,构成局部危房。也就是坏的地方较多,已经影响使用。
25.D级危房:承载结构承载力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幢危房。也就是完全不能使用了。
26.机动车数量:指学校实际拥有的车辆数量。
27.办公电话数量:指学校实际安装的固定办公电话数量。
28.教学仪器设备总值:指学校现有的各种仪器设备价值总和,如实验仪器设备、音乐仪器设备、体育器材设备、美术器材设备等。
29.图书册数:指学校图书馆(图书室)储藏的、正式出版的书本的数量。
30.课桌凳数量:指学校现有学生课桌凳数量,不包括学生自带课桌凳。
根据统计审核的有关基本情况数据,该校填制学校基本情况表如屏幕所示:





学校基本情况表
编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甲 乙 丙 01
01 编制数 人 35
02 在职教职工人数 人 35
03 其中:专任教师 人 32
04 离休人员 人 1
05 退休人员 人 13
06 长休人员 人
07 临时工 人 2
08 其中:代课教师 人 2
09 财政负担享受遗属补助人数 人 8
10 财政负担享受独生子女费补助人数 人 7
11 班级数 人 12
12 在校学生数 人 625
13 其中:小学 人
14 初中 人 625
15 其中:住宿生 人 100
16 贫困生 人 200
17 学校占地面积 平方米 12000
18 校舍建筑总面积 平方米 3200
19 其中: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 平方米 1903
20 行政办公用房 平方米 297
21 生活服务用房 平方米 1000
22 校舍建筑总面积中的危房面积 平方米 200
23 其中:B级危房面积 平方米 200
24 C级危房面积 平方米
25 D级危房面积 平方米
26 机动车数量 辆
27 办公电话数量 部 2
28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元 95000
29 图书册数 册 4300
30 课桌凳数量 单人套 650


——测算并编制学校预算支出情况
主持人9:按您前面所说编制预算建议数的顺序,下面是不是要切入主题,编制学校的支出预算?
答:对。学校支出预算建议数,是学校对下一年度资金需求的全面反映。根据国家和各地现实的财力,不可能做到在一、二年内全面、全部地满足学校的需求,因此,在提出年度需求时,学校也要兼顾需要和可能,有步骤的逐步反映需求,逐渐接近并最终达到完全满足基本需求的目标。
由于学校预算支出的栏目较多,我们分“款”进行编制。
1.编制人员支出预算
首先,也是要读“懂”栏目。编号为07栏目的人员支出(2007年可能改为工资福利支出)是一个合计数,反映支付给在职教职工和临时聘用人员的各类劳动报酬,也就是下面五栏之和。
⑴基本工资:反映国家统一规定的基本工资。指固定工资和比例津贴(含中小学教师提高10%的部分和特教学校教师提高25%的部分)。
⑵津贴:反映国家和地方统一规定的中小学教职工津贴、补贴等,如:教龄津贴、中小学教师班主任津贴、特级教师津贴、特教老师津贴等。注意:地方政府出台的津贴应在此栏反映。
⑶奖金:反映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奖金,如国家统一规定的年终一次性奖金等。
⑷社会保障缴费:包括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支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也在此项目。
⑸其他:反映上述项目未包括的人员支出,包括代课教师工资、各种加班工资、病假两个月以上期间的人员工资、长期聘用人员及临时工工资等。
编制人员支出预算时,一定要把各种因素考虑周全,如果下一年度有调进人员的,要将其从调进月份的开支列入预算;如果下一年度有退休的,要将其退休后的费用转入退休费;如果遇上工资调整,要及时向上反映追加预算;如有预先可知的增加因素,如教龄津贴等,都要在预算中列出。总之,编制人员支出预算,必须最大限度地保障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根据预算编制时该校上月份教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离退费发放汇总表的数额,假定预算年度无人员增减变化且标准无调整,计算人员支出预算,结果如屏幕所示:

编号 项目 单位 计算过程 金额
07 一、人员支出 元 517780
08 1、基本工资 元 32000元×12月 384000
09 2、津贴 元 5600×12月 67200
10 3、奖金 元 一个月基本工资总额 32000
11 4、社会保障缴费 元 医疗保险缴费:32000×5%×12月=19200元;…… 24580
12 5、其他 元 参照往年支出水平和预算年度实际情况测算 10000

2.编制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预算
先读栏目。编号为13栏目的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也是一个合计数,反映学校全年对个人和家庭的无偿性补助支出。也是下面八栏之和。
⑴离休费:反映学校没有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中小学离休人员的离休费,按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离休人员的护理费和其他补贴。
⑵退休费:反映学校没有参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中小学退休人员的退休费,按国家统一规定发给退休人员的护理费和其他补贴。
⑶退职费:反映学校退职人员的生活补贴,一次性支付给退职教职工的退职补助。
⑷抚恤和生活补助支出:反映学校按规定开支的烈士家属、牺牲病故人员家属的一次性和定期抚恤金、丧葬费;按规定开支的优扶对象定期定量生活补贴等。
填报时请注意遗属生活补助费要与学校基本情况表的有关数据一致,即学校基本情况表中填报了财政负担遗属补助人数,学校支出预算表中也要相应反映出遗属生活补助费支出。反之亦然。
⑸医疗费:反映学校开支的没有参加社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中小学在职教职工、离退休人员的医疗费。
⑹住房补贴:反映学校开支的提租补贴、购房补贴和住房公积金。
⑺助学金:反映学校发放的中小学助学金、生活补贴等。
⑻其他补助支出:反映学校开支的没有包括在上述科目的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如独生子女费、托儿补助费、职工探亲旅差费等。
同样,编制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预算时,一定要把各种因素考虑周全,能够预知的都得列进去,遇上不可预见的情况发生,如退休老人去世,需要增加抚恤和生活补助支出预算,或是国家调整了某项支出的标准,都要及时申请追加或调整预算。
根据预算编制时该校上月份教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发放汇总表的数额,假设预算年度无人员增减变化且标准无调整,计算支出预算,结果如屏幕所示:


编号 项目 单位 计算过程 金额
13 二、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 元 250700
14 1、离休费 元 1300元×12月 15600
15 2、退休费 元 15340×12月 184080
16 3、退职费
17 4、抚恤和生活补助 85元×8人×12月 8160
18 5、医疗费
19 6、住房补贴 元 住房公积金缴存:32000元×3%×12月=11520元 11520
20 7、助学金 元 30元×100人×10月 30000
21 8、其他 元 (1)独生子女费:10元×7人×12月=840元;
(2)职工探亲旅费:500元;…… 1340

上述两“类”即人员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的预算编制有许多相同之处,计算标准都有依据,政策性很强,由于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操作起来是有点“烦”,但确实不难。
3.编制公用支出预算
主持人10:您说,编制人员支出、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的预算只是有点“烦”,但是不难,那么,编制公用支出预算是不是说就有点难了?
答:编制公用支出预算与编制前两“类”预算相比,确实要麻烦一些。麻烦并不是在计算上,而是在编制的预算建议数把握在什么度上。
公用支出就是通常所说的公用经费,在编制公用支出预算前,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公用经费。
公用经费,就是公共使用的经费。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即指保证农村中小学正常运转,在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等方面公共使用的经费。从经济角度看,是农村中小学维持“简单再生产”之必需。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是义务教育经费的组成部分,义务教育经费的性质、特点,陈教师已经讲得很清楚了。
公用经费除了具有义务教育经费的性质和特点外,还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⑴需要的经常性。只要学校教学活动在进行,就必然发生各类物资和资金消耗。教学活动的持续带来物资和资金的持续耗费,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补充。
⑵支出的递增性。从《普通中小学公用经费实物消耗定额》所列的物资消耗的品种来看,随着教学内容地增加,品种逐步增加(见表)。
小学、初中公用经费实物消耗品种数量表
学校类别 小学 初级中学
年级 1 2 3 4 5 6 1 2 3
品种数量 233 233 261 275 277 277 282 258 364
注:a.本表所列数据来源于《普通中小学实物消耗定额》
b.初一较初二品种主要多在生物切片(18种)和劳技课物品(9种)
而从所消耗物品的价值看,也是年级越高,价值越高,如初中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劳技教育课消耗的物品,由木工类到金工类到电工类。此外,随着教学手段的进步,耗费的需求也就越大。
了解了公用经费的性质和特点,我们就可以知道,公用经费在义务教育活动中的作用:
⑴必需的公用经费是完成教学计划的根本保障
必需的公用经费是学校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根本保障。在使用公用经费时,要考虑公用经费在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分配比例,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年级、每门学科都能全面完成教学计划。
⑵必需的公用经费是学校正常运转的必然需求
在编制公用经费预算和使用公用经费时,要兼顾教学、教辅、后勤等各方面运转的需求,这样才能保证学校正常运转。
⑶必需的公用经费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条件
中小学生除睡眠时间外,绝大部分都在校园里生活。在预算和使用公用经费时,要充分考虑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⑷必需的公用经费是保障受教育者合法权益的物质基础
请注意,我在这里使用的是“必需的”,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基本的。正是因为学校的公用经费如此重要而现实的财力又无法满足基本需求,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步骤中,提出了分年度、分地区逐步实施,其中要求在2009年出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所谓基准定额就是基本标准定额,也就是“必需的”。
在编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时,要紧紧围绕这个“必需的”做文章,区分现实公用经费使用中的几种情况,属于下列情况的不得列入“公用支出”:
⑴学校教职工的用水用电属其家庭私费开支,不得列入“公用支出”
⑵独立核算的食堂发生的水电开支应属食堂开支,不得列入“公用支出”
⑶独立核算的基建项目发生的水电开支应由承建单位支付,不得列入“公用支出”
⑷独立核算的校办企业或开展单独核算的经营项目发生的水电、邮电、差旅、培训等费用,应由其纳入成本核算,不得列入“公用支出”
⑸学校的出租项目,如门面、摊点等,发生的各类开支应由承租人自费,不得列入“公用支出”
上述开支都应从公用经费中剥离出来,以做到预算所列的“公用支出”如实反映,保证学校正常运转之“必需”。
A编制日常公用支出预算
主持人11:您介绍了“公用支出”的性质、特点、作用以及不应列入“公用支出”的几种情况,使我们对“公用支出”有了一些认识,那么在具体编制预算时,这些都能体现出来吗?
答:以上所说的主要都是指“公用支出”中的日常公用支出,也就是通常说的“保运转”这一块。在编制“日常公用支出”时这些都应体现。
我们先看“日常公用支出”(2007年可能改为“商品和服务支出”)栏目
编号为23的日常公用支出是下面15栏的合计数,主要反映学校为维持正常运转全年需开支的公用支出。
⑴办公费:反映学校购买日常办公用品、书报杂志的支出,以及零星的印刷费支出,如,印校内通知、讲话稿等。
⑵印刷费:反映学校试卷、讲义、资料等批量印刷支出。
⑶水电费:反映学校支付的水费和电费,污水处理费等。
⑷邮电费:反映学校开支的信函、包裹、货物等物品的邮寄费及电话费、电报费、传真费和网络通讯费等。
⑸取暖费:反映学校取暖用燃料费、热力费、炉具购置费、锅炉临时工的工资、节煤奖以及由单位支付的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宿舍取暖费等。
⑹交通费:反映学校车船等交通工具的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车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等。
⑺差旅费:反映学校教职工出差的住宿费、车船费、伙食补助费等。
⑻会议费:反映学校举办或参加中小学生运动会等活动所发生的相应费用。
⑼培训费:反映学校教职工参加各类培训支出。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年度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学费、差旅费、伙食补助费、资料费和住宿费等开支。按规定标准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也在本科目反映。
⑽福利费:反映学校按规定标准提取的福利费。
⑾劳务费:反映学校支付给单位和个人的劳务费用,如钟点工资、评审费等。
⑿租赁费:反映学校向外面租赁教室、办公用房、宿舍等发生的费用。
⒀零星维修费:反映学校开支的教学和实验设备的维修费、校舍的零星维修费用等。如刷刷墙壁,油油门窗,换换玻璃等。
⒁专用材料费:反映学校购买日常专用材料的支出,如:实验室用品、消耗性体育用品等费用支出。
⒂其他:反映学校上述支出项目中未包括的日常公用支出,如离退休人员特需费、咨询费、诉讼费、手续费、工会经费等,校方责任险保费也可在此栏反映。
编制“日常公用支出”预算建议数时,一是要注意全面反映需求,二是要处理好供需关系。
所谓全面反映需求,是指不要漏掉需求因素。前面提到公用经费的基准定额,基本标准定额就应该包括所有的基本需求,而这些基本需求必然来自于基层学校,如果学校没有这种基本需求,基准定额肯定也列不上去。
1989-1992年,我曾参加了《普通中小学公用经费实物消耗定额》的研制工作,当时全国各地的物价差异已经很大,如果出台一个以货币形式反映的价值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已经没法满足各地各学校的要求,怎么办?“物质不灭”,制定一个以实物形式反映数量标准的物化定额,既可以用价格换算变成价值定额,又可以汇总成物资采购计划,还可以衡量学校内部管理水平。当时由国家教委组织在11个省2168所学校抽样调查,同时通过重点调查、典型调查、专项调查等方法,采集到学校两年实际消耗、计划需要消耗、按教材计算需要消耗等几组数据1320万个数据,经分析处理后编制出实物消耗定额。定额基本涵盖了学校公用经费需要消耗的物品,包括以校为单位、以年级为单位、以特定年级为单位、以班级为单位、以教学实验组为单位和以学生为单位的各类实物消耗定额。对那些无法用实物计量的公用经费,如邮电费、差旅费等,则依据实物消耗定额,根据调查获取的数据制定出非物耗部分的测算方法。受当时情况的局限,虽然现在许多新增的物品没有列进去,但基本还是适用的,所以2001年财政部、教育部在文件通知中把这个定额作为测算和核定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定额的依据之一。
用实物作为定额的思路,到今天为止,事实证明是正确的,这类定额最稳定、最真实,可惜目前并不多。所以,财政部关于编制2006年中央部门预算的通知(财预[2005]329号)中要求:“稳步推进实物费用定额试点”。
因此可见,我们编制“日常公用支出”预算对今后制定基准定额将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作为基层学校必需全面反映需求。
所谓处理好供需关系,就是要兼顾需要与可能。全面反映需求,把现已纳入开支范围的因素、需要开支因无钱尚未纳入开支范围的因素全部列齐,若全面满足需求,日常公用支出所需数额就有可能翻番甚至更多。在编制预算时,必须要考虑财力供给的可能。
事实上,国务院提出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分步骤逐步实施,就是兼顾了需要与可能。因此,在编制“日常公用支出”预算时,一定要吃透国家政策精神,凡有明文规定的开支,从其规定编列,如培训费,按照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等等;凡没有规定的,要参照往年支出实际,恰当编列,在准备阶段之所以要收集往年决算报表,就是为了有个参照;凡因缺钱尚未纳入开支范围的,标准可以低一点,以后再逐步提高,如校方责任险保费等。总之,在国家基准定额未出台前,编列“日常公用支出”的预算建议数,既要体现国家政策、逐年增长,又要根据财力实际,控制增长幅度。
该校分析了预算形势,首先,根据政策规定的提取、使用比例计算确定福利费、培训费、工会经费、离退休人员特需费等有关公用支出项目数额。然后,按照小幅增长的原则,参照上年度支出情况,考虑预算年度变化因素,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等日常公用支出项目的预算建议数如屏幕所示:




编号 项 目 单位 计算过程 金额
23 (一)日常公用支出 元 296875÷95% 312500
24 1、办公费 元 63000
25 2、印刷费 元 8000
26 3、水电费 元 32000
27 4、邮电费 元 8000
28 5、取暖费 元 120000
29 6、交通费 元
30 7、差旅费 元 28000
31 8、会议费 元 4375
32 9、培训费 元 312500×5% 15625
33 10、福利费 元 在职教职工基本工资32000元×12月×2% 7680
34 11、劳务费 元
35 12、租赁费 元
36 13、零星维修费 元 7296
37 14、专用材料费 元 8000
38 15、其他 元 (1)工会经费:在职教职工工资总额37600元×12月×2%=9024元;
(2)离休人员特需费:200元×1人=200元;
(3)退休人员特需费:100元×13人=1300元。 10524



B编制专项公用支出预算
主持人12:听了“日常公用支出”预算编制的介绍,我们真正理解了编制这一“项”的预算、计算并不难,难就难在依据的充分上、因素的周全上、政策的把握上和增幅的确定上。编制“专项公用支出”也有这么难吗?
答:相对“日常公用支出”“专项公用支出”(2007年可能改为“其它资本性支出”)预算的编制要简单得多。我们先读栏目:
编号为39的专项公用支出,是下面5栏的合计数。反映学校预算年度为满足基本办学条件需开支的专门指定用途的公用支出,主要包括:办公设备购置费、专用设备购置费、交通工具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和其他项目支出。
⑴办公设备购置费:反映学校购置并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的一般办公家具和办公设备的支出。
⑵专用设备购置费:反映学校购置并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的各类教学实验设备的支出。如教学仪器设备、电教设备等。
⑶交通工具购置费:反映学校购置各类交通工具(含购置税)的支出。
⑷图书资料购置费:反映学校购置的纳入固定资产管理的各类图书、资料的支出。
⑸其他:反映上述支出项目中未包括的专项公用支出。如批量购置课桌凳、学生用床等。
通过读栏目,我们就已看出,“专项公用支出”反映的全部是购置费,也就是原来的专款。如果说“日常公用支出”是保证学校运转的经费,“专项公用支出”则更多地带有学校发展的因素,事实上,“专项公用支出”的预算一旦成立,则将全部纳入“政府采购”的范畴,所以,对这“款”预算的编制,学校要想争取到采购项目,一定要掌握一些技巧。
政府集中采购,是指使用财政资金购置商品和服务时,把各品种集中打捆,使零星购买形成集团消费,通过招标、邀标、询标等方式,在入围供货商中比质比价购买,以减少中间环节,降低商品和服务价格,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一种方式。
这里就要注意了,形成集团消费,就必须有一定的数量,有些需求如果量小,就没有可能形成批量,比如说,小学和初中都开设了使用计算器的课程,作为教具本应由学生自购,可农村尤其是西部农村孩子的家里穷买不起,在教学上这又是一个直观教学的内容,对着书本讲了半天学生也听不懂,拿一个计算器按按就会了。学校预算编制小组提出将计算器作为学校的仪器设备购买,买上一个班的计算器,40-50个吧,让学生上该课时借用。一所学校40-50个就不可能形成批量,估计这个专项建议在初审时就会被“拍”死。但如果几十所学校在同一年同时提出,则就有可能列入专项。当然申请专项经费也得要分轻重缓急。
该校根据预算编制小组的讨论意见,分别轻重缓急,编制专项公用支出预算如屏幕所示:
编号 项 目 单位 计算过程 金额
39 (二)专项公用支出 元 106000
40 1、办公设备购置费 元 20000
41 2、专用设备购置费 元 购仪器设备500件,需资金20000元,装备语音教室需资金54000元,合计74000元。 74000
42 3、交通工具购置费 元
43 4、图书资料购置费 元 购图书800册,需资金12000元 12000
44 5、其他项目支出 元
到此,“公用支出”预算建议数编制完成。
4.编制项目支出预算
接下来,编制项目支出预算(2007年可能改为“基本建设支出”)。先读栏目
编号为45栏的项目支出是下面二栏的合计。主要反映校舍建设方面的支出。
⑴校舍购建费:反映学校购置、建造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和生活服务用房等建筑物的支出。
⑵校舍维修改造费:反映学校对校舍的大中型维修和危房改造的支出。
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的要求,为确保安全,该校经讨论填制项目支出预算表如屏幕所示:

编号 项目 单位 计算过程 金额
45 四、项目支出 40000
46 1、校舍购建费 元
47 2、校舍维修改造费 元 改造200平方米B级危房,按当地平均造价改造每平方米200元计算。需资金40000元,即:200元×200平方米 40000

至此,支出四“款”的预算建议数全部算出,将各“款”相加,即编号为07、13、22、45的四栏金额之和为1226980元,填列至06栏目,该数字即为支出预算建议的总计数,也就是支出预算建议数。
——测算并编制学校收入预算建议
主持人13:经过前面的努力,测算学校预算支出情况完成了,学校收入/支出预算表从编号06至47栏目的数字也出来了,那01至05栏目数字是怎么产生的呢?
答:学校对资金的需求反映出来后,必须有资金来源,才能去满足这些需求。紧接着我们讨论学校收入的测算。先读栏目:
编号01的栏目收入合计是下面4栏的总计数,反映的是学校收入的总数,在编制预算建议时,是一个关键数,此数必须与编号06的支出合计数一致,否则就不是合格的预算建议数。
农村中小学的收入主要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勤工俭学收入、其他收入等等。
1.财政补助收入:反映农村中小学校从财政渠道取得的各项事业经费,包括人员经费,按规定标准计算的对家庭和个人的补助,由财政负担的公用经费和校舍维修改造资金等。
2.事业收入:反映农村中小学校开展教学及其辅助活动依法取得的收入。
3.勤工俭学收入:按校办企业和勤工俭学项目年度计划上缴金额编制。
4.其他收入:反映除以上各项收入以外的收入。具体包括捐赠收入、银行利息收入等。由于有些其他收入不具备经常性(例如捐赠收入),因此在编制预算时应在上年度收入数基础上剔除一次性收入后编制。
编制收入预算时,要突出财政供给的主渠道地位,对事业收入、勤工俭学收入、其他收入的预算建议数,要遵循稳健性原则,对没有把握的收入不能列入预算,对预计发生的收入不能高估,防止收入不能实现时造成预算无法执行。
所谓稳健性原则,就是要做到确有把握,如事业收入,当免收杂费时,住宿费可计入收入;住宿费免收后,这项收入也就没有了。随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各项事业性收费的取消,事业收入肯定呈下降趋势。又如书本费,虽然收了钱,但这是代收的,不能计入收入,即使有差额,也应多退少补,绝对不能计入收入。
该校前三年学校平均收入为1100000元,其中:财政补助收入970750元,事业收入74250元(其中杂费收入56250元),勤工俭学收入30000元,其他收入25000元。
预算年度学校自己可确认的收入为:事业收入18000元(不再收取杂费);勤工俭学收入30000元;其他收入25000元,计73000元,与支出预算建议数相比,差额为1153980元。这个数字是将“收入合计二支出合计”等式移项算出来的。即:
财政补助收入建议数(1153980)=支出合计(1226980)-事业收入(18000)-勤工俭学收入(30000)-其他收入(25000)
因此,提出财政补助预算建议数1153980元。
该校填列收入预算建议数如屏幕所示:
编 号 项 目 单 位 金 额
甲 乙 丙 01
01 收入合计 元 1226980
02 财政补助收入 元 1153980
03 事业收入 元 18000
04 勤工俭学收入 元 30000
05 其他收入 元 25000


最后,将收入和支出预算建议数合成填列基表如屏幕所示:
编 号 项 目 单 位 金 额
甲 乙 丙 01
01 收入合计 元 1226980
02 财政补助收入 元 1153980
03 事业收入 元 18000
04 勤工俭学收入 元 30000
05 其他收入 元 25000
06 支出合计 元 1226980
07 一、人员支出 元 517780
08 1、基本工资 元 384000
09 2、津贴 元 67200
10 3、奖金 元 32000
11 4、社会保障缴费 元 24580
12 5、其他 元 10000
13 二、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 元 250700
14 1、离休费 元 15600
15 2、退休费 元 184080
16 3、退职费 元
17 4、抚恤和生活补助 元 8160
18 5、医疗费 元
19 6、住房补贴 元 11520
20 7、助学金 元 30000
21 8、其他 元 1340
22 三、公用支出 元 418500
23 (一)日常公用支出 元 312500
24 1、办公费 元 63000
25 2、印刷费 元 8000
26 3、水电费 元 32000
27 4、邮电费 元 8000
28 5、取暖费 元 120000
29 6、交通费 元
30 7、差旅费 元 28000
31 8、会议费 元 4375
32 9、培训费 元 15625
33 10、福利费 元 7680
34 11、劳务费 元
35 12、租赁费 元
36 13、零星维修费 元 7296
37 14、专用材料费 元 8000
38 15、其他 元 10524
39 (二)专项公用支出 元 106000
40 1、办公设备购置费 元 20000
41 2、专用设备购置费 元 74000
42 3、交通工具购置费 元
43 4、图书资料购置费 元 12000
44 5、其他项目支出 元
45 四、项目支出 40000
46 1、校舍购建费 元
47 2、校舍维修改造费 元 40000
——编制政府采购预算表
本表反映学校预算年度采购预算情况,包括采购项目名称、采购数量、计量单位、采购金额和准备采购的时间。凡纳入当地政府采购范畴的支出,均需填报《政府采购预算表》。
千万不要小看了这张表,如果纳入了政府采购范畴的支出未编制此表,有钱也不准购买;如果填错了拟采购时间,造成当年没有采购或时间不对,遭受损失的只能是自己。这张表的内容并不多:
1.采购项目名称:填报需进行政府采购的项目名称。
2.计量单位:填报政府采购项目的具体计量单位。
3.数量:填报采购项目的具体数量。
4.金额:填报用各种资金购置政府采购项目的资金数额。
5.拟采购时间:填报拟采购项目的具体时间。
按照政府采购目录和有关要求,该校日常公用支出预算中安排的取暖用煤采购和项目支出预算中安排的校舍维修改造、图书购置、语音室装备、仪器设备购置均应进行政府采购,因此,上述支出项目需填报《政府采购预算表》,具体填报如屏幕所示:
政府采购预算表

编号 项 目 计量单位 数 量 金 额
(元) 拟采购时间(年月)
甲 乙 01 02 03 04
000 合 计 246000
001 1、取暖用煤 吨 240 120000 9月份
002 2、校舍维修改造 平方米 200 40000 5月份
003 3、图书资料购置 册 800 12000 3月份
004 4、语音室 套 1 54000 5月份
005 5、仪器设备购置 台、件 500 20000 4月份
——填写封面
1.单位代码:填报教育事业统计学校编码。千万不要填错了,因为这个编码是计算机识别码,如没有填,则有可能预算白做了;如填错了,则有可能把别的学校害了。
2.单位名称:填报学校的全称(与必须学校公章一致)。
3.单位地址:填报学校具体地址。如××县××乡(镇)××村。
4.地形地貌:填报学校所在地地形地貌状况,一般分为平原、高原、丘陵、山区、库区、海岛等,如属于多种地形地貌的则填其中主要的一种。
至此,第二步工作基本结束。
第三步,汇总生成预算报表并撰写预算编制说明。
学校基本情况表、学校收入/支出预算表、政府采购预算表编制完成后,进行数据录入校验,由软件自动生成综表待报。
然后,根据上述预算表起草简明扼要的预算建议编制说明,预算建议编制说明一般包括以下要点:
1.学校基本情况。
2.学校收支预算情况和影响预算年度收支的主要因素(包括学校的发展变化情况、上级出台的影响收支的政策等)。
3.预算年度收支预算的依据和项目支出基本思路。
4.对今后预算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第四步,审核上报。
以上工作完成后,由校长负责组织预算编制小组进行审核,如审核无误,形成学校预算建议,由校长和填报人员签字并加盖学校公章,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程序上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至此,该校在“两上两下”预算编报程序中的“一上”阶段工作全部完成。
待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下达预算收入控制额度后,再对上述收支预算进行增减调整,进入预算草案的编制。
(三)预算草案的编制
主持人14:预算建议上报以后,肯定不可能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需要和可能之间总是有差距的,供需矛盾永远存在。如果上面给的钱达不到预算建议数怎么办?
答:你说对了,预算建议数是全面地反映了学校的需求,但现实的财力状况不可能完全满足每一所学校乃至全县教育整条战线的需求,县级财政将全县的部门预算建议汇总后,根据财力情况编制本级财政预算初步草案,报县政府审定批准后,下达预算控制数到各部门,教育部门将下达的预算控制数分解到各个学校,预算控制数下达后,学校即着手编制预算草案。
编制预算草案与编制预算建议的要求不一样,预算建议应该是全面反映需求,而预算草案则是在收入明确的情况下,调整支出,做到收支平衡。因此,编制预算草案,可按基表的顺序进行。
还是以该校为例,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按预算编报程序,审核汇总该校预算建议,下达该学校预算控制数1166980元,其中财政补助收入1093980元,事业收入18000元,勤工俭学收入30000元,其他收入25000元。下达的预算控制数与预算建议数相比,减少了60000元。
编制预算草案的步骤与编制预算建议相同,仍然分四步走。
第一步:在校长领导下,召集学校有关部门参加的预算编制小组会议,研究讨论预算控制数安排使用具体意见。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和轻重缓急的原则,经研究,确定专项公用支出中只能用于办公设备购置、图书购置和装备语音室支出,原预算建议中安排的购置仪器设备支出和改造B级危房的支出以后年度再安排。
第二步:根据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和学校预算编制小组研究讨论确定的预算支出项目,对原编制上报的预算建议调整如下:(1)在专项公用支出的专用设备购置费中调减用于仪器设备的购置的20000元;(2)在校舍维修改造费中调减用于B级危房改造的40000元。重新编报学校预算草案。
1、填报学校基本情况表。学校基本情况与原编制上报的预算建议一致,直接抄录即可,具体填报结果如屏幕所示:














编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甲 乙 丙 01
01 编制数 人 35
02 在职教职工人数 人 35
03 其中:专任教师 人 32
04 离休人员 人 1
05 退休人员 人 13
06 长休人员 人
07 临时工 人 2
08 其中:代课教师 人 2
09 财政负担享受遗属补助人数 人 8
10 财政负担享受独生子女费补助人数 人 7
11 班级数 人 12
12 在校学生数 人 625
13 其中:小学 人
14 初中 人 625
15 其中:住宿生 人 100
16 贫困生 人 200
17 学校占地面积 平方米 12000
18 校舍建筑总面积 平方米 3200
19 其中: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 平方米 1903
20 行政办公用房 平方米 297
21 生活服务用房 平方米 1000
22 校舍建筑总面积中的危房面积 平方米 200
23 其中:B级危房面积 平方米 200
24 C级危房面积 平方米
25 D级危房面积 平方米
26 机动车数量 辆
27 办公电话数量 部 2
28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元 95000
29 图书册数 册 4300
30 课桌凳数量 单人套 650




2.编制学校收支预算表。根据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和学校预算编制小组研究讨论确定的预算支出项目,对原编制上报的收支预算建议进行适当调整,重新编报学校收支预算草案基表如屏幕所示:
编 号 项 目 单 位 金 额
甲 乙 丙 01
01 收入合计 元 1166980
02 财政补助收入 元 1093980
03 事业收入 元 18000
04 勤工俭学收入 元 30000
05 其他收入 元 25000
06 支出合计 元 1166980
07 一、人员支出 元 517780
08 1、基本工资 元 384000
09 2、津贴 元 67200
10 3、奖金 元 32000
11 4、社会保障缴费 元 24580
12 5、其他 元 10000
13 二、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 元 250700
14 1、离休费 元 15600
15 2、退休费 元 184080
16 3、退职费 元
17 4、抚恤和生活补助 元 8160
18 5、医疗费 元
19 6、住房补贴 元 11520
20 7、助学金 元 30000
21 8、其他 元 1340
22 三、公用支出 元 398500
23 (一)日常公用支出 元 312500
24 1、办公费 元 63000
25 2、印刷费 元 8000
26 3、水电费 元 32000
27 4、邮电费 元 8000
28 5、取暖费 元 120000
29 6、交通费 元
30 7、差旅费 元 28000
31 8、会议费 元 4375
32 9、培训费 元 15625
33 10、福利费 元 7680
34 11、劳务费 元
35 12、租赁费 元
36 13、零星维修费 元 7296
37 14、专用材料费 元 8000
38 15、其他 元 10524
39 (二)专项公用支出 元 86000
40 1、办公设备购置费 元 20000
41 2、专用设备购置费 元 54000
42 3、交通工具购置费 元
43 4、图书资料购置费 元 12000
44 5、其他 元
45 四、项目支出
46 1、校舍购建费 元
47 2、校舍维修改造费 元
3.编制政府采购预算表。按照政府采购目录和有关要求,该校日常公用支出预算中安排的取暖用煤采购、图书资料购置和语音室装备均应进行政府采购,因此,上述支出项目需填报《政府采购预算表》,具体填报如屏幕所示:

编号 项 目 计量单位 数 量 金 额(元) 拟采购时间(年月)
甲 乙 01 02 03 04
000 合计 186000
001 1、取暖用煤 吨 240 120000 9月份
002 2、图书资料购置 册 800 12000 3月份
003 3、语音室 套 1 54000 5月份
第三步:录入生成预算报表,撰写预算草案编制说明。
预算草案编制说明要点与预算建议编制说明基本一样。
第四步:审核上报。
以上工作完成后,由校长负责组织预算小组再次进行审核,如审核无误,形成学校预算草案,由校长和填报人员签字并加盖学校公章,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程序上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
至此,该校本年度预算编报工作全部完成。待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下达预算批复后,学校严格按照预算执行。
六、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预算执行
主持人15:预算批复下来了,钱要到了,预算工作是不是已经结束了呢?
答:你说得不完整,预算批复下来了,标志着预算编制工作结束了,并不意味着预算管理工作结束了。如果钱要到手了,撒手不管了,花去吧,那不就成了典型的“三拍”吗?事实上,在编制预算时我们动了很多脑筋,花了很多心血,不是“拍脑袋,拍胸口”,钱到手了,也绝不能“拍屁股”。
陈教授在讲解预算管理时,已经讲过,预算管理包括预算的编制管理、预算的执行管理、预算的决算管理,由此可见,预算编制是预算年度整个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始,在预算批复后就进入预算执行阶段。预算执行是整个预算工作程序的重要环节,也是依法治教的重要内容。农村中小学的各项收支,必须严格按批复的预算执行。
预算调整是预算执行的一项重要程序,决算则是整个预算工作程序的总结和终结。
主持人16:有的校长要说了,已经实行了“校财局管”,学校又有一名报财员,按预算有计划的开支就行了,还需要我们管什么?
答:校长在预算管理中的责任重大,是学校财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校财局管”并不是“校财局收”、“校财局代”,校长的职责是学校里任何人也取代不了的,比如说,某位教师提出要参加某一社团组织召开的研讨会,由谁批准才能去?教研组只能说该不该去,教务处只能说能不能去(因为要上课);财会人员的责任是如果要去只能借多少钱、回来只能按标准报销;去与不去,只能由校长决定,这就是校长的责任和权力,当然,校长可以授权他人,放弃权力,但责任仍然在校长,所以说校长是该学校经费管理的决策者,是预算执行的第一责任人,这是责无旁贷的。
另外,学校在资金使用的计划上,有着直接的管理责任。按当前要求,对农村中小学校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各种非税收入上解县财政专户,各种支出按批复的预算申请拨款和使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根据预算资金的用途提出预算执行计划,填报《学校用款计划申请表》,各类支出按程序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送县财政部门审核后办理资金拨付手续。
由于学校用款具有周期性强的特点,比如有些支出是在开学时发生,有些是在考试时使用,每月的开支基本上与上年周期相同,因此学校用款计划申请表,根据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的要求,可以在收到预算批复之后,对全年12个月的用款计划全部做出一次申请,按月或按季拨付。也可以按月或按季申请。各月用款额度的确定,一般来讲,人员支出、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日常公用支出等经常性费用,可按批复的全年预算总额预先确定,专项支出和项目支出在计划发生月申请。
(一)填报用款计划表
假设该校3月份申请用款103400元(其中:人员支出48000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36000元,公用支出19400元),则学校用款计划表具体填报如屏幕所示:
农村中小学用款计划申请表
申请用款单位:××乡××初级中学(公章) 单位:元
编号 预算支出项目 年初预算数 累计已拨
款数 本次申请
拨款数 备注
01 一、人员支出 517780 96000 48000
02 二、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 250700 41780 20900
03 三、公用支出 398500 63000 29400
04 (一)日常公用支出 312500 63000 20000
05 (二)专项公用支出 86000 9400
06 四、项目支出
07 合计 1166980 200780 98300
单位负责人:张×× 填报人:李×× 填报日期:2006年3月1日
注:本表一式三份(申请单位、县级教育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各一份)
(二)填报预算执行情况报表
根据第一季度预算实际执行情况,该校应填报预算执行情况报表,具体填报结果如屏幕所示:
农村中小学预算执行情况报表
填报单位:××乡××初级中学(公章) 单位:元
编号 预算支出项目 年初
预算数 累计
已拨款数 累计拨款占年初预算的% 备注
00 合计 1166980 299080 25.62
01 一、人员支出 517780 144000 27.81
02 二、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 250700 62680 25.00
03 三、公用支出 398500 92400 23.18
04 (一)日常公用支出 312500 83000 26.56
05 其中:1、办公费 …… …… ……
06 2、水电费 …… …… ……
07 3、取暖费 …… …… ……
08 4、培训费 …… …… ……
09 …… …… …… ……
10 (二)专项公用支出 86000 9400 10.93
11 其中:1、专用设备购置费 …… …… ……
12 2、图书购置费 …… …… ……
13 …… …… …… ……
14 四、项目支出
15 1、校舍购建费
16 2、校舍维修改造费
单位负责人:张×× 填报人:李×× 填报日期:2006年4月1日
注:本表由用款单位按季填报。
主持人17:假如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遭到意外发生,如洪水、滑坡等,使执行预算发生困难,怎么办?
答:赶紧调整预算呀!在预算执行的一年中,难免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小的问题自己去汲取经验,为以后的预算积累经验;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重大事件,就必须提请对预算进行调整。
预算调整包括预算追加、追减、上划、下划以及科目间的调整等。在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农村中小学应严格按批复的预算执行,原则上不作调整。但出现国家政策发生变化或自然灾害等不可预见因素,直接影响到农村中小学正常教育教学活动时,可由农村中小学提出预算调整申请。比如说,遇到大风、台风,把教室顶上的瓦掀了,零星维修预算的额度不够怎么办,就需要调整预算;又如:发生了洪涝灾害或地震,校舍倒了,需要向外租房子,还要重建校舍,没有租赁费的预算和校舍维修改造的预算怎么办?这就需要赶紧申请追加预算。
预算调整的程序,原则上应与预算编制的程序一致,先自下而上提出申请,再自上而下进行批复。预算调整申请应包括调整的事项和原因、调整的必要性、调整的金额等。预算调整必须符合法定程序。
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决算
主持人18:预算管理的最后一项内容是决算,您能不能简单给我们介绍一下?
答:农村中小学的决算是反映学校一定时期预算执行结果、财务状况和事业发展成果的总结性书面文件。也是编制、审核下一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之一。
编制农村中小学年度决算的主体,是由县级财政部门和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农村中小学的财务管理体制决定的。原则上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财务核算的单位或学校,须按县级财政、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要求,编制农村中小学年度决算。
编制农村中小学年度决算之前,要做好以下基础准备工作:
1.及时核对年度预算数和拨款数。
2.清理各项收支款项,按照年度预算批复,凡属本年的各项收入都要入账,凡属应缴财政专户的资金要在年终前足额缴存。凡属本年的各项支出,应按规定的支出项目和核算科目如实列支。
3.清理各项往来款。各项暂存、暂付、借入、借出等往来款项,年终前必须清理完毕。
4.清查各项财产物资。农村中小学应对全部财产物资进行全面清查盘点,当年通过政府采购的图书、设备等资产要及时办理入账手续。
决算草案由农村中小学在每一预算年度终了后按县级财政部门规定的时间编制,具体事项按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办理。决算草案的审批和预算草案的审批程序相同。
学校预算的编制、执行、决算就介绍到这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实行预算管理,确实是一件新事,只要我们真正重视,认真去做,就一定能把这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做好!
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
主持人19:好,非常感谢以上三位专家的精彩讲解。通过三位专家的讲解,大家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编制预算的重要性、具体内容和具体编制方法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我相信,具体从事这项工作的农村中小学校长们会增添更多的信心。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把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预算编制工作做好,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做好,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我们的新贡献!再见!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预算编制辅导讲义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预算编制辅导讲义*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预算编制辅导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预算编制 学校心理辅导的趋势 佛山市达德自学考试辅导学校 南阳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教师招聘面试工作实施细则(修订稿) 2011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补助达471亿元 应用写作讲义(文秘大专自考辅导)222 会计基础辅导讲义:库存现金的管理制度(2) 《心理辅导技术》必修课程学习资源-第一章学校心理辅导现状与趋势 《心理辅导技术》必修课程学习资源-学校心理辅导常用技术 企业预算编制的五个过程 2009年注册会计师辅导讲义——第四章 长期股权投资 省教育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贵州省2011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黔教师发〔2011〕126号 五线谱速读方法 - 音乐网 | 中国音乐高考第一站 - 音乐培训中心 音乐高考辅导学校 音... 简单又不简单的预算编制的表格 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 榆阳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费用管理暂行办法 阳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费用管理暂行办法 山东省40多亿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全部化解 “通知”辅导 作业辅导 学生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