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历博壁画:苏州西部古城考古收获颇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3:24:27

施晓平

1957年,考古工作者在苏州西部的灵岩山南麓发现了春秋时期遗址,此后又在五峰山、上方山一带发现并发掘了多座石室土墩墓。

2000年,苏州博物馆考古部在灵岩山侧发现了大量的长条形土墩和长方形土墩,并初步判断为一处古代大型遗址。2001年春对三处长条形土墩进行的试掘解剖,证明其很可能为春秋晚期的城墙,这些成果为古城址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重要线索。

最近开展的苏州西部古城考古表明,古城所在区域位于灵岩山、天平山、天池山、五峰山、砚台山、穹窿山、香山、胥山、尧峰山、七子山等一圈山脉所围成的山间盆地内,包括吴中区的木渎、胥口两个乡镇和穹窿山风景区的部分地区,古遗址面积大,遗存丰富,等级很高。

到目前为止,西部古城考古到底“捡”到了哪些“宝”?一起去瞧瞧。

南北城墙距离  创下南方记录

2009年11至12月期间,考古人员对灵岩山西面的山间盆地进行区域考古调查,涉及面积达25平方公里。结果在这块盆地的南北两端发现了城墙遗址,且南北两道城墙相距达6728米;东西向的城墙因为自然地貌以及历代人工建设的改变,有待下一阶段考古工作确认。但仅从南北城墙的距离判断,这是目前为止我国南方地区发现的东周时期最大的一个城址。

在这个区域内发现的与古代城邑相关的各类遗存,是苏州西部古城重要的实物证据。考古人员共发现并登录土墩遗存235处,其中数百米以上的长条形土墩应是古代城墙。

考古人员还在这一区域确定了5处古代遗址,即马巷上石器作坊遗址、南野竹制陶遗址、廖里村遗址、横泾郎遗迹、上堰头遗迹。其中,马巷上石器作坊遗址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00米,在地面上发现大量陶片、石器半成品、石器等。

最令人欣喜的是,考古中还发现东周时期吴越地区重要的建筑材料——瓦,这是首次在东南地区发现这种高等级建材,显示古城址内有高等级建筑的存在。

不但有护城河  还有水城门

根据地面调查,五峰村段城墙长1150米,由南北向折向东西向。现存宽度在20~26米之间,高0.5~2.5米。考古人员对其中一段进行了发掘,涉及面积约280平方米。

城墙外侧沿城墙有一条明显的低洼地,通过发掘发现,现地表1.5米以下为河道淤泥堆积,宽度在13米左右。考古人员认为,这里应该是城墙外侧护城河的遗迹。

而新锋段城墙东西走向段长560米,折向南后的南北走向段长360米,现存墙宽15~45米。考古人员对新锋段城墙的一豁口处进行了发掘,面积约600平方米,结果发现了城墙、河道等遗迹。其中河道位于两段城墙之间,宽约14米,深1.7米以上,因此被初步推测为水门遗迹。从河道内出土的木构件和板瓦看,当时水门上可能有木构建筑。由这些现象可以推测此处是一座防守功能突出的水门遗迹。

八号土墩发现良渚和汉朝墓

八号土墩位于韩家湾村和徐家坟村之间,五峰村北城墙处东北侧,天池山脚下。形状大致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10米,南北宽约65~86米,顶部距周围农田地表约4米。

到目前为止,这里已揭露面积约625平方米,发现良渚时期(距今约5300~4000年)和汉代墓葬各一座,还发现了大面积的良渚文化时期红烧土,和介于汉代与良渚之间的大型遗存一处。从已揭露的东半部分看,这一大型遗存南北宽约15米,长度超过25米。考古人员认为,这个遗存规模可观、性质十分重要,也许用不了多少时间,这里到底藏着什么宝就能水落石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