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震老婆:乡中心校教育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9:55:41

上户沟乡中心校教育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上户沟乡中心校教育课程改革汇报材料


 

   按照《阜康市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意见》的要求,我校于2003年9月起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教研中心的具体指导下,我校努力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施。四年多来,新课改以它蓬勃的动力,带来学校各方面的显著变化:学校特色逐渐彰显,教师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新课程开始为广大教师所接受,被社会家长所认可,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赢得了社会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期间,学校还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了市新课程主题培训活动、市地方课程研讨活动、及市教研室多次举办的教师课堂观摩活动。民汉合校,汉语新课程教学教研带动民语教学,以其先导性、创新性、实效性成为我校又一新特色。下面就我校课改工作的具体举措汇报如下: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课程改革有效引领
   1、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学校成立了由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为核心的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由教导处专门负责课改工作。领导、组织、协调全校的课改工作,制定课改的整体规划,组织教师培训;负责制定各项与课改有关的工作计划、年度实施计划,指导教师的教学、备课、研究及业务培训。
   2、配备实验教师。为使实验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也为后续的滚动实验积累经验,树立样板,培养和储备人才,在进行相关通识培训、学科培训的基础上学校精心挑选了责任心强、肯钻研的教师担任新课程实验教师。
   二、强化细化管理机制,提供课程改革坚实保障
   1、 培训保障机制。按照市课改意见的要求,我校课程改革工作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实验教师在进入实验之前经过不少于80学时的学科培训,共计有30多人次教师。同时学校加强校级全员培训,购买了大量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资料,利用业务学习、教研组活动时间组织学习新课程标准,真正实现观念先行、角色到位、全员参与、协作同步。至今先后进行了通识培训、学科上岗培训、新课程主题构建培训、素质提升工程培训。每学期我们还安排教师参加州级、市级的新课程学习、专家讲座等,进行校内教研小组的交流研讨等,努力将培训学习贯穿在整个新课程实施过程中。
    2、经费保障机制。对课程改革实验从财力、物力、经费支出上给予大力支持,以保障课改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尤其是加大了教师培训经费、现代教育设备设施、图书资料等经费的投入。目前学校已配备了80多台电脑,并开通校园网站,实施新课程的班级全部实现了多媒体设备进课堂。
    3、制度保障机制。为确保课改的顺利进行,我们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修正拟定了各项管理制度,如理论学习制度、教研组活动制度、教研成果奖励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家校联系制度等,作为实验工作的有效制度保障。
   4、家校联系机制。利用家长委员会成员建立“社会动员小组”,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联系,获取家长对课改实验工作的认同,使我们寻求社会支持的一个主要途径。其中主要的一个手段就是举办家长学校,宣讲课改实验精神,让家长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价值观念去教育孩子,配合学校的课程改革工作。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课改情况,并广泛征求家长的意见、建议,形成家校联动良好课改氛围。
   三、创新做好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团队专业发展
   (一)、如何创造性实施新课程?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普遍提高教师们的专业化水平,提高他们专业素养,校本教研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实施新课程四年多来,我们始终坚持“教师自主研修、同伴团体协作、学校管理者专业引领”三位一体的“以教师发展为本”的校本教研模式,并探索出了一条坚持“教、研、训”三者有机结合,有梯度、分层次提高全体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整体业务水平的校本教研新途径,形成了“在反思中成长,在互动中提升,在实践中发展”的校本教研新局面。新课程实施以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宗旨,为培养面向未来的具有个性的一代新人,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势在必行。学校本着“教师人人是人才”的理念,积极推进校本培训,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具体做法:
   1、案例讲座式培训:在课程理论的讲座中结合典型案例和实验教师自己撰写的案例,让广大教师与自己的教学进行对照,作出理性的分析,揭示矛盾,发现并解决问题。
   一方面提供反面案例,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来“会诊”,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收到“旁观者清”的效果,使其对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疑难困惑有所察觉,在反思中吸收新课程的理念并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另一方面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先进教学经验以及我们教师自己优秀的教学设计、、评价方案等案例,就这些个案是如何积累的,能否上升为经验,其中哪些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在理论上如何解释、如何发展和推广等等,与教师们一同研究、分析、反思、讨论、评价,让他们学会如何从操作层面上来提炼概括成功的经验,最终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
    2、观摩研讨式培训:观摩研讨式培训旨在从操作层面上,引导广大教师将静态的文本恢复到鲜活的课堂教学状态,促使师生在教育情境中不断生成活生生的经验。
   我们围绕新课程理念,我们确定了“示范课”、“研究课”,组织了每学期每人一堂公开课活动。教师们在上课、听课、评课活动中,逐步深入地理解新课程理念,提升自我认识水平。大家在评课、议课中,互换角色,质疑问难,就课堂教学中折射出来的问题,如到底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什么样的教学最有效、为什么这么教等问题,结合新课程理念,展开讨论,集思广益,总结经验,扬长避短,共同提高。
   3、参与互动式培训:围绕课程改革涉及到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展开平等的、坦诚的心灵对话与思想碰撞,借助群体反思寻找各种解决问题的办法。要求教师撰写自修笔记、教学反思笔记,让教师把收获、感悟与困惑和遇到的问题进行反馈,营造对话情景,促成教师反思。半个学期以来,教师通过培训和课堂教学写出自修笔记及教学反思600余篇。
    4、现代远程教育培训
   我们充分利用学校远程教育资源和互联网资源,提高教师的专业文化素养和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现代教育技术是中小学教育新的“生长点”,更是课改实验工作的“生长点”。我校的现代远程教育设施配备齐全,学校内部的电脑又组建了局域网,这些给现代教育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为课堂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保障。
通过校本培训,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了转变,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涌现了一批成熟的课改教师。学生的学习方式得以改变,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转变成自主、互助、合作的学习,促成了知识的主动建构。课堂教学大变样,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了学生成长的实际,贴近了社会生活的实际,课堂变得更大、更活、更新。
   (二)立足课堂,建立“教师发展为本”的校本教研实施策略
   1、构建合作化教研团队:我们的校本研训强调合作胜于竞争,为鼓励合作,我们创建了各种教师团队:有以完成学科教学和教研任务为主要目标的学习型教研组团队,以课程改革和教科研课题组为单位的课题组团队,有以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组成的同伴互助团队,以及班主任团队、中层干部团队、骨干教师团队等。而教研组团队则是我们开展校本教研的最主要的团队。而作为教研组成员,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导处就成为其中的中坚力量,经常为老师们进行专题讲座、执教公开课,与团队一起合作,进行课改研究与实践。
   2、开辟多项研训阵地:每周二的下午6:30——7:30是我校的校本研训时间。在这个时间内集中开展校本教研论坛、收看专题讲座光盘、集体备课、案例分析、业务学习等活动,也进行教学研究探讨等分散活动,给教师们提供学术争鸣的平台,并提供专业指导,及时反馈工作情况,展示研究成果。
  3、做好多角度教研工作:
   ①教导处不定期组织校级骨干教师教学展示活动;每学年一次的教学开放周活动。每周四一小时的业务研讨活动。每位教师:参加一个小课题;上一节校级研讨课;完成一篇论文或经验总结;每学期制作一个多媒体教学课件。
   ②为加强各教研组建设,学校开展校级先进教研组的评选活动,“组组有特色”是主要条件之一。各教研组通过组织业务学习、课题研讨、集体备课、上教研课、外出学习反馈等形式帮助教师明确教改方向,规范教学行为。我们要求教研组长增强责任意识,切实保证教研组周周有教研活动并且做到“活动三有”:有主题、有数量、有质量。同时作好活动的记录、总结和反思,使教研组工作台帐资料规范、完整。
   ③推进教学研讨活动。学校围绕着“走进新课堂”、“讲述新课堂”、“演绎新课堂”这三个渐进式主题组织教师开展了各种课改教学研讨活动,如“走进新课堂”语文、数学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校级骨干教师新课程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新课程教学设计比赛、“新课程与家长同行”开放日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帮助教师们深入理解新课程理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④以科研促课改。开展课题研究是课改工作的着眼点。在课改工作正式启动初期,我们就制定了如下目标:一是以课题的研究带动整个课改实验工作;二是通过开展课改课题研究,培养一批善于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型骨干教师;三是通过研究探索出课改的真谛。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三)着眼质量,创新“教师发展为本”的教学常规管理手段
   教学管理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具有导向作用,管理的方法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为保证课堂教学改革顺利实施,我们做了这样一些工作:
   1、我们要求实验教师关注并积极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改革课堂教学,以落实“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的四方式课堂教学新模式。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教学环境普遍呈现出民主、平等、和谐、友爱的良好局面,多层次立体式的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随处可见。现已归纳出低段语文读书、识字、积累教学模式、低段数学参与互动的教学模式、品德教学活动化模式、科学“引导-探究-发现”教学模式。
   2、自课改以来,我们继续推行并进一步加强随堂听课制度。校级领导随时推门听课,及时交流、反馈。这样的机制促使教师认真对待每节课,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常规管理,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教学度。
   3、集体备课活动规范化。每两周以年级为单位,利用一次教师业务学习时间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由教务处统筹安排好各学科集体备课的内容、上课时间、课件制作人、执教者。集体备课由教研组长分析教材、阐述教学设计理念及教学思路,全体教师讨论分析学情、参与教法设计、目标制定及重点难点的确定和作业设计,电教能手制作课件,骨干教师展示汇报,全体教师运用课改理念进行评课,写出听课后的教学反思,努力实现一课一突破。所有过程资料由教研组长收集打印送教务处。集体备课做到时间、内容,主备人“三落实”,形成“说——研——上——评——思”一条龙。对于本次备课内容与每周两课无关的教研组,教务处将组织教研组长及同年级教师利用早读课进行听课。
   4、强化骨干型队伍建设。作为新课改的主干力量,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学校通过“教师自主申报——考核组考核——评定公示——确立校级骨干教师”的公开化、透明化评比程序进行考核评比。对校级骨干教师实行:优先提供高层次学习进修的机会、优先提供外出业务学习、优先享有培养的机会、优先提供参加教学竞赛的机会;教导处还不定期组织一次骨干教师集中展示汇报活动,通过发挥骨干教师的力量带动全校教师积极投身新课改。
   四、抓好综合实践教育,促进学生素养全面提高
   综合实践教育是本次课改的亮点,又是本次课改的难点。我们依据本校的办学思想、教育教学资源状况、教师特长和学生需要,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教育,探索综合实践教育新思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还未确定之前,就已有长久的实践轨迹。各类少先队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其实都直接或间接的涵盖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某些部分。生存教育、五自教育、奖章活动、假日小队,尤其是少先队“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家庭生活体验、学校生活体验、社会生活体验等。可以说我们早已吹响了当今新课改——综合实践活动的前奏曲。
   (一)、我校开拓综合实践教育的途径:
   ①利用好宣传阵地。红领巾广播站、板报、橱窗等宣传阵地是我们开展综合实践宣传、活动展示、成果共享的主载体。活动剪影、优秀作品的及时张贴、展示,无不在触动着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想实践、爱实践活动热情。
②开展好主题活动。少先队开展的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是进行实践教育的绝好载体。“安全”主题教育中的系列活动:学习安全知识、观看安全影片、开展社区安全宣传、布置教室安全展板、进行安全主题班会;“创新”主题教育中的“五小”系列活动活动: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小养殖、小维修;“艺术”主题教育中的系列活动:才艺展示、书法现场赛、校园运动会、读书节。诸如此类的主题活动不但丰富校园生活,更能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发展、提高。
   (二)、校本课程——开拓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新领域
   作为三级课程中的学校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搞好课程改革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为此我们做了积极的探索。
课程内容为:
   一年级:体育游戏;二年级:硬笔书法;三年级:手工;四年级:舞蹈;五年级:合唱;六年级:软笔书法
校本课程统一纳入学校全学年教学计划中,由教务处统一管理,做到计划、师资、课时、教材(或资料)、备课五落实。学期中有各课程授课的原始档案材料,学期末以实际应用、作品展览、操作表演等形式进行成果表现。具体操作中落实如下要求:1、任课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导处随机听课。2、教师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3、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4、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材料。
   五、探索有效评价机制,促进全体师生和谐发展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参照《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我们积极开展教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评价理念和“把握方向、确定目标、提供依据、鼓励创新、尊重人格、促进发展”教学评价改革工作总体思路,倡导系统化、多形式、科学有效的评价。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大胆尝试各种教学评价的方法和手段,为评价改革积累素材。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建立有利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评价机制
   在课堂上,学生的知识来源于三个方面:即教科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而这其中,教师是至关重要的引导因素。因此,我们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分为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素养、即时效果等六大方面。重点突出对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观察评价,尤其注重问题设计的启发性、教学过程的民主性、学生活动的广泛性、教师引导的科学性。对学生的课堂评价,重在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一基点,鼓励学生不唯师、不唯书、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在与他人的争论思辩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善于运用不同学科知识,从多个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善于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付诸实践,在动手、动脑、动口中提高自己的创新实践能力。
   (二)建立有利于教师主动发展的评价机制
   1、教师自我评价
   每学年我们都要求教师对照评价标准(过去一年最满意的方面、最不满意的方面、采取哪些措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和获得工作经验、下一年的发展目标、校方如何帮助你实现未来的发展目标等等),对自己的工作作出客观的评价。
   2、学校考核评价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结合教育实际,我们制订了鼓励教师创新的各项规章制度,设立管理、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奖项。重奖在教育科研、教育改革上作出重大贡献的教师,以此调动教师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设计了《教师教育教学量化考核表》,多角度、全方位、科学规范地做好每一位教师的考核评价工作,并将考评结果作为教师评优评奖,认定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主要依据。
   (三)建立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评价机制
    学校坚持以“学有所长,学以致用”的发展总目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以下方面做了积极探索:
   1、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兴趣”三维的角度进行综合评定,全部采用等级制评价,栏目清晰,体现三级课程管理特点。设立学生特长栏目,体现评价个性化;采用“自我评价、家长评价、老师评价”三结合方式,体现评价互动性。彻底改变传统评价的单一性与片面性。
   2、建立“成长的足迹”——小学学生成长记录袋
   《学生成长记录袋》注重采集来自教师、家长多方面的评价、反馈信息,“班主任老师的鼓励、家长的帮助、我眼中的自己”这些栏目,拓展了评价的途径,使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孩子之间坦诚交流、真心互动,并在此过程中学会欣赏、学会鼓励、学会宽容、学会接纳,最终形成“教师指导我成长、家长帮助我成长、自己督促我成长”的共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3、建立“阳光”评语制度
   我们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语时要用第二人称的语气,同时要求坚持“激励、民主、因材施教”的原则,给学生以“阳光”般的人文关爱,体现教师、学校对学生个性特长、兴趣爱好的肯定,指明努力方向。
   六、课改带给我们的体验与收获
   1、教师教学行为
   四年来的课程改革,首先带给我们惊喜的是教师教学行为和角色意识的变化:教师开始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向“平等中的首席”悄然转变;由传授者向促进者悄然转变;由管理者向引导者悄然转变。这种悄转变还体现在:教以往的单兵作战向紧密合作过渡;由单科型向综合型教师过渡;由“画地为牢”向资源共享过渡;由源于教材向开发课程资源过渡。同理,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教师们不再拒绝一个问题的多种解法,也不再拒绝超乎常规的奇思妙想,以此带来学生对学习浓厚的兴趣与期待。此外,评价改革也以不可阻挡的态0势大踏步的前进着,并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教师们已渐渐学会在评价他人以及审视自己的过程中进行反思。
   (2)学生学习方式
    新课改实施带给学生的最大收获是:不断尝试并体验着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开始由“厌学”转向“乐学”。接受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奏响了一曲美妙的和声。但应该指出的是,目前我们的教师、学生都还不太习惯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来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不同学习方式,这与以往我们的教学惯性有关,也与教师的教学经验有关。值得欣喜的是,在新课改理念的影响下,我们的学生已经开始学会在合作交流中分享学习的快乐,敢于展现与众不同的想象与创造,这也是新课改赋予学生的崭新面貌。
   (3)课堂教学氛围
   新课改使课堂氛围变活了,从“最高要求走向基本要求”带来的是知识点降低了,教学涉猎的面拓宽了,教师对学生用情了,学生们感到有趣了,师生间的关系平等了,学生越来越自信了,学习态度趋于主动了,生生之间学会合作了,与众不同的见解越来越多了,共性与个性得到协同发展了。
   七、课改中的困惑与反思
   1、越来越多的中老年教师教师知识面不宽泛、技能不扎实、学习力不强造成与青年教师间的断层越发明显。因此,大力加强教师培训和新教师的引进补充在心课改中显得尤为重要。
   2、新课程的评价与现行的应试教育的两重性越来越明显,使教师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造成教师身心疲惫,给教师自身和学校工作带来影响。
   3、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越来越需要社会的支持和老师的开发研究,而目前社会上相配套的资源十分缺乏,而老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研究,这对实践活动的开展有着较大的束缚。
   八、下一阶段的规划与展望
   1、加强对课改重要性的认识
   2、扎扎实实地搞好课改培训
   我们还是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认真做好新的年级的培训工作。从长远考虑,根据学校的自身实际,安排好新一批的实验老师。
   3、实实在在深入教学研究
   学校要把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作为教研的立足点;把促进教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作为教研的着眼点;把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作为教研的切入点;把提倡教师改革创新出精品,作为教研工作的生长点。在课改实践研究中,把有关课改的文件精神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清楚认识,教师既是教育研究者,又是教学实践者,要引导教师在研究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强化重点课改课题的研究,重视研究的实效性,使课题研究真正为课改服务。
   4、切切实实加强督导检查
   教务处将继续组织合加强力量,做好课改督导检查工作。对学校课改的方方面面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评选出一批课改的先进个人,为全校的课改树立典型。同时也要及时地发现掌握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阶段的课改提供决策的依据。
   5、认认真真完善评价机制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逐步展开,评价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但是实事求是地讲,我们的评价改革工作还正处于起步阶段,要达到本次课程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发展的评价体系”的要求,我们所要走的路还很长,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完善。
   程改革还任重道远,我校的课改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但这是一条教育必由之路,我们惟有坚定信念、充满信心、明确方向,坚持不懈的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为阜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广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