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aux线音响怎么用:关于乡村的话题:通信(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3:25:15

记忆里的欢乐与辛劳

 

杨 村

 

老达:

在你的文字里,始终贯穿着浓浓的乡村情结。当别人对乡村鄙薄时,我都会听到你对于乡村的一种固持的自信的声音。不错,正如你所说的一样,乡村是中国文化的永远的底色,我们永远不能割断与乡村的联系。也就是说,乡村是我们永远的根。如果要从历史的长度来观照,我们可以把乡村追回到新时石器时代的前夕,我们的乡村——那些聚落——就开始形成了,乡村文化从此开始孕生和发育,之后贯穿着人类漫长的岁月。

我还是想从你的《还乡记》(即《流水下滩》)的那些民歌民谣开始与你进一步讨论乡村,我感觉到,那些民歌民谣就是美轮美奂的乡村描述和载体。有如中国最初的诗歌总集《诗经》一样,以独特的形式呈现着我们的乡村,充满了人间真情,充满了爱和恨,充满了离愁和欢聚,充满了欢乐与辛劳……总之闪耀着人性的光芒。在切近的或遥远的乡村,民歌无处不在。民歌俨然成了人们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此,我想起了你的另一部作品《平架》,你以舒畅的文字在叙述乡村世界时,民歌也成了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成了一个族群的组成部分。于是,在那些民歌里,我们看到了侗家人围着火塘彻夜不眠,他们以民歌歌唱生命,歌唱劳动,歌唱生活,歌唱爱情,歌唱美好的理想,又一次深深地感受到了民歌的纯朴的巨大魅力,品味到了乡村的自足与欢乐!

20多年前,在我的家乡,那座叫展丰村的小小聚落,民歌盈满村庄。每到节日或农闲之时,民歌都会在聚落的天空中飞扬,通宵达旦。入夜时分,男女老幼放下了白日的辛劳,或围坐火塘,或倚村头寨尾,单手托腮,民歌就会像流水似地汩汩涌出,一首接着一首,弥漫着整座山寨和原野。我记得我们背着书包每天在6华里的山路上奔跑的时候,家乡父老的民歌就一直那样伴随着我们,有时走在山路上,都能听到在劳动之中的人们放开嗓子,一曲曲高亢的飞歌唱起来,久久地回荡在山间谷地里。有一首叫《好地方》的歌子,至今还使我的记忆清晰如昨。为此,我在散文《名寨》里写道:“苗族人总是以这首歌来颂扬他们的疆土,就像我们总是用一些歌曲来歌唱自己的祖国。”想起那首歌子,总能让我想起乡村的自豪、欢乐和满足!

然而,总以为乡村就像屠格涅夫笔下的土地,我始终有一点抵触。我深深地喜欢过屠格涅夫那些《乡村》一类的“整个天空一片蔚蓝……”的散文诗,但我更多是从文章的诗意和美感去欣赏俄罗斯的风情,领略屠格涅夫笔下的散漫的土地。而我们的乡村呢,我感到从来没有屠格涅夫笔下的土地那样闲适与从容,我们的土地什么时候都像一张紧绷的网,承载与潜能殊异,乡村永远在耕耘之中,一年四季,人们始终在辛劳中度过艰难的岁月。

我是当过农民的人。我的父辈,我父辈的父辈都以做农民来完成他们的生命任务。在小小的展丰苗寨里,我对乡村的生命日月有着切肤的记忆和感受。乡村的辛劳在我的记忆深处勒下深深的印迹,我怎么欢乐的时候,也不会忘却在乡村里滴下的汗水。春天在细雨中耕种,夏季在烈日下劳作,秋日的收割,冬天的农田维护……付出与收获在乡村里没有绝对等号,年年复年年——乡村就是那样在辛劳中遵循着这样一种轮回的啊。如果没有歌谣,如果没有自足,如果没有勇毅与坚忍,生命怎么会有笑声呢?

现在,乡村仿佛离我们很遥远了。今年春节,我回到了家乡——那座97户的小小的展丰苗寨。我本来带着几个朋友去听听我们流水一般纯净的民歌。但是,我们再也听不到了。整座村寨覆盖着的都是电子声歌,竟赛似地一家比一家响亮,都市里能够流行的声音和色彩,在乡村里已经泛滥成灾。但细细品味起来的时候,却感觉到一种根的漂浮,人也仿佛是空气里的尘埃似的,飘摇不定。再走出山野去一看,许多农田早已荒芜在那儿,荒草连成一片,欢乐与辛劳全然变了味儿。我抚着我曾经无数次为之汗流浃背的乡土,忽然感到乡村有些陌生起来。

令人欣慰的是,我庆幸地在家乡观看了几天芦笙舞。浓浓的乡情和亲情呈现在我的面前,并渗入我的心底。我用摄像机把全程拍摄下来,制作了一张90多分钟的光碟,并复制了100张赠送给我的家乡,97户家乡人拿起刻录着自己影像的碟片,刻录着乡村影像的碟片,个个兴奋不已。由此,我看到了家乡人对于自己的珍惜。我知道,他们是在珍惜自己日趋远逝的文化,然而他们能否以自我的理念重塑那些欢乐与辛劳同在的乡村呢?

顺颂安好并生日快乐!

你的朋友杨村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d392090100jsqs.html) - 记忆里的欢乐与辛劳_杨村_新浪博客

2010 05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