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都灵高考成绩是多少:二千多年前的幽灵为什么还会影响现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9:09:06

 

 

谈文化自觉,要从对儒家文化反思开始,这样自然要涉及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有人就怀疑说,二千多年前的幽灵还会影响到现在吗?孔子会妨碍中国的民主法治进程吗?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值得一说。记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有一句借洋人之口尊孔的话,几乎是耳熟能详的: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如果还要生存,就必须回到二千五百年前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这是不是也意味着二千多年前的幽灵终究还是要回到现实中来呢?只是这里常常出现逻辑上的不一贯。

 

 当有人认为要尊孔,企图要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的时候,没有人认为,这是二千年前的幽灵,竟然让今天活着的人还要从他的幽灵里寻找生存与发展的智慧。可是,当有人要反思孔儒的时候,最好的挡箭牌就是:孔子已经是二千五百年前的人了,还能够为今天的事情负责?他还能够阻挡今天的社会发展?这里所使用的逻辑显然是矛盾。因为,今天的人既然可以从孔子那里借鉴智慧,也就意味着他会对当下的社会现实产生影响。

 

 孔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巨大的存在,其意义显然不是法律上的自然人行为了,而是作为历史传统的思想文化的特定符号而存在。因此,一定要把作为思想文化符号的孔子与作为肉身的孔子区分开来。前者是作为幽灵而存在的,后者是作为具体的肉体生命而存在的。作为肉体来说,随着生命的结束他的行为就彻底结束了。但是,作为思想文化来说,那是有遗传性与承传力的。幽灵的特性恰好就是有穿透时空的能力。人不可能生存在真空里,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常常会塑造出有特定民族性格的人。其思想言行、世界观与价值观都是有类似于遗传基因的作用。文化价值观也是有遗传基因的特性的。

 无论尊孔还是反思、批判孔,其实都是幽灵仍然在起作用的表现。人是活在思想文化中的,人的思想观念,常常通过教育、文化与舆论的引导,这就是为什么说活着的人,常常会受到死人的牵连。动物与人不同的地方正在这里。动物死了,什么也没有留下,重新化成灰土,回归大自然。但是,人是有思想文化的,活着的人会将自己的想法通过文字记载下来,后来的人可以读到,并且会影响到后人的认识。

 像孔子这样的幽灵通过皇权强力推崇,独尊了二千多年,要想不在民族文化中留下深深的烙印那是不可能的。孔子作为历史的巨大存在,是一个无法漠视其存在的历史遗产,只有不断地通过反思、分析与批判,我们才能够真正面对这份历史遗产。

 当代人当然要对当代人负责,但是,当代人要认识清楚自己的真实面目,看清当代的问题的根源,还必须追根溯源。因为人不是孤立的存在。每个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接受一定的文化,保留一定的历史记忆,这些都会影响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的形成,会影响他的心智特点与思维方式。

 当然,反思孔子,不是要把当代存在的问题全部推到二千多年前的幽灵那里去,而是要更好认识自己的文化特点,知道这种文化存在的缺陷与短板,以便寻找改进的办法,担负起改良的责任。文化自觉相对于文化蒙昧的最大不同,就是通过理性的反思,对自己文化的价值观有着全面而清醒的认识,知道其根源在何处,应该怎样克服其短板。如果论歌颂,其实这是最原始的人都会做。中国三千年前的《诗经》就存在着《颂》,会歌颂不是文化自觉的表现。中国“文革”时对红太阳歌颂得最为彻底,真是歌声嘹亮,响彻云霄,你能说,中国“文革”是文化自觉的时候吗?自觉就是一种反思的状态。不懂反思就谈不上自觉。自觉是一种佛教用语,指一个人自己通过反思,进入了一种顿悟状态。

 活着的人总是受死人的牵连,那是因为,每个人所受的教育,都要接受前人的指导,都要读前人写的书,听前人留下的遗训,前人死了,留下的文字还在,制度还在,传统的风俗习惯还在,形成的风气还在,留下的历史文物还在。每每人们阅读、聆听与现场参观的时候,人们常常会禁不住发思古之幽情。

 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歌星张明敏有首歌,唱出了这里的奥秘: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还是依然是中国心。这个中国心,其实就是幽灵。一个人可以改穿洋装,吃西餐,喝洋酒,说洋话,赚洋钱,泡洋妞,甚至娶洋妞为妻,坐美国人制造的波音飞机,满世界飞,但是,中国儒家的小农意识与专制幽灵可能仍然无法在他身上得到改变,传统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仍然可能占据着他的大脑与心灵。

 

  不久前法国人嘲笑中国的权贵爆发户,说有钱可以买得起他们的名贵商品,却仍然没有文化,没有教养,不会尊重他们。法国人对中国权贵爆发户的蔑视,其实是对中国儒家文明的嘲笑。中国权贵爆发户,其实正是儒家文化催生出来的胜利果实。怎么会没有文化呢?只不过他们拥有的是儒家文化而已,而不是法国的自由、平等、博爱。如果还不信,大家还可以去美国的唐人街转一下,在这里脏乱差,不守信用,治安很差,说明儒家的幽灵不仅可以影响现代中国人,而且还可以飘洋过海,影响着洋人,并且在数千亿金钱与数百个孔子学院的庇护下,正准备改变洋人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