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茂辉秘书秦波那里人:裤裆里的虱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13:22:54
编辑怡爽文/
裤裆里的虱子
作者:冯磊   2011-04-19 20:33 星期二 晴
我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按照流行语来讲,是标准的「七零后」。那个时候,改革开放还要五六年才能正式开始。那个时候,物资匮乏。因为如此,谁家里稍微有点什么不一样的东西,马上就被引以为稀罕事儿。记得一九七八年前后,农村的家庭还处于半饥饿状态。那一年年底,我们家曾蒸了一锅玉米窝窝,当了年夜饭。
因为穷,所以衣着也就不像今天这么讲究。农村的老老少少,都穿着一个大棉袄。棉絮破破烂烂,且里面不穿衬衫。到了冬天,大批的老年男子没有工作,于是都蹲到墙角里晒太阳。民间称之为「晒暖」。
当时的感觉是,如果天不是很冷,暖洋洋的太阳照在人身上,就特别舒服。但,这个时候,一种恼人的小动物开始活动了。
那就是虱子。
虱子稀罕钻针脚和线缝儿。这种东西一旦活动起来,穿棉袄的人都能够感受得到。于是,一批老爷们儿就开始用手到处掏和挠。有的人随意往脖子后面一摸,就摸出一个虱子来。然后用大拇指的两片指甲碾死。「啪」地挤出一滴血来。那情景,与鲁迅在《阿Q正传》描述的王胡捉虱子是一回事。
一九八三年,我到县城实小读书。寄居在一个亲戚家里。入住的第一个晚上,一位女性长辈帮我把所有的衣服都脱了,然后放到大铁盆里。她烧了一锅水,把沸水浇到衣服上。第二天早晨,她有些夸张地告诉我,铁盆里漂满了虱子。
我觉得很恐怖,但浑身上下也因此轻松了许多。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为虱子所苦过。
近日读书,读到王猛扪虱谈天下的往事,觉得非常有趣。王猛一贫如洗,以贩卖畚箕为业,出游邺城(今临漳县)无人问津,麻布短衣投桓温,一面捉虱子,一面纵论国家大事。后来被苻坚恳请出山,治理乱世,政绩卓着。这段往事,很多人都知道。我再写,就颇有拾人牙慧的嫌疑。──我只是想,一九八零年代以前,数千年来,中国人的生活习俗基本上没有什么改变。看来,千千万万的老祖宗都曾为虱子所苦(俗话说,皇帝身上还有三个御虱子呢)。我们的老祖宗忍耐能力何其之强啊,不知道,这是否也应该作为国粹之一种呢?
惰性,应该说是一种惰性吧。美国传教士亨.史密斯在《中国人的性格》(也有人翻译做《中国人的脸谱》)一书里写到,中国人爱面子,做事情效率低。这个洋鬼子说得没错,懒散这个坏习惯,也仅仅是最近二十多年来才有所改变。
有文字称,延安时期,虱子很多。身为领袖的毛泽东也不能免俗。某一日,斯诺去窑洞里找毛,进了门发现他面对墙壁,解开腰带,正慢慢摸索。原来,伟人在做与草根一样的事情。──伟人也不能免俗啊。
阮籍是个怪人,到今天,是个尤不被人欣赏的怪物。老先生最有名的散文当属《大人先生传》了。在这篇文字里,阮籍写道:「且汝独不见夫虱之处于缑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缑裆,自以为得绳墨也。饥则啮人,自以为无穷食也。然炎丘火流,焦邑灭都,群虱死于缑中而不能出。汝君子之处区内,亦何异夫虱之处缑中乎?」这段文字,把裤裆里的虱子与所谓正人君子相比。认为正人君子们所谓的积极进取、所谓的光宗耀祖,也不过是和虱子一样,寻一条败絮、寻一条裤子缝儿呆下来,有时间咬人几口,自以为得计罢了!
这段文字颇为惊世骇俗。骨子里,让不少人反感。我等都是俗人,对阮籍的怪论,自当嗤之以鼻。只是,无论诸君如何批判,也不能否认老阮说得其实是颇有几分神似的。
裤裆里的虱子会咬人,这应该是一种常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