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真主题曲原唱:走进平江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01:17



【信息时间:2009-10-22  阅读次数: 172】【我要打印】【关闭】

  董 寿 琪
  著名作家邓友梅先生记述了他1949年初次到苏州的印象是:不论建筑风格还是人文氛围,都很典型,是最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城之一。在中国甚至世界名城榜上,其地位不可替代。
  离邓先生游苏后的第三十三个年头,即1982年,苏州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2009年6月,苏州古城内的一条千年老街——平江路入选首届十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一。
  苏州不乏名街名巷,如世人熟知的观前街、山塘街等,名声都在平江路之上。是什么原因让这条藏在深闺的老街亮相全国、走向世界,是什么力量把它推上荣誉的领奖台?走进平江路,或许就会找到答案。
  “苏州在哪里?在临河人家的错落门窗间,在玲珑曲折的园林深处,……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我多次到苏州写生,寻寻觅觅,一次比一次更难找到小桥流水的江南旧相识了。”这是吴冠中先生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真假苏州》一文中写下的一段文字。大师介于抽象和具象之间的描述,精准地触摸到了苏州风貌的特色,同时也坦陈了他对古城渐渐远去的一些忧虑。今天,当北京传来佳音之时,可以无比欣慰地告诉先生,苏州还有你的旧相识,苏州就在平江路。
  苏州,春秋时期的吴国都城,中国城建史上巧夺天工的杰作。虽然自上世纪中叶以来,迭经现代都市文明的冲击,苏州古城早已不是完璧,然而在整体上出现残损的古城肌体,却仍有相对完整的局部区域。这些有幸在历史的夹缝中留存下来的区域不但依然保存了古城的框架结构,保存了古城的原有风貌,而且还维护着生活功能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这样的区域,现在被称为历史街区。目前,苏州老城内已划定四处受保护的历史街区,其中以平江历史街区最为世人瞩目。其范围东起环城河、古城墙,西至临顿路,北自白塔东路,南到干将路,占地约116公顷,大约相当于古镇周庄面积的3倍。
  绘刻于南宋绍定二年(1229)的《平江图》碑,真实、直观地反映了当时苏州城的格局和规模,对全面认识苏州古城的历史面貌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对照《平江图》,可以清晰地看到平江历史街区内现有的街巷、河道、桥梁和《平江图》的标示大体是一致的,由此可见这一区域近八百年来基本保持、延续了唐宋以来的城坊格局,是苏州古城内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历史街区,堪称古城的缩影。
  平江路北起华阳路,南至干将路,是平江历史街区的主要道路,其西侧的平江河是城内主干河道“三横四直”之第四直河。
  据清道光年间《吴门表隐》一书记载,平江路古称“十泉里”,因沿线有十口古井而得名。从《平江图》上可以看到,早在宋代平江路就已经是城东地区一条南北向的主干道,和其相临的平江河也是城东地区的重要河道。清乾隆十年绘制的《姑苏城图》标有“平江路”字样,这是现存古地图上首次出现平江路这一路名,并一直沿用至今。
  走进平江路,流淌一侧的平江河同时也进入你的视野。这种“水陆并行,河街相临”的路(河)网结构,即所谓的双棋盘形态,是自然和人工巧妙结合的产物。它既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基本要求,又反映了在水乡泽国建城的创造性思维,是吴地先人充分顺应自然环境的特点并加以合理利用而取得的杰出成果。
  走进平江路,就像走进了桥的世界。平江路、河长约1600米,但从南到北共有16座桥,这种百米一桥的分布密度为世所罕见。桥与绿水相交,不光是交通节点,也是风景点和观赏点。站在桥上看平江路,有看不尽的风景。光滑的石板路上行人杂沓,路东一幢幢粉墙黛瓦的老屋鳞次栉比,老屋对面是一排排参差高低的枕河人家。清流映照着石栏驳岸,小船徐徐开行,大大小小的河滩码头好似水巷中一段段别有风致的插曲,还有临街而建的石牌坊,线条粗糙的石板桥,玲珑的拱桥,路旁的水井……这些在现代都市水泥森林中难得一见的旧时风物,令人在刹那间恍若穿越了时空的隧道,不知今夕是何年。
  平江路既凸现了古城双棋盘格局的特色,又保存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是古城内一宗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平江路及两侧支巷组成的幅度不大的范围内,集中了世界文化遗产耦园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处,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6处,市控制保护建筑44处,古桥13座,古牌坊3座,古井20余口。历史上包括明代状元申时行,清代状元宰相潘世恩、吴廷琛,状元外交家洪钧,近代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顾颉刚、文学批评家郭绍虞、教育家叶圣陶、著名医师钱伯煊、电影评论家唐纳等许多达官贵人、文人雅士都曾生活于此。这些文物古迹,犹如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折射出古城历史文化的光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6年内罗毕会议上通过的《关于历史地区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以及1998年在苏州召开的“中国——欧洲历史城市市长国际会议”通过的《苏州宣言》都十分强调“保护和修复历史城镇地区,尊重其真实性”,“城市发展的一个基本因素是历史地区的保护和延续”。“不仅通过立法,而且也通过为居民提供资金和技术手段,鼓励采用传统建筑材料,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来发展保护和修复工作”。
  平江路及其周边街区,虽然从总体上看是老城内保存较好的地段,但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局部的破旧、损毁和颓败现象也随处可见。更为令人痛心的是,一段时期许多有价值的建筑被“派”上了莫名其妙的用场,街区风貌破坏严重。因而对其进行科学的修复,合理的整治并精心保护就显得尤为迫切,这也是使其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特别是一些深宅大院和名人故居,具有较高的价值,更应列为重点修复、保护的对象。
  2002年,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先导性试验工程正式启动。八年来,由于遵循了上述一些原则,整个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在规划红线内,拆除了与历史街区风貌不相协调的多层建筑和违章建筑,将污水、雨水、供电、供水、煤气、电信、有线电视、路灯等10种管线埋入平江路地下,街区内补种了绿化树木,新建公共卫生设施,全面提升环境质量,优化了居民的生活环境。按照“修旧如旧,保存其真”的原则,修复了董氏义庄、纽家巷方宅、菉葭巷潘宅、洪钧状元府和汪氏义庄等历史建筑。在做好保护整治工作的同时,以打造文化休闲旅游特色街区为主要内容,进行招商选资,整合旅游资源,一些明清建筑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客栈、旅舍、会所、画廊、茶楼、琴馆、咖啡馆等成了平江历史街区新的风景。2005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亚太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2009年6月,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批准的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这些金灿灿的奖牌来之不易,也充分说明平江路的“保护之路”方向正确。我们深信这条路一定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平坦。因为苏州的科学发展不仅需要有工业园区、高新区的崛起,也离不开平江路这样的文化基因的传承和延续。
  
  (附 图)


  


  
  
  
  (作者系苏州市平江区政协原文史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