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与砍杀23dm:平江路复活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06:41:39
 从2003年开始,苏州市委、市政府启动平江路风貌与环境整治工程,历时两年,目前工程已基本完成。总长1700米的平江路,纳入历史街区保护范围的约1090米,共有475户人家先后搬离平江路历史街区,动迁面积达到了3万平方米。

    2006年的初春,平江路整治工程基本完工的日子里,我们再次走进了魂牵梦萦的平江路。《平江图》固然不可复制,但平江路,却可为2500年的苏州古城精彩“点睛”。

    一切似乎都没有变。还是那条长街,那条水巷,那座旧宅,平江路的整治修复落笔无痕。一切又都在关注中让人惊喜,倾斜的山墙里藏着一座精致的会馆,斑驳的窗棂里却有迎接四海客人的青年旅舍。

    变,藏于不变之中;新,藏于旧之中。一条平江路,成就了苏州历史街区改造的传奇。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而如今的枕河人家,已然换了颜容。

    告别了落寞与衰老,回春妙手中,平江路复活了。且让我们走进平江深处,领略这个历史街区重生中的风情万种。            

    阅览点1

    寿安桥·平江会馆·平江客栈

    前卫青砖唤醒缺角牌坊

    【提示词】修旧如旧,其实藏着一个“新”字,新与旧,在历史街区的复活过程中,并不只是一对反义词……

    让我们启程。

    从平江路的最南端开始,走进来,就可忘记干将路上车水马龙的喧嚣。

    不足百米,寿安桥西岸矗立着一座巨大的方形建筑,在一片低矮的平房之中似乎有点突兀,又有点融合。这座“平江会馆”由青砖搭成庞大而镂空的墙体,砖是旧的,而这种“干挂青砖”的设计又是当今世界的一种新潮。仔细看,整个建筑还是凌空的呢,被“架”在一片鹅卵石铺就的水面上。这座平江会馆与其后的多进董氏义庄连为一体,是平江路一处餐饮休闲的佳地。“层层递进”的董氏义庄内部已经掏空,成为透明玻璃和古典陈设相映成趣的新古典家园。

    作为这片区域的制高点,坐在楼顶握一盏香茗、品一杯咖啡,一眼望过去远近都是老城青黑的屋顶。你会觉得,古与今,新与旧,其实并没有什么纯粹的界限。

    会馆门口有一座孤零零的牌坊,仅存的一侧石墩也缺失了一角。据说这座牌坊曾被埋没在陈年的积土中,清理时发掘出来,没有增加任何修饰,也不添置缺失的构件,任它无声地提醒着一段尘封的历史。

    一路之隔,对面钮家巷33号的方宅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平江客栈”。有点吃惊吧,古街深处的客栈如此韵味十足。方宅建于清嘉庆年间,是很具代表性的一处晚清民居,建筑面积约2402平方米。整治之前,这座五路四进的大宅子被26户居民分割开来,号称“72家房客”。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方宅惨遭毁损,在恢复的过程中进行了全面修缮,以钢结构骨架支撑起岌岌可危的老建筑,以古旧的内部陈设保留最初始的味道。

    最著名的船屋,屋里那道屏风已有200多年。如今的平江客栈,是四海游客的“家”,现代化的生活设施配备齐全,但走到任何一处都有婉约的丝竹之声悠悠传来;房间的雕花木门用感应钥匙打开,可推门而进,却是一间别致的闺房,层叠的幔帐里,有书桌上的灯笼映出的光晕。这样的客栈,该是“新72家房客”别具一格的新家吧。

    阅览点2

    联萼坊·.礼耕堂

    民居深宅同有“两重天”    

    【提示词】历史街区的老房子,无非是民宅与深宅,而修葺也好、恢复也好,关键是要唤醒它们沉睡已久的神韵……

    再向深处,有一座青砖牌楼,上书“联萼坊”,密密层层的老民居,竟是一座国际连锁的青年旅馆。坊里主道,是一地密密斜错的青砖,总是湿润的,砖缝间的青苔茸茸地生长着。从门楼下穿过,回望头顶,门楼是新加固过的,可以看出木材的新旧成色。昔日,蒙着轻纱的窗棂后闪过平江人家的家居剪影;彼时,各国游客将聚居于此,推窗探出身来的却也许是一个金发碧眼的洋妞,会让人发出由衷的一叹。青年旅馆是充满生活气息的地方,而原本这些民宅就上演着平江人家的活剧。

    平江路西岸的阳光里,有老人坐一把旧藤椅。平江路上的人们,早已习惯了自己是风景的一部分,那些观光的游客一直不过是平江路上的一景。而如今,这些游客将融入到他们的寻常生活中,平江路上的人们,不禁有了一种别样的新奇和期待。

    走到卫道观前,礼耕堂不能不去。这家主人原是清乾隆年间的徽商潘麟兆,即苏州望族“富潘”。这座占地6700平方米的大宅子曾是江南第一豪宅,也是古城内现存最大的古民宅。保留了五路六进的结构,堂梁上木雕繁复,大厅里礼耕堂的匾额还在,在聚光灯下更添了恢弘气势。现在,礼耕堂成了实行会员制的高档会所,兼作餐饮、商务会谈。

    正堂,是“富潘”捐官而建的纱帽厅,现在成为一处品尝苏式佳肴的绝妙之所。空调自然是有的,可是还有早已绝迹的炭盆,星星的火光中,你会体味旧时苏州生活的另一种风景。现在,礼耕堂里面,还为在苏州的洋太太们成立了一个俱乐部,洋太太们常常在此学学插花、古琴之类的“中国东西”。

    阅览点3

    双桥·水码头

    水巷古桥画出生动图景

    【提示词】苏州古街区的魂是水,魄是桥,水巷、石桥、码头,是街区灵动的符号,保住了它们,古街老巷也就“活”了起来……

    周庄的双桥因为入了陈逸飞的《故乡的回忆》而名闻遐迩,到了周庄的游客都要去看看那一横一竖的桥面、一方一圆的桥洞。

    其实,河街相邻、水陆并行的苏州古城,在平江路同样是个极为生动的缩影。纵横的水道相连,“十字路口”总有各式各样的双桥。沿河两岸,无数石阶延伸入水,家家傍河而居,水乡生活不过是每天的日子。

    哦,耦园就快到了。走进这座历史名园之前,让我们先步上众安桥、新桥这处“双桥”。左拐,在众安桥上过,我们走进悬桥巷,那么也许从清朝著名状元洪钧的府邸前可以遥望当年赛金花的花影。右拐,从新桥上过,就是一路略为宽阔的水巷。桥上暂留,对岸是一座刚整修的旧宅,临河处,是一道及地栏杆,倚在栏杆上的人,和我们对望成了风景。

    快到白塔东路的地方,有一座新修复的码头,这里是我们这段行程的终点。码头的前身便是汪氏诵芬义庄的牌楼和便门,本就是出入的重要门户,有专用的沿河码头,只是长期以来一直被沿河搭建遮盖了。

    今天我们看到的牌楼是残存与新建的结合。只残存一面墙,嵌在墙面上的支架已是一段朽木,新牌楼从墙面延伸出来。旧材料是石头,新材料是木头,却雕刻着相同的纹路。

    下次,我们或许可以从这里登船,沿着平江河走进平江路,到了一处景点,自可弃舟登岸,下来走走、看看。

    夕阳西下,平江路笼罩着余辉与安详。这条路上依然有刚放学的学生背着书包走过,一路嬉笑着,附近住着的阿婆也要赶在下午菜场收摊前拎一把鸡毛菜回家。这一刻的平江路,氤氲起水巷琐碎生活生动的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