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运动服:平江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0:46:00

苏州的平江路,位于干将东路苑桥东堍北侧,南起干将东路,北越白塔东路与东北街相接,古名“十泉里”。清道光十四年(1834)的《吴门表隐》记载道:“平江路古名十泉里,有古井十口,华阳桥南一,奚家桥南一,徐家弄北一、魏家桥南北各仪,朱马高桥北一,混堂巷口一,张家桥南一,苑桥北一。” 据历史载:宋政和三年(1113)正月,赦升苏州为平江府,平江之名自此始。元至元十二年(1276),以苏州为平江路治所。直到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攻克平江之后,改设苏州府。在二百五十多年中,苏州城作为平江府、路所辖若干县的统治中心,又有平江城之称。街名平江路即源于此。平江路全长有1606米,两侧伸出众多历史悠久的小巷,比如:狮林寺巷、传芳巷、东花桥巷、曹胡徐巷、大新桥巷、卫道观前、中张家巷、大儒巷、萧家巷、钮家巷等等。平江路现在是石板路面,路旁挺拔的香樟苍翠葱郁,撑出一片绿荫。驳岸上,一行石栏,石桌石凳点缀其间。在这里,随意拐进一座老宅,都可以触摸到吴地深厚的文化底蕴。李坤堂宅就位于平江路344号,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786年。相传原为皇族的粮库,后来由李坤堂出资二千元购得。其精致的砖雕门楼提额“燕翼贻谋”,至今仍然保存完好。汪氏诵芬义庄在平江路254号,又名汪家祠堂,清代中期所建。大厅颇为高敞,俗称纱帽厅。第三进厅的翻轩,甚为古朴。湖石假山虽然已经不存在了,但残存的青石条仍留下了庭园遗踪。在平江路228号门前有一眼“百斛泉”,为“自治局官井”,凿于清光绪戊申年。花岗岩井栏内圆外六角形,雕有花纹,高50厘米,属高腰井栏。另外,平江路22号前有口双眼井。30号前也有一眼百年老井。三口古井,向我们展现着吴文化的清清文脉。平江以“水陆并行、河街相邻”著称。平江路河为苏州古城内“三横四直”干流的第四直河,宽5米至6米。从北端的华阳桥至南端的苑桥,共有十三座桥跨越,是城内桥梁最密的一条河道。在宋《平江图》上大多都能找到它们的足迹。  (感谢pprose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