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皮二月红cp叫什么:南京保卫战 维基百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4:24:39
南京保卫战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跳转到: 导航, 搜索 南京战役 中国抗日战争之一
地图显示出日军进军南京的路线 日期: 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 地点: 中国南京和邻近地区 结果: 南京失守,南京大屠杀国府迁都重庆 起因: {{{casus}}} 领土变更: {{{territory}}} 参战方 中华民国
苏联航空志愿队[1] 日本帝国中支那方面军 指挥官 唐生智 松井石根
朝香宫鸠彦王 兵力 70,000-80,000人[2]
17辆战车 8个师,240,000人 伤亡 ~50,000名国军
~300,000名平民
6,000人[3]

目录

[隐藏]
  • 1 南京保卫战的背景
  • 2 外交局势
    • 2.1 国联申诉案
    • 2.2 九国条约会议(比京会议)
    • 2.3 陶德曼调停
    • 2.4 苏联方面
  • 3 参战部队
    • 3.1 中国方面
    • 3.2 日本方面
  • 4 战争过程
  • 5 此役殉国之国民革命军将领
  • 6 战后
  • 7 参考文献
    • 7.1 引用
  • 8 外部链接
  • 9 参看

[编辑] 南京保卫战的背景

芦沟桥事变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在上海开辟第二战场让中日战争获得国际间的注目并希望借由国际压力逼迫日本停止华北的进攻。1937年8月11日,军事委员会下令三十六师、八十七师和八十八师投入上海,向上海的日本租界发动进攻,随后因作战不利逐渐自各地加运部队至上海,随后因战局僵持,中日双方均调集大量军队投入这一战场。国民政府前后共计投入70万部队,日本方面亦前后增援30万兵员左右。日本方面从一开始的僵持战局到后期从杭州湾登陆使得战场主动权彻底易手,日本最终取得淞沪会战全面优势。国民革命军在面临前后夹攻因此下令全线撤退。

1937年11月7日日本参谋本部向华中方面军下达“临命600号统制线)”,规定华中方面军的作战区域为苏州嘉兴连结之线以东。只扫荡上海附近之敌,不准进取南京11月9日,上海全部失陷。此时,国民政府开始准备在上海以西仅300余公里的首都南京进行保卫作战。11月24日蒋中正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官[4]日本参谋本部下达“大陆指第5号(第二统制线)”,废除临命600号统制线,华中方面军之作战区域扩大到无锡湖州一线以西部分地区。11月28日,随着无锡常州广德的沦陷,日本参谋本部决定向南京追击 [5]

[编辑] 外交局势

中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穿梭于英、美、德、俄之间,希望借由列强发挥牵制日本的作用,但西方国家的注意力仍集中在西班牙内战,对于日军的行动采取消极姑息的绥靖政策

美国国内正面临严重的经济恐慌,无力对日方进行制裁。美国政府此时禁止美国船只向交战国运输战时禁制品(1935年8月31日所通过的中立法),其禁令阻碍了国民政府武器的取得[6];英国则保持中立,均有利日方的战事进行。

[编辑] 国联申诉案

1932年3月,满州国成立。1933年3月27日,日本退出国联。

1937年9月10日,国际联盟第99届常委会,中国代表顾维钧日内瓦依《国际盟约》第10、11、17条,向国际联盟提出申诉日本侵华。9月16日,国联进行中国申诉书的讨论。9月28日,国联仅谴责日本轰炸中国平民,并没有制裁日本的打算。11月6日意大利加入日德防共协定12月1日,承认满州国12月11日意大利跟进,退出国际联盟。

1938年2月2日,国联决议鼓励会员国援助中国。9月30日,国联通过决议,由各会员国个别依盟约第16、17条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

[编辑] 九国条约会议(比京会议)

1937年10月22日蒋中正在与驻俄大使蒋廷黻的电报上,表达英美可能偏袒日本的担忧:(节录)

九国会议在即,现在所亟应考虑者,我国此次固为自卫而战,亦为远东整个安危之所系。……惟英美为求息战起见,是否将有过分迁就日本之处,殊堪顾虑。日本正在横行无忌,如不参加会议、或拒绝一切调解,愈见其甘为戎首。……。

11月3日,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九国条约会议 ,日本德国均拒绝派代表参加会议,日本政府声明中日两国纷争他国没有权利干涉。意大利则重申要求中日两国直接交涉,并在会议上反对向日本施行经济封锁。

国民政府诉求仿效华盛顿会议解决山东问题11月5日中国国防最高会议拟订),希望各国协助中国与日本交涉。英国表达中立,美国在会议中声明不介入战争,法国则表示无能为力。中国代表顾维钧抗议会议中没有对日本进行任何制裁,11月24日宣布无限期休会,此会议终究没有任何具体成果。 [7]

[编辑] 陶德曼调停

1937年6月,应德国政府驻华大使陶德曼之邀,中华民国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率团访问德国,与希特勒详谈中德关系发展。9月,国民政府派特使蒋方震赴德国,希望促使第三方调停中日战争[8]11月2日,日本外交部透过德国驻日大使迪克生(Herbert von Dirksen)提出“中国事变对处要纲”[9]11月5日陶德曼南京孔祥熙会晤,转达日方的媾和条件。11月6日狄克生大使访问日本外务大臣广田弘毅,传达中国的回应:蒋中正表示因为中日战事现受到九国条约会议的关注,除非日本恢复到战前状态,否则他不接受任何条件,而且他也不承认收到日方媾和内容,将不被日方分化离间的手段影响。11月24日九国条约会议无限期休会,国民政府未获得实质成果。12月2日蒋中正向陶德曼表示以保全领土主权为基础,愿与日本进行和平谈判。12月21日,随着南京的沦陷,日本强硬派抬头,日本政府重新研议媾和条件,除原先内容外另要求中国赔款、建立非武装地带等。德使迪克生对此媾和条件感到非常失望,认为内容已非主权国家能接受的。

1938年1月11日,日本大本营举行御前会议,通过“处理中国事变的根本方针”:“对于中国现中央政府,帝国谋求将其消灭,或设法收容于新兴中央政权旗帜下”。

1月16日,日本发表近卫声明

日本政府攻占南京以后,仍为对中国国民政府反省给予最后机会已达今日。但国民政府不了解帝国的真意,竟策动抗战····今后日本政府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

16日傍晚,日本接到德国驻日使馆转达孔祥熙的中日和平口述笔录,参谋本部认为中国有和平诚意,以无希望处理是日本内阁重大的错误判断。1月18日,国民政府发表“维护领土主权与行政完整之声明”,中日两国召回双方驻馆大使(许世英横滨上海撤离)。陶德曼的和平调停工作至此停止。[10]

[编辑] 苏联方面

1937年8月21日,在斯大林的坚持下,苏联中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两国和解。9月8日杨杰率领考察团赴俄国购买军火。由于西北陆路运输不便的关系,俄制武器军需品运抵中国的数量稀少。

[编辑] 参战部队

[编辑] 中国方面

刚从上海前线撤退下来的36师、87师和88师,加上从他处抽调来的10个师,总共13个师,再加上由军事学院学生组成的教导总队(共计1万2千余人)、宪兵部队、江宁要塞部队,理想上这些部队满编将有18万人左右,但是部队都是从上海战场受创整补中的残缺部队,因此实际上没有满编,按唐生智统计约有8万人,其中新兵就占了3万人[11]

  • 南京卫戍军:司令长官唐生智,副司令长官罗卓英刘兴
    • 第2军团:军团长徐源泉
      • 第41师:师长丁治磐
      • 第48师:师长徐继武
    • 第66军:军长叶肇
      • 第159师:师长谭邃
      • 第160师:师长叶肇(兼)
    • 第71军:军长王敬久
      • 第87师:师长沈发藻
    • 第72军:军长孙元良
      • 第88师:师长孙元良(兼)
    • 第74军:军长俞济时
      • 第51师:师长王耀武
      • 第58师:师长冯圣法
    • 第78军:军长宋希濂
      • 第36师:师长宋希濂(兼)
    • 第83军:军长邓龙光
      • 第154师:师长巫剑雄
      • 第156师:师长李江
    • 教导总队:队长桂永清
      • 第103师:师长戴之奇(代)
      • 第112师:师长霍守义
    • 宪兵部队(3个团):宪兵副司令萧山令
    • 陆军装甲兵团第三连(17辆一号战车
    • 江宁要塞部队:要塞司令邵百昌
      • 炮兵第8团1个营:战车防御炮8门
      • 防空司令部所属各高射炮队(大小炮27门)
      • 城防通信营
      • 本部特务队

[编辑] 日本方面

奉皇命“大陆命第7号”,华中方面军战斗序列主要由上海派遣军第10军构成。此外,还有通信部队、鉄道部队、航空部队、工兵部队、兵站部队等。日军大将松井石根属于“中国一击论”的强硬派,认为日本唯有透过前线将领击垮国民政府才能解决中国问题。第10军军长柳川平助也是主战派,无视参谋本部的统制线范围,放任各师团追击国军,以逼迫大本营扩大战线。[12][13][14][15]

  • 中支那方面军 - 司令官:陆军大将松井石根,参谋长:冢田攻,副参谋:武藤章
    • 上海派遣军 - 司令官:陆军中将朝香宫鸠彦王
      • 第3师团藤田进中将
        • 第29旅团:上野勘一郎少将
        • 第5旅团:片山理一郎少将
        • 先遣队(联队):鹰森孝大佐
      • 第9师团吉住良辅中将
        • 第18旅团:井出宣时少将
        • 第6旅团:秋山佳兑少将
      • 第11师团山室宗武中将
        • 第10旅团:天谷直次郎少将(天谷支队)
        • 第22旅团:黑岩义胜少将
      • 第13师团萩洲立兵中将
        • 第26旅团:沼田重德少将(沼田支队)
        • 第103旅团:山田栴二少将(山田支队)
      • 第16师团中岛今朝吾中将
        • 第19旅团:草场辰巳少将
        • 第30旅团:佐佐木到一少将
      • 重藤支队:重藤千秋
    • 第10军 - 司令官:陆军中将柳川平助
      • 第6师团谷寿夫中将
        • 第11旅团:坂井德太郎少将
        • 第36旅团:牛岛满少将
      • 第18师团牛岛贞雄中将
        • 第23旅团:上野龟甫少将
        • 第35旅团:手冢省三少将
      • 第114师团末松茂治中将
        • 第127旅团:秋山充三郎少将
        • 第128旅团:奥保夫少将
      • 第5师团歩兵第9旅团:国崎登少将(国崎支队)
    • 第三飞行团值贺忠治

[编辑] 战争过程

12月1日日本裕仁天皇批准“大陆命第8号”,正式下令攻占敌国首都。国民政府调集第10军徐源泉,第83军邓龙光,及淞沪会战撤出之第66、71、72、74、78军,教导总队、警备、宪兵步队[16]参与南京保卫战。

12月2日,日军第9师团第16师团分别攻占金坛丹阳第114师团占领溧阳。日军第3师团苏州集结,被定位为二线师团,跟随9师团的路线前进。

12月3日上海派遣军第9、16师团主力沿丹阳句容推进。

12月4日国军第88师孙元良部,与陆军装甲兵团第3连(一号战车)在南京南方和日军正面接触。

12月6日,日军发动全面进攻,第三飞行团龙华王滨机场为基地,广德常州为前进机场,猛烈轰炸国军主要阵地。日军第11师团第10旅天谷支队)占领镇江,并继续沿扬州仙女庙江北大运河前进。国军以第74、83军防卫主要阵地,第72、78军及教导总队部署于狮子山雨花台紫金山等最后防御阵地。

12月7日蒋中正离开南京,前往庐山。日军第114师团占领秣陵关第6师团急行军至114师侧翼,联合对雨花台一线阵地进行攻击,遭国军顽强抵抗。。

7日,日本华中方面军下达南京城攻占要领:(节录)

一、劝告开城谋求和平方式进城……
……
七、(之二)特别严格规定部队军纪风纪,使中国军民尊敬服从日本军的威武……

12月8日唐生智下令撤守外围阵地,但没有拟订撤退计划,造成守军移动时遭到日军尾随,直逼南京城。

12月9日,日军在攻占市郊及要求投降未获答复后,在朝香宫鸠彦王指挥下向南京发起大规模进攻,国军士气低落、部队溃散。日军国崎支队占领太平,并渡过长江浦口前进。

12月10日,日军第18师团推进至芜湖第16师团占领苍波门下麒麟门,并朝附近之紫金山进击[17]

12月11日,南京卫戍司令官唐生智,向蒋中正发了一则电报:

从12月9日到11日,日军自光华门迫近三次。……11日中午开始,坏消息频传,雨花台地区、安德门、鳯台门陷入敌手,迅速下令第88师迳赴前线,与第74军、第71军并肩作战……

12月12日,南京东南方紫金山雨花台沦陷,守军全数殉国。

孙元良第88师之战斗详报:(节录) 12日晨,沿京芜铁路进攻之敌已逼近赛虹桥。雨花台方面因系敌主攻所在,虽经全部我官兵奋勇苦斗,奈外无粮弹,内无援兵,且敌挟战车、飞机、大炮……上午,韩团长宪元、营长黄琪、周鸿、符仪廷先后殉难;下午旅长朱赤、高致嵩,团长华品章、营长苏天俊、王宏烈、李强华亦以弹尽援绝,或自戕或阵亡,悲壮惨烈。全部官兵六千余员皆英勇壮烈殉国

唐生智召开撤退会议,会议尚未结束,撤退的消息就已传开。下午,第88师遭日军重炮轰击,俞济时孙元良想渡江撤退经唐生智宋希濂劝阻返回;随后唐生智正式下令撤守南京,各部队突围。唐生智宋希濂孙元良徐源泉邵百昌先后撤离。由于司令部间很多互相矛盾的命令及简单的命令被遗漏,少数部队不知撤退命令,误以为友军擅自撤退而使用机枪扫射,这些混乱加上战前欠缺心理准备,让国军很少有机会可以撤退,仅第66军成功突围。日本海军航空部队特别攻击队在攻占南京的过程中,于长江上游15至28英里处,误击英美船只巴内号[1](美国警备艇)及列迪巴多号,引起外交纷争。

12月13日早晨,日军第6师团第114师团首先入城,同时第9师团进入附近的光华门,日军第16师团第13师团其中一部则进入中山门太平门山田支队占领乌龟山,朝幕府山前进。同日下午,2支日本海军小型舰队到达长江两岸。

在随后6个星期,日军展开了南京大屠杀

[编辑] 此役殉国之国民革命军将领

  • 萧山令1892年-1937年)宪兵司令部副司令兼代理首都警察厅厅长、南京市长(1937年12月担任)。湖南益阳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南京保卫战时负责防守上新河雨花台光华门等阵地。12月12日上午,萧山令率部与日军激战杀伤当日全部进攻日军,准备同日军巷战时,接上级命令撤退。该日夜于仪凤门外又指挥宪警与追敌激战,渡江时为日军汽艇机枪扫射中弹受伤,拔枪以最后一弹自戕,壮烈殉国。后追晋中将。
  • 朱赤1900年-1937年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二六二旅少将旅长。江西修水人。1925年7月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1937年11月奉命率部保卫南京12月10日,日军第六师团在光华门攻击失败。逐以两个师团三万兵力在飞机,大炮,坦克的协同下猛烈攻击二六二旅防守阵地。守军奋勇死战,阵地也逐渐被破。12月12日下午,朱赤所率残部一百余人因弹尽力竭全部壮烈殉国。
  • 高致嵩1898年-1937年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二六四旅少将旅长。广西岑溪人。1925年7月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1937年12月与八十八师二六二旅死守雨花台光华门重要阵地。12月12日下午,杀伤日军数千后,因弹尽与全旅大部官兵壮烈殉国。追赠为陆军中将。
  • 易安华1900年-1937年国民革命军第八十七师二五九旅少将旅长。江西宜春人。1925年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宪兵科。11月奉命率部保卫南京12月参加战斗。与八十八师二六二,二六四旅死守雨花台光华门重要阵地。1937年12月12日光华门附近力战殉国。
  • 罗策群1893年-1937年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六军一五九师少将副师长。广东兴宁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工科毕业。1937年12月参加战斗。率部与日军在汤山激战。1937年12月12日夜,为掩护来自广东的八十三军,亲自率整师残部在紫金山冲锋的时候和全师两千将士壮烈殉国。
  • 姚中英1896年-1937年国民革命军第八十三军一五六师少将参谋长。广东平远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1937年12月奉命率部保卫南京1937年12月12日,日军用一个师团兵力攻入紫金山东的青龙山。为掩护其他友军。率整师在紫金山东冲锋,杀出一条血路。身先士卒,壮烈殉国。
  • 司徒非1893年-1937年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六军一六O师少将参谋长。广东开平人。1917年保定军校第六期,1919年毕业。1937年11月上海沦陷,随军退守南京1937年12月6日汤山阻击战开始,12月10日奉命突围。随部经太平门突围至句容撤至大水关与日军大部相遇,激战三日,1937年12月13日,因弹尽身中数弹后与数千将士全部壮烈殉国。
  • 李兰池1899年-1937年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七军一一二师少将副师长。辽宁锦西人。1926年冬,入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七期步兵科。1937年12月12日南京城破,奉命突围,激战中率部与日军于太平门肉博战中,不幸中弹,壮烈殉国。
  • 刘国用1898年-1937年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五十八师一七四旅少将副旅长。广东梅县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毕业。1937年11月率部奉命保卫南京,12月9日于牛首山一带与日军激战,1937年12月13日因弹尽与数千将士于水西门外殉国。
  • 蓝运东1899年-1937年国民革命军预备第十师少将参谋长。湖南醴陵人。1924年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12月于南京殉国。
  • 万全策1902年-1937年国民革命军教导总队第一旅少将参谋长。广西苍梧人。入广东西江讲武堂,后进过中训团研究班1937年12月第一旅防守紫金山工兵学校左侧、孝陵卫西山中山门一带,万全策12月8日起协助旅长周振强与敌交战,主阵地始终未失。至12月11日战事最激烈时阵亡,英勇殉国。
  • 雷震1901年-1937年国民革命军教导总队第三旅上校副旅长。四川蒲江人。1937年12月12日率孤军与日军近卫师团遭遇,血战殉国。追赠少将。
  • 谢承瑞1905年-1937年国民革命军教导总队第一旅二团上校团长。江西南康人。法国里昂中法大学陆军专业毕业。南 京保卫战之初所部与八十七师二六O旅防守工兵学校12月9日,防守淳化的五十一师败退回城,在尾追的日军第九师团的猛攻下阵地 失守,遂退入光华门与八十七师、一五六师、宪兵教导二团等坚守城垣,并迫退城外日军。12月10日于光华门两度击退破城日军,歼灭残敌,但亦在战 事中为火焰伤,12月13日凌晨奉命向下关方向撤退,于挹江门因身体虚弱被拥挤失控的人群踩倒身亡。追赠少将。
  • 华品章1902年-1937年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二六二旅上校副旅长。于1937年12月12日下午,与旅长朱赤率残部一百余人杀伤大量日军后因弹尽全部壮烈殉国。追赠少将。
  • 韩宪元1902年-1937年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二六二旅五二四团上校团长。广东文昌人。于1937年12月12日下午,与旅长朱赤率残部一百余人杀伤大量日军后因弹尽全部壮烈殉国。追赠少将。
  • 黄纪福1902年-1937年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六军一五九师四七七旅上校副旅长。广东梅县人。1937年12月参加南京保卫战,拒敌于汤山汤山失守后经麒麟门退至大水关集 结待命。12月10日随一五九师调驻明故宫,策应增援光华门的一五六师。1937年12月12日南京失守,随六十六军经太平门突围,沿途战斗中壮烈牺牲。追赠少将。
  • 蔡如柏(?-1937年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六军一六O师九五六团上校团长。广西陆军干部养成所毕业。1937年12月13日在汤山与日军第十六师团激战中壮烈殉国。追赠少将。

[编辑] 战后

蒋中正发表《国军退出南京告全国国民书》,其内容足以媲美丘吉尔告英国同胞书[18]

且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我全国同胞诚能晓然于敌人鲸吞无可幸免,父告其子,兄勉其弟,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壁垒,以制敌之死命。

1937年12月13日起,华中方面军司令松井石根下令“纪律肃正战俘(屠杀战俘)”。日军第16师团占领紫金山后,俘虏敌军万余人向师团参谋中泽三夫请示,经参谋长确认后下令俘虏全杀;16师师团长中岛今朝吾则对蒋中正私人物品非常感兴趣,将官邸、办公室财物陈设搜括一空。同日,日军进入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劫走图书古物玉器铜器等[19]12月17日,日军举行“南京入城式”。12月18日,“慰灵祭”。

1937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举行政治会议,随着日军攻占南京毛泽东所坚持的独立自主路线获得党内肯定,会议里纠正了以王明为首,所谓统一战线团结抗日的右倾投降主义[20]

1938年1月11日蒋中正在会议中自责表示:“我作为全军统帅第一个有罪过,我们对不起已死的官兵和同胞,对不起国家,尤其对不起自已的良心。”。唐生智弃守南京后,将责任归咎于新补士兵过多与孙元良之88师溃败。

1938年2月26日松井石根朝香宫鸠彦王柳川平助等人被日本裕仁天皇召回日本,特赠银瓶以嘉勉他们攻克南京

日军战败后,曾借口推诿南京大屠杀罪行:

中国军由于民族主义的自觉,在上海死力抵抗,苦战多时;攻南京时亦遭中国军坚强抵抗,日军伤亡很重,因此痛恨国军。所以引致南京屠杀报复[21]

孙元良认为松井石根是:“无天良、无见识、无节操、无骨气”[22]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1. ^ http://www.j-aircraft.com/research/George_Mellinger/soviet_fighters_in_the_sky_of_ch.htm
  2. ^ Askew, Defending Nanking: An Examination of the Capital Garrison Forces, p.173.
  3. ^ Askew, Defending Nanking: An Examination of the Capital Garrison Forces, p.158.
  4. ^ 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时报文化出版,1994年版,ISBN:957-13-0962-1,第180页
  5. ^ 李君山,为政略殉-论抗战初期京沪地区作战,台大出版委员会出版,1992年,ISBN:957-9019-26-6,第189-193页
  6. ^ “1935年美国中立法要点:1战争发生时得以禁止运输军火与军用品给交战国2战争发生时得以禁止美国商船装运军火至交战国或转运交至战国3有权禁止在美国本土或领海口岸转运人及军火于交战国”。陈木杉,从函电史料观抗战时期的蒋汪关系,台湾学生书局出版,1995年2月,ISBN:957-15-0673-7
  7. ^ 李君山,1937年中国开战决策与列强之关系-以《九国公约》比京会议为中心的考察,中华军史学会会刊,第13期,2008年9月,第38-59页(国科会专题研究计划94-2411-H-005-009)
  8. ^ 张玉法,中华民国史稿,联经出版,1998年6月,第367页,ISBN:957-08-1826-3
  9. ^ 藤原彰,陈鹏仁译,解读中日全面战争,水牛出版,1996年,ISBN:957-599-563-5,139页
  10. ^ 马振犊、戚如高,蒋介石与希特勒-民国时期的中德关系,东大图书出版,1998年2月,ISBN:957-19-2193-9,第373-387页
  11. ^ 李君山,为政略殉-论抗战初期京沪地区作战,台大出版委员会出版,1992年,ISBN:957-9019-26-6,第243页,转引自谭道平《南京卫戍战史话》第93-5页
  12. ^ 参谋次长多田骏一度严令前线停止前进,李君山,为政略殉,192页
  13. ^ 11月5日柳川平助扬言:二十天之内,攻占南京。转引自田中正明(前松井石根随从秘书),南京虐杀的虚构-松井石根大将的阵中日记,东京,芙蓉书房,第148页,1985年
  14. ^ 11月20日,日军第10军电报:……集团军于19日上午命令全力向南京追击,其部署约在如左……。陈鹏仁,近代中日关系史论文集,五南图书出版,1999年9月,ISBN:957-11-1916-4
  15. ^ 11月15日晚间,第10军幕僚会议决定擅自向南京追击,“因湖东会战之不彻底,已经错失击灭敌军主力的机会,但敌军现处溃散状态,如把握此沸腾的战机,断然实施追击,约20天即可占领南京”。11月20日下午6点,多田骏次长覆电:接到丁集团部署经湖州向南京倾力追击内容之报告,因此认为上述事项脱离临命600号指示正以为念。《从卢沟桥事变到南京战役-初期陆军作战(一)》,国防部史政编译局译,1987年6月,第601-602页
  16. ^ 刘凤翰,抗战期间国军扩展与作战,国防部史政编译室,2004年8月,第181页,转引自41师师长丁治磐将军访问纪录,ISBN:957-01-7921-X
  17. ^ 日军对华作战纪要,从卢沟桥事变到南京战役-初期陆军作战(一),国防部史政编译局译,1987年6月,第598-614页
  18. ^ 陶涵,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的奋斗,上册,时报文化出版,170页,ISBN:978-957-13-5173-5
  19. ^ 转引自赔偿委员会档案,行政院,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古物文献损失报告,a6908
  20. ^ 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时报文化出版,1994年版,ISBN:957-13-0962-1,第213页,转引自《中共党史大事年表》
  21. ^ 孙元良,亿万光年中的一瞬-孙元良回忆录,时英出版社,2008年7月,248页,ISBN:978-986-6653-09-4
  22. ^ 孙元良,亿万光年中的一瞬-孙元良回忆录,时英出版社,2008年7月,258页,ISBN:978-986-6653-09-4
  • Askew, David. Defending Nanking: An Examination of the Capital Garrison Forces. Sino Japanese Studies Vol. 15 pp. 148-173. 2003. 
  • 南京保卫战17位殉国将军. 中山日报. 2007-5-20. 

[编辑] 外部链接

  • 日本人对南京大屠杀的背景(鳥飼行博研究室)
  • 日军进攻南京.南京档案局史料公布(引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档案》).
  • 日军侵占南京时的编制(1937年8月一1938年1月)(引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档案》).
  • 南京保卫战示意图

[编辑] 参看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南京保卫战
  • 南京大屠杀
  • 淞沪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