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燮霞退役没有:如何推进大学文化的生态化建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4:36:16

大学文化学术文化是凝聚大学文化主体的精神力量,能够不断激活大学文化的良性生态因子

  大学文化的主体由教师、学生以及管理人员、服务人员所构成,其中,教师和学生是主要成员。如果把大学文化视为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教师和学生就是最活跃的生态因子,学术活动是他们的基本生存方式。世界高等教育的历史充分说明,体现共同价值观、行为规范(科学规范)、利益和信念的学术文化,是凝聚大学文化主体的强大精神力量。发育良好的学术文化能够不断激活大学文化的良性生态因子,维持大学文化的生态平衡,有效抵御社会不良影响对大学文化的侵蚀。

有人认为,现代大学已经从社会边缘的象牙塔走向了社会的中心,其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应该承认,现代大学的功能在不断扩展。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非常重要的一点:大学任何新职能的履行都是以学术为基础的。无论怎么发展变化,大学依然是以学术活动为中心的学术性组织,大学依然体现为以教师活动为主体的学术性活动。大学与其他社会组织的根本性区别,就在于其职能的履行,如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都是以学术作为基础,都是由大学教师去完成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授是大学文化标志性的主体,教师的生存方式也将影响学生的人生取向。在一所崇尚学术的大学里,学生对学术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敬畏之感。薪火相传的学术之光正是靠着一代又一代优秀学子得以传承,而大学的学术文化也一代又一代地得以发扬光大。

  学术文化是建设大学文化载体的理论依据,能够不断优化大学文化的生态环境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总是会依赖于一定的载体,大学文化建设也不例外。大学文化的载体建设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大类。硬环境一般是指被限定在一定的地理位置和人为的物质空间的文化载体,软环境主要是指大学制度、校园舆论、主体精神风貌和生活状态等。不管是硬环境还是软环境,大学文化的载体建设都要在统一的理念指导下进行,这个统一的理念,就是具有院校特色的学术文化。

  在大学文化的载体建设中,最为重要的是大学制度建设,这是大学文化良好生态环境的决定性因素。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当以学术文化为理论依据,学术文化的核心内容就是学术自由。近年来,我国大学制度理念的变革主要强调大学是学术性组织把大学当作学术性组织建设与管理,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大学制度研究引入了不同的研究视阈,如第三部门理论治理理论公共管理理论等等。从历史的事实来看,学术自由内在地体现为大学组织得以持续存在的制度根基。不管是古典的柏林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巴黎大学还是现今有声望的美国常青藤大学,无不得益于这种以自治与自由为根基的大学制度。可以说,以学术文化为理论依据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必将为促进大学文化的生态平衡提供良好的环境。

  学术文化是积累大学文化资源的思想基础,能够不断巩固大学文化的生态平衡

  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传承的长期积累过程,大学文化的发展概莫能外。因此,从长远发展考虑,要持续维护大学文化的生态平衡,除了强化主体建设、载体建设之外,还应该加强大学文化的资源建设。从资源建设的角度看,大学文化主要分为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个大类。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灵魂,学术文化是其内核;物质文化是大学文化的形式,楼宇文化是其代表。大学文化的资源建设,就是要在积累气派的楼宇文化的同时,更加注重积累先进的学术文化。

  大学精神文化的积累,应从学术文化入手,着力培养大学人平等的多元意识,理性的科学态度,自由的个性发展以及非功利的价值追求,从而形成浓郁的学术氛围。目前,当致力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培育学术独立意识。学术独立意识说到底是一种求真的意识,对大学而言,求真是压倒一切的主流价值观,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知是非,不计利害,应是学术界占主流地位的精神气质与价值取向。一方面,学者要致力于养成超然性的品性,惟真理是求;另一方面,社会要培育学术宽容的精神,尊重学术的独立与尊严。二是确立学术为本理念。在高校内部管理中,强化学术权力实质上就是突出高等学校教师和专业人员在学术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使高等学校教师和专业人员在各自学科领域内拥有发言权,进而保障高等学校内部按照学术自身规律向前发展。要以学术权力为中心组织起大学内部的相关机构,把大学作为学术组织来建设和管理。

  办大学就是办一种氛围。对高深学问的传播、应用、融合和创新是大学人共同的行为方式;对知识的渴求、真理的探索、科学的崇尚是大学人共同的兴趣偏好;对社会进步超越个人功利的关怀和服务社会、改造世界的责任是大学人共同的使命。只要我们坚持以学术文化为着力点,不断推进大学文化的主体建设、载体建设和资源建设,就一定能够促使大学文化实现持续的生态平衡,确保大学的基业长青。

  (执笔:何 李洪华 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湖南科技大学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