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娴告别演唱会:家乡的印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55:45

家乡的印象  

     廿十五年前,因工作需要,来到我阔别廿十五年的家乡。我十二岁离家去北京找父母,十五岁那年(61年),为看奶奶回过一次家。奶奶在63年的特大洪水后,去世了,以后就没回去过。当在车上看到波光粼粼的湖面,真好似在江南水乡畅游。公干之余,想回家看看。我出了城关西门不久,由孙郑李村下了大路,一直向北走下去。走在千顷洼的‘腹地’,有点来到大草原的感觉,宽敞、豁亮,闻着青草香,听着鸟儿叫,令人心旷神怡。‘趟’过宽阔的滏阳新河,来到我的老家窑洼村,我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早先,我们家在村中间一条街的过道(胡同)里。后来修滏阳新河时,把村子斜劈了一半,我家就成了村边。现在,躺在屋里的炕上,就能隔着窗户看到大埝(堤)。

    明史上讲:“衡水…西有漳水,南有洚水,北又有滹沱河。西南有盐池。”我家所处的位置,可能就是史上说的盐池附近。就泛衡水湖地区而言,按现在的说法叫“北方的水乡”一点都不错,不过它的过去并不美丽,更多的是盐碱、旱涝、伴随着人门的痛苦和无奈。

        冀县和衡水县的交界有一片盐碱涝洼地,夹在窑洼村和巨鹿之间,南北看不到头,当时我小,不知能通到哪里。冬春季,这里是白茫茫一片,遇到刮风时,经常看到干枯的荒草被风刮得滚成球儿,随风滚动。还看到过搭着简陋的窝篷,在此煮盐熬硝的人。夏天,这里到处是茂盛、浓密、比人还高的大碱蓬;秋后,能在这里看到手拿大扇镰,拉着大扒搂柴火的人,一米多宽的大扒,上面在放一个装柴草的大口袋……长大了,才知道,其实这是一段古河道,叫盐河。
    小时候去过附近的地方,村里村外都有几个早先为盖房取土脱坯留下的大坑,有的终年积水,村村都有几个废弃的苦水井,且年代久远。村与村之间更是沟壑纵横,道路一般在沟里,真是,“听得铃声响,不见马儿来”。按现在科学的观点看,是很利于排碱的。
    记得1956年发大水时,到处是一片汪洋,村子和村外的地块都成了一个个小岛,去地里干活得驾船。也是那年,一个雨夜里,我们村里的大人们与邻村南庄因掘堤泄洪而发生了争执,据说还打了起来,并且伤了人。每每发大水或下大雨过后的一段日子里,村里就会来一些要饭的,我见过十几人的一大伙,带着碗筷、饭锅、小风箱和简单的行李,拖老带幼,衣衫褴褛。三五成群,形单影只更是不计其数。听大人们讲,他们都是“西乡”来的,由此看来,有的地方的日子,过的还不如我们。西乡又是指的哪里?
    几十年在外边,接触的人多了,心里总有个比较,家乡人,淳朴、老实、尤其是会说客气话儿。小时候,奶奶带我经常去巨鹿赶集,十里八乡来赶集的乡亲们,碰见熟人都热情的打招呼,加上浓厚的乡音,十分亲切,好听极了。在外面多年,就曾经多次因为别人不会说客气话,而生闲气。多年没回家了,现在的巨鹿集恐怕应该用熙熙攘攘、人山人海来形容了吧。
    此文完成于五年前。上次回家至今又过了四分之一世纪了,人生不会再有四分之一了,所以又拿出来,回味一番。2011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