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春演唱会:如何破除“政企银一体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6:55:38

如何破除“政企银一体化”?

2011-08-05

  国有企业由于体制的问题,长远看来,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取得持续的成功经营。除了中国垄断性的央企(如中国移动、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国家电网等)外,全球销售收入500强企业中,很少有国有企业。如果用技术实力、品牌价值、股本回报率这些综合竞争力指标来找在全球有竞争力的国有企业,就像在陕西找华南虎一样难。

  最近有学者指出,2001-2009年全国非国有工业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为12.9%,而国有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为8.16%。更何况不少国有企业获得了在行业内的垄断地位,能以明显低于民营企业的利率获得大量的优惠利率贷款。在对中国28万家年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的企业进行抽样后所建立的数据库的研究表明,在过去的数年内,国企所支付的利息率比平均利率要低157个基点,与私企相比要低225个基点,比港澳台资企业低4个基点,比其他外资企业低75个基点,而且这一差距并不随时间而减少。

  即使在今年的货币紧缩政策之下,不少国有企业还充分利用了轻易获得的贷款资源,通过各种形式变相贷款给生产力高的民企,从中获利,形成了国有银行体系外的金融系统。

  光大证券的测算发现,尽管信贷占社会融资总量的比重已由2002年的92%下降至目前的55%左右,但银行通过表外业务(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提供的融资量占27.4%,再加上银行参与的企业债承销及交易,银行直接和间接参与比例依然占社会融资总量90%以上。利差导致的寻租和转贷行为比比皆是。一位银行高管就透露,在银信合作的信托贷款被抑制之后,委托贷款已成为银行最重要的一种创新贷款方式。

  不过,安邦首席研究员陈功认为,对国有企业问题的研究不能只停留在上述层面。他认为,现在对国企问题还在做数据分析的人,要么对中国国情缺乏最基本的了解,要么就是大脑存在匪夷所思的疾病。因为这不是一个新的有待研究的问题,而是一个始终没有推进,而且愈演愈烈的老问题。说它愈演愈烈,是指的原来是政企不分,后来是政银不分,而现在则是“政企银一体化”。在银监会要求75%的贷存比的监管指标下,国有企业和政府占用了大量的银行贷款额度,埋下了不良资产的隐患(比如铁道部的巨大负债、海外投资的巨额亏损、地方政府的平台贷款)。

  路透社8月3日称,两位消息人士透露,中国政府正考虑成立一个新的部级机构,管理国有银行和非银行类金融企业。新机构将对中国大型国有金融机构(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公司和基金)的管理拥有话语权。两位消息人士中,一位与中国领导层关系密切,另一位则是中国金融业高管。通过建立一个新的银行业监管机构,中央能够分散管理其数量众多、有时不服从管理的国有企业之责任。新机构侧重银行业监管,或将加强政府对高速增长的金融业的控制。消息人士透露,新的监管机构在政治级别上将高于银行业高层。而当前,银监会和央行主管的行政级别一般相当或略低于最大的国有企业主要领导。在我们看来,这样级别的变动目前并不太合适,很可能在明年政府换届后才会行动。

  从目前政、企、银的联合及演变来看,陈功相信,这种“政企银一体化”的局面,可能是“十八大”之后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如果不打破,后果不堪设想,要出大乱子,出那种无法收拾局面、也不可能有人站出来收拾局面的大乱子。如何打破?在做法上还是要强化法治、严肃纪律、公平竞争、放开中小银行市场等。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中国国有企业的问题是一个老问题,而且已经发展到了“政企银一体化”的水平,形成了一个个独立王国,成为中国竞争力提高的一大障碍,也降低了中国金融政策的效率。中国迫切需要在“十八大”后大力破除国有企业这种“政企银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