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坤40岁生日:美国实体经济复苏更艰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8:00:22

美国实体经济复苏更艰难

(中国)《瞭望新闻周刊》   (2011-08-16)

fieldset {width: 306px;border: 1px solid #990000;align: center;}legend {font-family: Arial,"宋体";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color: #990000;}
早报导读   [名家专评] 俄国才是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大患
[时事漫画] 美经济再陷衰退概率达3成
[总统选举] 四准候选人回应国庆群众大会演说
[金融风暴] 美国经济再陷衰退概率达三成

  美国当前如此差的经济数据,正是在其大肆量化宽松、市场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产生的

  文/魏亮

  8月5日,标准普尔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由“AAA”降至“AA+”,展望负面。降级危机效应首先在周末运行的中东股市显现。周六沙特股市下跌5.5%,周日以色列股市下跌7%,为11年来最大跌幅。周一即引爆全球股灾:韩国创业板指数盘中下跌10.41%,市场一度暂停交易。香港恒生指数跌6.1%,德国股市下跌5%。美股在总统奥巴马讲话负面影响下,道指跌破11000点,跌幅达5.55%,“标普500”、纳斯达克指数跌幅均超6%。随后几日,全球股市持续巨幅震荡,道指涨跌幅均以数百点计。一场以世界经济霸权遭降级、信用经济几遭釜底抽薪为特征的新型危机开场。解铃还需系铃人。或许只有仔细分析美国经济的实际状况,才能从中寻找出破解之道。

  美实体经济虽未因降级而立刻变坏,但自全球金融危机后,也没有明显变好。2011年第一季度,美GDP仅增长0.4%,二季度略升至1.3%。3月起,美供应管理协会制造业指数急转直下,至7月仅为50.9,制造业仅有几可忽略的增长。芝加哥采购经理人指数也从今年2月的71.2降至7月的58.8,意味着企业投资扩大再生产积极性不高。失业率方面更不容乐观。2009年4月至今28个月中,仅有3个月失业率低于9%。

  美国当前如此差的经济数据,正是在其大肆量化宽松、市场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产生的。恰恰表明,今年以来,人们受到全球金融危机惊吓后,对搞投资、雇工人、做实业的前景非常悲观。然而实体经济复苏不但需要重建信心,更需要各生产部门间在政府引导下建立革新的经济网络,确较金融复苏缓慢且煎熬。加之资本市场赚钱更容易的诱惑,流动性在实体经济中出现“空转”,并流入资本市场投机。

  正如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双“CEO”格罗斯与埃利安2009年所说,美国经济进入了一种在较长期内低增长与高失业并存的“新常态”。这种“新常态”的恶果就是长期以来支持经济增长的私人资本陷入既对搞实业“赚慢钱”信心逐步降低,又对经济长期低迷感到恐慌的恶性循环当中,并导致对官方经济刺激的高度依赖。

  路透社随机抽样显示,当前73%的美国人认为,“美国走在一条错误的道路上”,47%的美国人认为“最差的情况还没有到来”。而美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又正是政府救助实力衰减的有力背书。这时,不能“自转”的市场恐慌情绪无限放大也就不足为奇了。

  美国很难再像拯救两年前全球金融危机那样力挽狂澜了吗?短期看来恐怕如此。至少华盛顿邮报调查显示,75%的美国人对政府改善经济“几乎没有”或者“没有”信心。

  首先,美财政能力大不如前。2008年华尔街金融风暴爆发后,美政府立即启动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对金融业“输血”力度空前。但其直接后果就是联邦政府赤字从2007年的2000亿美元飙升至今年的约1.4万亿美元,国债占GDP的比例也更加靠近100%。现在,这些危险的财政数据直接成为美国两党政治斗争的口实,使得在历史上多数时候都比较轻松的“提高政府举债上限”问题陷入僵局,并最终导致政府虽可继续举债运行,但未来10年削减赤字的规模必须高于本次举债上限提高的额度。其中,最严重的情境是,联邦政府需在未来10年削减赤字2.4万亿美元,并且最近两年联邦政府各部门的预算已被国会基本框定,再想多花钱非常困难。因此,美国政府再想实施类似2009年的大规模刺激着实很难。

  财政捉襟见肘,人们把渴望拯救危机的目光投向美联储控制的货币政策。但伯南克帽子里的货币政策“戏法”也不多了。一方面,常规的货币政策再没有多少可宽松的余量。2007年,美联邦基准利率为5.25%,金融危机爆发后,美联储采取“速战速决”的刺激手法,大幅度放宽货币政策,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把联邦基准利率降低至0~0.25%,并维持至今。也即,美联储想通过继续下降名义利率刺激经济的空间已经很小,至多0.25%。如此降幅对恐慌的市场犹如杯水车薪,或许不但不能拯救危局,甚至还可能会起到放大恐慌的副作用。因此,在美股经历8月8日的“黑色星期一”后,美联储的声明只是将现有的低利率维持到2013年中期,并没能在继续宽松货币政策上想出新招。

  另一方面,继续量化宽松或许也不可靠。美联储通过扩大其资产负债表的形式搞“量化宽松”,实际目的也是变相维持或降低利率,保证企业能够以低成本融资。但经过两轮量化宽松,企业成功融资后,并没有把全部资金用于美国实业,而是转投赚钱更轻松的资本市场以及复苏态势较好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从而量化宽松导致通货膨胀这一负效应逐步发酵、蔓延,并在造成新兴市场集体过热后继而传导至欧洲发达国家。如此,若继续量化宽松,其正面刺激作用难完全实现,通胀或将传导至美国。这或许正是美联储对是否继续量化宽松犹豫不决之处。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主权信用降级影响已经开始蔓延。上千家与联邦政府存在千丝万缕联系的机构和企业评级已经下调。如果这种负面影响继续扩散,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出现“降级反应”,并引发实体经济“滞后”的继续衰弱,将意味着美国政府面临的待救助规模和范围远远不是现在可以预测的。美国政府的烦心事或许才刚刚开始。□(作者单位: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