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军发型师:“愚公馆”今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6:20:30
“愚公馆”今昔

http://www.yuxinews.com 2010-07-26 10:12:57

□玉溪新闻网讯(记者 李红芳 文/图)

室内的旋转式木楼梯

全家福

室内的黄允中像

汇溪大桥碑刻记录了“星文公”的功绩。

大型拱券式门窗具有浓重的西洋风格

门口的平台

外墙基座以青石贴面

    人来人往的中心城区南门街上,一条狭长而不起眼的巷道尽头,坐落着一幢中西合璧的古建筑。数年前,这里曾经开过餐馆,到这里用过餐的人都知道它叫“愚公馆”,周围高楼林立,人声嘈杂,其身居闹市的幽静以及独特的建筑风格,令人印象深刻。

  如今,昔日的“愚公馆”已经人去楼空,可是它就像一位面容安详的老者,默读着这个城市的变迁。打开两道紧闭的大门,就像打开一部尘封多年的历史,让人不由得驻足,回望……

    “愚公馆”隐于闹市

  炎炎夏日的午后,穿过熙攘的人群,来到“愚公馆”。如今,当年那块高挂在门头的“愚公馆”匾额已经不见了,可是两道紧锁的大门以及门口寂静的幽兰,依然使人浮想联翩。

  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帧古香古色的字画,再往里走,只见宽敞的院落花繁树茂,白墙青瓦,亭台小楼,别有一番景致。这是一幢中西合璧、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整幢房屋为砖木二层楼结构,外墙基座以青石贴面,大型拱券式门窗具有浓重的西洋风格,室内一把旋转式木楼梯连接至二楼,楼梯口悬挂着三幅黑白照片,从中可以窥见一些这幢房子的历史和背景。

  据了解,这幢房子大约修建于1945年。为什么叫“愚公馆”?这是谁的居所?

    “黄大星爷”泽被乡里

  提起公馆的主人,故事可就多了,这还得从清代说起。据了解,清同治年间,大营街有个人叫黄占魁,字星文。黄占魁及其父黄泽业(字沛然)、祖父(名讳不详)三代均为独子。黄泽业是位中医,以济世救人为宗旨,行医多年竟无恒产。黄占魁15岁时,父亲黄泽业撒手而去,留给他一个药厨、一间破屋和几亩地。自幼丧父的黄占魁放弃未竟学业,挑起了家庭重担。他一边种田,一边做些贩卖瓜果蔬菜和土产百货的小买卖,省吃俭用,积累资金,与母亲和姐妹们一道,开始了创业立家的艰难历程。

  清末,玉溪盛产土布,经营洋纱、土布的人很多,而且大多财雄势大。1895年前后,黄占魁也涉足这一行业,其以忠、厚、诚、信为本,很快跻身于强手如林的商界之中,在当时的玉溪、通海、蒙自、昆明、元谋等地与人合作或独自创立了“永利兴”、“永利昌”、“永利合”等多家商号,顺利经营数十年,获利颇丰。发迹后,黄占魁在大营街置地购房。出身贫寒的他不忘乡里,多年致力于地方公益事业和社会救济事业。他曾倡导、主持和重金捐助修建了玉泉寺、汇溪大桥、双凤桥、汇溪小学、县民众图书馆和大营街至州城的道路等公益设施。遇灾荒之年,开仓平粜,救济灾民,逢年过节,施放钱粮,扶助贫残;乡里纠纷,民户分家析产、点主立祠,必请他主持。因乐善好施、急公好义,黄占魁成为远近闻名、老少尊重的长者,民间普遍尊称他为“黄大星爷”或“星文公”。

  黄占魁具有远见卓识,重视对后代的培养和教育,他常用“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和“要勤劳节俭,忍苦耐劳,有钱不可用尽,有势不可玩尽”等语句训诫子孙,教育后代踏实做事,清白为人,为国兴利除害,其后代人才辈出,均有建树。四个儿子当中,长子、次子经商,三子、四子修文习武。1934年,星文公主持分家析产,将大营街所有房产和田地一分为四,任其自行发展。

  1936年,黄占魁因病辞世,前来吊唁者五六千人,其中既有来自穷山僻壤的彝、回贫民,也有来自省城、县城的军政要员。时任云南省主席的龙云、著名抗日将领卢汉和社会名流袁丕佑、李鸿祥等人纷纷为其遗像题词。

    “愚公”轶事

  在黄占魁的四个儿子中,数四子黄允中最为知名。据了解,黄允中出生于1906年,字愚生,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先后任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副师长职,参加过著名的台儿庄战役,后又随滇军转战湘、鄂、赣,参战无数。抗战胜利后,黄允中率部入越受降。受降完毕后卸甲还乡,相继任楚雄、玉溪、昆明县长,为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活动提供了许多便利和帮助。在玉溪县长任内,黄允中向社会集资,主持修建了玉溪大桥,改石台木面为永久性的五孔石拱桥,以利昆玉公路畅通。1956年,黄允中因病去世。

  黄允中自小离家求学、从军、从政,居无定所。抗战胜利后,他卖掉大营街老房,在城内建起一幢新房屋,也就是后来的“愚公馆”。其间,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据一位熟知黄家历史却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长者介绍,黄允中一生有过两次婚姻,第一次是父母包办的婚姻,结婚当天,黄允中未与新婚妻子同房,而是自己独坐了一夜,第二天就离家当兵去了,后来自由恋爱,娶了第二任妻子,二人相依相伴,育有六子二女。抗战胜利后,黄允中变卖大营街房产的时候,给第一任妻子留下了一所房子,她一直住在大营街,直到黄允中过世后,她才改嫁,那时她已经50多岁了。

  黄允中过世时,其六子二女尚未成人,家庭曾一度陷入困境。黄允中的第二任妻子独自一人撑起这个家,变卖家当、修理单车、糊纸盒……一边养家糊口,一边想方设法供子女上学。儿女们亦奋发向上,自觉完成未竟学业,用假期或休息时间当搬运工、临时工挣钱贴补家用。

    后人商海游弋

  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黄允中的子女先后成了家,1979年后,黄允中的子女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如鱼得水,在商海中自由游弋。先是销售收音机、开小型加工厂、开饮食店、办公司……继之,创办近华、嘉惠、声泰、嘉华等大型食品厂(公司)。通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当年的嘉华食品厂已初步形成集团化、产业化、规模化的格局,成为省内知名的食品大户,每年向国家缴纳税金数百万元,仅1998年就达450多万元,并为社会剩余劳动力提供了近千人的就业岗位。

  1998年,玉溪市政府将“愚公馆”归还了黄家,黄允中的后人将房屋重新修缮打整,因黄允中字“愚生”,故后人名之“愚公馆”,以寄托追思之情。2001年,黄允中的孙女黄洁在公馆里开起了饭店,号“愚公食府”。如今,黄氏后嗣天各一方,“愚公馆”人去宅空,唯有“黄大星爷”、黄允中及其夫人遗像挂在楼内,守望着故土。

编辑:刘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