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通信不能办流量:历代和硕庄亲王(9代13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6 01:36:42

历代和硕庄亲王(9代13王)  

2009-05-21 19:16:14|  分类: 贵胄荣华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庄亲王作为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王爵历传十三位亲王(包括追封一位,革爵两位),共九代人。以下便是九代十三王的介绍。

第一代庄亲王是硕塞,当时的封号为和硕承泽亲王。他是太宗皇帝第五子,母亲为侧妃叶赫那拉氏,生于天聪二年(1628)十二月二十四日,薨于顺治十一年(1654)十二月初五日寅时,年仅27岁,谥号为“裕”。和硕承泽亲王硕塞在顺治元年(1644)十月被封为多罗承泽郡王,顺治三年(1646)作为参赞军务,后曾随豫亲王多铎入陕攻打大顺军,大破李自成,有南下攻打南明军,打败了明福王朱由崧。此后又跟随多铎攻打喀尔喀,跟随英亲王阿济格征山西大同的姜瓖。因此他在顺治五年(1648)被晋封为亲王,但顺治七年(1650)又被改封郡王,顺治八年(1651)二月终因军功显著被封为和硕承泽亲王,开始管理兵部事务,并任议政官职,两年后开始掌管宗人府事务。他一生英勇善战军功无数,参政议政也很受皇帝重用,可惜英年早逝。

第二代庄亲王是博果铎,他是硕塞的长子,生于顺治七年(1650)三月二十二日丑时,薨于雍正元年(1723)三月十一日寅时,终年74岁,谥号为“靖”。顺治十二年(1655)六月博果铎继承了亲王爵位,并改封号为庄,此后各代亲王均以庄亲王爵位承袭。庄亲王博果铎虽然长寿,但是遗憾的是死时没有子嗣,爵位只能另封别人。

第三代庄亲王是允禄,号爱月居士,他是圣祖康熙帝的第十六子,母亲是顺懿密妃王氏。生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六月十八日,薨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二月二十一日午时,享年73岁,谥号为“恪”。( 博果铎无子,本应由其弟或其弟的子嗣来承袭,但其弟博翁果诺早以先逝,七位侄子只有伊泰、福苍两位在世。康熙帝在博果铎晚年前去探病时见他身边无子女侍奉,便说把十六阿哥过继给他。因此博果铎病逝后,宗人府提出由允禄承袭庄亲王爵。)雍正元年(1723)正月过继给庄亲王博果铎为嗣,承袭庄亲王。庄亲王允禄自幼受康熙帝的影响,通晓音律,精通数学,还很有治国之才。27岁时就受到雍正皇帝的重用,总管内务府事务。高宗即位时,允禄作为辅政大臣,并总理事务,负责管理乐部,领双倍的亲王俸禄。他在朝中承办玑衡抚辰仪等关于天文学方面的事务时曾写过奏本《钦定仪象考成》。乾隆元年(1735)曾受命查办八旗佐领根源,收集史料,先后参与编订《数理精蕴》、《大清会典》、《四库全书》等国家重要典籍。允禄在圣祖时就监修律算三书,至是仍典乐事。高宗即位后,允禄还为皇上试奏并修改中和韶乐。后来他与其它大臣一起又依据《周礼》制造出博钟、特磬各十二口,用来朝廷大典时演奏。乾隆十一年(1746)他编成一部对古代南北戏曲音乐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的戏曲曲谱——《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全书取材多选自唐宋歌舞大曲、宋代南戏、金元说唱,共有八十二卷,4466曲。他还与张照等文士词臣把流传甚广的历史故事改遍成四部皇家风格的历史大戏,分别是《劝善金科》、《升平宝筏》、《鼎峙春秋》和《忠义璇图》。

第四代庄亲王是弘普,允禄第二子,生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六月十九日,卒于乾隆八年(1743)三月二十二日,年仅31岁,谥号为“恭”。他在乾隆元年(1735)二月被封为贝子,乾隆二年(1736)掌管銮舆卫事,乾隆三年(1737)担任镶蓝旗满洲都统,乾隆四年(1738)十月被革去贝子,封为镇国公,乾隆五年(1739)授予宗人府右宗人。英年早逝,死后被追封为世子和庄亲王。

第五代庄亲王是永瑺,弘普的第一子,生于乾隆二年(1736),初被封为辅国公,在干清门行走,曾担任副都统,乾隆三十二年(1767)袭庄亲王,先后担任镶红旗蒙古都统、正红旗满洲都统、署领侍卫内大臣、玉牒馆总裁、还掌管乐部,管理宗人府、觉罗学、左右两翼宗学,在内廷行走。乾隆五十二年(1787)二月十一日薨,终年51岁,谥号为“慎”。

第六代庄亲王是绵课,生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本是奉国将军永珂(弘普第二子)的第一子,后被过继给永瑺,乾隆五十三年(1788)承袭庄亲王爵,之后屡次担任正红旗蒙古都统、署领侍卫内大臣、署正白旗汉军都统、镶蓝旗满洲都统、镶蓝旗汉军都统、阅兵大臣、宗人府右宗正、管园大臣、御前大臣、总理行营大臣等职,还担任玉牒馆总裁、管理过觉罗学。道光六年(1826)四月初二日薨,享年64岁,谥号为“襄”。绵课的一生历经坎坷起伏,几次大起大落。嘉庆十八年(1813),林清起义的李文成冲入紫禁城后,绵课调集亲兵百余人赶至皇宫,与起义军激战于隆宗门外,并派兵截断其西华门的退路,大胜而立功。然而两年后,绵课在皇帝想去木兰围场打猎时谎报路上的二道河正桥水淹尺余,副桥水冲倒塌,想阻止皇上行围。但皇帝亲自骑马前去验证,结果桥座稳固,河水还低于桥面尺余。事后绵课被革去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管园大臣、总理行营事务的职位。道光二年(1822),因道光帝对绵课负责修建的裕陵隆恩殿工程不满,将绵课降为郡王。道光四年(1824)隆恩殿重修工程结束,绵课又被升为亲王。另外,绵课负责修建道光帝的陵墓慕陵,工程竣工后,道光帝非常满意,下令免去绵课向朝廷的借款四万两,并将孝穆皇后的梓宫奉安于地宫。不料第二年地宫渗漏并积水近二尺,道光帝大怒,虽此时绵课已经身故,但其四个儿子的顶戴还是被全部革掉。

第七代庄亲王是奕賣,绵课的第十三子,生与嘉庆十八年(1813),道光六年(1826)七月袭庄亲王爵,道光八年(1828)因慕陵宝华峪工程不合格而被道光帝降为郡王。道光十一年(1831)奕賣送给皇帝寿礼50万两白银,才得以恢复庄亲王爵。但七年后,奕賣又因与辅国公溥喜、不入八分镇国公绵顺到尼姑庵吸食鸦片,重被皇帝革去爵位。同时奕賣也因此被发配吉林,三年后又改发黑龙江,道光三十年(1850)才奉旨释回。他死于咸丰十年(1860)十一月二十九日,终年47岁。于是庄亲王爵则由庄亲王允禄第二子弘普这一支,“飞”到了庄亲王允禄第八子辅国将军弘曧这一支,由弘曧的长子二等侍卫兼辅国将军永蕃的长子绵护和次子绵諽先后袭爵。

第八代庄亲王是绵护,生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五月二十九日,辅国将军永蕃的长子,薨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十一月二十四日午时,享年59岁,谥号为“勤”。他道光十八年(1838)袭庄亲王爵,他的一生曾先后被封为奉国将军、都统、领侍卫内大臣、阅兵大臣、管理健锐营事务等职位。

第九代庄亲王是绵諽,生于乾隆五十年(1785),辅国将军永蕃的次子,道光二十二年(1842)袭庄亲王爵,曾任右翼近支总族长,道光二十五年(1845)九月十三日薨,享年60岁,谥号为“质”。

第十代庄亲王是奕仁,绵諽的长子,生于道光四年(1824)十月十三日,道光二十六年(1846)袭庄亲王爵,于同治十三年(1874)十月初三日病故,终年51岁,谥号为“厚”。 奕仁在袭王爵之前先被封为辅国公,后担任右翼近支总族长,咸丰二年(1852)在御前行走,咸丰九年(1859)因病辞去一切官职,王俸照领,府内所有事务全由福晋打理。他在道光十八年(1838)推翻分家时的条款,不还所欠本家载焘等万余两白银。各本家为穷困所逼,先后上告,经上奏皇太后才获解决,载焘等人虽也遭太后责备,但欠帐收回,生活有了保障,就把此事记在《述恩儆嗣记》一文之中。

第十一代庄亲王是载勋,奕仁的第二子,生于咸丰三年(1853)十二月二十六日,最初被封为辅国公,光绪元年(1875)承袭庄亲王爵。他曾经担任右翼近支第四族族长,管理近支婚嫁、左右两翼宗学和雍和宫事务。光绪二十六年(1900)担任正蓝旗汉军都统,被授予宗人府左宗人,后被派出监督整饬守城事务,又被授予步军统领。可见载勋一直很受皇帝重用。但是后来他却因力主利用义和团抗击西方列强而最终招致杀身之祸。光绪二十七年(1901)正月初三日被削爵,赐自尽于山西,时年48岁。

第十二代庄亲王是载功,奕仁的第四子,生于咸丰七年(1857),光绪二十八年(1902)九月承袭庄亲王爵,曾担任总族长、内大臣,民国四年(1915)正月二十七日去世,享年58岁,谥号为“恭”。因为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焚毁了庄亲王府,载功居住时王府大部分已是废墟。

    第十三代庄亲王是溥绪,载功第二子。辛亥革命以后,溥绪作为旗人既无俸粮俸银,又受社会歧视与排挤,生活非常艰难。于是他不得不将王府卖给了军阀李纯兄弟,并隐去皇族姓氏改姓庄,名清逸,号清逸居士。溥绪在清朝败落中体味了人间甘苦,但他凭借高深的文学修养和对京剧艺术的热爱,编写了许多优秀的京剧剧本,成为当时有名的京剧剧作家。例如他先后为尚小云、高庆奎、郝寿臣等京剧表演艺术家创造了京剧剧本达30余出,为京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溥绪的晚年靠艺人们接济度日,生活非常凄凉。历代庄亲王都葬在北京房山区磁家务馒头山下的庄亲王坟,只有溥绪没有葬在庄亲王坟。